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南丘陵区棕红壤硼的分布和迁移特点及其调控 被引量:8
1
作者 曹凑贵 张光远 +1 位作者 王运华 蔡崇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6-103,共8页
针对鄂南丘陵棕红壤区农业持续发展中作物需硼问题,以集水面为单位和室内盆栽、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鄂南丘陵棕红壤区土壤硼的含量分布、形态和周年变化、动态规律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制度下土壤硼的迁移... 针对鄂南丘陵棕红壤区农业持续发展中作物需硼问题,以集水面为单位和室内盆栽、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鄂南丘陵棕红壤区土壤硼的含量分布、形态和周年变化、动态规律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制度下土壤硼的迁移平衡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壤硼循环的综合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集水面不同高程农田硼的分布、迁移和循环规律有一定差异;各形态硼的变化周期较为一致。热水溶性硼在集水面土壤中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在不同地形部位其系数有所不同。硼的表层流失以土壤体内向下淋失,受作物叶面积指数和土壤稳渗速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南丘陵 棕红壤 硼分布 平衡规律 硼迁移
下载PDF
鄂东南棕红壤丘陵区冷浸田施用过氧化钙效果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利 姚其华 +3 位作者 范先鹏 赵书军 龙成凤 陈士刚 《湖北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37-39,共3页
过氧化钙(CaO2)基施能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1139~1842mV,减少土壤还原物质含量086~096cmol/kg,减少活性还原物质含量023~083cmol/kg,提高根系活力312~502μg... 过氧化钙(CaO2)基施能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1139~1842mV,减少土壤还原物质含量086~096cmol/kg,减少活性还原物质含量023~083cmol/kg,提高根系活力312~502μg/gfw·h;能使水稻增产33%~124%,增产幅度为早稻高于晚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 丘陵区 冷浸田 过氧化钙 水稻
下载PDF
鄂南丘陵棕红壤水土流失及硼损失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凑贵 张光远 +2 位作者 王运华 丁敏 蔡崇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4,共5页
通过对鄂南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棕红壤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建立了不同覆盖水平下地表径流和硼流失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与产流时间(降雨开始至产生地表径流的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径流的产生与入渗速度主要受叶面积的影... 通过对鄂南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棕红壤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建立了不同覆盖水平下地表径流和硼流失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与产流时间(降雨开始至产生地表径流的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径流的产生与入渗速度主要受叶面积的影响,土壤容重对径流与淋溶作用影响不大;没有覆盖的土壤径流和硼流失量明显高于有植被覆盖的土壤,当叶面积指数接近和大于1时,累计径流量和累积硼流失量将趋于稳定;增加植被覆盖度,合理密植是减少水溶态硼流失,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南棕红壤 叶面积指数 径流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棕红壤酸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报 被引量:3
4
作者 熊又升 袁家富 +3 位作者 赵书军 柴彦君 彭成林 徐祥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87-2089,共3页
研究了白云石粉和生物有机肥对旱地棕红壤酸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白云石粉及生物有机肥+白云石粉能降低棕红壤的酸性,提高棕红壤的肥力养分,白云石粉对棕红壤的降酸作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施肥处理与不施... 研究了白云石粉和生物有机肥对旱地棕红壤酸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白云石粉及生物有机肥+白云石粉能降低棕红壤的酸性,提高棕红壤的肥力养分,白云石粉对棕红壤的降酸作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小麦和花生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但它们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粉 生物有机肥 棕红壤 酸性 肥力 作物产量
下载PDF
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树叶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蔡东 李国怀 +1 位作者 龚丽 朱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70-276,共7页
