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训诂论证的有效与结论的可靠——再论《论语》“植其杖而芸”与《归去来兮辞》“植杖” 被引量:2
1
作者 颜春峰 汪少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9-44,共6页
训诂结论的可靠取决于论证的有效。有学者认为《论语》"植其杖而芸"指水稻中耕除草培苗。这是以或然为必然,不能成立:水稻当时未占主要地位,"耘""耔"并非水稻中耕特有,《天工开物》特指水田以手拔草的&qu... 训诂结论的可靠取决于论证的有效。有学者认为《论语》"植其杖而芸"指水稻中耕除草培苗。这是以或然为必然,不能成立:水稻当时未占主要地位,"耘""耔"并非水稻中耕特有,《天工开物》特指水田以手拔草的"耘"不能用以衡量上古文献,出土汉代文物既有水田耘田又有握锄除草,断言"植"不能释为"放置",不符合语言实际。有学者认为此"杖"是"犁杖"。这是以特殊为一般,不能成立:释"杖"为"犁杖"是偷换概念;所谓"古人关于耘、耔的训释恰与犁杖耕耘禾垄的作用相吻合"这一证据,既不符合铁犁历史,又不符合古汉语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归去来兮辞 植杖
下载PDF
再论《论语》和《归去来兮辞》的“植杖”——与《“植杖”释义勘正》商榷 被引量:1
2
作者 颜春峰 汪少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9-50,共2页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杨宝生《“植杖”释义勘正》(《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7期,以下简称《勘正》)认为此“杖”不是“手杖”而是“犁杖”。这一“勘正”其实是以正为误,不能成立。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植杖 勘正 《论语》 释义 中学语文教学 陶渊明
下载PDF
“植杖”的“植” 被引量:1
3
作者 陶易 《文史杂志》 2010年第3期69-69,共1页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植杖,指放掉手杖,拿起耘田器耕作。植,置。”此注不确。虽然在文献中“植”有时也可训为“置”,如《尚书·金滕》:“相璧...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植杖,指放掉手杖,拿起耘田器耕作。植,置。”此注不确。虽然在文献中“植”有时也可训为“置”,如《尚书·金滕》:“相璧秉硅”(孔安国传:“植,置也”),但此处“植杖”的“植”还是训释为“倚”或“拄”为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朱东润 孔安国
下载PDF
“植杖”释义勘正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宝生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7期56-56,共1页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话。对“或植杖而耘耔”一句,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本)课本作了如下注释:“有时在田里除草培苗。植杖,把手杖立在一边,一说倚着手杖。耘,除草。耔,...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话。对“或植杖而耘耔”一句,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本)课本作了如下注释:“有时在田里除草培苗。植杖,把手杖立在一边,一说倚着手杖。耘,除草。耔,培苗。”笔者认为.无论将“植杖”释为“把手杖立在一边”,还是“倚着手杖”,都有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杖 《归去来兮辞》 勘正 释义 《语文》 陶渊明 人教社 除草
下载PDF
“或植杖而耘耔”辨
5
作者 陈林森 《九江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4-15,共2页
或植杖而耕耘"手杖",非一般的手杖,而是耕田时所用的辅助劳动工具。
关键词 植杖 手杖 耕耘
下载PDF
“植杖”当何解
6
作者 张步云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2年第1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植杖 中学 语文教学 《归去来兮辞》 注释 备课参考
下载PDF
《〈“植杖”释义勘正〉的勘正》之思维误区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义广 《语文学习》 2009年第12期70-71,共2页
读罢杜广学老师针对杨宝生《“植杖”释义勘正》写的商榷文章(见《语文学习》2009年第3期《(“植杖”释义勘正)的勘正》),笔者深为其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治学精神所感动。然而,仔细品玩该文.发现其中有不少逻辑未通之处.若不加... 读罢杜广学老师针对杨宝生《“植杖”释义勘正》写的商榷文章(见《语文学习》2009年第3期《(“植杖”释义勘正)的勘正》),笔者深为其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治学精神所感动。然而,仔细品玩该文.发现其中有不少逻辑未通之处.若不加以辨识.很容易误导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杖 勘正 释义 误区 思维 语文学习 治学精神 文章
