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方红壤区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36
1
作者
王芸
欧阳志云
+3 位作者
郑华
陈法霖
陈圣宾
曾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04-1211,共8页
合理的森林恢复方式能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引进种恢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本地种恢复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的植物...
合理的森林恢复方式能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引进种恢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本地种恢复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构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湿地松人工林有155种植物,隶属66科118属,马尾松人工林有137种植物,隶属59科97属;天然次生林有226种植物,隶属86科160属,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科属明显不同,马尾松人工林的优势物种和天然次生林更相似;(2)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基本构成、植物区系类型种类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并且天然次生林的温带成分比例高于湿地松人工林;(3)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天然次生林的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明显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两种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4)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湿地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的植物群落组成与天然次生林更相似。总之,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多样性高于人工恢复的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在维持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功能上优于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恢复方式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植物群落多样性
植物区系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森林恢复方式对我国南方红壤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5
2
作者
王芸
欧阳志云
+3 位作者
郑华
曾静
陈法霖
张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5-1340,共6页
2008—2009年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恢复的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和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粒径构成、土壤全碳、全...
2008—2009年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恢复的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和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粒径构成、土壤全碳、全氮、全磷、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优于两种人工林.综合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和微生物性状得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天然次生林土壤的综合质量指数(1.20±0.10)显著高于马尾松人工林(0.59±0.03)和湿地松人工林(0.59±0.06),而两种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我国南方红壤区,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优于人工恢复的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恢复方式
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红壤区
原文传递
亚热带退化森林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3
作者
蔡琳
杨予静
+7 位作者
种玉洁
袁义平
曾翔宇
姚和风
陈初明
李中强
魏立飞
余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89-3698,共10页
退化森林的恢复一直是林业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良好的森林土壤结构有助于林木生长发育,作为土壤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是衡量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团聚结构的形成依靠土壤胶结物质。然而,土壤胶结物质与团聚...
退化森林的恢复一直是林业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良好的森林土壤结构有助于林木生长发育,作为土壤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是衡量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团聚结构的形成依靠土壤胶结物质。然而,土壤胶结物质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尚不确定。为探明亚热带退化森林的不同恢复方式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以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为对照(CK),选取了亚热带三种常见的人工林:一代杉木林(P1)、二代杉木林(P2)和黄山松林(P3),测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胶结物质的含量,并分析了各胶结物质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森林恢复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pH值、碳氮比、速效磷含量、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所有森林类型中,三种人工林的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CK,P2的大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大,团聚体稳定性最高。恢复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菌根密度和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含量。团聚体稳定性与游离氧化铁含量、菌根密度呈正相关,但与EEG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退化森林的人工恢复比自然恢复更有助于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游离氧化铁、菌根密度和EEG是显著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胶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游离氧化铁、铝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森林恢复方式
亚热带
森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非将松林天然更新作为低成本的森林恢复方式
4
作者
李文英
《世界林业动态》
2005年第17期8-9,共2页
著名的国际森林研究杂志《林业》(Forestry)2004年第5期介绍了南非低成本松林天然更新的森林恢复方式。
关键词
南非
松林
天然更新
森林恢复方式
造林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方红壤区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36
1
作者
王芸
欧阳志云
郑华
陈法霖
陈圣宾
曾静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04-1211,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QN40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9B07-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130)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2M520406)
文摘
合理的森林恢复方式能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引进种恢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本地种恢复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构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湿地松人工林有155种植物,隶属66科118属,马尾松人工林有137种植物,隶属59科97属;天然次生林有226种植物,隶属86科160属,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科属明显不同,马尾松人工林的优势物种和天然次生林更相似;(2)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基本构成、植物区系类型种类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并且天然次生林的温带成分比例高于湿地松人工林;(3)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天然次生林的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明显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两种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4)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湿地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的植物群落组成与天然次生林更相似。总之,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多样性高于人工恢复的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在维持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功能上优于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
关键词
森林恢复方式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植物群落多样性
植物区系分析
Keywords
restoration approach
ecosystem services
plant community diversity
similarity analysis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森林恢复方式对我国南方红壤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5
2
作者
王芸
欧阳志云
郑华
曾静
陈法霖
张凯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5-1340,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QN406)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9B07-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130)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2M520406)资助
文摘
2008—2009年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恢复的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和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粒径构成、土壤全碳、全氮、全磷、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优于两种人工林.综合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和微生物性状得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天然次生林土壤的综合质量指数(1.20±0.10)显著高于马尾松人工林(0.59±0.03)和湿地松人工林(0.59±0.06),而两种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我国南方红壤区,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优于人工恢复的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
关键词
森林恢复方式
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红壤区
Keywords
forest restoration approach
ecosystem services
soil qualit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d soil region.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亚热带退化森林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3
作者
蔡琳
杨予静
种玉洁
袁义平
曾翔宇
姚和风
陈初明
李中强
魏立飞
余海燕
机构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大别山薄刀峰国有林场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89-369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01298)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D20201001)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110512085)。
文摘
退化森林的恢复一直是林业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良好的森林土壤结构有助于林木生长发育,作为土壤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是衡量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团聚结构的形成依靠土壤胶结物质。然而,土壤胶结物质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尚不确定。为探明亚热带退化森林的不同恢复方式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以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为对照(CK),选取了亚热带三种常见的人工林:一代杉木林(P1)、二代杉木林(P2)和黄山松林(P3),测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胶结物质的含量,并分析了各胶结物质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森林恢复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pH值、碳氮比、速效磷含量、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所有森林类型中,三种人工林的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CK,P2的大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大,团聚体稳定性最高。恢复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菌根密度和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含量。团聚体稳定性与游离氧化铁含量、菌根密度呈正相关,但与EEG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退化森林的人工恢复比自然恢复更有助于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游离氧化铁、菌根密度和EEG是显著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胶结物质。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游离氧化铁、铝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森林恢复方式
亚热带
森林
Keywords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soil free Fe and Al oxides
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forest restoration
subtropical forests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非将松林天然更新作为低成本的森林恢复方式
4
作者
李文英
出处
《世界林业动态》
2005年第17期8-9,共2页
文摘
著名的国际森林研究杂志《林业》(Forestry)2004年第5期介绍了南非低成本松林天然更新的森林恢复方式。
关键词
南非
松林
天然更新
森林恢复方式
造林技术
分类号
F347.8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方红壤区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王芸
欧阳志云
郑华
陈法霖
陈圣宾
曾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森林恢复方式对我国南方红壤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王芸
欧阳志云
郑华
曾静
陈法霖
张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5
原文传递
3
亚热带退化森林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蔡琳
杨予静
种玉洁
袁义平
曾翔宇
姚和风
陈初明
李中强
魏立飞
余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非将松林天然更新作为低成本的森林恢复方式
李文英
《世界林业动态》
200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