以鄂南棕红壤区4年生'京春'水蜜桃(Amygdalus persica ‘Jingchun’)为试材,研究不同石灰用量翻施处理对桃树叶片养分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运用通径分析法进一步探讨施用石灰条件下叶片营养和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翻... 以鄂南棕红壤区4年生'京春'水蜜桃(Amygdalus persica ‘Jingchun’)为试材,研究不同石灰用量翻施处理对桃树叶片养分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运用通径分析法进一步探讨施用石灰条件下叶片营养和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翻施石灰初期可以提高叶片Ca含量,降低叶片P、Zn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翻施石灰可以显著降低叶片Mn含量,而对Mg、Cu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低石灰用量处理可以提高叶片K、Fe含量,高石灰用量则对K、Fe的吸收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翻施石灰还可以提高4月、8月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生长中期(6月)的叶绿素含量。通径分析表明,施用石灰条件下应该在控制叶片P含量的同时,尽量提高Zn、N的含量,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因此,在棕红壤区桃园施用石灰时配施一定量的Zn肥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 翻施石灰 叶片营养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鄂南棕红壤旱地施用石灰和硫酸镁对油菜的效应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承孝 吴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硫酸镁肥均显著地提高供试土壤上油菜的产量;施用石灰提高了土壤pH值,使油菜苗期植株和苔期叶片Mn含量及苗期植株Fe含量下降,这可能是施石灰增产的主要原因;施硫酸镁肥提高油菜苗期植株及苔期叶...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硫酸镁肥均显著地提高供试土壤上油菜的产量;施用石灰提高了土壤pH值,使油菜苗期植株和苔期叶片Mn含量及苗期植株Fe含量下降,这可能是施石灰增产的主要原因;施硫酸镁肥提高油菜苗期植株及苔期叶片Mg及N,P,K,Zn等元素含量,并使苔期叶片Mn含量下降,因此,镁不足是供试土壤油菜的障碍因子,而锰毒害则是苗期油菜生长不良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 油菜 石灰 硫酸镁 锰毒害
下载PDF
碳酸钙和硼对棕红壤油菜锰毒缓解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朱端卫 程东升 +2 位作者 成瑞喜 耿明建 刘武定 《土壤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已酸化的棕红壤进行的油菜锰毒缓解研究表明, 施用碳酸钙在提高土壤p H 和降低土壤交换性锰的基础上, 改善了土壤营养状况, 其中施用0 . 5 % 碳酸钙处理的效果最好, 在这一碳酸钙水平下,土壤硼处于较高的活性, 土壤速效... 对已酸化的棕红壤进行的油菜锰毒缓解研究表明, 施用碳酸钙在提高土壤p H 和降低土壤交换性锰的基础上, 改善了土壤营养状况, 其中施用0 . 5 % 碳酸钙处理的效果最好, 在这一碳酸钙水平下,土壤硼处于较高的活性, 土壤速效磷钾被油菜幼苗充分利用, 油菜幼苗对营养元素具有最大吸收量,使植株生物学产量达到最大值。酸化的棕红壤只需施用0 . 5 % 的碳酸钙, 其土壤酸碱度便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施用更多的碳酸钙, 会造成土壤营养再度失调, 油菜幼苗的生物学产量下降。在施用碳酸钙基础上配施硼素, 可使油菜生物学产量进一步提高, 相应的土壤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 施硼可以降低锰毒植株磷的浓缩效应和提高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因此, 碳酸钙- 硼配施是缓解棕红壤油菜锰毒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毒 油菜 碳酸钙 棕红壤
下载PDF
棕红壤区土壤中的锌及其生物利用途径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学玉 李学垣 谢振翅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4期330-332,共3页
从改善人体锌营养状况的角度,阐述了棕红壤区土壤中的锌含量及其影响锌有效性的多种因素。指出棕红壤区土壤锌资源较为丰富。研究和培育富锌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可食部位含锌量,是缓解人类锌营养不良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棕红壤 生物利用
下载PDF
棕红壤上几种磷矿粉肥不同施用量的效果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景福 成瑞喜 +2 位作者 董元彦 胡红青 苏爵康 《湖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5期29-32,共4页
在棕红壤上对6季作物施用几种磷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磷矿粉和重过磷酸钙与对照比较,3季油菜籽增产3.6~6.6倍,夏作物大豆、花生增产甚微。重过磷酸钙与磷矿粉的15,25,35mg(P)/kg用量比较,对第一、二... 在棕红壤上对6季作物施用几种磷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磷矿粉和重过磷酸钙与对照比较,3季油菜籽增产3.6~6.6倍,夏作物大豆、花生增产甚微。重过磷酸钙与磷矿粉的15,25,35mg(P)/kg用量比较,对第一、二季油菜的增产效果,两种磷肥肥效相当,但第三季油菜,磷矿粉肥优于重过磷酸钙。6季作物的产、投比和磷素的利用率以15mg(P)/kg磷水平最佳,但施磷经济效益以25mg(p)/kg磷水平较高。磷素累积利用率为4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 磷矿粉 经济效益 作物 施肥量
