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1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耕作和外来植物入侵对金沙江下游库区新生消落带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月华 张凤英 +4 位作者 邓鑫欣 于江 肖欣怡 潘开文 张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5-1325,共11页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新生消落带上农业耕作较为普遍,同时广泛存在外来植物入侵,这可能会对其土壤养分状况产生潜在影响。基于此,以乌东德电站库区新生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以淹水后自然形成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为对照,选择典...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新生消落带上农业耕作较为普遍,同时广泛存在外来植物入侵,这可能会对其土壤养分状况产生潜在影响。基于此,以乌东德电站库区新生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以淹水后自然形成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为对照,选择典型农作物玉米(Zea mays)与入侵植物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群落下0~10 cm和10~20 cm深度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差异,探讨农业耕作和外来植物入侵对消落带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玉米和银胶菊群落下0~1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狗牙根群落(P<0.05),增幅为24.58%~136.98%;10~20 cm土层的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也较狗牙根群落显著高出16.67%~141.68%(P<0.05)。②相较狗牙根群落,玉米和银胶菊群落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增幅为5.60%~378.65%。3个群落中,银胶菊群落土壤酶指数最高,较狗牙根群落显著高出23.49%(P<0.05)。③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与脲酶、蔗糖酶、硝酸还原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上述酶活性可作为消落带土壤养分状况变化的有效表征。总的来看,农耕活动和银胶菊入侵促进了落干期金沙江下游新生消落带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有效性的增加。因此,应加强消落带农业耕作的管控并尽快开展入侵植物防治,以减少淹水期消落带土壤养分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消落带 农业耕作 植物入侵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金沙江下游
下载PDF
河南省生态高速公路植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均昭 董东平 陈国甫 《路基工程》 2012年第3期1-3,6,共4页
为查清生态高速公路植被恢复中出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采用了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的植被进行了统计,共调查植物58种,其中外来入侵植物4种,有些入侵植物如加拿大蓬的入侵情况已较严重。总结了... 为查清生态高速公路植被恢复中出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采用了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的植被进行了统计,共调查植物58种,其中外来入侵植物4种,有些入侵植物如加拿大蓬的入侵情况已较严重。总结了植物入侵的规律,提出了生态高速公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高速公路 植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 防止植物入侵措施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外来入侵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以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库区为例
3
作者 熊浩荣 邓鑫欣 +7 位作者 于江 邓云木 伍小刚 张月华 何秀林 张培春 潘开文 张林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92,共12页
【目的】基于金沙江下游外来物种入侵防控需要,以其干流上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库区为例,调查库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并评估入侵风险,为该区域外来植物入侵防控和生态安全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运用样线、样方调查法结合文献资料掌握... 【目的】基于金沙江下游外来物种入侵防控需要,以其干流上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库区为例,调查库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并评估入侵风险,为该区域外来植物入侵防控和生态安全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运用样线、样方调查法结合文献资料掌握库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和入侵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体系,对其入侵过程、入侵现状以及危害与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入侵风险等级。【结果】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库区共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103种,隶属28科70属。其中,Ⅰ级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5种,Ⅱ级风险12种,Ⅲ级风险24种,Ⅳ级风险28种,Ⅴ级风险34种。【结论】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库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但多数处于低风险等级(Ⅳ、Ⅴ级),危害较小,高风险等级(I、Ⅱ级)外来入侵植物共17种。建议重点防控高风险等级的外来入侵植物,尽可能降低其对金沙江下游生态安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入侵现状 入侵风险 指标体系 金沙江
下载PDF
梯级水电开发背景下的外来植物入侵状况与防控管理--以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为例
4
作者 温静雅 李世刚 +4 位作者 彭李 葛德祥 朱绍隆 杨艳 王焕冲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5期8-16,共9页
梯级水电开发是一种有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方式,但梯级水电开发与外来生物入侵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基于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梯级水电开发区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搜集整理,查明了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状况,初步分... 梯级水电开发是一种有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方式,但梯级水电开发与外来生物入侵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基于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梯级水电开发区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搜集整理,查明了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状况,初步分析和探讨了梯级水电开发与外来植物入侵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02种,隶属51科和146属,其中来源于美洲的植物最多(126种,52.07%),草本入侵植物(71.78%)占主导,且大多入侵植物通过有意引入(76.23%)而来。风险评估显示,菊科、豆科和大戟科的植物对生态影响最为显著。在空间分布上,入侵植物的富集区域和生态危害严重区与水电开发区高度重合。现有证据尚不能证明水电开发直接导致了新入侵植物的增加,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来入侵植物在区域内的引入与扩散。同时,本文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电开发建设与运行中防控外来入侵植物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开发 澜沧江流域 外来入侵植物 生态管理 防控策略
