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测序法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评价
1
作者 孙楠 许建霞 +4 位作者 赵丁丁 张文新 孔令印 黄杰 曲守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 使用建立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家系样本,评价基于高通量测序法的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方法 首先将家系中模拟胚胎细胞样本进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然后扩增产物和家系中其他样本的DNA进行酶切打断、接头连接... 目的 使用建立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家系样本,评价基于高通量测序法的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方法 首先将家系中模拟胚胎细胞样本进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然后扩增产物和家系中其他样本的DNA进行酶切打断、接头连接和磁珠富集等操作完成文库构建。将文库进行定量,使用高通量测序仪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把测序得到的序列与人基因组参考序列比对,并进行SNP分析。结合家系亲缘关系筛选出有效SNP位点,构建家系单体型图谱。最后对易位断点上下游紧密连锁的区域进行分析,鉴别出易位携带型胚胎和正常型胚胎。结果 参考样本的测序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结果,确定1号染色体断点位置为chr1:194390001,胚胎样本的分型有效区域为断点上游1 Mb区域(chr1:193390001-194390001),有63个有效位点;11号染色体断点位置为chr11:133780001,胚胎样本分型有效区域为断点上游1Mb区域(chr11:132780001-133780001),有36个有效位点。通过单体型分型判断胚胎样本是携带型。结论 评价的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测试剂盒能够准确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家系样本,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易位 罗氏易位 胚胎植入遗传学检测 结构变异 单体型连锁分析
下载PDF
生长激素预处理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周海燕 吴彩云 +5 位作者 黄德焕 郝燕 陈大蔚 王孟寒 赵刚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8-993,共6页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预处理对整倍体的改善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的134例患者,其中30例行自身对照,104例行组间对照。根据是否添加GH分为GH预处理组和GH非预处理组,GH预处理为促...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预处理对整倍体的改善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的134例患者,其中30例行自身对照,104例行组间对照。根据是否添加GH分为GH预处理组和GH非预处理组,GH预处理为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前行4~6周的GH 2 U/d皮下注射,Gn启动日剂量加倍直至扳机日,GH非预处理为未用过GH处理。前次PGT-A周期失败后一年内再次行PGT-A时予GH预处理构成自身对照组。组间对照和自身对照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基本情况、囊胚情况及助孕结局。结果无论组间对照还是自身对照,GH预处理后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卵巢敏感指数(OSI)、获卵数、MII卵数、2PN数、2PN受精率、可利用卵母细胞率、活检囊胚数、整倍体囊胚数、整倍体囊胚率、至少一个整倍体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H预处理后的Gn总量、Gn天数、嵌合体囊胚数、嵌合体囊胚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H预处理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有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H预处理可以明显增加行PGT-A患者的整倍体数和整倍体率,并有改善妊娠结局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预处理 胚胎植入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 整倍体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在阻断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家系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新突变遗传的应用
3
作者 王凝 郝燕 +7 位作者 陈大蔚 章志国 匡丹 张清 尹奕琪 魏兆莲 周平 曹云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个ARPKD家系,女方孕期产检发现胎儿有多囊肾行引产,胎儿基因检测为多囊肾/多...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个ARPKD家系,女方孕期产检发现胎儿有多囊肾行引产,胎儿基因检测为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PKHD1)复合杂合突变c.10444C>T(父源)和c.4303del(母源),其中c.4303del突变为首次报道。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NGS在突变位点两侧2M区域内选择335个信息丰富、紧密连锁的SNP位点作为遗传连锁标记,构建夫妇双方携带基因突变的SNP风险单体型。体外受精后行囊胚培养。对活检获得的滋养层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后,采用Sanger测序直接检测PKHD1基因突变,采用基于NGS的SNP连锁分析鉴别携带突变的染色体,同时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以进行低深度的染色体非整倍性筛查。结果6个活检囊胚中有4个为未携带突变的整倍体,有1个携带杂合突变的嵌合体,1个测序数据波动大,无法判断。选择其中1枚未检测到突变的优质整倍体胚胎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足月分娩一健康婴儿。结论应用基于NGS的SNP连锁分析进行PGT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可有效阻断ARPKD在家系中的垂直传递,同时可避免因妊娠非整倍体胚胎而导致的流产问题。该研究也是首次针对PKHD1基因c.4303del突变的PGT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 SNP连锁分析 二代测序 植入遗传学检测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在不同适应证中的助孕结局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海燕 吴彩云 +3 位作者 陈大蔚 郝燕 章志国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692,共6页
