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宫胁森林重建法恢复和再建山东森林植被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仁卿 张淑萍 葛秀丽 《山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3-7,共5页
简要介绍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 -环境保全林重建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潜在植被和演替理论 ,其核心是用乡土树种恢复乡土森林植被 (NativeForestbyNativeTrees)。该方法在日本、泰国... 简要介绍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 -环境保全林重建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潜在植被和演替理论 ,其核心是用乡土树种恢复乡土森林植被 (NativeForestbyNativeTrees)。该方法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巴西和中国等国家 ,用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的恢复 ,已经有近 6 0 0个成功的例子。山东的森林覆盖率低 ,森林恢复和造林难度大 ,宫胁的森林重建法对于山东的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将是很有借鉴和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胁森林重建 再建 山东 森林植被 森林恢复 乡土树种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大渡河上游林区森林资源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24
2
作者 包维楷 张镱锂 +2 位作者 王乾 摆万奇 郑度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94-198,共5页
虽然森林采伐后的恢复重建一直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 ,但有关该区大规模森林恢复重建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还不清楚。本文选择大渡河上游林区 ,分析了该区目前森林资源现状、森林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及特点 ,阐... 虽然森林采伐后的恢复重建一直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 ,但有关该区大规模森林恢复重建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还不清楚。本文选择大渡河上游林区 ,分析了该区目前森林资源现状、森林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及特点 ,阐明了该区目前资源管理与恢复重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 ,该区林地资源丰富 ,但森林资源量小 ,覆盖率不足 2 3% ,长期采伐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严重恶化 ;现有恢复重建技术体系不健全 ,人工成林成功率在高山同峡谷区不足 30 % ,高丘区不足 15 % ;造林树种单一 ,造林密度过大 ,抚育管理不力 ,人工林质量低下 ;强化对迹地退化过程的深入研究和监测 ,充分认识迹地环境的制约作用 ,强化抚育管理 ,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森林重建技术体系 ,增加造林树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森林采伐 环境退化 森林重建 森林资源 大渡河
下载PDF
退化红壤重建森林初期细根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苑秋 罗良兴 +2 位作者 刘亮英 杨家林 夏晓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35-1739,共5页
以江西泰和严重退化红壤上不同模式重建的森林第10年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分析了细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各重建森林模式的土壤细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0~40cm土层的73.39%~87.41%;不同重建森林模式细根的养... 以江西泰和严重退化红壤上不同模式重建的森林第10年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分析了细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各重建森林模式的土壤细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0~40cm土层的73.39%~87.41%;不同重建森林模式细根的养分贮量有较明显差异,中等栽植密度晚松纯林细根的全N、全P和全K贮量远远高于其它林地,细根中全N、全P、全K、Ca、Mg贮量分别达84.47、5.55、38.42、17和10.76kg·hm-2;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有效K、pH值与细根现存量相关显著(P<0.05),细根对物理性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上;植物细根显著提高了>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而增加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土壤细根与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数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细根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5
4
作者 秦晓蕾 余明泉 +1 位作者 杨清培 刘苑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采用PVC顶盖埋管法,开展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N素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有效N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铵态N:无林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硝态N: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无林地... 采用PVC顶盖埋管法,开展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N素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有效N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铵态N:无林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硝态N: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无林地;矿质N: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无林地>针叶林。(2)在所有重建模式中NH4+-N是有效N的主体部分,氨化过程更强烈。(3)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氨化速率差异不显著(P=0.354),而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均为极显著(P<0.001),硝化速率、矿化速率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无林地。总体来看,无论是有效N含量还是N矿化速率阔叶林均为最高,是一种比较好的植被重建模式。深入开展生态系统N平衡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评价重建森林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氮矿化 土壤氮素
