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湟水地区森林灌丛植被遥感分析及其主要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桂琛 周立华 +3 位作者 彭敏 罗修岳 魏振铎 周国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19-725,T001,共8页
湟水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带 ,界于北纬 36°0 2′~ 37°2 8′,东经 1 0 0°41′~1 0 3°0 4′之间。海拔 1 650~ 4395m,总面积为 1 61 2 0 km2。本研究根据卫星遥感影像资料 (以TM为主 ) ,结合以往野外... 湟水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带 ,界于北纬 36°0 2′~ 37°2 8′,东经 1 0 0°41′~1 0 3°0 4′之间。海拔 1 650~ 4395m,总面积为 1 61 2 0 km2。本研究根据卫星遥感影像资料 (以TM为主 ) ,结合以往野外调查工作 ,研究并综合分析了湟水地区的森林、灌丛植被及其主要特征。森林灌丛植被的遥感解译采用综合分析法。研究表明湟水地区森林灌丛植被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分布特征 ,其分布多集中于黄土低山丘陵与中高山地形结合地带 ,即黄土覆盖的边缘交错区域。这一空间分布特征可能与本区的黄土覆盖边缘地区的多样化生态地理特点存在一定的联系。生境的干湿状况直接影响本地区天然林的分布特征、森林灌丛植被覆盖率的高低、森林的类型结构和种类组成 ,并成为人工造林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本区森林灌丛植被长期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具有人类活动的明显痕迹。人类活动的规模范围、作用方式、影响强度等因素成为本区森林灌丛植被及其生境变化与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地区 森林灌丛植被 遥感分析
下载PDF
祁连山森林灌丛植被及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桂琛 彭敏 卢学峰 《青海环境》 1995年第4期191-195,共5页
祁连山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该区主要森林、灌丛植被类型及其重要特征.即区系组成受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水平区域分异和垂直变化;其分布表现有明显的坡向性及山地森林性质;具有人类活... 祁连山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该区主要森林、灌丛植被类型及其重要特征.即区系组成受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水平区域分异和垂直变化;其分布表现有明显的坡向性及山地森林性质;具有人类活动的明显痕迹.祁连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森林、灌丛植被的重要作用,为可持续利用该地区的森林、灌丛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灌丛 植被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火干扰对小兴安岭草丛、灌丛沼泽温室气体短期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顾韩 牟长城 +1 位作者 张博文 于丽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044-6055,共12页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火烧干扰对小兴安岭草丛、灌丛沼泽生长季CH4、CO2、N2O排放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火干扰使草丛、灌丛沼泽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各层土壤温度提高0.1—2.0℃,水位平均下降2.7 cm。火干扰使草丛、灌...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火烧干扰对小兴安岭草丛、灌丛沼泽生长季CH4、CO2、N2O排放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火干扰使草丛、灌丛沼泽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各层土壤温度提高0.1—2.0℃,水位平均下降2.7 cm。火干扰使草丛、灌丛沼泽样地CH4排放通量提高了56%、524.9%,CO2排放通量分别下降了57.3%、14.5%,N2O排放通量分别下降27.1%,64.9%。火烧前后草丛沼泽CH4、N2O与灌丛沼泽CO2排放通量季节性规律未发生变化。火干扰改变了草丛沼泽生长季CO2、灌丛沼泽N2O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草丛沼泽对照样地CH4排放通量与5 cm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草丛沼泽CH4排放通量与水位相关性不显著。灌丛沼泽CH4排放通量与各层土壤温度及水位均无显著相关性。草丛、灌丛沼泽对照样地土壤CO2排放通量与0—1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火烧样地与0—3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草丛、灌丛沼泽对照、火烧样地土壤CO2排放通量与水位极显著负相关。火干扰使草丛、灌丛沼泽CH4排放源的强度增强,CO2、N2O的排放消弱,全球温室潜势下降约为23.3%。火干扰能够减少草丛、灌丛沼泽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草丛森林沼泽、灌丛森林沼泽 温室气体排放 火干扰
下载PDF
藏东南施工便道植被恢复对坡面水土流失的影响
4
作者 冉心昊 王冠 +1 位作者 李亚桐 肖辉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2,共13页
[目的]明晰施工便道上、下边坡在植被恢复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揭示施工便道建设扰动后植被恢复对藏东南生态脆弱的亚高山森林灌丛区坡面尺度水土流失的影响,为施工便道工程扰动后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 [目的]明晰施工便道上、下边坡在植被恢复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揭示施工便道建设扰动后植被恢复对藏东南生态脆弱的亚高山森林灌丛区坡面尺度水土流失的影响,为施工便道工程扰动后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施工便道上、下边坡扰动后不同植被恢复条件下的典型坡面,进行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工程扰动后上、下边坡4种植被覆盖度(0%,30%,60%,90%),3种坡度(15°,30°,45°),2种雨强(30,60 mm/h)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明确施工便道植被恢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1)施工便道工程扰动后,在上、下边坡裸土坡面进行植被恢复能有效延缓初始产流时间,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延缓初始产流时间的效果增强,且植被的延缓产流效应在上边坡更为明显。(2)在0%~60%植被覆盖度范围内,上、下边坡稳定产流速率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60%与90%植被覆盖度的稳定产流速率接近。相比裸土坡面,60%,90%植被覆盖度的减流效益分别为59%~75%,58%~77%,表明减流作用的植被临界覆盖度为60%。(3)植被覆盖度为30%,60%时,减沙效益分别达到29%~82%,86%~96%。植被覆盖度在60%以下,当覆盖度增加,减沙作用显著增强,超过此临界覆盖度,即使增加覆盖度,其减沙效益也变化不大。(4)在相同植被覆盖度、坡度和雨强条件下,挖方形成的上边坡总产流量总是高于填方形成的下边坡,而下边坡总产沙量始终高于上边坡,反映出施工便道扰动后,挖方、填方边坡在坡面土壤侵蚀方面的显著差异。[结论]在藏东南施工便道扰动区的水土流失防治中,60%植被恢复率兼具较好的防治效益和经济可行性,且在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时,挖方边坡更需要“控水”而填方边坡应偏重“阻沙”,只有充分考虑其差异才能在施工便道扰动区达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过程 植被覆盖度 减流减沙效益 亚高山森林灌丛 施工便道