目的 分析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在不同适应证中的助孕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PGT-A助孕的549对夫妻,按PGT-A适应证分6组,反复妊娠丢失(304例)、反复种植失败(57例)、高龄(38岁及以上,80例)、不良妊娠史(绒毛染色体三体或... 目的 分析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在不同适应证中的助孕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PGT-A助孕的549对夫妻,按PGT-A适应证分6组,反复妊娠丢失(304例)、反复种植失败(57例)、高龄(38岁及以上,80例)、不良妊娠史(绒毛染色体三体或不良妊娠,24例)、男性因素不育(67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比较基本情况、获卵及胚胎活检情况、妊娠结局。结果 各组之间平均年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之间平均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嵌合胚胎率、异常胚胎率、胚胎活检正常率及平均卵巢敏感性指数(O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01、P=0.03、P<0.001、P<0.001、P<0.001);高龄组异常胚胎率在6组中最高,平均获卵数、平均OSI及胚胎活检正常率最低。6组每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组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除男性因素不育组外其余5组之间累积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GT-A可检出整倍体胚胎移植,提高妊娠效率;高龄人群有正常胚胎移植,也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率,可能缩短其“抱婴回家”时间。同时,PGT-A可大幅提高因男性因素不育人群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胚胎植入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 高龄 男性因素不育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罗伯逊易位患者植入前胚胎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方丛 庄广伦 +5 位作者 周灿权 徐艳文 钟依平 彭文林 詹前胜 张敏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28-529,共2页
目的 对罗伯逊易位患者的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方法 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 5例患者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分析的 5 2个胚胎中 ,染色体正常 9个 ,异常 4 3个 ,其中嵌合体9个 ,无规律分裂 1 9个。结论 用荧光原位杂... 目的 对罗伯逊易位患者的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方法 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 5例患者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分析的 5 2个胚胎中 ,染色体正常 9个 ,异常 4 3个 ,其中嵌合体9个 ,无规律分裂 1 9个。结论 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对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逊易位 植入前胚胎染色体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方法 胚胎
原文传递
特殊复杂染色体重排1例男性携带者的遗传学分析与PGT-SR助孕结局
6
作者 刘顿 董云巧 +4 位作者 陈创奇 于行素 燕瑾 刘风华 张曦倩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27-633,共7页
目的:探讨1例特殊染色体复杂重排(CCR)男性携带者的临床特征、遗传学特征与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筛查(PGT-SR)的助孕结局。方法:通过改良高分辨G显带技术和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GLCS)分别对该男性患者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和... 目的:探讨1例特殊染色体复杂重排(CCR)男性携带者的临床特征、遗传学特征与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筛查(PGT-SR)的助孕结局。方法:通过改良高分辨G显带技术和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GLCS)分别对该男性患者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和分子核型进行分析。此外,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该男性患者进行单精子染色体拷贝数(CNV)分析和PGT-SR助孕。结果:该男性患者核型为:46,XY,der(5)inv(5)(q14.3q23.2)t(5;14;11)(q23.2;q31.1;q21),der(11)t(5;14;11);der(14)t(5;14;11),其易位断点位于基因间区。单精子测序结果显示该男性精子中20.0%(7/35)为正常单倍体。PGT-SR结果显示正常/平衡的胚胎比率为25.0%(4/16),经过2次冷冻的单囊胚移植后,夫妇成功活产一健康男婴。此外,对已报道的男性CCRs携带者进行了文献回顾,总结了其正常/平衡精子比率和PGT-SR结局。结论:本研究提示男性CCRs携带者的正常单倍体精子比率可能高于理论预测,通过PGT-SR可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在遗传咨询方面为他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染色体重排 胚胎植入遗传学检测 单精子染色体拷贝数 遗传咨询
下载PDF
