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变化对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肠道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郑秋实 刘永 +5 位作者 李纯厚 吴鹏 肖雅元 林琳 刘玉 邹剑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共11页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珠江口常见的优势种和经济鱼类物种。为揭示棘头梅童鱼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利用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季节变化对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肠道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类肠道细...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珠江口常见的优势种和经济鱼类物种。为揭示棘头梅童鱼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利用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季节变化对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肠道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类肠道细菌以变形菌门居多(78.89%),其次为厚壁菌门(6.70%)和拟杆菌门(5.45%);水体细菌以变形菌门(40.32%)和拟杆菌门(37.97%)为主。棘头梅童鱼肠道中的优势菌属存在明显季节变化,春、夏季鱼类肠道中优势细菌为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秋季为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而冬季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va0996_marine_group、弧菌(Vibrio)和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冬季棘头梅童鱼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最高,秋季最低。春季和夏季鱼类肠道细菌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余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水体细菌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与鱼类肠道菌群变化相似。水环境中黄杆菌(Tenacibaculum)、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Candidatus_Actinomarina、Salinimonas和OM60NOR5_clade共5个菌属与鱼类肠道细菌组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4,p<0.01)。细菌共现网络分析显示冬季鱼类肠道和水环境的共有菌群比例最低,而夏季最高。研究表明,季节变化对珠江口棘头梅童鱼的肠道菌群和水体细菌群落组成均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肠道菌群 共现网络 16S rRNA基因 珠江口
下载PDF
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营养生态位研究
2
作者 石娟 刘永 +4 位作者 李纯厚 王腾 赵金发 宋晓宇 谢宏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5,共10页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其营养结构和食性等特征,于2021和2022年在珠江口水域采集样本,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从营养生态位、营养结构指标、食性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其营养结构和食性等特征,于2021和2022年在珠江口水域采集样本,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从营养生态位、营养结构指标、食性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δ13C为(-18.74±1.41)‰,δ15N为(12.35±0.57)‰,营养级为(3.25±0.17)‰。δ13C在体长小于100.00 mm时随体长增加逐渐上升,之后随体长增加而下降;δ15N在体长<110.00 mm时随体长增加而上升,在110.00~120.00 mm时出现骤降拐点,δ15N最小,之后随体长增加而上升。在体长<100.00 mm和>120.00 mm两阶段的营养多样性较高,营养生态位宽幅较大;在体长100.00~120.00 mm阶段,种群冗余度与均匀度较高,群落内营养生态位分布均匀,拥有相似营养特征的个体占比高。贝叶斯混合模型溯源表明,浮游动物对棘头梅童鱼的食物贡献比例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稳定同位素 生态位 营养级 珠江口
下载PDF
2023年冬季宁德核电冷源海域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资源声学评估
3
作者 鲁超 熊敏思 +5 位作者 邢晓峰 张正楼 张献娟 宋云鹏 吴祖立 伍玉梅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滨海核电厂冷却水源的取水安全正受到海洋生物暴发引起的堵塞威胁,鱼类堵塞核电冷源的事件时有发生。声学技术在海洋生物探测方面具有高效、实时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为了解冬季宁德核电厂冷却水源取水海域棘头... 滨海核电厂冷却水源的取水安全正受到海洋生物暴发引起的堵塞威胁,鱼类堵塞核电冷源的事件时有发生。声学技术在海洋生物探测方面具有高效、实时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为了解冬季宁德核电厂冷却水源取水海域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密度和运动规律,利用声学技术对相关海域冷却水源生物量进行了测量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为研究海域的优势种,拖网调查显示平均尾数密度为1964尾·km^(-2),平均质量密度为0.483 kg·km^(-2)。棘头梅童鱼丰度在研究海域向核电厂方向减少,质量密度以核电厂温排水区域站点最高。通过对鱼类回波特征和个体轨迹的追踪统计,分析了该海域冬季内单体目标强度检测及其空间结构分布、资源现存量和资源丰度密度的时空分布变化。声学走航海域鱼类平均密度为2.78×10^(5)尾·n mile^(-2),生物量密度均值为1.41×10^(4) kg·n mile^(-2),棘头梅童鱼资源总量为7.47×10^(5) kg。研究表明,声学技术在宁德核电厂取水海域冬季冷却水源生物量测量中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方法,声学技术将能更好地支持核电厂取水海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为冷却水源取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评估 棘头梅童鱼 核电厂 冷源堵塞
下载PDF
棘头梅童鱼形态特征及其相关生物学参数分析
4
作者 吉群 宋炜 +3 位作者 许文军 谢正丽 徐冬冬 王鲁民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3期146-151,共6页