下载PDF
湖北棕红壤丘陵区不同地形部位及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状况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学玉 龙成凤 +2 位作者 赵书军 杨利 姚其华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对湖北棕红壤丘陵区不同地形部位及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冲垅部的水耕土壤,其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高于位于丘陵中、上部的旱耕土壤,但速效磷、钾养分却明显偏低;果(茶)园地、重施有机肥的旱地以及水旱轮... 对湖北棕红壤丘陵区不同地形部位及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冲垅部的水耕土壤,其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高于位于丘陵中、上部的旱耕土壤,但速效磷、钾养分却明显偏低;果(茶)园地、重施有机肥的旱地以及水旱轮作田有较高的土壤熟化度;同处于丘陵上部的林地较之荒地各项肥力指标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 丘陵区 不同地形部位 养分 湖北
下载PDF
鄂南棕红壤农田生态系统B素平衡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凑贵 蔡崇发 +1 位作者 张光远 王运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28-230,共3页
以湖北省咸宁市贺胜桥镇上孟村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当地油 /豆 稻、麦 /瓜 稻、油 /玉米 大豆、小麦 芝麻、大豆 芝麻等 5种种植方式的B素平衡 .结果表明 ,农田B素的输出主要是径流和淋溶 ,它们分别占总输出的 48%~ 5 ... 以湖北省咸宁市贺胜桥镇上孟村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当地油 /豆 稻、麦 /瓜 稻、油 /玉米 大豆、小麦 芝麻、大豆 芝麻等 5种种植方式的B素平衡 .结果表明 ,农田B素的输出主要是径流和淋溶 ,它们分别占总输出的 48%~ 5 3 %和 41% ,由产品输出的量相对较小 ,只占总输出的 3 .4%~ 10 .1% .当地农田B素输入主要有降雨、灌溉、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 农田生态系统 养分平衡 硼素 种植制度
下载PDF
湖北省棕红壤旱耕地干旱成因分析及调控技术
12
作者 赵书军 姚其华 +2 位作者 杨利 胡学玉 龙成凤 《湖北农业科学》 1999年第2期24-25,39,共3页
气象资料分析和土壤测试结果表明:7~10月份降雨少与蒸发多的矛盾及棕红壤不良的水分特性是我省棕红壤区域伏秋旱严重的根本原因。旱地局部深耕、旱坡地垄作免耕覆盖、秸秆覆盖等调控措施都有一定的防旱保水效果;把各种措施结合起... 气象资料分析和土壤测试结果表明:7~10月份降雨少与蒸发多的矛盾及棕红壤不良的水分特性是我省棕红壤区域伏秋旱严重的根本原因。旱地局部深耕、旱坡地垄作免耕覆盖、秸秆覆盖等调控措施都有一定的防旱保水效果;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则可最大限度地抵御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 旱耕地 干旱成因 调控技术
下载PDF
棕红壤区扩种玉米的生产潜力分析
13
作者 胡学玉 杨利 +3 位作者 姚其华 赵书军 龙成凤 周武 《湖北农业科学》 1997年第5期35-37,共3页
鄂东南棕红壤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具有丰富的农业气候资源和独特的社会资源。经过估算,本区的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为15094kg/hm2。发挥资源优势,配套各项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是棕红壤区扩大玉米种植和挖掘玉米生产潜力的... 鄂东南棕红壤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具有丰富的农业气候资源和独特的社会资源。经过估算,本区的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为15094kg/hm2。发挥资源优势,配套各项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是棕红壤区扩大玉米种植和挖掘玉米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 玉米 生产潜力
下载PDF
低丘岗地棕红壤特征特性与利用改良途径
14
作者 钱国平 朱少应 卢祖瑶 《安徽农学通报》 1998年第3期53-54,共2页
棕红壤是我省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面积约25万ha,主要分布于皖南中北部及皖西大别山南麓低丘岗地区。海拔多小于100m,地形平缓。由于受东南季风之惠,该区气候温暖,水热丰沛,年均温14.5-16.6℃,≥10℃积... 棕红壤是我省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面积约25万ha,主要分布于皖南中北部及皖西大别山南麓低丘岗地区。海拔多小于100m,地形平缓。由于受东南季风之惠,该区气候温暖,水热丰沛,年均温14.5-16.6℃,≥10℃积温4800-5200℃,年降水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 特征特性 改造途径
下载PDF
湖南棕红壤的研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7-96,共10页