原文传递
《“植杖”释义勘正》的勘正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广学 《语文学习》 2009年第3期39-41,共3页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7期刊载了杨宝生老师《“植杖”释义勘正》一文。杨文认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植杖而耘耔”一句中的“杖”应解释为“犁杖”.“植杖”的意思就是“手持犁杖”。这样的解释,初看很有新意,细想却有不妥...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7期刊载了杨宝生老师《“植杖”释义勘正》一文。杨文认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植杖而耘耔”一句中的“杖”应解释为“犁杖”.“植杖”的意思就是“手持犁杖”。这样的解释,初看很有新意,细想却有不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杖 勘正 释义 《中学语文教学》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老师
原文传递
也说“植杖”
9
作者 王敬东 《语文学习》 2010年第4期38-38,共1页
郑义广先生对杜广学先生的《〈“植杖”释义勘正的勘正〉》一文对“植杖”之“杖”的释义提出了质疑.以为“杖”应该作“犁杖”解。笔者以为,郑先生的这个理解也陷入了思维误区。查任何一种词典都可以知道.“植杖”的“植”的义项.... 郑义广先生对杜广学先生的《〈“植杖”释义勘正的勘正〉》一文对“植杖”之“杖”的释义提出了质疑.以为“杖”应该作“犁杖”解。笔者以为,郑先生的这个理解也陷入了思维误区。查任何一种词典都可以知道.“植杖”的“植”的义项.与农事有关的只有一个解释:栽种。《说文解字》释“植”:“又倚也”,举的例子就是《论语》“植其杖而芸”。《汉典》释“植”字,有一义项:“立,树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杖 《说文解字》 《论语》 释义 勘正 义项
原文传递
“植杖”注译商榷
10
作者 苏铎 《语文学习》 2004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第一册 语文教材 试验修订本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植杖 注译
原文传递
也说“杖”
11
作者 赵秀梅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7期152-153,共2页
对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或植杖而耘耔”中的“杖”,有人认为“杖”应该为“犁杖”。从中国农学史角度看,“犁”的概念从没有用“杖”来表达过,《说文解字》及东晋和西晋以前的各类作品中,“杖”也从来没有“犁”这个义项。... 对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或植杖而耘耔”中的“杖”,有人认为“杖”应该为“犁杖”。从中国农学史角度看,“犁”的概念从没有用“杖”来表达过,《说文解字》及东晋和西晋以前的各类作品中,“杖”也从来没有“犁”这个义项。“或植杖而耘耔”中的“杖”不是“犁杖”,而是“手杖”。在这首辞中,“杖”也是官位的代表。“或植杖而耘耔”应该释为:“有时讲述杖放在一边,(用犁)在田里除草培苗。”是陶渊明对自己放弃官位而回乡归隐的高洁情怀的自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杖 植杖
下载PDF
“为长者折枝”、“植其杖而芸”合考——兼谈上古时期的杖文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连佳鹏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4,共8页
对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为长者折枝"和《论语·微子》中的"植其杖而芸"两句,历来有不同的解释,迄无定论。其实,这两者有共同之处,皆涉及到上古时期的杖文化。杖在先秦两汉时期,除了当作普通的助步工... 对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为长者折枝"和《论语·微子》中的"植其杖而芸"两句,历来有不同的解释,迄无定论。其实,这两者有共同之处,皆涉及到上古时期的杖文化。杖在先秦两汉时期,除了当作普通的助步工具之外,还是一种官位和权力的象征。从古文字字形、传世文献记载和地下出土文物资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为长者折枝"即为长者折取树枝当作手杖;"植其杖而芸"即放下手杖,开始除草,隐喻为舍弃官位和权力,追求隐士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枝 植杖 杖文化 古文字 出土文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