下载PDF
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 被引量:225
5
作者 李博 徐炳声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46-457,共12页
全球化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而且也改变了生物分布的格局 ,导致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 ,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入侵已成了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上海市杂草植物区系的构成入手 ,揭示了该区植物入侵的... 全球化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而且也改变了生物分布的格局 ,导致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 ,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入侵已成了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上海市杂草植物区系的构成入手 ,揭示了该区植物入侵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从一般意义上探讨了入侵杂草和入侵生境的特征、植物入侵的环境和经济后果以及入侵生态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种 人类干扰 杂草 植物入侵 上海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入侵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叶 林培群 +2 位作者 余雪标 郑勇奇 张川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6-159,共4页
外来植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外来植物入侵产生的危害,重点论述了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总结了外来入侵植物防治技术,分析了外来植物入侵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并提出... 外来植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外来植物入侵产生的危害,重点论述了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总结了外来入侵植物防治技术,分析了外来植物入侵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入侵机制 生态风险评价 危害 入侵防治
下载PDF
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的特点及入侵的危害 被引量:30
7
作者 杨期和 叶万辉 +1 位作者 邓雄 许凯扬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综述了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特点和入侵植物的危害。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容易导致外来植物入侵。外来植物有意或无意的引进之后,已入侵了不同的区域和生境,在我国植被中占很高的比例。植物入侵不但危害经济发展,而且会危害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定... 综述了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特点和入侵植物的危害。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容易导致外来植物入侵。外来植物有意或无意的引进之后,已入侵了不同的区域和生境,在我国植被中占很高的比例。植物入侵不但危害经济发展,而且会危害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定。系统地开展入侵植物学和入侵生态学的研究,探讨外来植物入侵机制,制定和完善防治外来植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特点 危害 中国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主要假说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明娜 戴志聪 +2 位作者 祁珊珊 王晓莹 杜道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8-382,共5页
目前,外来植物入侵已经成为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及机制比较复杂,很难用单一的入侵假说来解释植物的入侵机制。主要就外来植物入侵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总结,并从外来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种与土著种间... 目前,外来植物入侵已经成为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及机制比较复杂,很难用单一的入侵假说来解释植物的入侵机制。主要就外来植物入侵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总结,并从外来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种与土著种间的相互作用、新栖息地环境的可侵入性3个方面的机制归纳了近10年来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主要相关假说及相应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外来种 植物入侵 入侵机制
下载PDF
植物入侵与其它全球变化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任海 张倩媚 +3 位作者 彭少麟 申卫军 李志安 李高飞 《热带地理》 2002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全球变化包括大气臭氧层的损耗、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气候增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外来种入侵等因子。植物入侵与其它全球性变化因子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大气CO2浓度增加将导致C3植物比C4植物竞争力更强,低营... 全球变化包括大气臭氧层的损耗、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气候增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外来种入侵等因子。植物入侵与其它全球性变化因子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大气CO2浓度增加将导致C3植物比C4植物竞争力更强,低营养生态系统会变得更易入侵。变化的气候条件下,许多种类面临迁移或外来问题,土壤变暖也将使许多休眠植物改变习性。增加紫外辐射将使一些植物的生长和生产力减少,进而会对其竞争和生态过程有间接的影响。CO2浓度升高时硫酸盐的沉积可以增强C3植物的竞争力。较致密的生境破碎化后,一些入侵种可通过边缘进一步向群落内部入侵。增加或降低典型干扰的频率和强度及引入新干扰,能促进外来种的定居和扩散。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间的关系改变对植物入侵的速率和效果有明显影响。世界性贸易和运输为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入侵 全球变化 气候增暖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二氧化碳 臭氧层
下载PDF
湿地中的植物入侵及湿地植物的入侵性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洪远 孟伟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7-580,共4页