下载PDF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恢复27年后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凤 黄荣珍 +3 位作者 樊后保 肖龙 李燕燕 廖迎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2,219,共5页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马尾松林分>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表现为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较大,而竹节沟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较小。群落稳定性大小顺序为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粘土 重建森林 多样性 稳定性
下载PDF
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特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水印 余明泉 +1 位作者 朱玲 秦晓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以地处江西省泰和县的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的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不同植被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量C、N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P<0.001),微生物量... 以地处江西省泰和县的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的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不同植被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量C、N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P<0.001),微生物量N大小依次表现为:阔叶林(33.67mg/kg)、针阔混交林(30.64mg/kg)、无林荒草地(28.09mg/kg)、针叶林(23.46mg/kg);微生物C量大小依次表现为:阔叶林(181.67mg/kg)、针阔混交林(162.75mg/kg)、无林荒草地(139.68mg/kg)、针叶林(136.57mg/kg)。季节对微生物量N的影响差异为极显著(P<0.001),对微生物量C的影响差异为显著(P<0.05),微生物量C、N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微生物量C、N均与土壤全N、全C呈显著相关,能有效地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综合来看,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阔叶林最好,其次为针阔混交林、无林荒草地和针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微生物量C N
下载PDF
江西退化红壤人工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江玉梅 谢晶 +3 位作者 曹广泮 陈成龙 徐志红 刘苑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应用MicroResp方法研究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6 h和继续培养18 h)和不同土壤深度(0~10 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4种重... 应用MicroResp方法研究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6 h和继续培养18 h)和不同土壤深度(0~10 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有显著差异,表现为:自然恢复地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纯林 〉 针阔混交林 〉 针叶纯林。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明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自然恢复地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纯林 〉 针阔混交林 〉 针叶纯林,除自然恢复地外,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在4种不同重建森林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15种碳源能够阐述4种不同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森林土壤微生物的敏感碳源主要为糖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esp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碳源 重建森林类型
下载PDF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土壤酶特性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苑秋 杨家林 杜天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95-795,共1页
以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的泰和县严重退化红壤区为研究对象 ,1991年采取不同模式重建森林 ,2 0 0 1年选择 8种不同重建模式测定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 ,研究表明 :(1)用主成分分析排序 (PCA)可将 8种模式重... 以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的泰和县严重退化红壤区为研究对象 ,1991年采取不同模式重建森林 ,2 0 0 1年选择 8种不同重建模式测定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 ,研究表明 :(1)用主成分分析排序 (PCA)可将 8种模式重建的森林土壤酶活性分为 3类 ,枫香纯林及其与针叶树种的混交林模式是酶活性最高的一类 ,针叶纯林模式土壤酶活性最低的一类 ;(2 )土壤各种酶活性总的垂直分布规律是自上而下逐渐减弱 ,但不同种类的酶、不同重建类型 (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 ,且蔗糖酶以阔叶林变异幅度最大 ;(3)脲酶活性两季节 (5月和 10月 )差异最大 ,蛋白酶季节差异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森林 退化红壤 土壤酶特性 植被重建
下载PDF
严重侵蚀红壤重建森林的土壤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苑秋 杨国平 +2 位作者 杜天真 郭晓敏 夏晓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江西弋阳县龟峰镇属严重退化红壤区域.1999年采取湿地松与胡枝子混交模式重建森林,2002年对林龄12年的林地生态功能指标的调查研究表明:(1)林地0~40 cm土层内有机质和全氮量普遍高于对照区各层,分别高87.95%和36%,全磷和有效磷分别增加... 江西弋阳县龟峰镇属严重退化红壤区域.1999年采取湿地松与胡枝子混交模式重建森林,2002年对林龄12年的林地生态功能指标的调查研究表明:(1)林地0~40 cm土层内有机质和全氮量普遍高于对照区各层,分别高87.95%和36%,全磷和有效磷分别增加40.9%和22.3%,但有效钾下降了8.13%.(2)林地土壤通气状况、持水状况和渗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3)0~40 cm土层内的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普遍高于对照区,而且随土层下降而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红壤 重建森林 土壤生态效益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秀兰 何勇 +1 位作者 张丹丹 曾维忠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196,共5页
