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棘鱼鳍刺化石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时藩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3-484,共12页
简要回顾了中国棘鱼鳍刺化石的研究历史,着重记述了最近采自湖南澧县山门纱帽组的棘鱼鳍刺化石,包括Hunanacanthusgen.nov.,Eosinacanthusgen.nov.,Sinacanthus和Neosi... 简要回顾了中国棘鱼鳍刺化石的研究历史,着重记述了最近采自湖南澧县山门纱帽组的棘鱼鳍刺化石,包括Hunanacanthusgen.nov.,Eosinacanthusgen.nov.,Sinacanthus和Neosinacanthus。总的看来,山门的棘鱼化石群和曾祥渊记述过的湘西大庸溶溪组的棘鱼化石群近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志留纪棘鱼刺体演变趋势和有关生物地层学问题,认为志留纪先后有过两个棘鱼群组合,分别出现于早、中志留世。这一结论再次证实将塔里木含棘鱼鳍刺化石层与坟头组对比及有关地质结论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鱼化石 棘鱼鳍刺化石 志留系
下载PDF
塔里木西北的中华棘鱼化石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时藩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5-98,169,共14页
文章记述了塔里木巴楚县北闸衣木干他乌组中的棘鱼鳍刺化石,并简要回顾了产自长江中、下游地区(扬子区)中华棘鱼群化石的研究结果。经比较后认为,两地所产的棘鱼鳍刺化石总体上是相似的,其中锅顶山组或坟头组中和衣木干他乌组中所... 文章记述了塔里木巴楚县北闸衣木干他乌组中的棘鱼鳍刺化石,并简要回顾了产自长江中、下游地区(扬子区)中华棘鱼群化石的研究结果。经比较后认为,两地所产的棘鱼鳍刺化石总体上是相似的,其中锅顶山组或坟头组中和衣木干他乌组中所产的更为接近。一般来说,衣木干他乌组的层位也应和锅顶山组或坟头组的大致相当,同为中志留统。衣木子他乌组时代的更正,又使得塔里木和扬子地区中古生代地层的框架能很好地进行对比,进而证实,塔里木和扬子地区在志留纪时曾是相互邻近或彼此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中华棘鱼 志留纪 化石
下载PDF
腔棘鱼:比恐龙更古老的“活化石”
3
作者 马晓惠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8年第5期10-17,共8页
腔棘鱼又称“空棘鱼”,因脊柱中空而得名。人们最早见到它还是一块泥盆纪中期的化石,曾广泛分布于古新世及中新世的不同水体中。这意味着,腔棘鱼比大名鼎鼎的恐龙还要古老。
关键词 棘鱼 活化石 恐龙 棘鱼 泥盆纪 中新世 古新世
下载PDF
基因组研究揭示棘鱼进化之路
4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0-40,共1页
据《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科学家在棘鱼这种“披盔戴甲”的小鱼身上发现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有助于棘鱼迅速进化,以适应咸水和淡水这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 棘鱼 进化 基因组 《自然》杂志 科学家 突变
下载PDF
“老古董”腔棘鱼
5
作者 龚剑 童国庆 《海洋世界》 2012年第12期54-58,共5页
在地球漫长的物种进化历程中,伴随着生物灾难末日和过盛繁殖,许多物种像恐龙一样逐渐退出了地球历史生物圈,走向灭绝。人们对它们的发现、认识、研究只能基于逐渐被发现的化石和标本。但地球上也存在着另外一些顽强的物种,
关键词 棘鱼 古董 物种进化 地球历史 生物圈 恐龙 灭绝 标本
下载PDF
杰出的鱼类“建筑师”──三棘棘鱼
6
作者 洪峰 《大自然探索》 2000年第3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棘鱼 产卵 孵化 繁殖
下载PDF
凶猛腔棘鱼
7
《大自然探索》 2012年第7期8-8,共1页
腔棘鱼的进化巅峰期是在恐龙时代。1938年,当一条腔棘鱼在南非海岸附近海域被抓获时,整个世界都惊呆了。现今已知存活的腔棘鱼有两种,而在恐龙时代它的种类要多得多。最近,科学家在加拿大发现了一具奇异的腔棘鱼化石。这条鱼生活在2... 腔棘鱼的进化巅峰期是在恐龙时代。1938年,当一条腔棘鱼在南非海岸附近海域被抓获时,整个世界都惊呆了。现今已知存活的腔棘鱼有两种,而在恐龙时代它的种类要多得多。最近,科学家在加拿大发现了一具奇异的腔棘鱼化石。这条鱼生活在2.4亿年前,体长超过2米,体形既像鲨鱼又像金枪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鱼 恐龙时代 近海域 化石 科学家 金枪 进化 体长
下载PDF
又发现一条腔棘鱼
8
《大自然探索》 2007年第10期7-7,共1页
最近,一组非洲渔民在非洲东海岸桑给巴尔岛附近海域打捞上来一条腔棘鱼。经测量,这条腔棘鱼体长1.35米,体重27千克。腔棘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鱼,有“活化石”之称,曾一度被认为早已随着恐龙一同灭绝。直到1938年,有人才在南非附... 最近,一组非洲渔民在非洲东海岸桑给巴尔岛附近海域打捞上来一条腔棘鱼。经测量,这条腔棘鱼体长1.35米,体重27千克。腔棘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鱼,有“活化石”之称,曾一度被认为早已随着恐龙一同灭绝。直到1938年,有人才在南非附近海域重新发现这一“活化石”。到现在,人们总共发现了十几条活体腔棘鱼。腔棘鱼之所以很难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鱼 桑给巴尔岛 近海域 活化石 东海岸 非洲 体长 灭绝