人类植入前胚胎形态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方丛 庄广伦 +4 位作者 周灿权 徐艳文 钟依平 彭文林 詹前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形态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例染色体异常患者的67个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对其进行形态评定,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分为染色体正常胚胎组及异常组。【结果】分... 【目的】探讨人类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形态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例染色体异常患者的67个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对其进行形态评定,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分为染色体正常胚胎组及异常组。【结果】分析的67个胚胎中,染色体正常16个,异常51个。染色体正常及异常的胚胎在取卵后72h发育至6细胞以上的比率分别为68.75%,62.75%;正常与异常的胚胎中碎片均<20%的胚胎分别占100%、94.12%;胚胎活检后继续发育率分别为73.33%,79.54%;差异均不具显著性。【结论】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对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并研究早期胚胎形态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正常 胚胎活检 染色体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发育 植入遗传学诊断 植入胚胎 形态 人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童先宏 刘雨生 +5 位作者 骆丽华 栾红兵 金仁桃 周桂香 郭通航 汪健 《安徽医学》 2007年第4期387-388,共2页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胚胎植入遗传学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男性生育能力 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AZF区域 无精子因子 特发性无精子症
下载PDF
单细胞多重替代扩增法结合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植入前发育停滞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石青青 孙海翔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772-775,共4页
目的:应用单细胞多重替代扩增法(MDA)结合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检测植入前发育停滞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情况,探讨植入前胚胎发育停滞机制。方法:胚胎植入前对70枚6~8细胞期发育停滞胚胎中取单个卵裂球与正常男性外周血单个淋巴... 目的:应用单细胞多重替代扩增法(MDA)结合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检测植入前发育停滞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情况,探讨植入前胚胎发育停滞机制。方法:胚胎植入前对70枚6~8细胞期发育停滞胚胎中取单个卵裂球与正常男性外周血单个淋巴细胞,分别采用多重替代扩增法(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将发育停滞卵裂球扩增产物标记绿色荧光,淋巴细胞扩增产物标记红色荧光,应用CGH技术进行分析,观察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变化情况。结果:对70枚植入前发育停滞的胚胎有7枚出现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2枚卵裂球染色体为46,XY,dup(Y)(q12);其余5枚卵裂球的染色体分别为45,X;47,XY+21;47,XY+1;46,XY,dup(17)(q23);46,XX,dup(20))(p12);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10%。结论: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可能是植入前胚胎的发育停滞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染色体非整倍性 卵裂球 发育停滞 植入胚胎
下载PDF
人类种植前胚胎的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满喜 于新艳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2年第2期84-87,共4页
核型分析是诊断人类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常规方法 ,但是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人类种植前胚胎进行染色体检测并不容易。因此分裂间期细胞核的荧光原位杂交 (FISH)就成为首选方法之一。体外受精 (IVF)种植前胚胎的 FISH和核型分析均表明 :胚... 核型分析是诊断人类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常规方法 ,但是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人类种植前胚胎进行染色体检测并不容易。因此分裂间期细胞核的荧光原位杂交 (FISH)就成为首选方法之一。体外受精 (IVF)种植前胚胎的 FISH和核型分析均表明 :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率可高达 2 5 %~ 5 1%。FISH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染色体嵌合 (2 2 %~ 2 4 % )和胚胎分裂紊乱 (7%~ 2 6 % )。虽然目前还不能应用以上方法对自然受精的胚胎进行检测 ,但是染色体嵌合以及胚胎分裂紊乱较高的发生率可以为我们合理的解释人类的月经周期自然妊娠率为什么如此之低 (2 5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种植胚胎 染色体异常 荧光原位杂交 核型分析
下载PDF
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患者的囊胚整倍性及妊娠结局
11
作者 宋雪梅 袁振亚 +4 位作者 严为巧 李玉雯 朱彤 黄晓洁 袁牧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后的助孕结局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因染色体异常行PGT共8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异常类型不同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组(n=72)和染...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后的助孕结局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因染色体异常行PGT共8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异常类型不同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组(n=72)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组(n=8);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组又根据染色体易位类型不同进一步分为平衡易位组(n=52)和罗氏易位组(n=20)两个亚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助孕结局。