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不同植入角度对口腔正畸患者牙槽骨吸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
作者 彭怡 李琴 赵旭春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不同植入角度对口腔正畸患者牙槽骨吸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需内收前牙的80例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角度分为A组(与牙槽... 目的探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不同植入角度对口腔正畸患者牙槽骨吸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需内收前牙的80例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角度分为A组(与牙槽骨骨面成30°,26例)、B组(与牙槽骨骨面成60°,29例)和C组(与牙槽骨骨面成90°,25例)。比较两组微螺钉种植体稳定性、牙槽骨吸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施加150 g载力后,B组微螺钉种植体松动率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牙槽骨高度与宽度吸收值均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以与牙槽骨骨面成60°角度植入的稳定性最佳,能更好地减少牙槽骨横向及纵向吸收,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医师可考虑以该角度植入微螺钉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植入角度 口腔正畸 牙槽骨吸收 并发症
下载PDF
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在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沙鑫 姬勇 +7 位作者 谭胜芝 田天 刘涛 崔凯 李源 汪东 李守刚 谭荣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通过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后螺钉在矢状面的夹角分析,提出一种全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3月2020年11月接受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的31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单节段固定16例,双节段固... 目的通过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后螺钉在矢状面的夹角分析,提出一种全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3月2020年11月接受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的31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单节段固定16例,双节段固定15例;其中L_(3-4)节段固定8例次,L_(4-5)节段23例次,L_(5)-S_(1)节段15例次。于手术后第4天下地后行平卧位腰椎CT平扫和重建,测量固定节段双侧相邻螺钉的矢状面夹角和套管长度,并据此提出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结果术后CT重建上测得L_(3-4)节段右侧矢状面夹角平均(2.88±1.25)°,左侧平均(3.63±2.00)°,双侧平均(3.25±1.65)°;L_(4-5)节段右侧平均(7.65±3.32)°,左侧平均(8.65±4.93)°,双侧平均(8.15±4.19)°;L_(5)-S_(1)节段右侧(11.47±3.23)°,左侧平均(13.67±4.53)°,双侧平均(12.57±4.02)°。各节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上述测量结果,提出了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结论传统Dynesys系统手术后的同侧相邻螺钉矢状面上夹角差异大,新的术前设计可以将矢状面上同侧相邻螺钉植入夹角差异减少一半,更符合Dynesys系统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 椎弓根螺钉 术前设计 矢状面植入角度
下载PDF
Ⅱ类骨质中正畸微种植体锥度及植入角度对支抗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董晶 张哲湛 周国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锥度和植入角度对Ⅱ类骨质下颌骨中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最佳锥度与植入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正畸微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植入角度为30°、45°、60°、75°、90&...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锥度和植入角度对Ⅱ类骨质下颌骨中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最佳锥度与植入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正畸微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植入角度为30°、45°、60°、75°、90°时分别植入不同锥度的微种植体(直径为1.1~1.6mm,锥度为0~0.0625),分析在2N水平力作用下颌骨应力、种植体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植入角度对骨皮质、种植体应力和位移影响较大,植入角度为60。时,应力和位移水平均较小;微种植体锥度的影响与植入角度相关,植入角度为60°时D模型出现应力最小值,分别为5.0134MPa(骨皮质)和25.1310MPa(微种植体),种植体位移与锥度变化趋势呈正比。结论植入角度对支抗稳定性影响显著,60°为较适宜的植入角度;微种植体锥度对稳定性的影响与植人角度相关,锥度为0.0375(最大直径为1.6mm,最小直径为1.3mm)的微种植体更加适用于Ⅱ类骨质颌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植入角度 锥度 稳定性
下载PDF