对捕捞自闽东海域的209尾体质量7.70~66.09 g、体长79.88~150.7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部呈浅弧形;头大而圆钝,额... 对捕捞自闽东海域的209尾体质量7.70~66.09 g、体长79.88~150.7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部呈浅弧形;头大而圆钝,额部隆起;口大,口裂倾斜度大;吻短钝,眼小;头部及体部被薄圆鳞,鳞小;侧线发达,略呈弧形;背侧面灰黄色,腹侧面金黄色,鳃腔上部深黑色;唇橙红色,口腔浅色。背鳍鳍棘部边缘及尾鳍末端为灰黑色,各鳍为淡黄色。(2)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尾柄高、眼后头长和体质量与体长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体宽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3)以体长为自变量、各参数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处理,结果显示,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宽和眼后头长与体长呈指数相关,而尾柄高、头高与体长呈线性相关,其中体质量(W)与体长(S_(l))的拟合方程为:W=4.5065×10^(-6)S_(l)^(3.2907)(R^(2)=0.9306,P<0.01),b值为3.2907,为异速生长。(4)与体长显著相关的体质量、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尾柄高、眼后头长和体宽等10个参数间存在偏相关关系,其中肛前长与尾柄长、头长、眼后头长和体宽为极显著相关(P<0.01),尾柄长和头长与尾柄高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其他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外部形态 可量性状 可数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赵明 宋炜 +4 位作者 马春艳 张凤英 蒋科技 宋志明 马凌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利用线粒体CO I序列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Richardson)7个地理群体(江苏连云港、江苏大丰、上海崇明、浙江舟山、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和福建厦门)的遗传结构特征。在7个群体209个样本的线粒体CO I序列中共检测... 利用线粒体CO I序列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Richardson)7个地理群体(江苏连云港、江苏大丰、上海崇明、浙江舟山、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和福建厦门)的遗传结构特征。在7个群体209个样本的线粒体CO I序列中共检测到44种单倍型。7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416±0.112)^(0.720±0.07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 10±0.000 35)^(0.004 44±0.001 64)。两个组群的AMOVA分析显示,南北两个组群分析组群间的变异为40.10%(P<0.01),组群间群体间的为–0.15%(P>0.05),群体内为60.05%(P<0.05),这与基于单倍型构建的NJ树、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的结果均表明棘头梅童鱼群体具有明显的谱系结构,以温州为分界点,温州以北为北方类群,以南则为南方类群。两群体之间的基因流数据表明南方与北方类群的基因交流受阻,结合各方面资料,推测更新世的演化历史因素为棘头梅童鱼南北分支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自身的生活习性则是南、北类群内部无明显分化的原因。其结果可以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棘头梅童鱼野生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棘头梅童鱼种质资源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COI基因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棘头梅童鱼七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宋炜 孟永永 +4 位作者 蒋科技 赵明 任桂静 张凤英 马凌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棘头梅童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 为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棘头梅童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检测到63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1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510~8.0317;各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为0.3596~0.7854,期望杂合度(He)为0.4300~0.878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04~0.8631,其中有2个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7个位点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ardy-Weinber平衡分析显示,7个群体的大部分位点未偏离平衡。基于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构建的7个野生群体UPGMA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ND和WZ群体遗传关系最近,ZS和WZ群体遗传关系最远,WZ和ND聚为一支,但总体上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野生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棘头梅童鱼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良敏 李军 +1 位作者 谢仰杰 张雅芝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利用2006~2007年4个季节的底拖网捕捞渔获调查数据,对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底拖网鱼类中的棘头梅童鱼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在春季和冬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和4.8%;而夏季和秋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低... 利用2006~2007年4个季节的底拖网捕捞渔获调查数据,对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底拖网鱼类中的棘头梅童鱼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在春季和冬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和4.8%;而夏季和秋季的渔获质量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8%和1.5%.优势体长组为110~120mm;4个季节的资源密度波动于1.44~38.61kg/km2之间,其平均值为16.14kg/km2.4个季节的平均资源现存量约为58.09t,其中冬季资源量最大(138.99t);资源密度在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资源分布与水温、水深及盐度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其喜栖息于低温、低盐和浅水海域,秋、冬季分布较广,部分出现离岸及南移现象.文中还应用ELEFAN技术分析了棘头梅童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极限体长(L∞)、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开发率(E),各指标值分别为0.60、183.75mm、2.42、0.69和0.71.这说明其生长较为迅速,但捕捞死亡率过高,已出现过度捕捞现象,应该加强保护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再生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资源 棘头梅童鱼 生态学特征 开发率 资源评估 闽江口
下载PDF
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高天翔 韩刚 +1 位作者 马国强 宋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3,共7页
