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胸段棘旁肌、胸锁乳突肌、舌肌肌电图联合检测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萍 肖岚 +1 位作者 李静 羊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胸段棘旁肌、胸锁乳突肌、舌肌肌电图联合检测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的ALS患者的胸段棘旁肌、胸锁乳突肌、舌肌及3肢体肌的肌电图进行分析。同时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行胸... 目的探讨胸段棘旁肌、胸锁乳突肌、舌肌肌电图联合检测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的ALS患者的胸段棘旁肌、胸锁乳突肌、舌肌及3肢体肌的肌电图进行分析。同时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行胸段棘旁肌、胸锁乳突肌自发电位检测。结果30例ALS患者中,28例(93%)胸段棘旁肌肌电图可见正锐波和纤颤电位。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异常27例(90%),以运动单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为特点。舌肌肌电图12例(40%)可见正锐波和纤颤电位。健康对照组胸段棘旁肌、胸锁乳突肌均无异常。结论胸段棘旁肌肌电图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在诊断ALS疾病中的敏感性是相同的。对ALS患者除行常规3肢体肌的肌电图检测外,应加做胸段棘旁肌和胸锁乳突肌,以提高ALS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性。舌肌肌电图检测阳性率低于胸段棘旁肌和胸锁乳突肌,且容易出血、检查痛苦,患者不易接收,不应作为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侧索硬化 电描记术 胸段棘旁肌 胸锁乳突
下载PDF
慢性肾病患者L3椎体水平肌肉质量评估
2
作者 和建伟 马小梅 +3 位作者 曹剑仓 惠敏敏 张莉娜 王平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肾病(CKD)患者的L3椎体水平腰大肌及棘旁肌的面积及密度,以评价L3椎体水平肌肉质量对CKD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2月至10月我院193例CKD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分别勾画并测量L3水平...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肾病(CKD)患者的L3椎体水平腰大肌及棘旁肌的面积及密度,以评价L3椎体水平肌肉质量对CKD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2月至10月我院193例CKD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分别勾画并测量L3水平腰大肌及棘旁肌的面积(PMA、PSMA)及密度(PMD、PSMD),计算出腰大肌指数(PMI)及棘旁肌指数(PSMI)。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划分CKD患者临床分期。分析不同临床分期CKD患者肌肉质量(即腰大肌及棘旁肌的面积)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分期,男性患者的腰大肌及棘旁肌的面积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的增高,腰大肌及棘旁肌的面积缩小,PMI及PSMI降低;CKD 4~5期患者的腰大肌及棘旁肌面积较CKD 1~3期患者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1~3期之间及4~5期之间患者的肌肉质量差异不大。结论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CKD患者L3椎体水平肌肉的面积呈下降趋势,且肌肉密度CT值逐渐减低,尤其4~5期的患者较1~3期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腰大 棘旁肌 肉质量 CT
下载PDF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牵引与普通牵引对颈棘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洋 贾功伟 +3 位作者 谭波涛 王愉乐 代良波 虞乐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4-548,共5页
目的 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牵引及普通牵引对颈棘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22例,采用SDS和普通牵引对受试者进行测试,不同测试间需相隔24 h以上,测试时利用表面肌电图仪对受试者双侧颈棘旁肌肌电活... 目的 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牵引及普通牵引对颈棘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22例,采用SDS和普通牵引对受试者进行测试,不同测试间需相隔24 h以上,测试时利用表面肌电图仪对受试者双侧颈棘旁肌肌电活动的波幅均值及波幅峰值进行记录,观察受试者在坐立位和平卧位时不同牵引阶段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结果 与左侧颈棘旁肌比较,右侧颈棘旁肌的波幅均值及波幅峰值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牵引时,坐立位牵引中及牵引后的波幅均值及波幅峰值均低于牵引前(P<0.05),左侧颈棘旁肌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17.91±4.06) μV]及波幅峰值[(21.00 ±4.74) μV]高于坐立位牵引中的波幅均值[(12.91±2.89)μV]及波幅峰值[(16.45 ±4.19)μV] (P <0.05),右侧颈棘旁肌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17.55 ±3.22)μV]及波幅峰值[(21.73±4.17)μV]亦高于坐立位牵引中的波幅均值[(14.00±2.86) μV]及波幅峰值[(16.09±3.13) μV](P<0.05).SDS牵引下,与同侧颈棘旁肌坐立位牵引前比较,受试者平卧位牵引前、平卧位牵引中、平卧位牵引后及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波幅峰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卧位牵引中、平卧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波幅峰值均较同侧颈棘旁肌平卧位牵引前低(P<0.05),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波幅峰值较平卧位牵引前高(P<0.05).与平卧位牵引中比较,同侧颈棘旁肌平卧位牵引后、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及波幅峰值较高(P<0.05).坐立位牵引后的波幅均值、波幅峰值较同侧颈棘旁肌平卧位牵引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S牵引及普通牵引均能较好地放松颈部肌肉,但SDS的效果更为优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普通牵引 表面电图 棘旁肌
原文传递
单切口棘突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4
作者 廖先觉 江宝明 +2 位作者 秦洪节 冉映梅 许春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108-108,共1页
2013年3月-2015年9月,我科采用单切口棘突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与同期传统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疗效对比,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单切口间隙入路 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