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背䶄不同部位体毛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1
作者 杨文建 周思宇 +2 位作者 苏航 万祥旭 金志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23-126,共4页
为了解棕背䶄(Myodes rufocanus)不同部位体毛的红外光谱特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其二阶导数谱(SD-IR)对棕背䶄的背毛和腹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背毛和腹毛红外光谱在1560 cm^(-1)附近(酰胺Ⅱ带)、1637 cm^(-1)附近(酰胺Ⅰ带... 为了解棕背䶄(Myodes rufocanus)不同部位体毛的红外光谱特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其二阶导数谱(SD-IR)对棕背䶄的背毛和腹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背毛和腹毛红外光谱在1560 cm^(-1)附近(酰胺Ⅱ带)、1637 cm^(-1)附近(酰胺Ⅰ带)均形成明显的吸收峰,蛋白质红外光谱中典型的酰胺基团吸收特征峰之一的酰胺Ⅳ带的O=C-N基团弯曲振动吸收峰在相同位置621、643 cm^(-1)出现,酰胺Ⅴ带的N-H基团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均在678、781 cm^(-1)出现,但同时背毛在685 cm^(-1)处有酰胺Ⅴ带的N-H基团弯曲振动吸收峰,而腹毛则未观察到。在背毛和腹毛的二阶导数谱中,均在702、777、786、1646、1633、1654 cm^(-1)等处具有明显的基本一致的吸收峰。但同时背毛在726 cm^(-1)形成较小的吸收峰,而腹毛则未观察到,腹毛在1687~1694 cm^(-1)范围内有一个明显的单峰,背毛则有一个不明显的W形图谱。棕背䶄背毛和腹毛均能反映该物种的特征性成分。在600~800 cm^(-1)范围内酰胺基团表现较为明显,背毛和腹毛的红外图谱和二阶导数谱相似性极大。棕背䶄背毛和腹毛的红外光谱特征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二阶导数在600~800 cm^(-1)和1600~1800 cm^(-1)范围内的图谱能更好地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䶄(Myodes rufocanus) 体毛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谱
下载PDF
四川南充地区棕背伯劳的繁殖习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官天培 胡婧 +3 位作者 罗贵平 李奎 宋跃 胡锦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97,共6页
2005年3—6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及近郊对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棕背伯劳2月中下旬开始繁殖,雌雄参与筑巢,多筑巢于庄稼地或菜地边缘区域的高大乔木上。对20巢共13个巢址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 2005年3—6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及近郊对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棕背伯劳2月中下旬开始繁殖,雌雄参与筑巢,多筑巢于庄稼地或菜地边缘区域的高大乔木上。对20巢共13个巢址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4个,累积贡献率达82.38%,其中巢位与光照因子贡献率最高,达33.47%。棕背伯劳的产卵期、孵化期及育雏期分别为5~7d、12~14d、14~16d,育雏期亲鸟的喂食模式有3种。雌鸟在育雏期的暖雏高峰主要出现在8:00~9:00和16:00-17:0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孵化 育雏 巢址选择 四川
下载PDF
棕背伯劳羽色多态现象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江燕琼 唐思贤 +1 位作者 丁志锋 胡慧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羽色多态现象的研究对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结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2005年4月—2007年1月间的野外调查,分析棕背伯劳棕色型和黑色型在形态和地理分布上... 羽色多态现象的研究对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结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2005年4月—2007年1月间的野外调查,分析棕背伯劳棕色型和黑色型在形态和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性后,得到的结果如下:1)广东可能存在与棕色型、黑色型相区别的一种新色型——黑色白边型,该色型全身以黑色为主,但具多枚白色飞羽;2)棕色型与黑色型各身体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野外种群中棕色型为优势色型,黑色型多集中于沿海地区而山区未有发现,黑色白边型仅在沿海的海丰县被发现。据此认为新色型的出现说明沿海可能是黑色型分化的重要地区,且色型的分化仍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羽色多态型 身体量度 种群数量
下载PDF
东北地区棕背鼠平种群遗传结构及亚种分类 被引量:6
4
作者 金建丽 刘铸 +2 位作者 田新民 杨春文 金志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3-388,共6页
棕背孵(Myodes rufocanus)隶属于啮齿目、仓鼠科、孵属,是全北区大陆森林的优势物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等北部地区(杨春文和金建丽,2003)。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认为棕... 棕背孵(Myodes rufocanus)隶属于啮齿目、仓鼠科、孵属,是全北区大陆森林的优势物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等北部地区(杨春文和金建丽,2003)。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认为棕背爵全球共10余个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结构 亚种
下载PDF
