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0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圈养林麝饲用植物叶主要矿物元素含量特征与综合分析
1
作者 李斐然 王永奇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4期157-164,共8页
为了解林麝饲料矿物元素含量特征,丰富麝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数据库。以林麝21种饲用植物叶为试材,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其8种主要矿物元素含量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矿物元素Ca(1.891±0.847)%、K(1.561±1.455)%、Mg(0.25... 为了解林麝饲料矿物元素含量特征,丰富麝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数据库。以林麝21种饲用植物叶为试材,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其8种主要矿物元素含量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矿物元素Ca(1.891±0.847)%、K(1.561±1.455)%、Mg(0.257±0.171)%、P(0.220±0.096)%、S(0.216±0.035)%、Fe(161.442±144.361)mg/kg、Zn(82.022±76.664)mg/kg、Cu(3.191±1.919)mg/kg。(2)提取累计贡献率达77.107%的前3个特征值>1的主成分,经方差最大化旋转,第一因子载荷系数P、K、S、Mg元素较高,第二因子Cu、Fe元素较高,第三因子Ca、Zn元素较高。(3)Q型样品聚为6类,R型指标聚为Zn、Ca、Cu和Fe、其余元素等4类。综上所述,S元素含量较稳定,Ca:P值(3.16:1~26:1)高于机体正常需要比例,Cu元素普遍性低,不能满足成体麝日需要量,Mg元素较丰富,Fe元素偏低,Zn、P元素部分不能满足;构建了主要矿物元素综合评价模型;第一因子参与麝体酸碱平衡、蛋白质代谢及激活多种酶,第二因子与多种氧化酶、组织呼吸、生物氧化及机体造血相关;第三因子体现神经传导、酶组分或激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植物叶 矿物元素含量 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林麝分布区可饲用野生植物叶营养价值综合评价方法的探索
2
作者 李斐然 王永奇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8期119-126,共8页
为有效利用林麝分布区可饲野生植物资源、拓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麝饲料营养价值中的应用。以林麝分布区常见野生植物叶概略养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及粗灰分5项养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基于Z值法、主成分法、Topsis法及... 为有效利用林麝分布区可饲野生植物资源、拓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麝饲料营养价值中的应用。以林麝分布区常见野生植物叶概略养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及粗灰分5项养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基于Z值法、主成分法、Topsis法及熵值系数法等多指标评价模型评价不同植物叶营养价值,并对4种评价结果进行二次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种评价方法获得植物营养价值优劣总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细齿樱桃营养价值均最高,部分植物营养价值高低存在一定差异,个别植物营养价值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二次综合评价结果优劣排序为细齿樱桃(Cerasus serrula)>薄叶铁线莲(Clematis gracilifolia)>藜(Chenopodium album)、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梾木(Cornus macrophylla)>高丛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美花铁线莲(Clematis potaninii)>楤木(Aralia chinensis)>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陇东海棠(Clematis gracilifolia)>猕猴桃藤山柳(Clematoclethra actinidioides)>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高山柳(Salix cupularis)>微毛樱桃(Cerasus clarofolia)>皂柳(Salix wallichian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湖北花楸(Sorbus hupehensis)>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 lanceolata)、多叶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疏花槭(Acer laxiflorum)>直穗小孽(Berberis dasystachya)。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驯养林麝种群饲料综合营养价值评价拓展思路、提供方法,为构建麝群科学化、稳健化发展相关技术体系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饲用植物叶 常规养分 营养价值 多指标综合评价
下载PDF
唇形科4种植物叶干燥前后的微性状鉴别研究
3
作者 付小梅 何远维 +8 位作者 余波 钟瑞 吴蜀瑶 李洋 谢斌 柯瑜 谌瑞林 范崔生 吴志瑰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鉴别4种原植物叶干燥前后的微性状特征变化。方法:借助体视显微镜,采用微性状鉴定法,对4种原植物(薄荷、牛至、香茶菜、紫苏)叶干燥前后的微性状特征进行观察,拍摄图片,并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软件分析相关特征。结果:体视... 目的:鉴别4种原植物叶干燥前后的微性状特征变化。方法:借助体视显微镜,采用微性状鉴定法,对4种原植物(薄荷、牛至、香茶菜、紫苏)叶干燥前后的微性状特征进行观察,拍摄图片,并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软件分析相关特征。结果: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到唇形科4种植物干燥前后叶片颜色、主脉形态、腺鳞大小、非腺毛细胞数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可用于区别叶干燥前后特征。结论:微性状鉴别法补充传统性状鉴别,为中药鲜品和干品的鉴别提供思路,为鲜药质量标准的完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性状鉴别 唇形科植物叶 鲜品 干品 鲜药质量标准