采集丹东近海的黑鳃梅童鱼29个个体和海洲湾近海的棘头梅童鱼30个个体,开展2种梅童鱼形态特征比较研究。对2种梅童鱼的顶枕部小棘、臀鳍第一鳍棘、鳔侧枝、鳃腔和耳石等部位进行拍照及形态描述,并进行了2种梅童鱼传统形态学的8个分节特... 采集丹东近海的黑鳃梅童鱼29个个体和海洲湾近海的棘头梅童鱼30个个体,开展2种梅童鱼形态特征比较研究。对2种梅童鱼的顶枕部小棘、臀鳍第一鳍棘、鳔侧枝、鳃腔和耳石等部位进行拍照及形态描述,并进行了2种梅童鱼传统形态学的8个分节特征和14个量度特征的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种梅童鱼的顶枕部小棘、鳔侧枝、鳃腔颜色和耳石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除鳔侧枝数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可数性状均无显著差异。采用贡献率大的8个参数建立2种梅童鱼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达100%;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在外部形态可量数据上虽存在个别交叉,但仍能形成各自相对集中的组;在P=0.01显著性水平下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2种梅童鱼在7个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鳃梅童 棘头梅童鱼 形态特征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单因子方差分析
下载PDF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棘头梅童鱼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良敏 谢仰杰 +2 位作者 李军 张雅芝 纪清爱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248-253,共6页
利用2006年至2007年4个季度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底拖网渔获物中棘头梅童鱼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2284×10-5L3.1023(R2=0.9730,n=736);体长、体重生长方程... 利用2006年至2007年4个季度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底拖网渔获物中棘头梅童鱼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2284×10-5L3.1023(R2=0.9730,n=736);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183.75[1-e-0.60(t+0.27)],Wt=125.90[1-e-0.60(t+0.27)]3.1023.2)优势体长组为100~120mm;优势体重组有两个,分别为0~5g和25~30g,体重生长拐点为1.62龄.3)性腺分化和性成熟时间在冬季、春季,摄食强度在春季、夏季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生长 性成熟 摄食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中国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梁述章 宋炜 +4 位作者 马春艳 蒋科技 张凤英 赵明 马凌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为研究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种群遗传结构,运用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比较分析了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7个群体共20... 为研究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种群遗传结构,运用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比较分析了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7个群体共208个样本的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83种单倍型,66个变异位点,碱基组成符合AT碱基偏好性特点。7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5400±0.00998)~(0.95400±0.0006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83~0.00708,说明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遗传多样性较高;根据海洋鱼类遗传多样性划分的分布模式,符合高h低π特点,说明其经历了快速扩张期。群体总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86647 (P=0),两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04~0.039范围内,且明显的分为北方群体(LYG、DF、CM和ZS)和南方群体(WZ、ND和XM),DF和LYG、WZ和ND两两群体间存在显著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显示组间变异百分比为85.97%,符合南北分化特点。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简约网络图等结果均表明,棘头梅童鱼以舟山为界,具有明显的南北地理遗传结构。中性检验(Tajima’s D、Fu’s Fs)和错配分析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在3.87~12.9万年前(更新世冰期)经历了种群的规模性扩张或定向选择。本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D-LOOP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发育的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贺舟挺 张亚洲 +2 位作者 薛利建 金海卫 周永东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0-276,共7页
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集于东海北部近海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样品,共测定体长在23~157 mm范围内的棘头梅童鱼474 ind,应用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个体发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集于东海北部近海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样品,共测定体长在23~157 mm范围内的棘头梅童鱼474 ind,应用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个体发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的食物种类夏季出现较多,春季出现较少;91~110 mm体长组出现较多,≤50 mm体长组和>130 mm体长组出现较少。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较高,秋季较低;≤50 mm体长组较低,>130 mm体长组较高,食物多样性指数随体长的增加而升高。卡方检验显示,棘头梅童鱼主要食物种类宽尾刺糠虾(Acanthomysis latiscauda)、中国毛虾(Aceteschinensis)、七星底灯鱼(Myctophum pterotum)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出现频率有极显著的季节变化,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的出现频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宽尾刺糠虾和七星底灯鱼的出现频率随体长的变化极显著,而中国毛虾、中华假磷虾和中华哲水蚤的出现频率随体长的变化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春冬季、夏季和秋季三个时期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体长聚类分两组,即体长>70 mm和≤70mm之间食物组成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食物的季节变化与该海域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食物组成随发育的变化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其饵料生物种类和大小随棘头梅童鱼体长的增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 棘头梅童鱼 食物组成 季节变化 体长