棕背伯劳两种色型繁殖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黄进文 赵世烨 +4 位作者 林宜舟 杨磊 陈远忠 唐思贤 胡慧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4,共7页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具羽色多态现象,其中黑色型是否为独立种曾存在着争议。为此,于2008年2—6月在广东海丰地区对两色型(棕色型和黑色型)的繁殖生态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黑色型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1)两色型伯劳窝卵数、卵的度量值...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具羽色多态现象,其中黑色型是否为独立种曾存在着争议。为此,于2008年2—6月在广东海丰地区对两色型(棕色型和黑色型)的繁殖生态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黑色型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1)两色型伯劳窝卵数、卵的度量值及发育上皆无显著差异(P>0.05);2)两色型雏鸟在15日龄前的体长、翼长及体重等生长曲线均符合Logistic方程,除尾长渐进值参数呈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据14日龄的雏鸟测量值表明,两色型在身体外部器官各项生长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易卵易雏实验表明,在孵卵和育雏过程中,两种色型棕背伯劳亲鸟之间皆可相互接受对方同一时期的卵和雏鸟,但不接受对方的异期卵;5)易雏后亲子和义子索食、站立、理羽、休息等行为差异不明显。因此认为黑伯劳只是棕背伯劳的一个色型而非独立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羽色多态现象 易卵易雏 雏鸟生长
下载PDF
不同色型棕背伯劳的冬季家域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世烨 黄进文 +3 位作者 孟莉 田园 唐思贤 胡慧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3-546,共4页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于2008年11月14日至12月24日,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利用GPS存取地理坐标点信息,对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公平保护站黑、棕两种色型棕背伯劳家域进行对比研究,所得数据利用Arcview3.2和SPSS...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于2008年11月14日至12月24日,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利用GPS存取地理坐标点信息,对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公平保护站黑、棕两种色型棕背伯劳家域进行对比研究,所得数据利用Arcview3.2和SPSS13.0软件技术分析,以探讨不同色型间在家域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黑、棕两种色型棕背伯劳家域的平均面积分别为11270.96m^2±1807.72m^2、13425.83m^2±3038.82m^2,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被调查个体的家域形状均不规则,相邻家域间的重叠幅度均<1%;(3)不同色型棕背伯劳日平均活动时间区间和时间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据此认为,棕背伯劳两种色型在家域行为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羽色多态 家域 广东海丰
下载PDF
云南省发现白化棕背伯劳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力生 吴竹刚 胡建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7-407,共1页
关键词 棕背伯劳 白化 云南
下载PDF
棕背伯劳的雏鸟生长和出飞后行为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胡婧 官天培 +1 位作者 周材权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54,共3页
2005年3-5月对南充地区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雏鸟的生长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对出飞之后的行为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棕背伯劳育雏期12~13d,观察21雏成活18只,成活率为85.7%。体重、体长和其他形态特征的生长都适用... 2005年3-5月对南充地区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雏鸟的生长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对出飞之后的行为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棕背伯劳育雏期12~13d,观察21雏成活18只,成活率为85.7%。体重、体长和其他形态特征的生长都适用于Logistic方程拟合。出飞后笼养雏鸟的“理翅羽”和“一侧翅下展,同时同侧脚下伸”行为频率最高,分别为18.81%和1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雏鸟 生长发育 行为发育
下载PDF
中国棕背(鼠平)亚种分化的研究(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 被引量:6
9
作者 姜建青 马勇 罗泽珣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14-122,共9页
本文对中国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新疆等地区的215号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标本的外形和头骨的形态进行了亚种分化研究,认为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棕背(鼠平)的亚种为Clethrionomys rufo... 本文对中国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新疆等地区的215号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标本的外形和头骨的形态进行了亚种分化研究,认为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棕背(鼠平)的亚种为Clethrionomys rufocanus shanseius(Thomas);大、小兴安岭及新疆地区的亚种为Cl.r.irkutensis(Ognev);而将分布于长白山地区的亚种定为一新亚种——棕背(鼠平)长白山亚种(Clethrionomys rufocanus changbaisha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目 仓鼠科 棕背Ping 亚种
下载PDF
棕背巢区及对林木鼠害防治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春文 马建章 +2 位作者 金志民 赵风 金建丽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共3页
采用重捕标志法研究了棕背巢区,巢区面积7月份平均为250.89 m2,9月份平均为284.21 m2,雌雄间和季节间差异显著。棕背有集群分布现象。结合巢区面积和活动距离对鼠害防治布点规格与防治灭鼠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棕背[鼠平] 巢区 鼠害
下载PDF
棕背(鼠平)和红背(鼠平)种间区分的分子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建丽 刘铸 +2 位作者 郝爱平 杨春文 金志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7-131,共5页