湿地享有“自然之肾”之称,但湿地生态系统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植物入侵已经成为干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同时湿地植物具有高度的入侵性,湿地和植物入侵都是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分析了湿地容易受到入侵的6种主要原因,... 湿地享有“自然之肾”之称,但湿地生态系统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植物入侵已经成为干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同时湿地植物具有高度的入侵性,湿地和植物入侵都是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分析了湿地容易受到入侵的6种主要原因,包括湿地生境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湿地位置与植物扩散路线相关性;干扰;富营养化;湿地的脆弱性;外来种缺少天敌等。归纳了21种全球性主要湿地入侵植物种及其生态习性,并对湿地植物具有高度入侵性的共同特点以及解释湿地入侵现象的5种假说:天敌逃避说、宽耐受性假说、有效利用说、杂种优势说和异株克生说等作了综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植物入侵 湿地植物 入侵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珍瑶 肖月晨 +1 位作者 马晔 陈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外来植物入侵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针对我国现有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以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生态入侵学、景观生态学,系统构建了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 外来植物入侵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针对我国现有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以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生态入侵学、景观生态学,系统构建了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并在考虑评价对象的尺度和空间特异性特征基础上构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以预测和评估外来植物入侵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华南植物园为例,从研究区的界定与景观分析、受体分析、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以及风险综合评级等几个部分入手,从定量的角度对该区域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最终通过综合生态风险值表征各个风险小区的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指数 华南植物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入侵对陆地生态系统地下碳循环及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闫宗平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440-4450,共11页
生物入侵是当今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是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评价外来植物入侵对于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地上部分,对于生态系统地下部分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对于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性之一体现在它处... 生物入侵是当今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是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评价外来植物入侵对于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地上部分,对于生态系统地下部分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对于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性之一体现在它处于生态系统碳分配过程的核心环节。入侵种通过影响群落凋落物的输入数量、质量以及输入时间,影响到对于土壤的碳输入,而入侵种与土著种根系的差异以及入侵种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造成土壤呼吸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前者土壤呼吸强度一般比后者高。多数研究表明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地下碳循环和碳库产生影响,但由于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以及研究地点环境条件的不同,关于外来植物入侵对于土壤碳库和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最后,提出了今后该研究领域应加强的一些建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凋落物 土壤碳库 土壤呼吸 土壤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宋莉英 吴海昌 彭少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3,共6页
从入侵植物和入侵植物群落两个方面,综述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增加C3植物的入侵性,提高入侵植物的生物量、资源利用率以及繁殖能力,直接影响植物入侵;还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氮循环、干扰... 从入侵植物和入侵植物群落两个方面,综述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增加C3植物的入侵性,提高入侵植物的生物量、资源利用率以及繁殖能力,直接影响植物入侵;还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氮循环、干扰体系等其它环境因子间接地影响植物入侵。此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入侵群落的初级生产量、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动态产生重要影响,改变群落的可入侵性。今后应当着重从群落水平,结合其它全球变化因子的共同作用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不同植物类群对二氧化碳的响应,为入侵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全球变化 植物入侵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入侵的化感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30
14
作者 陈圣宾 李振基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最近的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的外来植物入侵的频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对其入侵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几种假说从不同的侧面解释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本文在综述前人工作基础上,从化感作用的角度解释外来植物入侵,... 在最近的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的外来植物入侵的频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对其入侵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几种假说从不同的侧面解释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本文在综述前人工作基础上,从化感作用的角度解释外来植物入侵,并给出解释模式。由于本土动植物对某些外来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比较敏感,外来植物可以利用它的“化学武器”与本土植物竞争,抵御植食性动物的取食和病源菌的感染,从而在与本土物种的相互干扰中占据优势,实现成功入侵。进一步从理论和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化感作用作为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给我们的启示,并对今后这方面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武器假说 外来植物入侵 化感作用 入侵机制
下载PDF
水、盐梯度及外来植物入侵对河口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维奇 曾从盛 仝川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4期481-486,共6页