下载PDF
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廖锐 区又君 +1 位作者 勾效伟 李加儿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5-310,共6页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4种鱼的21个形态性状的种间形态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的所有性状差异显著(P...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4种鱼的21个形态性状的种间形态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的所有性状差异显著(P〈0.01),头部性状以及臀鳍条数、脊椎骨数、幽门盲囊数是区别4种鱼的主要性状,黄唇鱼与丁氏馘、大黄鱼、棘头梅童鱼的差异逐渐增大;大黄鱼与黄唇鱼、丁氏馘的差异相当,而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形态差异较小。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4种石首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1%~100%(P1)和98.36%~100%(P2),综合判别率为9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 大黄 丁氏■ 棘头梅童鱼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下载PDF
棘头梅童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3 位作者 谢起浪 张维前 王铁杆 吴洪喜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66-271,共6页
从2002年至2005年在浙南瑞安市飞云江口海域进行棘头梅童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采用湿法和半干法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孵出仔鱼。采取生态式育苗方法,共育出全长3cm以上的鱼苗2654尾。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湿法 半干法 人工繁殖 育苗
下载PDF
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俊果 宋炜 +4 位作者 蒋科技 梁述章 张凤英 谌微 马凌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1-702,共12页
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早期发育阶段的胚胎与仔鱼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胚胎和仔鱼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棘头梅童鱼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卵径(1. 182±0. 041)mm,油球直径(0. 458±0. 015) ... 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早期发育阶段的胚胎与仔鱼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胚胎和仔鱼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棘头梅童鱼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卵径(1. 182±0. 041)mm,油球直径(0. 458±0. 015) mm;在水温(25. 00±0. 50)℃、盐度23~24条件下,受精卵经20 h 20 min孵化出膜。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出膜7个阶段,共24个发育时期。在水温(26. 00±0. 24)℃、盐度23~24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 536±0. 059) mm,出膜后9 d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以内源性营养耗尽为主要特征; 9~25 d为晚期仔鱼阶段,各鳍条发育齐全,鳞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胚胎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群体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郑德锋 赵金良 +1 位作者 周文玉 严骏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3-447,共5页
利用AFLP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8个地理群体(山东荣成、江苏南通、启东、上海芦潮港、浙江温州、瑞安、福建福州和广州番禺)的遗传结构特征。10对引物组合在8个群体160尾个体中共扩增出272个位点,多态位点7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6.... 利用AFLP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8个地理群体(山东荣成、江苏南通、启东、上海芦潮港、浙江温州、瑞安、福建福州和广州番禺)的遗传结构特征。10对引物组合在8个群体160尾个体中共扩增出272个位点,多态位点7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6.47%。8个地理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8.82%—15.07%、0.0291—0.0514,表明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差异对群体遗传总变异的贡献率为47.91%,群体内差异的贡献率为52.09%。8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151—0.5995(P<0.05),存在显著分化。聚类分析表明,荣成与南通群体聚为一支,启东、芦潮港、瑞安群体聚为一支,温州、福州和番禺群体聚为一支。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群体初步呈现南北分化的格局,但不同类群间尚存在交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群体 遗传结构 AFLP
下载PDF
浙南飞云江口棘头梅童鱼的资源调查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谢起浪 单乐州 +3 位作者 王铁杆 吴洪喜 邵鑫斌 张维前 《渔业现代化》 2006年第1期35-36,共2页
对浙南瑞安飞云江口海域的棘头梅童鱼的繁殖习性、资源变化、生长、食性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每年5~6月,棘头梅童鱼向飞云江口海域产卵场集中进行产卵活动,未见有秋季产卵现象,产卵水温19~25℃,产卵多在大潮水的几天里,产卵一般... 对浙南瑞安飞云江口海域的棘头梅童鱼的繁殖习性、资源变化、生长、食性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每年5~6月,棘头梅童鱼向飞云江口海域产卵场集中进行产卵活动,未见有秋季产卵现象,产卵水温19~25℃,产卵多在大潮水的几天里,产卵一般持续3个潮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云江口 棘头梅童鱼 资源 生物学特性 繁殖习性
下载PDF
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食性及营养级的探讨 被引量:20
17