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和红背(鼠平)(M.rutilus)的分布有重叠区且外形相似,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种间区分困难,给两种鼠的数量调查带来不便和误判。本研究通过mtDNA控制区构建系统树、mtDNA控制区电泳和RAPD3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效地... 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和红背(鼠平)(M.rutilus)的分布有重叠区且外形相似,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种间区分困难,给两种鼠的数量调查带来不便和误判。本研究通过mtDNA控制区构建系统树、mtDNA控制区电泳和RAPD3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效地对棕背(鼠平)和红背(鼠平)已知的8个样本和16个待定样本进行了准确鉴定。其中,mtDNA控制区电泳进行种间区分的方法具有简便、准确而又快捷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鼠平) (鼠平) 种间区分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用样方铗日法估计棕背(鼠平)种群数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建丽 杨春文 +2 位作者 田新民 刘长胜 田新峰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1,共2页
为准确估计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数量,为鼠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样方铗日法前3昼夜的平均铗日捕获率(X)估计棕背(鼠平)数量(Y),得出估计方程Y=1.892 6+5.428 9X。
关键词 铗日法 棕背(鼠平) 种群数量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棕背秋季种群数量的预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建丽 杨春文 张广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8,共4页
Research methods of predicting population of Clethrionomys rufocanus in a forest area of Changbai Mountai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studied from 1991 to 1996. At a representative coniferous-broadleaved mixed for... Research methods of predicting population of Clethrionomys rufocanus in a forest area of Changbai Mountai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studied from 1991 to 1996. At a representative coniferous-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the spring season’s captured rate, biomass of herb plants in July, and slopes were chosen as prediction factors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autumn’s population of Clethrionomys rufocanus in various situations were analyzed by linear programm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predicted by the captured rates was verified through actual investigation data. It indicated that spring season’s female captured rate of Clethrionomys rufocanus can generally predict its autumn population. On this basis,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biomass of herbaceous plants in July to forecast autumn population a step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林区 棕背Ping 秋季 种群数量 预测 森林害鼠
下载PDF
棕背鼠最适生境及其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春文 金建丽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7-158,共2页
棕背鼠最适生境及其主导因子分析THEOPTIMALBIOTOPEOFLARGE-TOOTHEDRAD-BACKEDVOLEANDTHEANALYSESOFITSMAINFACTORSKeywordsLarge-too... 棕背鼠最适生境及其主导因子分析THEOPTIMALBIOTOPEOFLARGE-TOOTHEDRAD-BACKEDVOLEANDTHEANALYSESOFITSMAINFACTORSKeywordsLarge-toothedrad-dackedv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Ping 最适生境 长白山 生态因子
下载PDF
MG复合不育剂防治棕背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春文 张广臣 +1 位作者 金建丽 高淑琴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研究了MG复合不育剂对棕背Clethrionomysrufocanus数量控制及对林木危害防治效果。 4月上旬在林地投放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 ,秋季 10月份棕背数量与对照地相比较降低 70 %以上 ,第二年仍保持较低的数量水平 ;使林木被害率降至 1%以... 研究了MG复合不育剂对棕背Clethrionomysrufocanus数量控制及对林木危害防治效果。 4月上旬在林地投放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 ,秋季 10月份棕背数量与对照地相比较降低 70 %以上 ,第二年仍保持较低的数量水平 ;使林木被害率降至 1%以下 (对照地 6 %~ 10 5 %) ,达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对棕背有较好的适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复合不育剂 棕背Ping 防治 适口性 数量控制 森林害鼠
下载PDF
不同色型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的巢址选择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世烨 唐思贤 +1 位作者 丁志锋 胡慧建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5期154-158,共5页