骨皮质厚度及植入角度对支抗种植钉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弘 刘洪臣 顾晓明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骨皮质厚度和不同植入角度对支抗种植钉应力分布的影响及位移变化。方法:建立简单的颌骨及支抗种植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的骨皮质厚度为0.5mm-3mm和不同的植入角度30°-90°下分别植入支抗种植钉(直径1.6mm、... 目的:探讨不同骨皮质厚度和不同植入角度对支抗种植钉应力分布的影响及位移变化。方法:建立简单的颌骨及支抗种植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的骨皮质厚度为0.5mm-3mm和不同的植入角度30°-90°下分别植入支抗种植钉(直径1.6mm、长8mm),在支抗种植钉的头部施加200g力,力的方向与骨面平行,得到模型中的应力和位移,并进行分析。结果:模型中颌骨最大应力均发生在支抗种植钉的颈部,集中分布在1mm的深度范围内。随着骨皮质厚度的增加骨皮质应力减小,当厚度为0.5mm时骨皮质应力较大,从21.00MPa(植入角度70°)到37.88MPa(植入角度30°);骨皮质厚度为1mm时(除外植入角度为≤50°)应力<28MPa。植入角度对骨皮质应力变化影响较大,植入角度为60°、70°时应力较小。颌骨最大位移发生在受支抗种植钉拉压的两侧,支抗种植钉最大位移在其顶部,当骨皮质厚度为0.5mm时,支抗种植钉的位移最大,当骨皮质厚度≥1mm时,骨皮质厚度的变化对位移的影响不显著,植入角度为70°时支抗种植钉位移最小。结论:骨皮质厚度会影响骨皮质和骨松质的应力,临床植入支抗种植钉时应该避开骨皮质较薄的区域,植入区域骨皮质厚度应≥1mm。避免过陡的植入角度(≤30°),当植入角度为70°时支抗种植钉的位移最小,可获得较好的初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种植钉 骨皮质厚度 植入角度 初始稳定性 三维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吴也可 赵立星 郜然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研究植入角度对应力加载下植入比格犬下颌骨的钛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8枚微种植体以4种不同角度(30°、50°、70°和90°)植入12只Beagle犬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三前磨牙根间区域,并即刻加载2N应力,持续8周... 目的:研究植入角度对应力加载下植入比格犬下颌骨的钛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8枚微种植体以4种不同角度(30°、50°、70°和90°)植入12只Beagle犬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三前磨牙根间区域,并即刻加载2N应力,持续8周。采用显微CT和生物力学拉拔测试研究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情况。结果:所有微种植体显微CT检测指标和最大拉拔力值(Fmax)均受不同植入角度影响。在50°和70°组观测到微种植体具有更高显微CT参数和Fmax(P<0.05),而过度倾斜或垂直均可导致稳定性下降(P<0.05)。结论:相较过度倾斜或垂直,50°~70°的植入角度更有利于微种植体获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角度 骨整合 微种植体 显微CT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带线锚钉植入角度对最大拔出力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文涛 谷雪莲 +1 位作者 赖卫国 肖善社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基于关节镜肩袖修复(rotator cuff repair,RCR)手术中使用带线锚钉(suture anchor,SA)植入肱骨的角度问题,对带线锚钉的最终拔出强度进行生物力学评估。方法采用密度分别为0.16、0.32 g/cm^3聚氨酯材料模拟骨质疏松性和正常松质骨,... 目的基于关节镜肩袖修复(rotator cuff repair,RCR)手术中使用带线锚钉(suture anchor,SA)植入肱骨的角度问题,对带线锚钉的最终拔出强度进行生物力学评估。方法采用密度分别为0.16、0.32 g/cm^3聚氨酯材料模拟骨质疏松性和正常松质骨,厚度3 mm、密度0.64 g/cm^3聚氨酯材料模拟人体皮质骨,两种松质骨模型分别与皮质骨模型粘连在一起构造人体肱骨模型。使用钛金属带线锚钉以45°、60°、75°和90°角度植入肱骨模型,对其进行连续的拉拔实验,其中肱骨模型表面和缝线间使用45°锚钉牵引方向模拟岗上肌的生理牵引方向,每组不间断地进行8次测试,记录最终的拔出力和破坏模式。结果高密度骨质模型的拔出力明显高于低密度骨质模型(P<0.001),且在同密度下,相比45°、60°和75°,90°植入角拥有更大的拔出力(P<0.01)。结论在肱骨模型中带线锚钉采用90°植入显示出更优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且在肩袖修复中锚钉的垂直植入对术中打结和术后冈上肌的恢复均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 带线锚钉 植入角度 拔出强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在内收上颌前牙过程中其植入角度和长度连续变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房玉镇 付欣 +2 位作者 孙鲁旻 李东 叶之慧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微种植体-上颌骨-上颌牙列-直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微种植体在内收上颌前牙过程中植入角度和长度连续变化对微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影响,为临床微种植体植入角度和长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临床样本... 目的通过建立微种植体-上颌骨-上颌牙列-直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微种植体在内收上颌前牙过程中植入角度和长度连续变化对微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影响,为临床微种植体植入角度和长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临床样本一例,采用锥体束CT(CBCT)进行扫描,得到上颌骨及上颌牙列的原始数据,运用三维重建软件,建立出具有较高几何相似性、结构完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微种植体的植入长度设定为7 mm、7.5 mm、8 mm、8.5 mm、9 mm,植入角度设定为45°、60°、75°、90°。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当载荷为200 g(1.96 N)时,微种植体及周围骨皮质骨松质的范·米塞斯(Von-Mises)应力分布。结果在不同的植入角度下,当微种植体的植入长度基本为8.5 mm时,其所受Von-Mises应力最小;当微种植体的植入长度不同时,其Von-Mises应力值最小的植入角度为75°。结论当微种植体的载荷为200 g时,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前牙的最佳植入长度为8.5 mm,最佳植入角度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上颌前牙 植入角度 植入长度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髋关节短柄假体不同内外偏植入角度置换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8
作者 石光辉 刘璐 +3 位作者 刘瑞塞 叶金铎 张春秋 张西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6-36,共1页