通过对国内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构建和评价方法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构建评价指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主要是以经济学为主的计量方法和以生态学为主的计量方法。经济学的评价方法侧重于森林恢复后的显性经济... 通过对国内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构建和评价方法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构建评价指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主要是以经济学为主的计量方法和以生态学为主的计量方法。经济学的评价方法侧重于森林恢复后的显性经济效益,生态学的评价方法侧重于森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最后,指出基于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运用数学模型加以修正的研究方法是其未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 生态效益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山西中条山栎林在华北地区森林恢复和重建中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希群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76,共3页
实现华北地区森林恢复和重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华北地区各级林业工作者一直探寻的一个科学与实践问题。调查发现,山西中条山栎林可为华北地区森林恢复和重建提供一种模板,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关键词 山西省 中条山栎林 森林恢复和重建 华北地区 指示作用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卫发兴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3,共4页
通过对历史时期中原城市群森林生态变迁的研究,阐明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是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认为应通过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与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积极保护扩大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功能恢复;在... 通过对历史时期中原城市群森林生态变迁的研究,阐明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是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认为应通过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与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积极保护扩大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功能恢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重建森林群落β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8-154,162,共8页
[目的]对福建省长汀县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森林重建效果进行分析,为该区恢复与重建森林植被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7个不同年份重建的林分,分别设置7个20 m×20 m样地进行物种调查,采用β多样性测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对福建省长汀县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森林重建效果进行分析,为该区恢复与重建森林植被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7个不同年份重建的林分,分别设置7个20 m×20 m样地进行物种调查,采用β多样性测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研究区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随造林时间增长而增加。②Whittaker指数随造林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造林时间长的区域相应的Whittaker指数值较低,而造林时间短的对应值高。[结论]森林恢复时间是影响长汀县水土流失区森林β多样性的重要因素,重建时间越长的森林β多样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物种多样性 水土流失 重建森林 二元属性数据 长汀县
下载PDF
中欧森林植被重建与城乡发展考察管见——陕西省水土保持局赴中欧技术考察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光忠 彭鸿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6,共4页
中欧人口密集 ,资源有限 ,在工业革命时期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经过二三百年的恢复和治理 ,如今各国植被覆盖率均在 60 %以上 ,城镇布局和工农业结构合理 ,生产效率较高。我国现今的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与中欧各国建设时期相似 ,... 中欧人口密集 ,资源有限 ,在工业革命时期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经过二三百年的恢复和治理 ,如今各国植被覆盖率均在 60 %以上 ,城镇布局和工农业结构合理 ,生产效率较高。我国现今的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与中欧各国建设时期相似 ,中欧各国在植被重建和城乡发展中的经验和技术 ,特别是其在中林、城市水源涵养林培育 ,垃圾和污水处理以及生态系统监测等方面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我国特别是陕西的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重建 育苗 水源涵养 城市发展 乡村发展 城镇化 中欧
下载PDF
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林恢复27年后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荣珍 李凤 +3 位作者 肖龙 樊后保 李燕燕 廖迎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松林分直径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和Beta分布模型;模式A,B,C,D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正值,而模式E,F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负值;模式A,B,C的峭度为正值,而模式D,E,F峭度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黏土 重建森林 直径分布 Weibull模型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广东树木园景观可视化重建中的应用
16
作者 谢继红 郭乐东 +2 位作者 周宇飞 王振师 付晓玲 《科技资讯》 2022年第5期64-67,共4页