作者 贺舟挺 薛利建 金海卫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5-273,共9页
对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食性从饵料组成、摄食强度、食性类型和营养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的饵料生物种类数多,组成复杂,选择范围较广,水域差异较大。其空胃率为7.59%,最高饱满指数为188.55... 对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食性从饵料组成、摄食强度、食性类型和营养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的饵料生物种类数多,组成复杂,选择范围较广,水域差异较大。其空胃率为7.59%,最高饱满指数为188.55‰,平均为24.6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摄食强度的季节差异和体长组差异都极显著。棘头梅童鱼食谱较宽,主要摄食糠虾类、磷虾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兼食鱼类和长尾类等游泳动物,属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通过计算其生境宽度为2.250,营养级为3.282级,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 棘头梅童鱼 食性 营养级
下载PDF
棘头梅童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述章 宋炜 +3 位作者 蒋科技 谌微 李羽 马凌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177,共6页
以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为实验材料,经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取其头肾组织,进行低渗、固定,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吉姆萨染液染色,观察棘头梅童鱼染色体核型和特征。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染色体数目为2n=48,... 以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为实验材料,经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取其头肾组织,进行低渗、固定,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吉姆萨染液染色,观察棘头梅童鱼染色体核型和特征。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染色体数目为2n=48,占所观察分裂相的83.3%;核型公式为2n=48t,染色体臂数NF为48,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5.694±0.514)^(3.039±0.161),属于鲈形目原始核型,且符合典型的高位类鱼类核型特征。研究中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次缢痕及随体等。本研究为棘头梅童鱼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其种质鉴定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舟山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DNA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能锋 苏永全 +1 位作者 丁少雄 王军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应用6对可在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 lucidels)中扩增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引物对浙江舟山近海的棘头梅童鱼群体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6对引物在群体中共扩增出4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 应用6对可在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 lucidels)中扩增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引物对浙江舟山近海的棘头梅童鱼群体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6对引物在群体中共扩增出4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得到5.308 0个有效等位基因,各位点的PIC值为0.412 6~0.893 5(平均值0.670 8),PC1C4和PC8F5为中度多态性位点,PC4H12、PC5E11、PC10F10及PC10G6为高度多态性位点,这些位点可以做为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学研究的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6个位点的连锁分析显示,各位点间不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各位点在群体中的观测杂合度(Ho)为0.454 5~0.916 7(平均值0.659 1),期望杂合度(He)为0.468 0~0.901 9(平均值0.699 7),与其他海水鱼类比较,浙江近海的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偏低.对各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表明,PC4H12、PC10F10及PC10G6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偏离了平衡,综合现有的资源调查资料,遗传多样性的降低与近年来棘头梅童鱼资源的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棘头梅童鱼 大黄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舟山近海
下载PDF
盐度对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林 周文玉 潘桂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2,共5页
观察比较了11个盐度梯度[0、5、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45、50]下,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eidus)胚胎的沉浮情况、孵化时间、孵化率和畸形率,并测定了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胚胎在... 观察比较了11个盐度梯度[0、5、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45、50]下,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eidus)胚胎的沉浮情况、孵化时间、孵化率和畸形率,并测定了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胚胎在海水盐度为30及以上时100%漂浮;盐度为25时,95%漂浮,5%悬浮;盐度为20时95%悬浮,5%沉底;盐度为15时95%沉底,5%悬浮;盐度为10及以下时100%沉底。在水温18~20℃的条件下,棘头梅童鱼胚胎在盐度5~40范围内经28~32 h能孵化出仔鱼,盐度对孵化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但孵化率和畸形率因盐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棘头梅童鱼胚胎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孵化最适盐度范围在20~30之间。(2)在可孵出鱼苗盐度范围(5~40)内,棘头梅童鱼仔鱼SAI值为(1.80±0.03)~(11.85±0.02),与卵的孵化率呈正相关关系。仔鱼生存的适宜生长盐度为10~30,最适盐度范围为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盐度 胚胎 发育 不投饵存活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