2008年2—6月,在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对棕背伯劳棕色型(normal morph)、黑色型(dark morph)及其不同杂交型的巢址选择及巢的生态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1)野外观察发现棕背伯劳不同色型间未有生殖隔离;2)对59巢15个巢址因子进... 2008年2—6月,在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对棕背伯劳棕色型(normal morph)、黑色型(dark morph)及其不同杂交型的巢址选择及巢的生态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1)野外观察发现棕背伯劳不同色型间未有生殖隔离;2)对59巢15个巢址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巢址选择均主要受5个主成分的影响(5个主成分中,相对系数绝对值最高的变量依次是:巢位高、水源距离、巢下方郁闭度、巢枝分叉级数和巢树隐蔽度),累计贡献率达70.18%。三种交配型(黑色型-黑色型,黑色型-棕色型和棕色型-棕色型)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交配型在巢材选择上取材均较为广泛,但差异不显著,巢的生态测量值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棕背伯劳不同色型在巢址生态位尺度上未出现明显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型 棕背伯劳 巢址选择 海丰
下载PDF
棕背䶄性别的快速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芹 王元智 +3 位作者 陆涛峰 李智昊 杨春文 陈洪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99,107,共5页
目的野生棕背因其活动敏捷、性情凶猛、不易抓取,很难从外表对其性别做出准确判断,影响分笼及后期的实验室繁育,拟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性别鉴定方法。方法以棕背的新鲜被毛为材料,Chelex-100提取毛囊DNA,利用PCR技术分别扩... 目的野生棕背因其活动敏捷、性情凶猛、不易抓取,很难从外表对其性别做出准确判断,影响分笼及后期的实验室繁育,拟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性别鉴定方法。方法以棕背的新鲜被毛为材料,Chelex-100提取毛囊DNA,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锌指结构基因(ZFY/ZFX)片段和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SRY)片段,并建立双重PCR扩增方法。结果雄性棕背扩增出ZFY/ZFX和SRY两个基因片段,而雌性棕背只扩增出ZFY/ZFX基因片段。利用这种方法对23只棕背、10只Wistar大鼠和8只BALB/c小鼠进行性别鉴定,扩增结果与表型判断和解剖结果一致。结论以被毛为实验材料,减少了对棕背的惊吓和损伤;建立的双重PCR扩增方法准确、快速,可应用于鼠的性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 SRY基因 ZFY/ZFX基因 PCR扩增 性别鉴定
下载PDF
不同诱饵对棕背捕获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新民 杨春文 +2 位作者 李智昊 江新杰 王瑞琪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1期44-46,共3页
于2015年10月,在老爷岭山脉的牡丹峰针阔混交林开展了利用不同诱饵捕获棕背Myodes rufocanus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饵的平均铗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麻花、火腿肠、瓜子、花生,平均笼捕数依次为麻花、瓜子、花生、火腿肠,且诱饵对棕背... 于2015年10月,在老爷岭山脉的牡丹峰针阔混交林开展了利用不同诱饵捕获棕背Myodes rufocanus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饵的平均铗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麻花、火腿肠、瓜子、花生,平均笼捕数依次为麻花、瓜子、花生、火腿肠,且诱饵对棕背笼捕的捕获效果影响较小。4种诱饵的笼捕捕获率均略高于铗捕捕获率,但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相同诱饵条件下鼠笼与鼠铗对棕背捕获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 诱饵 鼠铗 鼠笼 捕获率
下载PDF
从黑龙江小兴安岭棕背和花鼠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康林 张哲夫 +5 位作者 贾文春 张淑芹 张晓杰 宋鸿章 木井文 张金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为初步掌握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动物莱姆病分布情况。方法:于1995年7月用鼠笼捕获野鼠30只,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调查鼠血清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用BSK培养基从鼠脏器分离病原。结果:阳性共8只,阳性率26.67%;其中优势种... 目的:为初步掌握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动物莱姆病分布情况。方法:于1995年7月用鼠笼捕获野鼠30只,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调查鼠血清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用BSK培养基从鼠脏器分离病原。结果:阳性共8只,阳性率26.67%;其中优势种属野鼠阳性率达31.36%;从棕背和花鼠各分离出1株莱姆病螺旋体。新分离株的单克隆抗体反应与国内分离株SR1相同,与美国B(31)有区别,对H(6831)呈阴性反应。结论:鼠型啮齿动物可能是莱姆病螺旋体的动物宿主,属野鼠则是重要动物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莱姆病 棕背Ping 动物宿生
下载PDF
棕背生长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建丽 张春美 杨春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6,共3页
测量了棕背 12 9例标本的外形和头骨共 18项指标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生长指标。雄鼠的代表性指标有体长、胴体重、颅全长、基底长、腭长、鼻骨长和下颌长 ,雌鼠的代表性指标除上述指标外 ,还有眶间宽和齿隙 ,雌性雄性合并代表性指... 测量了棕背 12 9例标本的外形和头骨共 18项指标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生长指标。雄鼠的代表性指标有体长、胴体重、颅全长、基底长、腭长、鼻骨长和下颌长 ,雌鼠的代表性指标除上述指标外 ,还有眶间宽和齿隙 ,雌性雄性合并代表性指标与雌鼠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Ping 生长指标 主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