下载PDF
人类远祖:腔棘鱼
9
作者 杨林 《大自然探索》 2010年第9期72-75,共4页
20世纪最重要的动物学发现之一是发现了腔棘鱼,我们得以一瞥人类鱼相先的尊容。
关键词 棘鱼 人类 动物学
下载PDF
“活化石”腔棘鱼基因组被破译
10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第8期12-12,共1页
据新华社消息,生活在非洲东部近海以及印度尼西亚近海的腔棘鱼素有“活化石”之称,被认为与陆地上行走的四足动物及人类的远祖有亲缘关系。日前这种“活化石”的基因组被日本科研人员破译完毕。
关键词 活化石 基因组 棘鱼 破译 印度尼西亚 亲缘关系 四足动物 科研人员
下载PDF
腔棘鱼“复活记”
11
作者 王川 《大自然探索》 2018年第1期50-57,共8页
腔棘鱼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腔棘鱼很可能是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之间的重要过渡物种。活生生的腔棘鱼腔棘鱼又被称为幽灵鱼、海中之王和深海怪兽。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里,不断有潜水员在搜寻... 腔棘鱼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腔棘鱼很可能是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之间的重要过渡物种。活生生的腔棘鱼腔棘鱼又被称为幽灵鱼、海中之王和深海怪兽。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里,不断有潜水员在搜寻腔棘鱼的过程中遇难,但人类始终没有放弃寻找这种有4亿年历史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鱼 代谢速度 史密斯 科摩罗群岛 四足动物 繁殖方式 弗里克 栖息地 繁殖策略
下载PDF
海上活化石——腔棘鱼
12
作者 王瑞良 《海洋世界》 1998年第7期22-23,共2页
报载:前不久,德国科学家乘坐微型潜艇,在科摩罗群岛附近的西印度洋深处拍摄到6条极为罕见的原始鱼——“腔棘鱼”。这种鱼曾被认为是水生动物和陆生脊椎动物之间一个重要进化链节,早已绝种。通过对这些“活化石”照片的分析,将可能弄清... 报载:前不久,德国科学家乘坐微型潜艇,在科摩罗群岛附近的西印度洋深处拍摄到6条极为罕见的原始鱼——“腔棘鱼”。这种鱼曾被认为是水生动物和陆生脊椎动物之间一个重要进化链节,早已绝种。通过对这些“活化石”照片的分析,将可能弄清楚陆地脊椎动物的水生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石 陆地 群岛 环境变化 水生动物 棘鱼 陆生脊椎动物 印度洋 科学家 动物进化
下载PDF
能活100岁的活化石——腔棘鱼
13
《大自然探索》 CAS 2024年第1期13-13,共1页
腔棘鱼最早出现在约4亿年前,到恐龙灭绝时腔棘鱼的化石记录也中断了。科学家由此推测,腔棘鱼和恐龙可能都在大约6400万年前就灭绝了。但到了1938年,人们在南非海域意外地发现了一条活的腔棘鱼,科学家这才意识到,这种堪称活化石的鱼原来... 腔棘鱼最早出现在约4亿年前,到恐龙灭绝时腔棘鱼的化石记录也中断了。科学家由此推测,腔棘鱼和恐龙可能都在大约6400万年前就灭绝了。但到了1938年,人们在南非海域意外地发现了一条活的腔棘鱼,科学家这才意识到,这种堪称活化石的鱼原来并未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灭绝 棘鱼 化石记录 活化石 科学家
原文传递
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营养生态位研究
14
作者 石娟 刘永 +4 位作者 李纯厚 王腾 赵金发 宋晓宇 谢宏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5,共10页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其营养结构和食性等特征,于2021和2022年在珠江口水域采集样本,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从营养生态位、营养结构指标、食性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其营养结构和食性等特征,于2021和2022年在珠江口水域采集样本,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从营养生态位、营养结构指标、食性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δ13C为(-18.74±1.41)‰,δ15N为(12.35±0.57)‰,营养级为(3.25±0.17)‰。δ13C在体长小于100.00 mm时随体长增加逐渐上升,之后随体长增加而下降;δ15N在体长<110.00 mm时随体长增加而上升,在110.00~120.00 mm时出现骤降拐点,δ15N最小,之后随体长增加而上升。在体长<100.00 mm和>120.00 mm两阶段的营养多样性较高,营养生态位宽幅较大;在体长100.00~120.00 mm阶段,种群冗余度与均匀度较高,群落内营养生态位分布均匀,拥有相似营养特征的个体占比高。贝叶斯混合模型溯源表明,浮游动物对棘头梅童鱼的食物贡献比例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梅童 稳定同位素 生态位 营养级 珠江口