目的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假体柄内外偏时假体柄与骨髓腔的应力状态。方法仿真方法:通过LifeMOD总结出步速变化时髋关节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髋关节CT数据,结合Mimics、Geomagic以及Solidworks,建立假体柄标准植入和不同内外偏植入角度的... 目的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假体柄内外偏时假体柄与骨髓腔的应力状态。方法仿真方法:通过LifeMOD总结出步速变化时髋关节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髋关节CT数据,结合Mimics、Geomagic以及Solidworks,建立假体柄标准植入和不同内外偏植入角度的THA模型;以THA模型为对象,步态仿真结果为边界条件,计算并分析完整步态周期下股骨的应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 假体柄 植入角度 髋关节 MIMICS 步态周期 CT数据 THA
下载PDF
不同植入角度及载荷方向对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于海璐 蔡兴伟 +2 位作者 马龙 杨永进 李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61-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中微种植体不同植入角度及载荷方向对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植入角度与载荷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正畸微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植入角度为30°、60°、90°时分别植入微种植... 目的探讨下颌骨中微种植体不同植入角度及载荷方向对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植入角度与载荷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正畸微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植入角度为30°、60°、90°时分别植入微种植体,分析在4种不同方向2 N作用力下微种植体应力、颌骨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植入角度为60°时应力和位移的水平均较小,植入角度为60°载荷方向为45°时微种植体应力达最小值27.06 MPa,骨皮质应力达最小值3.234 MPa;微种植体载荷方向对微种植体及骨皮质应力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骨皮质应力和位移影响较大,对支抗稳定性影响显著,60°为微种植体较适宜的植入角度;微种植体载荷方向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微种植体 植入角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上颌后牙区微种植钉的植入角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姚宇 蔡斌 +5 位作者 麦理想 冯志才 翁嘉华 谢彬 何旭顺 王大为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21-2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后牙区的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片(CBCT)分析,探讨上颌颊腭向骨质在不同种植植入角度下的厚度,为临床微种植钉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Ⅱ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依照垂直骨面型分为低角、均角和高... 目的通过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后牙区的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片(CBCT)分析,探讨上颌颊腭向骨质在不同种植植入角度下的厚度,为临床微种植钉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Ⅱ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依照垂直骨面型分为低角、均角和高角三组,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高度,并分别测量距离牙槽嵴顶4 mm处,与相邻牙长轴成90°、60°、45°和30°四个颊侧植入角度的骨质厚度。结果(1)不同垂直骨面型间,上颌窦底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6,P<0.05,低角型最大,高角型最小);(2)不同垂直骨面型组在相同的植入角度下,骨质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低角型与高角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角型组大于高角型组(P<0.05);(3)同一垂直骨面型组在不同植入角度下,骨质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45°、30°植入角和90°、60°植入角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组、60°组大于45°组、30°组(P<0.05)。结论相同植入条件下,Ⅱ类矢状骨面型高角型青少年患者较低角型穿通上颌窦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微种植钉 植入角度 垂直骨面型
原文传递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安全位置的CBCT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星翰 李军 +5 位作者 孟怡彤 汤雨龙 徐佳琳 杨莹 董寅娟 张晓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T,CBCT)测量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以不同角度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近远中向宽度,以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为临床选择微种植支抗钉植入位置提供参考。...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T,CBCT)测量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以不同角度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近远中向宽度,以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为临床选择微种植支抗钉植入位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成人患者,以其颌骨进行扫描重建的CBCT资料为研究对象,在上颌腭侧,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选取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2、14、16、18 mm的软组织标志点作为测量位置,分别测量与牙长轴成30°、45°、60°、90°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之间的近远中向宽度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两两比较。