本文研究了湖南省洞庭湖东西两侧丘岗地区的棕红壤,提出了棕红壤的主要形成特点、特性、类型的一些指标,归纳如下: 1.具有比较弱的脱硅富铝现象,粘粒硅铁铝率为2.7—3.0;淋浴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比红壤高0.18—2倍,风化淋溶系数多在... 本文研究了湖南省洞庭湖东西两侧丘岗地区的棕红壤,提出了棕红壤的主要形成特点、特性、类型的一些指标,归纳如下: 1.具有比较弱的脱硅富铝现象,粘粒硅铁铝率为2.7—3.0;淋浴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比红壤高0.18—2倍,风化淋溶系数多在0.3以上);粘粒矿物以水云母、高岭石为主;游离铁含量大于2%,游离度50—60%。2.颜色为红黄-暗红棕色;粉/粘比和砂/粘比一般都小于1,粘化值大于1;pH 4.8—5.8;CEC 8—14毫克当量/100克土;ECEC 16.5—23.3毫克当量/100克粘粒;盐基饱和度40-60%。3.参照上述指标,结合母质与地域特点,将其划分若干土属,并提出其利用改良上的相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棕红壤酸性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28
16
作者 胡德春 李贤胜 +2 位作者 尚健 唐礼彬 戴华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对安徽省宣城地区酸性土壤改良剂的种类筛选和施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熟石灰粉、碳酸钙粉、白云石粉都能较好地改良土壤酸性,使作物大幅增产;适宜的改良剂施用量为:熟石灰粉1125-1687.5kg/hm^2、碳酸钙粉1500—2250kg/hm^... 对安徽省宣城地区酸性土壤改良剂的种类筛选和施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熟石灰粉、碳酸钙粉、白云石粉都能较好地改良土壤酸性,使作物大幅增产;适宜的改良剂施用量为:熟石灰粉1125-1687.5kg/hm^2、碳酸钙粉1500—2250kg/hm^2,白云石粉1500—30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棕红壤 酸性 油菜
下载PDF
棕红壤地区黄腐酸盐系列肥的增产效果
17
作者 罗颖 杨利 +3 位作者 余宗波 刘远新 赵书军 张正梅 《湖北农业科学》 1996年第6期37-39,共3页
在鄂南棕红壤地区的嘉鱼官桥和咸宁贺胜桥进行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①复合黄腐酸盐和抗旱保丰灵能增加蔬菜(大白菜、萝卜)的叶片数、鲜叶重、鲜根重,增加小麦穗数、穗长、株高、千粒重及鲜根重;②能减少蔬菜(大白菜、萝卜)和小... 在鄂南棕红壤地区的嘉鱼官桥和咸宁贺胜桥进行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①复合黄腐酸盐和抗旱保丰灵能增加蔬菜(大白菜、萝卜)的叶片数、鲜叶重、鲜根重,增加小麦穗数、穗长、株高、千粒重及鲜根重;②能减少蔬菜(大白菜、萝卜)和小麦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率;③能提高产量711%~2074%。增产大小顺序:在干旱情况下,抗旱保丰灵>复合黄腐酸盐;在非干旱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红壤地区 复合黄腐酸盐 抗旱保丰灵 效果
下载PDF
浙江棕红壤特性及利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雪林 王志贤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4-57,共4页
本文研究浙江省丘岗地区棕红壤,叙述了该土壤的分布规律、形成特点及主要特性,并按其特点提出今后开发和利用的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 棕红壤 富集系数 迁移量 游离度
原文传递
鄂南棕红壤区柑橘施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银霞 杨利 +2 位作者 范先鹏 赵书军 姚其华 《中国农技推广》 2004年第5期45-45,共1页
鄂南棕红壤地区地处我国亚热带的北缘,包括湖北的咸宁、黄石、黄冈、宜昌及恩施等地.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5~17℃,年平均降雨量1 300 mm左右,年日照时数1 500~2 100小时,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5 300℃以上,无霜期250天左右,具有适宜柑橘... 鄂南棕红壤地区地处我国亚热带的北缘,包括湖北的咸宁、黄石、黄冈、宜昌及恩施等地.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5~17℃,年平均降雨量1 300 mm左右,年日照时数1 500~2 100小时,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5 300℃以上,无霜期250天左右,具有适宜柑橘发展的气候条件.宜昌与咸宁是鄂南棕红壤地区的柑橘主产区,柑橘种植历史较长,但品种、产量与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该地区柑橘生产管理的部分关键限制因素,本文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可望为柑橘的生产管理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南棕红壤 柑橘 施肥管理 品种 树龄 产童
原文传递
黄棕壤、棕红壤中磷的转化对油菜产量的有效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成瑞喜 刘景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4-86,共3页
用过磷酸钙和磷矿粉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过磷酸钙后1个月土壤有效磷迅速提高,但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而磷矿粉对有效磷的贡献则与之相反,具体表现出棕红壤比黄棕壤更有利于肥料磷的释放。依据土壤磷(P)临界值3倍(42m... 用过磷酸钙和磷矿粉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过磷酸钙后1个月土壤有效磷迅速提高,但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而磷矿粉对有效磷的贡献则与之相反,具体表现出棕红壤比黄棕壤更有利于肥料磷的释放。依据土壤磷(P)临界值3倍(42mgkg-1)水平要求,黄棕壤施用220mgkg-1、棕红壤施用125mpkg-1,对油菜盆栽试验中可获得较高产量,且磷矿粉的肥效优于过磷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 棕红壤 油菜 产量 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