结果(1)在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患者中,两亚组间2PN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和活检整倍体囊胚易位染色体携带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罗氏易位组可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平衡易位组(P<0.05),罗氏易位组囊胚整倍体率亦显著高于平衡易位组(P<0.01);两亚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患者中,5例47,XXY患者均有整倍体囊胚移植,截至投稿时,1例移植后未获得临床妊娠,3例获得健康新生儿,1例仍在妊娠随访中;染色体核型为47,XYY,t(12;18)(p11.2;p11.3)患者的2个取卵周期共活检10枚囊胚,其中4枚为整倍体囊胚、1枚为携带易位整倍体囊胚,移植1枚非携带整倍体囊胚后活产1健康女婴。结论罗氏易位和平衡易位患者利用PGT技术排除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因素后,妊娠结局得以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 胚胎植入遗传学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施文浩 张四林 +1 位作者 王永博 师娟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通过种植前遗传学筛查患者的胚胎和染色体结果分析,比较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种植前遗传学筛查(PGS)患者,胚胎培养至卵裂期和囊胚期活检,PGS检测采用a... 目的通过种植前遗传学筛查患者的胚胎和染色体结果分析,比较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种植前遗传学筛查(PGS)患者,胚胎培养至卵裂期和囊胚期活检,PGS检测采用array-CGH(BlueGnome 24SureV3),比较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的结果。结果 PGS共活检348枚胚胎,其中卵裂期67例,囊胚期281例,囊胚期胚胎的整倍体率高于卵裂期胚胎(43.68%vs 14.75%,P<0.01),卵裂期胚胎中异常染色体的数目≥5条最为常见(42.31%),而囊胚中异常染色体数目为1条最为常见(53.79%)。卵裂期胚胎中20,21,16,14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5.00%);8,4,12号染色体发生率较低(<3.00%)。囊胚中22,16,19,7,1,性染色体,21,15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5.00%);10,17,12,3号染色体发生率较低(<3.00%)。在染色体缺失异常中,20,16,22,1,21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8.14%,6.98%,6.98%,6.59%,5.81%,均>5.50%);3号染色体缺失发生率低(0.78%)。染色体重复异常中19,16,22,21,性染色体,7,15,13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5.50%);12号染色体缺失发生率最低(1.46%)。结论囊胚期胚胎的整倍体率高于卵裂期胚胎,卵裂期胚胎中异常染色体的数目≥5条最为常见,囊胚中异常染色体数目为1条最为常见。卵裂期胚胎中20,21,16,14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而囊胚22,16,19,7,1,性染色体,21,15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遗传学筛查 卵裂期胚胎 囊胚 染色体异常 非整倍体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在环状染色体携带者助孕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虹 解洪强 +6 位作者 赵丽娟 刘晓丹 刘敏 傅海龙 刘燕 邱松 高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PGT)在环状染色体携带者助孕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1例外周血核型检测为22号环状染色体的患者用基于二代测序(NGS)的PGT助孕,选择植入未见异常的胚胎,产前诊断确认子代染色体...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PGT)在环状染色体携带者助孕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1例外周血核型检测为22号环状染色体的患者用基于二代测序(NGS)的PGT助孕,选择植入未见异常的胚胎,产前诊断确认子代染色体。结果该患者共进行2个促排卵周期,共有5枚胚胎进行PGT检测,其中3枚胚胎诊断为非整倍体,2枚胚胎未见异常;选择植入未见异常的胚胎后获得活产,表型正常;产前羊水穿刺结果为46,XN,r(22)(p11.2q13)。结论环状染色体携带者胚胎非整倍体率增加,PGT检测后可排除非整倍体胚胎,获得正常子代,但PGT技术目前无法阻断环状染色体遗传给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染色体 二代测序 胚胎植入遗传学检测
下载PDF
MaReCs技术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学检测周期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袁振亚 袁牧 黄晓洁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23期3992-3996,共5页
目的探讨等位基因映射识别胚胎易位携带状态(MaReCs)技术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学检测(PGT-SR)周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该中心平衡易位和罗氏易位患者49例,共有49个PGT-SR周期,分为RobT组(罗氏易位,17... 目的探讨等位基因映射识别胚胎易位携带状态(MaReCs)技术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学检测(PGT-SR)周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该中心平衡易位和罗氏易位患者49例,共有49个PGT-SR周期,分为RobT组(罗氏易位,17例)和RecT组(平衡易位,32例),比较2组胚胎培养情况、PGT-SR与MaReCs检测结果、移植结局。将RecT组中成功进行MaReCs检测的和成功构建单体型但因没有整倍体胚胎而无法进行MaReCs检测的患者进一步分为RecT_T亚组和RecT_F亚组,比较2亚组相关指标。结果RobT组和RecT组胚胎培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bT组中,12例要求进行MaReCs检测,其中11例成功进行了MaReCs检测,整倍体率为71.21%,胚胎易位携带率为53.19%;RecT组中,23例要求进行MaReCs检测,其中12例成功进行了MaReCs检测,整倍体率为34.38%,胚胎易位携带率为45.45%。RecT_T亚组和RecT_F亚组年龄、抗苗勒管激素、窦卵泡数及D0获卵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形成囊胚数及活检囊胚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bT组中,8例顺利分娩,1例妊娠。RecT组中,9例顺利分娩,1例流产。结论MaReCs检测是一种高效、灵活的识别胚胎易位染色体携带状态的方法,可彻底阻断易位染色体在家族中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平衡易位 胚胎植入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学检测 等位基因映射识别胚胎易位染色体携带状态