下载PDF
1:100万中国植被图森林和灌丛群系类型的补充资料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璇 陈国科 +1 位作者 郭柯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8-1142,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我国植被研究的最重要数据。受当时研究基础和制图技术限制,部分植被群系未能体现在中国植被图上。为了给新一代中国植被图的编研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在搜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中国植被研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我国植被研究的最重要数据。受当时研究基础和制图技术限制,部分植被群系未能体现在中国植被图上。为了给新一代中国植被图的编研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在搜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中国植被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取其中的植被群系名称和分布信息,采用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以优势种相同作为依据,合并部分相近的群系类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中的森林和灌丛群系进行对比,本文新增了1,475个森林和灌丛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植被图 森林灌丛群系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鼠类与环境
6
作者 陈钧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1-24,共4页
甘肃黄土高原,属于我国西部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高原东起子午岭,西至乌鞘岭,北接景泰长城沿线;南界秦岭.区内自然环境为森林灌丛、草原、农田,其中农田占据广大地区,是以农为主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甘肃黄土高原 达乌尔黄鼠 森林灌丛 农田鼠类 兴隆山 生态环境 啮齿动物 荒漠草原 草原鼠类 分布型
下载PDF
走进察青松多
7
作者 刘洪 《国土绿化》 2003年第2期43-43,共1页
四川省察青松多自然保护区位于白玉县麻绒乡境内,面积五万余公顷,199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以保护白唇鹿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走进察青松多,你会油然而生“风景这边独好”的感叹。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 四川省察青松多自然保护区位于白玉县麻绒乡境内,面积五万余公顷,199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以保护白唇鹿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走进察青松多,你会油然而生“风景这边独好”的感叹。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雄奇而神秘的皑皑雪山,原始古朴的森林灌丛,清澈的涓涓溪流,宁静的高原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 生态环境 高原湖泊 白唇鹿 藏马鸡 珍稀野生动物 青松 森林灌丛 省人民政府 垂直地带性
下载PDF
多目标需求情景下生态系统修复优先区选择——以浙江省德清县森林修复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晶 肖与轩 +3 位作者 李涛 郑卫民 李晟 赵燕萍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科学判断分析生态系统修复的优先区,对加强生态系统的管护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德清县的森林修复为例展开研究,识别出潜在森林修复区后,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收益与修复成本,利... 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科学判断分析生态系统修复的优先区,对加强生态系统的管护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德清县的森林修复为例展开研究,识别出潜在森林修复区后,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收益与修复成本,利用修复机会优化工具(ROOT)来确定不同需求目标情景下最具效益的优先修复区域。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潜在修复区面积约6497.5 hm^(2),其中森林退化区占77.7%,森林转化区占12.6%,处于较大坡度上的农田与种植园占9.6%。(2)研究区的优先修复空间选择效益评估结果中,以获得更多土壤保持功能为目标的需求情景,表现最为突出,仅需投入10.0%的修复成本代价,便可获得47.7%的潜在土壤保持功能。(3)不同目标需求情景下的土地类型修复次序也存在差异,以获得土壤保持与洪水调蓄功能为目标时,需重视森林与灌丛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而以减少N、P流失为目标时,则需重视促进农田向森林与灌丛生态系统的转化。文章提出的“修复区识别—修复效益评估—高效益修复区优选”流程与方法,可为研究区及其他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森林灌丛 生态系统服务 农田 用地类型 需求情景 效益评估
原文传递
频繁地制造森林大火
9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 2004年第23期5-5,共1页
这是一块异常干旱的大陆,由闪电引发的野火迅速地蔓延。早在人类到达以前,澳大利亚就成了一块被大火控制的陆地。很快地,人类发现野火带来的好处:大火毁灭了森林灌丛,使青草迅速地生长,中等大小的食草动物更加兴旺。同时人类还发现。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森林大火 异常干旱 大火控制 森林灌丛 食草动物 人类 电引发 制造 保护树
原文传递
褐马鸡夜宿的自我保护
10
作者 武建勇 辛吉平 《大自然》 1995年第1期13-13,共1页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冬季,银装素裹,蔚为壮观,呈现出一派北国的冬季风光、在这白雪皑皑的森林灌丛间,栖息着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每天下午4点以后,太阳偏西,气温降低,褐马鸡开始选择夜宿地。它们多选择向阳背风的针...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冬季,银装素裹,蔚为壮观,呈现出一派北国的冬季风光、在这白雪皑皑的森林灌丛间,栖息着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每天下午4点以后,太阳偏西,气温降低,褐马鸡开始选择夜宿地。它们多选择向阳背风的针叶林(油松)和半阳坡阔叶林(辽东栎)的树冠栖息。在树冠上过夜,是为了避敌吗?当地的不少群众反映,夜宿树冠上的褐马鸡用手电照不飞,用枪射击打中者掉下来,没有打中者动也不动,人上树捕捉也不飞;另一种说法是,夜宿于树冠上的褐马鸡,人根本接近不得,只要听到响动或看到光照马上惊飞。说法截然相反,到底谁是谁非?难以断定。为此,我们在保护区的边缘地带郝家沟芦草圪洞对上述两种说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阔叶林 山西庞泉沟 树冠 针叶林 森林灌丛 冬季风 油松 保护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