下载PDF
7种植物叶不同溶剂提取法的多糖含量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美宜 《现代食品》 202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研究番石榴叶等7种植物叶经不同溶剂提取所得多糖含量的高低。方法:通过水提法、醇提法分别制备番石榴叶、柚子叶、柿子叶、杨桃叶、龙眼叶、黄皮叶和桃叶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植物叶经提取的多糖含量。结果:水提法制备的... 目的:研究番石榴叶等7种植物叶经不同溶剂提取所得多糖含量的高低。方法:通过水提法、醇提法分别制备番石榴叶、柚子叶、柿子叶、杨桃叶、龙眼叶、黄皮叶和桃叶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植物叶经提取的多糖含量。结果:水提法制备的番石榴叶、柚子叶、柿子叶、杨桃叶、龙眼叶、黄皮叶和桃叶的多糖含量分别为60.07 mg·g^(-1)、50.42 mg·g^(-1)、18.50 mg·g^(-1)、43.43 mg·g^(-1)、54.60 mg·g^(-1)、52.85 mg·g^(-1)和38.11 mg·g^(-1);醇提法制备的番石榴叶、柚子叶、柿子叶、杨桃叶、龙眼叶、黄皮叶和桃叶的多糖含量分别为42.64 mg·g^(-1)、37.42 mg·g^(-1)、11.19 mg·g^(-1)、29.21 mg·g^(-1)、29.97 mg·g^(-1)、38.66 mg·g^(-1)和27.09 mg·g^(-1)。结论:不同品种植物叶的多糖含量具有差异性,其中多糖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番石榴叶>龙眼叶>黄皮叶>柚子叶>杨桃叶>桃叶>柿子叶。同时,水提法所制得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醇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 多糖 水提法 醇提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图像模式识别 被引量:16
5
作者 肖小河 夏文娟 +4 位作者 秦松云 李江陵 方清茂 舒光明 苏中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23-528,共6页
目的 :为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应用体视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 ,对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了立体定量分析。结果 :姜黄属植物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叶表皮的细胞密度、大小和形状存... 目的 :为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应用体视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 ,对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了立体定量分析。结果 :姜黄属植物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叶表皮的细胞密度、大小和形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上表皮细胞平均周长、下表皮细胞平均截面积和平均圆形度、上表皮气孔面数密度和平均最大直径、下表皮气孔面数密度和平均最大直径、上表皮副卫细胞平均最大直径、下表皮副卫细胞平均周长和平均最大直径、上表皮被毛情况、下表皮被毛情况等可作为鉴别的主要体视形态学特征参数。结论 :国产姜黄属 11种共 2 1份材料系统整理为 6种、1种复合体和 2栽培变种 ;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技术用于显微鉴定 ,科学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体视学 显微鉴定 药用植物叶 立体定量分析
下载PDF
30种植物叶蛋白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与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28
6
作者 宋葆华 李法曾 +1 位作者 贺新强 倪陈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9-60,共2页
评价植物叶蛋白的营养价值,既要考虑“量”,看植物叶蛋白含量的高低,也要考虑“质”,看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配比[1]。作者取叶蛋白含量50%以上的30种植物进行氨基酸含量测定[2],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1 方  法应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 评价植物叶蛋白的营养价值,既要考虑“量”,看植物叶蛋白含量的高低,也要考虑“质”,看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配比[1]。作者取叶蛋白含量50%以上的30种植物进行氨基酸含量测定[2],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1 方  法应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并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蛋白 氨基酸 营养价值 组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几种槭树科植物叶蛋白酶活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邱业先 陈尚钘 +2 位作者 杜天真 王飞 杨进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52-655,共4页