下载PDF
人类植入前体外培养过程中染色体嵌合型的发生率、类型及与胚胎后果的关系
15
作者 任晨春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3年第4期253-253,共1页
在不孕症治疗中,IVF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人们也发现在体外培养中分裂的胚胎有很大部分是染色体嵌合型的,即二倍体细胞与非二倍体细胞同时存在。常规的诊断方法是染色体核型分析。本研究采用多种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 在不孕症治疗中,IVF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人们也发现在体外培养中分裂的胚胎有很大部分是染色体嵌合型的,即二倍体细胞与非二倍体细胞同时存在。常规的诊断方法是染色体核型分析。本研究采用多种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从2-细胞到囊胚阶段胚胎中染色体嵌合型的发生率、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嵌合型与胚胎发育及存活之间的联系。 研究对象为81例接受IVF或ICSI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植入体外培养 染色体嵌合型 发生率 类型 胚胎 不孕症 治疗
下载PDF
植入前胚胎21号染色体嵌合现象主要由二倍体受孕引起
16
作者 Katz-Jaffe M.G. Trounson A.O. +1 位作者 Cram D.S. 张剑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6年第1期34-34,共1页
High rates of chromosomal mosaicism in human IVF embryos question the accuracy of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and, with the majority of embryo transfers still resulting in no pregnancy, chromosomal mosaicism is... High rates of chromosomal mosaicism in human IVF embryos question the accuracy of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and, with the majority of embryo transfers still resulting in no pregnancy, chromosomal mosaicism is likely to be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human IVF fail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chromosome 21 (Ch21) cell division errors in human IVF embryos. Design: Perform single cell Ch21 allelic profiling on human IVF embryos. Setting: Academic research environment. Patient(s): Women of advanced maternal age (>35 yrs) (n = 65) undergoing infertility treatment; and amniocytes/chorionic cells from trisomy 21 pregnancies (n = 28). Intervention(s): Cells were analyzed by single cell allelic profiling,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cell division errors. Result(s): The vast majority of Ch21 mosaic embryos (~ 80% ) originated from diploid conceptions. In contrast, all fetal trisomy 21 originated from aneuploid conceptions. Increasing maternal ag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euploid conceptions, meiotic cell division error,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P < .05). The mean daily FSH dose that produced embryos with normal Ch21 cell divi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mean daily FSH dose that produced embryos with mitotic Ch21 cell division errors (P < .01) and embryos with meiotic cell division errors (P < .05). Conclusion(s): Chromosomal mosaicism of Ch21 in human IVF embryos predominantly originate from diploid conception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chromosomal mosaicism with respect to IVF parameters, such as daily FSH dose, may eventually lead to improvements in IVF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号染色体 植入胚胎 嵌合现象 二倍体 受孕 染色体嵌合型 胚胎遗传学诊断 21-三体 绒毛膜细胞 细胞分裂
下载PDF
Y染色体AZFc(全部)微缺失对体外受精胚胎整倍体的影响
17
作者 房建正 王菁 +3 位作者 沈鉴东 蔡令波 刁飞扬 杨晓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4-809,共6页
