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可编程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 被引量:6
1
作者 郝红伟 李路明 +5 位作者 马伯志 陈昭阳 刘方军 薛林 曹洋 董婕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电刺激疗法的可编程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方法系统由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导线、电极,用于体外遥测/程控的控制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tal assistant,PDA)和磁铁组成。对靶点神经提供脉宽、频率... 目的研究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电刺激疗法的可编程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方法系统由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导线、电极,用于体外遥测/程控的控制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tal assistant,PDA)和磁铁组成。对靶点神经提供脉宽、频率、幅度、工作时间、关断时间可调的电脉冲刺激。结果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重量为34g,尺寸小于47mm×49mm×10mm,在典型的神经刺激条件下的平均功耗为54μW,预计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已完成20只家兔的迷走神经刺激试验,验证了系统在长期植入中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结论研制的系统可作为植入式神经刺激动物试验研究的仪器平台,满足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神经刺激 电脉冲 动物实验 样机研制
下载PDF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国际标准2017版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伟明 李路明 +3 位作者 李青峰 胡春华 李冰 郝红伟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该文主要阐述ISO 14708-3《手术植入物-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第3部分:植入式神经刺激器》2017版相比于2008版的主要变化,结合神经刺激器产品的特点对标准的变化进行解读。新版标准首次提及新型无导线神经刺激器,并对无线充电温升、MRI可... 该文主要阐述ISO 14708-3《手术植入物-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第3部分:植入式神经刺激器》2017版相比于2008版的主要变化,结合神经刺激器产品的特点对标准的变化进行解读。新版标准首次提及新型无导线神经刺激器,并对无线充电温升、MRI可接受准则等对安全性影响重大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相应规定,对无线通信部分增加了要求,对电磁兼容要求做了较大调整。随着更多的微型无导线产品进入市场,标准中如电磁兼容和MRI等部分,将会有更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植入式神经刺激 国际标准变化 标准研究
下载PDF
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媛 郝红伟 李路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2-768,共7页
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能根据患者生理信号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刺激参数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患者的临床需求推动其设计开发的进展。介绍3种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作用机制和刺激参数评估的理论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现状,这3种闭环植... 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能根据患者生理信号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刺激参数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患者的临床需求推动其设计开发的进展。介绍3种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作用机制和刺激参数评估的理论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现状,这3种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分别为代表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及脊髓神经的脑刺激器,迷走神经刺激器以及脊髓神经刺激器。概括分析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研究应用中未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即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作用机制仍需要深入研究,刺激参数评估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应用于临床的系统有待继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神经刺激 闭环 刺激 迷走神经刺激 脊髓神经刺激
下载PDF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刺激信号的产生和调节技术
4
作者 张岩 李津 +1 位作者 陈翔 魏建新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97-200,共4页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对刺激信号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有一定的要求。该文介绍了刺激信号的特点和应用,着重阐述了5种常见的刺激信号产生和调节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对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设计的发展进行了...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对刺激信号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有一定的要求。该文介绍了刺激信号的特点和应用,着重阐述了5种常见的刺激信号产生和调节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对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设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神经刺激 刺激信号 产生与调控技术
下载PDF
世界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戴春喜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第3期53-54,共2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厂家最新产品现状及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植入式神经刺激
下载PDF
基于Zigbee通信的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华 吴宝明 +2 位作者 冯正权 卓豫 何庆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10期8-11,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方法:采用Zigbee通信技术和双相恒流刺激产生技术设计系统,利用Zigbee同步时间唤醒技术实现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结果:系统植入电刺激器和外部控制器之间可以双向无线通信,植入电刺激器的刺激强度、... 目的:研制一种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方法:采用Zigbee通信技术和双相恒流刺激产生技术设计系统,利用Zigbee同步时间唤醒技术实现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结果:系统植入电刺激器和外部控制器之间可以双向无线通信,植入电刺激器的刺激强度、频率、脉宽、极性能够可控输出。结论:系统实现了PCB的一体化集成,功耗低,并且刺激输出波形不会因为人体组织负载阻抗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可以减小大电流刺激的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神经刺激 ZIGBEE 双向无线通信 双相恒流刺激
下载PDF
植入式神经刺激的ICD-9-CM-3编码探讨
7
作者 全华艳 罗建 莫春梅 《中国病案》 2023年第12期53-55,共3页
植入式神经刺激分为脑深部电刺激、脊髓电刺激和周围神经电刺激3种类型,由电极和脉冲发生器两部分构成。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分类的编码规则,需区分神经刺激植入的部位,明确具体手术和脉冲发生器类型。手术操作编码包括:⑴电极:... 植入式神经刺激分为脑深部电刺激、脊髓电刺激和周围神经电刺激3种类型,由电极和脉冲发生器两部分构成。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分类的编码规则,需区分神经刺激植入的部位,明确具体手术和脉冲发生器类型。手术操作编码包括:⑴电极:①脑深部电刺激的植入/置换02.93、去除01.22;②脊髓电刺激的植入/置换03.93、去除03.94;③周围神经电刺激的植入/置换04.92、去除04.93;⑵脉冲发生器:①皮下组织的植入/置换86.94-86.98、去除86.05;②颅内的植入/置换01.20、去除01.29。通过剖析具体案例,总结编码要点,旨在理清手术操作编码,提高植入式神经刺激手术操作编码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神经刺激 手术操作编码 手术类型
原文传递
多通道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典 杨志华 禹东川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3-678,684,共7页