下载PDF
2023年冬季宁德核电冷源海域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资源声学评估
15
作者 鲁超 熊敏思 +5 位作者 邢晓峰 张正楼 张献娟 宋云鹏 吴祖立 伍玉梅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滨海核电厂冷却水源的取水安全正受到海洋生物暴发引起的堵塞威胁,鱼类堵塞核电冷源的事件时有发生。声学技术在海洋生物探测方面具有高效、实时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为了解冬季宁德核电厂冷却水源取水海域棘头... 滨海核电厂冷却水源的取水安全正受到海洋生物暴发引起的堵塞威胁,鱼类堵塞核电冷源的事件时有发生。声学技术在海洋生物探测方面具有高效、实时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为了解冬季宁德核电厂冷却水源取水海域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密度和运动规律,利用声学技术对相关海域冷却水源生物量进行了测量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为研究海域的优势种,拖网调查显示平均尾数密度为1964尾·km^(-2),平均质量密度为0.483 kg·km^(-2)。棘头梅童鱼丰度在研究海域向核电厂方向减少,质量密度以核电厂温排水区域站点最高。通过对鱼类回波特征和个体轨迹的追踪统计,分析了该海域冬季内单体目标强度检测及其空间结构分布、资源现存量和资源丰度密度的时空分布变化。声学走航海域鱼类平均密度为2.78×10^(5)尾·n mile^(-2),生物量密度均值为1.41×10^(4) kg·n mile^(-2),棘头梅童鱼资源总量为7.47×10^(5) kg。研究表明,声学技术在宁德核电厂取水海域冬季冷却水源生物量测量中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方法,声学技术将能更好地支持核电厂取水海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为冷却水源取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评估 头梅童 核电厂 冷源堵塞
下载PDF
中华棘鱼(Sinacanthus)化石的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时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1期1977-1978,共2页
武昌中华棘鱼(Sinacanthus wuchangensis)化石首先由潘江所记述,1964年,仍以产自湖北武昌的一些新材料,对其作了补充性记述。标本为十余件比较完整和不完整的鳍棘,均系印模,产自武昌蛇山、凤凰山等地的泥盆纪(?)地层。中华棘鱼属的特征... 武昌中华棘鱼(Sinacanthus wuchangensis)化石首先由潘江所记述,1964年,仍以产自湖北武昌的一些新材料,对其作了补充性记述。标本为十余件比较完整和不完整的鳍棘,均系印模,产自武昌蛇山、凤凰山等地的泥盆纪(?)地层。中华棘鱼属的特征是:“鳍刺大,扁平,长而宽。末端显著弯曲,形似尖刀。中腔大,壁薄,近基部的横切面为三角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纪 棘鱼 化石 古地理 中华棘鱼
原文传递
棘头梅童鱼形态特征及其相关生物学参数分析
17
作者 吉群 宋炜 +3 位作者 许文军 谢正丽 徐冬冬 王鲁民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3期146-151,共6页
对捕捞自闽东海域的209尾体质量7.70~66.09 g、体长79.88~150.7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部呈浅弧形;头大而圆钝,额... 对捕捞自闽东海域的209尾体质量7.70~66.09 g、体长79.88~150.7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部呈浅弧形;头大而圆钝,额部隆起;口大,口裂倾斜度大;吻短钝,眼小;头部及体部被薄圆鳞,鳞小;侧线发达,略呈弧形;背侧面灰黄色,腹侧面金黄色,鳃腔上部深黑色;唇橙红色,口腔浅色。背鳍鳍棘部边缘及尾鳍末端为灰黑色,各鳍为淡黄色。(2)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尾柄高、眼后头长和体质量与体长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体宽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3)以体长为自变量、各参数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处理,结果显示,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宽和眼后头长与体长呈指数相关,而尾柄高、头高与体长呈线性相关,其中体质量(W)与体长(S_(l))的拟合方程为:W=4.5065×10^(-6)S_(l)^(3.2907)(R^(2)=0.9306,P<0.01),b值为3.2907,为异速生长。(4)与体长显著相关的体质量、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尾柄高、眼后头长和体宽等10个参数间存在偏相关关系,其中肛前长与尾柄长、头长、眼后头长和体宽为极显著相关(P<0.01),尾柄长和头长与尾柄高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其他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梅童 外部形态 可量性状 可数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弱棘鱼的驯化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
