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尔沁沙地植物再生沙障人工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文军 刘德义 +2 位作者 李泽江 任建民 路银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5期56-59,74,共5页
采用时空替代法,对科尔沁沙地黄柳(Salix gordejevii)+杨柴(Hedysarum leave)植物再生沙障人工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植物再生沙障治理流动沙丘可以形成具有多物种、多层片、多层次垂直结构的沙障群落,其水平结构呈... 采用时空替代法,对科尔沁沙地黄柳(Salix gordejevii)+杨柴(Hedysarum leave)植物再生沙障人工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植物再生沙障治理流动沙丘可以形成具有多物种、多层片、多层次垂直结构的沙障群落,其水平结构呈网格状沙障结构与障间小群落在空间上镶嵌互补,均衡分布的格局,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效果;2)再生沙障建植后第5年开始,沙障群落进入了衰退时期,适时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对于维持沙障群落的稳定,保障其效益的长期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再生沙障 群落结构 科尔沁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植物再生沙障人工群落多样性及其动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文军 刘德义 任建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346,共4页
对科尔沁沙地植物再生沙障人工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结构及群落多样性及其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沙丘上建立植物再生沙障,不仅固定了沙丘,而且也为植物的入侵和定居创造了条件。沙障建植后第3-7 a的人工群落,其物种及其科... 对科尔沁沙地植物再生沙障人工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结构及群落多样性及其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沙丘上建立植物再生沙障,不仅固定了沙丘,而且也为植物的入侵和定居创造了条件。沙障建植后第3-7 a的人工群落,其物种及其科属组成以及科属组成与对照流动沙丘(群落)相比都有显著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都呈对数式增加趋势,且变化幅度不大,表明沙障群落的物种和多样性演替比较平稳。群落的均匀度呈二项式的“V字型”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沙障人工群落人工栽植物种占据优势地位的特性以及群落内部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 植物再生沙障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207国道植物再生沙障防沙治沙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亚英 高永 +4 位作者 臧荫桐 姜丽娜 张勇 包洪明 郭晋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7年第3期13-16,共4页
207国道90—100 km段公路沙害治理中,采用黄柳在流动沙丘迎风面上设置积沙、聚沙带——植物再生沙障,结合高立式和低立式红柳、芦苇生物沙障,不仅取得了阻沙、固沙、防止沙丘前移的理想效果,同时结合其他人工措施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沙... 207国道90—100 km段公路沙害治理中,采用黄柳在流动沙丘迎风面上设置积沙、聚沙带——植物再生沙障,结合高立式和低立式红柳、芦苇生物沙障,不仅取得了阻沙、固沙、防止沙丘前移的理想效果,同时结合其他人工措施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沙丘的植被盖度,达到了阻沙、固沙和增加植被盖度的双赢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再生沙障 机械
下载PDF
浅谈植物再生沙障技术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建伟 周景惠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0年第3期46-47,共2页
植物再生沙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为防沙治沙工程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植物再生沙障 地治理 技术推广
下载PDF
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介绍植物再生沙障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显军 《内蒙古林业》 2000年第2期30-30,共1页
针对治沙实践中高大流动沙丘固定难、防治成效不佳等问题,我们在借鉴外地机械沙障治沙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利用踏郎(杨柴)、黄柳等沙生植物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学特性,在科尔沁沙地巴林右旗巴彦尔灯流动沙地进行治沙试验。采取... 针对治沙实践中高大流动沙丘固定难、防治成效不佳等问题,我们在借鉴外地机械沙障治沙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利用踏郎(杨柴)、黄柳等沙生植物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学特性,在科尔沁沙地巴林右旗巴彦尔灯流动沙地进行治沙试验。采取深埋、踏实、截梢等措施,促使沙障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治理技术 植物再生沙障 防风固
下载PDF
沙区的曙光——敖汉旗利用植物再生沙障治理流动沙地纪实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显玉 刘忠友 《内蒙古林业》 2000年第6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流动地治理 植物再生沙障 敖汉旗
下载PDF
利用植物再生沙障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
7
作者 郭志年 《中国科技成果》 2004年第15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植物再生沙障 流动 治理技术 土地荒漠化 杨柴 黄柳 固定流
原文传递
沙质荒漠化土地生物沙障结构与配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荣华 刘玉山 +2 位作者 刘志和 宋维嘉 牛月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自从1994年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的颁布,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已达174.3万km^2,每年沙化面积3436km^2。因此防治荒漠化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荒漠化土地 植物再生沙障 结构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