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治疗不同类型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班燕欣 杜义军 +2 位作者 张雪敏 王頔 徐柳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评估微波治疗DIO、OSSTEM与ITI 3种系统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种植体周围炎患者84例分为3组各28例,分别使用DIO、OSSTEM与ITI种植系统,均采用微波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微波治疗4周和8周时3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 目的评估微波治疗DIO、OSSTEM与ITI 3种系统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种植体周围炎患者84例分为3组各28例,分别使用DIO、OSSTEM与ITI种植系统,均采用微波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微波治疗4周和8周时3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4周和8周时同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DIO、OSSTEM、ITI 3种种植体周围炎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植入物周围炎 微波
下载PDF
医用钽类植入物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一 方均(综述) +1 位作者 王茜 王志强(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医用钽类植入物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组织整合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修复重建领域。尽管如此,其本身是否具有抗菌性能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医用钽类植入物的类别及特点进行总结,并针对其抗菌性能及可能的抗菌机制进行归纳,发... 医用钽类植入物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组织整合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修复重建领域。尽管如此,其本身是否具有抗菌性能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医用钽类植入物的类别及特点进行总结,并针对其抗菌性能及可能的抗菌机制进行归纳,发现在特定条件下氧化钽、多孔钽等医用钽类植入物具有可观的抗菌性能,其抗菌机制可能跟光催化作用、微电流理论相关,提出随着医用钽类植入物抗菌机制的阐明,完善医用钽类植入物的抗菌性能将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周围炎 抗菌性能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miR-146a、miR-155表达及其与骨吸收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区跃坚 朱凯 刘逢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891-895,共5页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GCF)中微小RNA-146a(miR-146a)、miR-155表达及其与骨吸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种植体周围炎患者80例80颗种植体为疾病组,另取同期复查种植体周围健康者80例80颗...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GCF)中微小RNA-146a(miR-146a)、miR-155表达及其与骨吸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种植体周围炎患者80例80颗种植体为疾病组,另取同期复查种植体周围健康者80例80颗种植体为对照组,采用吸潮纸尖采集受检牙GC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GCF中miR-146a、miR-155表达水平,采用X线片检测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桥蛋白(OPN)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GCF中miR-146a、miR-155表达水平及与骨吸收量、IL-1β、TNF-α、OP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探针深度PD(4.56±0.73)mm、菌斑指数(PLI)(2.21±0.44)、龈沟出血指数(SBI)(2.69±0.32)、骨吸收量(1.86±0.34)、GCF中miR-146a水平(2.46±0.43)、miR-155水平(4.20±0.57)、IL-1β水平(75.48±10.29)ng/ml、TNF-α水平(54.16±9.23)ng/ml、OPN水平(252.41±42.03)p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7±0.26)mm,(1.02±0.19),(0.94±0.21),(0.47±0.09),(0.97±0.16),(1.03±0.21),(44.52±8.14)ng/ml,(21.45±4.27)ng/ml,(181.91±36.28)pg/L](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炎患者GCF中miR-146a与miR-155水平互呈正相关(P<0.05),其分别与骨吸收量、IL-1β、TNF-α、OPN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龈沟液中miR-146a、miR-155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可能通过机体炎症反应影响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骨吸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植入物周围炎 牙龈缝液 MIR-146A MIR-155 牙槽骨质吸收
原文传递
化学合成肽修饰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效果研究
4
作者 耿红娟 袁洋 尼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化学合成肽修饰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效果。方法利用源于人类β防御素3(hBD3)的一个片段(hBD3-1)与肽TBP-1化学结合,形成合成肽TBP-1-hBD3-1。Peptide Calculator软件分析合成肽的基本性质;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TBP-1-hBD3-1对... 目的探讨化学合成肽修饰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效果。方法利用源于人类β防御素3(hBD3)的一个片段(hBD3-1)与肽TBP-1化学结合,形成合成肽TBP-1-hBD3-1。Peptide Calculator软件分析合成肽的基本性质;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TBP-1-hBD3-1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微量滴定法检测生物膜对照组和生物膜实验组光密度(OD_(600))值差异;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检测TBP-1-hBD3-1修饰在钛种植体表面的黏附、活性情况。结果TBP-1-hBD3-1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及亲水性,并有疏水性基团,带有一定的正电荷数(4+)。TBP-1-hBD3-1对P.gingivalis的MIC值和MBC值分别为400 mg/L和1000 mg/L。生物膜实验组较生物膜对照组OD_(600)值降低(P<0.05)。CLSM结果表明,被AMC标记成蓝色的TBP-1-hBD3-1能够牢固地黏附于钛样本表面。结论合成肽TBP-1-hBD3-1能够修饰在钛样本表面并发挥抗菌和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植入物周围炎 牙髓卟啉单胞菌 Β防御素 显微镜检查 共焦 合成肽 钛表面改性 抗菌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