采用室内厌氧培养法对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水、盐梯度及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下的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0~40 cm土层平均甲烷产生潜力看,距海由近到远的草、咸草和芦苇湿地甲烷产生潜力分别为0.0204μg/g.d、0.0355μ... 采用室内厌氧培养法对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水、盐梯度及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下的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0~40 cm土层平均甲烷产生潜力看,距海由近到远的草、咸草和芦苇湿地甲烷产生潜力分别为0.0204μg/g.d、0.0355μg/g.d和0.0378μg/g.d;近潮沟区和远潮沟区咸草和芦苇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分别为0.0355μg/g.d和0.0400μg/g.d及0.0378μg/g.d和0.0425μg/g.d,远潮沟区大于近潮沟区,咸草湿地低于芦苇湿地;短期入侵(5a^6a)的互花米草斑块土壤平均甲烷产生潜力为0.0329μg/g.d,未明显地提高原有湿地整个土壤剖面的甲烷产生潜力。各研究湿地类型土壤均表现为0~5 cm土层甲烷产生潜力最高。图5,表1,参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梯度 植物入侵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闽江河口
下载PDF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入侵种的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京 徐攀 姚振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9期137-139,共3页
本文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等区域的植物入侵种的种类、生态环境、危害程度等项目进行调查,确定了植物入侵种类的类型、生态状况、危害程度,发现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共有48种植物入侵种,可分为常用中药材(11种)、药用植物(21种)、... 本文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等区域的植物入侵种的种类、生态环境、危害程度等项目进行调查,确定了植物入侵种类的类型、生态状况、危害程度,发现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共有48种植物入侵种,可分为常用中药材(11种)、药用植物(21种)、恶性杂草及区域性恶性杂草(8种)及一般杂草(4种)4个类型,预防重点应放在恶性杂草及区域性恶性杂草的种类上。对于中药材及药用植物的入侵种,应采取不同技术手段,合理进行防治,同时对该类资源进行合理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入侵 分析 防治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2
17
作者 何锦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3-870,共8页
从植物入侵的内因、外因、驱动力和入侵过程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1)外来植物由于预适应性较强或由于杂交和多倍体化而具有较强的侵染力;(2)外来植物由于逃脱原生区域的自然天敌,或由于土著种竞争较弱、生物多样性较低... 从植物入侵的内因、外因、驱动力和入侵过程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1)外来植物由于预适应性较强或由于杂交和多倍体化而具有较强的侵染力;(2)外来植物由于逃脱原生区域的自然天敌,或由于土著种竞争较弱、生物多样性较低、植食动物或疾病较少等导致的生物抵抗力较低,或因良好的资源可获得性及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等造成新栖息地可侵入性的增加;(3)自然或人为引入外来植物及对新栖息地的扰动是植物入侵的驱动力;(4)外来植物可能通过基于事件的入侵、入侵崩溃和协同入侵等入侵过程机制实现其成功入侵,分析了各入侵机制对入侵植物防控、生态学和进化学研究意义以及待解决问题.结果表明,植物入侵机制高度复杂,不同的外来植物种、新栖息地类型及植物入侵的不同阶段,各入侵机制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为针对性地设计植物入侵防控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对植物入侵机制理论及其在植物入侵预测、危险性分区和防控中的应用研究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植物入侵 入侵机制 入侵防控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宗平 仝川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256-262,共7页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尺度生态系统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和总结了外来植物入侵对于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和碳固定的影响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外来植物入侵会增加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并进而增加生态系统...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尺度生态系统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和总结了外来植物入侵对于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和碳固定的影响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外来植物入侵会增加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并进而增加生态系统对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固定,但也有些研究结果得出相反的结论;另外,造成增加或减少结果的成因也是复杂的。系统全面地研究外来植物入侵,特别是考虑到空间上异质性和入侵的时间尺度,在研究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以及碳固定的影响方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生物量 生产力 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植物入侵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星 金荷仙 《农学学报》 2013年第3期39-43,共5页
简述了生物入侵的概念及特点,生物入侵已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而植物入侵占所有入侵物种的比例最大,入侵现象最为普遍。对植物入侵的现状、途径、危害等研究进行了论述,目前对不同区域内具体入侵植物的群落特... 简述了生物入侵的概念及特点,生物入侵已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而植物入侵占所有入侵物种的比例最大,入侵现象最为普遍。对植物入侵的现状、途径、危害等研究进行了论述,目前对不同区域内具体入侵植物的群落特征、入侵机制、防治对策等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生物入侵研究取得的成果,探讨防治植物入侵的有效方法。提醒广大园林工作者在丰富园林景观时,应充分认识植物入侵的危害性,并增强对植物入侵的防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植物入侵 危害 防控意识
下载PDF
北部湾经济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建勇 温远光 +1 位作者 韦洁 赵金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8期130-131,133,共3页
基于风险评估理论,并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域特点和外来植物入侵的现状,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6个1级指标、32个2级指标构成。并对区内已确定的87种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进行评估,得出每种植物的... 基于风险评估理论,并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域特点和外来植物入侵的现状,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6个1级指标、32个2级指标构成。并对区内已确定的87种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进行评估,得出每种植物的入侵风险值。该结果可为入侵植物的引种管理与危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风险评估 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