目的:分析Y染色体AZFc微缺失患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囊胚整倍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AZFc微缺失行胚胎植入前整倍体遗传学检测的临床资料,并设同期行PGT助... 目的:分析Y染色体AZFc微缺失患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囊胚整倍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AZFc微缺失行胚胎植入前整倍体遗传学检测的临床资料,并设同期行PGT助孕的单基因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胚胎整倍体率、45,X胚胎比例等。结果:共纳入患者220例,其中AZFc微缺失组91例,单基因病组1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精液参数方面,AZFc微缺失组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及前向运动比例均低于单基因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了中AZFc微缺失组受精率低于单基因病组(P=0.012),获卵数、Day 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共有933枚囊胚成功进行了遗传学检测,其中AZFc微缺失组496枚囊胚,单基因病组437枚囊胚。AZFc微缺失组胚胎整倍体率、非整倍体率及嵌合体率分别为:57.26%,24.60%,18.14%,而单基因病组分别为:66.13%,23.80%,10.0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两组非整倍体胚胎进一步分析发现,AZFc微缺失组异常频率最高的染色体分别为16(3.87%)、X(3.46%)、13(2.44%)、22(2.24%)和19(2.03%),而单基因病分别为22(4.35%)、16(2.97%)、7(2.74%)、15(1.60%)和2(1.60%)。AZFc微缺失组性染色体异常比例高于单基因病组(P=0.039),而两组胚胎中出现45,X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基因病组相比,AZFc微缺失胚胎整倍体率下降,45,X胚胎比例无明显上升。通过PGT选择整倍体女性胚胎,不仅可以避免AZFc微缺失的垂直传播,还可以降低因非整倍体胚胎导致的流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Fc微缺失 Y染色体微缺失 胚胎整倍体 植入遗传学检测
下载PDF
染色体易位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18
作者 罗海宁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3年第1期46-49,共4页
染色体易位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有研究采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通过第一极体、第二极体或卵裂球活俭,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对易位携带者的配子或胚胎进行筛选植入。应用该技术后... 染色体易位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有研究采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通过第一极体、第二极体或卵裂球活俭,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对易位携带者的配子或胚胎进行筛选植入。应用该技术后,易位携带者的流产率显著下降,分娩正常胎儿几率明显上升。就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应用于染色体易们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易位 植入遗传学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下载PDF
(七)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知情同意书
19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80-1781,共2页
我们夫妻因______(适应证)于_______生殖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生殖中心)接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GD)技术助孕。PGD技术目前是由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学检测(PGT-SR)、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 我们夫妻因______(适应证)于_______生殖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生殖中心)接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GD)技术助孕。PGD技术目前是由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学检测(PGT-SR)、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GT-M)等技术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检测 生殖医学中心 知情同意书 生殖中心 植入胚胎遗传学诊断 染色体结构变异 非整倍体 单基因
下载PDF
成人型多囊肾并发男性不育症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晓玉 李涛 +4 位作者 刘小军 沈鉴东 崔毓桂 张癸荣 刘嘉茵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成人型多囊肾(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ADPKD可引起少弱精子症和无精子症,从而导致男性不育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ADPKD并发男性不育症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行PG... 目的:成人型多囊肾(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ADPKD可引起少弱精子症和无精子症,从而导致男性不育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ADPKD并发男性不育症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行PGD治疗的7例ADPKD并发男性不育症夫妇的临床资料,6例为少弱精子症,1例为梗阻性无精子症。7例患者均为PKD1基因杂合突变。ICSI后培养囊胚至第5或6天行卵裂球活检,采用Sureplex扩增试剂盒进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首先进行单体型连锁分析和Sanger测序,未致病的胚胎再进行全基因组低覆盖度测序行染色体拷贝数分析。选择非致病且整倍体的囊胚进行移植。结果:7例患者共行7个PGD周期,26枚囊胚中,12枚为未致病的整倍体囊胚。7例患者冻胚移植后6例临床妊娠,其中5例顺产(4例单胎,1例双胎),自然流产1例。结论:ADPKD并发男性不育症经PGD后可以实现较高的妊娠率与活产率,又可以避免子代再患ADPKD。本结论对于可以自然妊娠的ADPKD患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型多囊肾 男性不育症 胚胎植入诊断 单体型连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