开发出一套植入式多通道神经电刺激系统,通过刺激大鼠脑部一些特定区域可实现对大鼠的运动控制.该系统包括远程控制指令发射装置和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两部分.远程发射装置主要包括控制界面(PC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用VC++实现)和无线发射器(... 开发出一套植入式多通道神经电刺激系统,通过刺激大鼠脑部一些特定区域可实现对大鼠的运动控制.该系统包括远程控制指令发射装置和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两部分.远程发射装置主要包括控制界面(PC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用VC++实现)和无线发射器(用CC2430实现)两部分.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主要包括:无线接收器、脉宽调制到模拟信号转换电路(PWMAC)、压控恒流源以及多路模拟开关.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采用无线射频单片机CC2430作为微控制单元(MCU),将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集成到一片芯片上,大大减小了体积和重量,体积为20mm×25 mm×3mm,质量为7 g(含可充电锂电池3 g),可稳定工作3小时.脉宽调制到模拟信号转换电路可使不带数模转换(DAC)功能的单片机CC2430也能产生可调电压信号,这些电压信号输入到压控恒流源就可以产生可控的恒流源信号,而可控的恒流源信号经过多路模拟开关电路则可以生成用于神经刺激的可控的双相恒流源信号.大鼠内侧前脑束(MFB)区单侧和第一躯体感觉皮质桶状区(S1BF)左右双侧被选中作为实验中的刺激神经位点,每个神经位点植入一对电极.每对电极作为一个通道与神经刺激系统相连,因此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指令发射装置实时调节每个通道的电流刺激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电流刺激大鼠的内侧前脑束区可以实现对大鼠的虚拟奖励使之向前行走,合适的电流刺激第一躯体感觉皮质桶状区可以实现对大鼠左转和右转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机器人 植入式神经刺激 双相恒流源
下载PDF
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系统临床试验技术审评要求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宇晶 廖利民 +3 位作者 李卫 阎小妍 刘晓燕 许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3-496,共4页
在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系统临床试验的技术审评中,应主要关注以下方面:临床试验基本原则、临床试验医疗机构要求和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素。
关键词 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 临床试验 技术审评
下载PDF
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术对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东海 武跃辉 +3 位作者 郭永坤 谢井伟 杜宁 王新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6期2890-2893,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iVNS)对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iVNS治疗的58例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记录iVNS治疗前后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及治疗后并... 目的探讨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iVNS)对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iVNS治疗的58例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记录iVNS治疗前后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将受试者术前3个月的癫痫发作情况作为基线参考指标,占主导地位的癫痫发作频率较基线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儿被定义为"应答者"。根据上述定义将患儿分为应答组(29例)和无应答组(29例)。分析癫痫发作年龄、iVNS植入年龄、智商、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优势发作类型和是否接受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术后6、12、24个月的癫痫控制有效率分别为48.28%、50.00%、56.90%。术后2周有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1例感觉异常,1例饮水呛咳,均在2周内自行缓解。两组性别、癫痫发作年龄、iVNS植入年龄、智商、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应答组比较,应答组局灶性发作占比和接受iVNS联合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的患者占比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受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是影响iVNS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iVNS是一种耐受性好、有效的辅助治疗脑瘫伴癫痫的方法。接受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的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可能对iVNS的反应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癫痫 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雄 王熙 +2 位作者 马亚云 刘忠纯 艾春启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21年第2期74-79,共6页
迷走神经刺激技术经历了植入式迷走神经向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技术方向的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迷走神经刺激术在治疗抑郁症特别是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迷走神经刺激的发展,VNS治疗TRD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VNS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技术经历了植入式迷走神经向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技术方向的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迷走神经刺激术在治疗抑郁症特别是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迷走神经刺激的发展,VNS治疗TRD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VNS治疗TRD的有效性研究,VNS治疗TRD研究的不足和展望,从这个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希望为临床工作者使用VNS治疗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将来VNS的发展进行展望。笔者相信,随着研究的升入和检测技术的提高和相关学者的努力探索,相信未来i-VNS在治疗TRD方面将会取得更大突破,i-VNS这一疗法也可能会在临床上得到更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难治性抑郁症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进展
12
作者 查志鸿 刘少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2期4071-4072,共2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因复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治器以及各种手术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均存在一些问题,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及依从性、便捷性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OSAHS治疗的相关研... 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因复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治器以及各种手术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均存在一些问题,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及依从性、便捷性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OSAHS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植入式神经刺激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口腔矫治器
下载PDF
关注先天性眼球震颤基础与治疗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乐今 苗泽群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321-326,共6页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眼动功能障碍疾病,其特征是眼球的共轭、不自主、往复和重复运动,常伴发双眼视力损害、视功能障碍及(或)异常头位。此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且难以治疗。眼球震颤患者黄斑注视物象在视网膜上移动过快,导致患者...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眼动功能障碍疾病,其特征是眼球的共轭、不自主、往复和重复运动,常伴发双眼视力损害、视功能障碍及(或)异常头位。此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且难以治疗。眼球震颤患者黄斑注视物象在视网膜上移动过快,导致患者视力及运动敏感性下降,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心理及社会学方面的打击。目前业内对此病的研究集中在手术方式、手术量改进以及遗传学领域。本文中笔者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遗传学 植入式神经肌肉刺激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