随着森林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应用激光雷达和计算机技术建立森林可视化三维实景是实现森林数字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开展森林环境的三维可视化实景重建,该文采用激光扫描技术快速地获取广东树木园森林环境的点云和影像数据... 随着森林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应用激光雷达和计算机技术建立森林可视化三维实景是实现森林数字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开展森林环境的三维可视化实景重建,该文采用激光扫描技术快速地获取广东树木园森林环境的点云和影像数据,经过对数据的拼接、去噪、配准和匹配着色等处理后,重建了树木园三维实景,为广东树木园的管理和开展自然科普教育、森林旅游提供了真实的森林景观虚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数据 可视化 森林景观重建
下载PDF
城市渴望一片森林
17
作者 周大跃 《当代建设》 1994年第5期36-36,共1页
城市渴望一片森林周大跃社会学家认为: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比较容易协调统一的是15万~45万人口的小型城市。当城市人口达到100万时,城市就会变得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等。城市愈大、人口愈多,社会经济就愈... 城市渴望一片森林周大跃社会学家认为: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比较容易协调统一的是15万~45万人口的小型城市。当城市人口达到100万时,城市就会变得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等。城市愈大、人口愈多,社会经济就愈集中,产生的辐射和吸收能力就越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城市居民 森林 重建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户外娱乐资源 人文历史 回归自然 量化计算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重建方式下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被引量:26
18
作者 邸月宝 王辉民 +5 位作者 马泽清 杨风亭 张文江 付晓莉 梁跃龙 周华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553-1561,共9页
森林重建被认为是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查研究了两种重建方式(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并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然更新的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土... 森林重建被认为是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查研究了两种重建方式(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并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然更新的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土壤+枯落物)约为257.59thm-2,人工营造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蓝果树(Nyssasinensis)林分别为230.93和163.49thm-2,表明在亚热带九连山区,自然重建方式在森林碳汇功能上优于人工重建方式.但上述森林碳储量仍然显著低于地带性植被的碳储量(299.13thm-2),表明这些森林仍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自然重建方式经济投入少,对土壤碳库扰动较小,且植被碳储量显著高于速生人工林,说明在种源丰富、自然环境较好的亚热带林区,在30多年的时间尺度上自然重建方式具有较高的固碳效益,这对于我国碳汇林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固碳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重建 碳储量 分配格局 亚热带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典型油松人工幼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3
19
作者 包维楷 乔永康 陈庆恒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662-668,共7页
油松林是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上游地区河谷与中山段灌丛地上恢复重建的代表性人工林类型之一,还缺乏深入研究。选择岷江上游典型的油松幼林,通过2a的定位监测,研究了油松林恢复重建的生态环境效应。1)与重建前的灌丛比较,油松幼林林下土壤... 油松林是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上游地区河谷与中山段灌丛地上恢复重建的代表性人工林类型之一,还缺乏深入研究。选择岷江上游典型的油松幼林,通过2a的定位监测,研究了油松林恢复重建的生态环境效应。1)与重建前的灌丛比较,油松幼林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重力水库容、土壤水向下渗透性速度、土壤通气度)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持水能力提高了16%;2)油松幼林林冠对降雨的拦截和再分配作用明显。雨量等级低,拦截作用越大,尤其是当降雨量小,历时较长时,截留率越高,对降水的涵养比率越高。油松幼林生态系统能全部就地涵养全年降雨频率60%~70%的<10mm等级的雨量而不致产生明显的地表径流;对于占全年降雨频率35%~30%的10~50mm等级的降雨量,有至少30%~50%能被油松林生态系统就地涵养;3)重建的油松幼林林下土壤平均侵蚀模数36t·km-2·a-1,灌丛地表为713t·km-2·a-1,分别比裸地少99 55%和91 09%,而同期灌丛地表平均径流模数有38 90×104m3·km-2·a-1,油松幼林为7 23×104m3·km-2·a-1,分别比裸地减少79 47%和99 96%,油松林重建基本控制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4)油松林重建明显降低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夏季降低的效果明显强于秋季。油松林内与林缘灌草丛5cm层土温较裸地分别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重建 油松林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功能恢复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富春江流域人工阔叶幼林涵养水源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小明 周本智 +2 位作者 钟绍柱 孔维健 王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117,122,共4页
选择富春江流域迹地更新的7年生水土保持试验林分,通过1 a的定位监测,研究了阔叶幼林恢复重建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人工阔叶幼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分别提高了21.45%、22.50%和31.14%;土壤容重明... 选择富春江流域迹地更新的7年生水土保持试验林分,通过1 a的定位监测,研究了阔叶幼林恢复重建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人工阔叶幼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分别提高了21.45%、22.50%和31.14%;土壤容重明显降低,阔叶幼林对土壤入渗能力有明显改善。(2)阔叶幼林的水文生态效应比较明显。监测期间,地表径流总量为1.87 mm,平均径流系数0.16%,略高于天然次生林同期地表径流总量1.47mm和平均地表径流系数0.10%。在中小降雨强度下,阔叶幼林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和天然次生林较接近;但在暴雨和大暴雨条件下,阔叶幼林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观测期内阔叶幼林泥沙总量为173.74 kg/hm2,是天然次生林泥沙总量(31.99 kg/hm2)的5.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重建 水土保持林 水文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