结果植入微种植支抗钉角度越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的近远中向宽度越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90°方向相比,以60°方向植入时近远中向宽度更大,接触相邻牙根的概率更小;植入角度越大,黏膜厚度越小,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30°、45°方向相比,以60°方向植入时黏膜厚度更小,微种植支抗钉进入骨组织内的长度更大更稳定。植入微种植支抗钉位置越高,近远中向宽度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14 mm位置相比,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植入时近远中向宽度更大,接触相邻牙根的概率更小;植入位置越高,黏膜厚度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18 mm位置相比,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植入时黏膜厚度更小,微种植支抗钉进入骨组织内的长度更大,更稳定。结论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以60°方向植入微种植支抗钉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支抗钉 锥形束CT 安全位置 上颌腭侧 上颌第一磨牙腭尖 植入高度 植入角度 黏膜厚度 骨组织厚度 近远中向宽度
下载PDF
MSCT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形态及位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丽琼 牟肖霖 肖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72,共6页
目的:通过人工耳蜗术后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的形态及位置进行评估,探讨电极角度植入深度的影响因素、电极-蜗轴距离与临床调机参数听反应阈值的相关性。方法:29例(共33耳)行MED-EL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于术后一... 目的:通过人工耳蜗术后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的形态及位置进行评估,探讨电极角度植入深度的影响因素、电极-蜗轴距离与临床调机参数听反应阈值的相关性。方法:29例(共33耳)行MED-EL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于术后一周内行MSCT高分辨率扫描,观察电极对数目、植入圈数及位置;测量电极角度植入深度及线性植入深度、耳蜗底转直径及底转周长、电极-蜗轴间距离。记录术后每例患者人工耳蜗开机时听反应阈值。结果:所纳入的33耳植入电极数目均为12对,植入圈数1.0~2.5。电极角度植入深度在植入耳侧(左、右)和不同年龄(≤3y、>3y)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角度植入深度略大于男性组(t=2.516,P=0.018);角度植入深度与线性植入深度(LID)呈正相关(R^2=0.328,P=0.001);电极角度植入深度与耳蜗底转直径及底转周长呈负相关(R^2=0.437,P<0.001;R^2=0.170,P=0.017)。电极-蜗轴间距离与听反应阈值THR呈正相关(R^2=0.013,P=0.026)。角度植入深度(Y)与线性植入深度(X1)、耳蜗底转直径(X2)所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725.863+20.317X1-67.537X2(P<0.001)。结论:HR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是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耳蜗大小及线性植入深度对术后电极角度植入深度有一定的预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电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角度植入深度 线性植入深度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颧牙槽嵴区骨质特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张惠超 刘佳 +5 位作者 曹宇 叶素荣 余岭 许竞予 叶子桐 杨陆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0-1317,共8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差异,为正畸科医生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骨性Ⅰ类成人患者共90例,分为低角组、均角组和高角组,每组30例。采用CBC...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差异,为正畸科医生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骨性Ⅰ类成人患者共90例,分为低角组、均角组和高角组,每组30例。采用CBCT测量不同垂直截面及近远中层面各组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且在颊侧牙槽骨厚度≥3 mm处以50°、60°和70°植入并测量有效骨量。结果:在不同垂直截面上,除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U6mb)层面,其余层面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由牙槽嵴顶向根方逐渐增大(P<0.05)。在不同近远中层面上,除U6mb层面,其余层面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由近中向远中方向逐渐增大(P<0.05)。颊侧牙槽骨最大厚度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U7mb)距牙槽嵴顶11 mm处;最小厚度位于U6mb距牙槽嵴顶7 mm处。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大于均角组和高角组(P<0.05),均角组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大于高角组(P<0.05)。在低角组患者中,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根与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间(U6db-U7mb)距牙槽嵴顶7 mm、U7mb距牙槽嵴顶7 mm和9 mm、U6mb-U6db距牙槽嵴顶11 mm层面以3种角度植入的骨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U6db-U7mb距牙槽嵴顶7 mm和U7mb距牙槽嵴顶7 mm以3种角度植入、在U7mb距牙槽嵴顶9 mm处以70°植入时骨质厚度≥6 mm。在均角组患者中,U6db-U7mb距牙槽嵴顶9 mm、U7mb距牙槽嵴顶9 mm和11 mm层面以3种角度植入的骨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7mb距牙槽嵴顶7 mm以3种角度植入、在U7mb距牙槽嵴顶9 mm以70°植入时骨质厚度≥6 mm。在高角组患者中,U6db-U7mb距牙槽嵴顶11 mm和U7mb距牙槽嵴顶11 mm层面以3种角度植入的骨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层面以3种角度植入的骨质厚度排序为70°>50°>60°。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颧牙槽嵴区颊侧牙槽骨厚度有差异,低角组患者可选择的植入位点更多,高角组患者易出现上颌窦穿孔的情况,临床上在此处植入种植钉和设计正畸方案时应将垂直骨面型纳入考虑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颧牙槽嵴区 垂直骨面型 植入角度 骨质厚度