18
作者 陈毕生 李刘冬 +3 位作者 柯浩 冯娟 蔡景心 范楷 《渔业科技产业》 2003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棘鱼 驯化养殖 病害防治 生物学特性 网箱养殖 纤毛类寄生虫 食用价值 经济意义 成果鉴定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赵明 宋炜 +4 位作者 马春艳 张凤英 蒋科技 宋志明 马凌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利用线粒体CO I序列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Richardson)7个地理群体(江苏连云港、江苏大丰、上海崇明、浙江舟山、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和福建厦门)的遗传结构特征。在7个群体209个样本的线粒体CO I序列中共检测... 利用线粒体CO I序列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Richardson)7个地理群体(江苏连云港、江苏大丰、上海崇明、浙江舟山、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和福建厦门)的遗传结构特征。在7个群体209个样本的线粒体CO I序列中共检测到44种单倍型。7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416±0.112)^(0.720±0.07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 10±0.000 35)^(0.004 44±0.001 64)。两个组群的AMOVA分析显示,南北两个组群分析组群间的变异为40.10%(P<0.01),组群间群体间的为–0.15%(P>0.05),群体内为60.05%(P<0.05),这与基于单倍型构建的NJ树、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的结果均表明棘头梅童鱼群体具有明显的谱系结构,以温州为分界点,温州以北为北方类群,以南则为南方类群。两群体之间的基因流数据表明南方与北方类群的基因交流受阻,结合各方面资料,推测更新世的演化历史因素为棘头梅童鱼南北分支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自身的生活习性则是南、北类群内部无明显分化的原因。其结果可以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棘头梅童鱼野生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棘头梅童鱼种质资源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梅童 COI基因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棘头梅童鱼七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宋炜 孟永永 +4 位作者 蒋科技 赵明 任桂静 张凤英 马凌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棘头梅童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 为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棘头梅童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检测到63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1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510~8.0317;各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为0.3596~0.7854,期望杂合度(He)为0.4300~0.878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04~0.8631,其中有2个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7个位点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ardy-Weinber平衡分析显示,7个群体的大部分位点未偏离平衡。基于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构建的7个野生群体UPGMA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ND和WZ群体遗传关系最近,ZS和WZ群体遗传关系最远,WZ和ND聚为一支,但总体上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梅童 野生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