下载PDF
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妍曲 唐敏 黄旋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916-4921,共6页
背景:微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作为"绝对支抗"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脱落率较高一直是其主要缺点。影响微种植体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微种植体的自身因素、微种植体周围炎、微种植体的植入方式、角度、位置和加载时机等。目的:就... 背景:微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作为"绝对支抗"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脱落率较高一直是其主要缺点。影响微种植体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微种植体的自身因素、微种植体周围炎、微种植体的植入方式、角度、位置和加载时机等。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因素做一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以"微种植体、稳定性、正畸支抗"为中文检索词,以"miniscrews、stability、orthodontic anchorage"为英文检索词,分别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检索近四年发表的有关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2篇文章。综合国内外学者有关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微种植体表面的改性能有效增强骨结合能力,促进骨再生,提高微种植体的稳定性。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应该结合患者的骨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种植体和植入方式,适宜的植入角度以提高微种植体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损伤牙根、神经、血管和上颌窦,并注重术后愈合期的维护,适时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微种植体 稳定性 口腔正畸 正畸支抗 表面改性 植入角度 植入方式 植入部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成人Ⅱ类骨面型上颌骨后牙区骨皮质厚度和安全性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美荣 都冰丽 +1 位作者 荆璇 武秀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骨面型患者锥形束CT(CBCT)分析,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区域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下骨皮质厚度和骨质厚度,为临床上Ⅱ类骨面型患者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30名成人患者(18~40岁)的上颌骨进行CBCT扫描和三...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骨面型患者锥形束CT(CBCT)分析,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区域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下骨皮质厚度和骨质厚度,为临床上Ⅱ类骨面型患者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30名成人患者(18~40岁)的上颌骨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距牙槽嵴顶4 mm、6mm、8mm三个位点以45°、60°、90°角度植入时的有效骨皮质和骨质厚度,测量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同一高度与骨面呈45°植入微种植钉时得到的骨内皮质最厚,90°最薄(P<0.05);2)同一角度植入微种植钉时,植入部位越高得到的骨皮质厚度越厚(P<0.05)。结论:安氏Ⅱ类患者后牙区距离牙槽嵴越远骨皮质厚度越大,且同一植入高度下,以倾斜角度45°植入微种植体较60°,90°可获得更佳的骨皮质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植入角度 骨皮质厚度 CBCT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强度的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斌 潘粉丽 常崇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520-521,共2页
目的:分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植入角度对椎弓根螺钉拔出强度的影响。方法:6例新鲜尸体脊柱T_(10)~L_2椎骨,分解为单个椎体30个,共60个椎弓根。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组,每个标本脊椎左侧使螺钉在椎弓根平行植入,在脊柱... 目的:分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植入角度对椎弓根螺钉拔出强度的影响。方法:6例新鲜尸体脊柱T_(10)~L_2椎骨,分解为单个椎体30个,共60个椎弓根。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组,每个标本脊椎左侧使螺钉在椎弓根平行植入,在脊柱右侧使螺钉在与椎弓根成7°角植入。将60个椎弓根分别进行拔出测试(5mm/min的速度垂直方向拔出)。结果:螺钉平行植入与椎弓根成7°角植入,后者其拔出力大20%(P<0.05)。骨密度对拔出力的影响,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相差57%(P<0.05)。结论:选择与椎弓根成角度植入螺钉有助于提高螺钉固定相对稳定性;对于骨质疏松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植入角度 骨密度 拔出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