以分布在江西农业大学校园20种槭树科植物叶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了其叶蛋白酶的活性。结果发现:槭树科植物叶蛋白酶活性年变化规律,在年生长期内,大部分树种从4月份到10月份,叶蛋白酶活性一直在增大,至10月份达到最大,11月份急剧下降。... 以分布在江西农业大学校园20种槭树科植物叶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了其叶蛋白酶的活性。结果发现:槭树科植物叶蛋白酶活性年变化规律,在年生长期内,大部分树种从4月份到10月份,叶蛋白酶活性一直在增大,至10月份达到最大,11月份急剧下降。还发现,所选的20种树种以元宝槭在相应的生长期内叶蛋白酶活性最高,青榨槭次之,岭南槭最小。通过研究从而揭示了人类利用槭树科植物蛋白酶的最佳树种和提取蛋白酶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槭树科 植物叶 蛋白酶 活性 季节变化
下载PDF
13种锦鸡儿属植物叶的解剖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55
8
作者 燕玲 李红 刘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本文对锦鸡儿属 1 3种植物的叶进行了解部观察 ,并对同一地区引种的不同种及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同一种植物进行了对此分析。结果表明 :锦鸡儿属植物随分布地域的不同 ,其叶解剖结构呈现有规律的梯度变化 ,尤其是叶的形态结构随生态环境的... 本文对锦鸡儿属 1 3种植物的叶进行了解部观察 ,并对同一地区引种的不同种及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同一种植物进行了对此分析。结果表明 :锦鸡儿属植物随分布地域的不同 ,其叶解剖结构呈现有规律的梯度变化 ,尤其是叶的形态结构随生态环境的变化表现出明显差异。这 1 3种锦鸡儿属植物多数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其解剖结构上的规律变化由东向西表现出抗旱能力的逐渐增强 ,具体表现为 :( 1 )叶面积缩小 ;( 2 )叶肉组织栅栏化 ;( 3 )细胞间隙呈递减之势 ;( 4)叶表面被表皮毛 ,角质化程度加深 ;( 5)叶脉中的输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 解剖生态学 锦鸡儿属 解剖结构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用二甲酚橙显色快速测定植物叶上的铅含量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志洁 郭洁 +1 位作者 杜建华 杨明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12-412,414,共2页
关键词 植物叶 测定 二甲酚橙 光度法 环境污染
下载PDF
几种植物叶粗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莫建初 滕立 +1 位作者 杨天赐 程家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 :了解柑桔、樟树、柚子、雪松、柳杉、柏树、桂花和牡荆等 8种常见植物叶粗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效果 ,为寻找新的杀蚊化合物打下基础。方法 :用无水乙醇浸提植物叶粉 ,然后用水稀释粗提物 ,并测定其对淡色库蚊Ⅲ龄幼虫的毒效... 目的 :了解柑桔、樟树、柚子、雪松、柳杉、柏树、桂花和牡荆等 8种常见植物叶粗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效果 ,为寻找新的杀蚊化合物打下基础。方法 :用无水乙醇浸提植物叶粉 ,然后用水稀释粗提物 ,并测定其对淡色库蚊Ⅲ龄幼虫的毒效。结果 :在试验浓度下 ,各植物叶粗提物对淡色库蚊Ⅲ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毒杀效果 ,其中以雪松、柏树和桂花的毒杀能力最强。与对照相比 ,各处理存活幼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延长、蛹重减轻 (柳杉叶处理除外 )。结论 :柏树叶粗提物对淡色库蚊Ⅲ龄幼虫有良好的毒杀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粗提取物 淡色库蚊幼虫 毒效 毒杀效果
下载PDF
芦荟属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分布与其化学防御的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沈宗根 李景原 胡正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381-1384,共4页
芦荟属植物是一类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沙漠环境中的肉质植物 .木立芦荟和海莱芦荟的肉质叶的植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叶内含高浓度的芦荟素、高那特芦荟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宁等蒽醌类物质 .其中 ,海莱芦荟整叶的蒽醌类物质总含量占其泌出... 芦荟属植物是一类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沙漠环境中的肉质植物 .木立芦荟和海莱芦荟的肉质叶的植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叶内含高浓度的芦荟素、高那特芦荟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宁等蒽醌类物质 .其中 ,海莱芦荟整叶的蒽醌类物质总含量占其泌出物干重的 4 4 .89% .两种芦荟叶内蒽醌类物质的分布有共同的规律 ,即幼叶的含量高于老叶 ;叶上部的含量高于中、基部 ;叶缘则高于叶的中央 .但由于木立芦荟和海莱芦荟的个体形态不同 ,蒽醌类物质的分布在种间还存在各自的特点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属植物叶 蒽醌类物质 分布 化学防御 关系 海莱芦荟 芦荟素 芦荟宁
下载PDF
中国桑寄生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 被引量:9
12
作者 韩荣兰 张奠湘 +1 位作者 郝刚 胡晓颖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31,i001-i005,共11页
通过扫描电镜对中国桑寄生科桑寄生亚科8属18种和槲寄生亚科1属2种植物成熟叶的上、下叶表皮内表面和下表皮外表面进行了研究。内面观发现桑寄生科植物叶上、下表皮形状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平直或稍弓形,常具有角质增厚,平周壁常覆盖厚... 通过扫描电镜对中国桑寄生科桑寄生亚科8属18种和槲寄生亚科1属2种植物成熟叶的上、下叶表皮内表面和下表皮外表面进行了研究。内面观发现桑寄生科植物叶上、下表皮形状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平直或稍弓形,常具有角质增厚,平周壁常覆盖厚角质或颗粒状、丝状角质增厚;气孔存在于上下表皮,通常下表皮较多,气孔的形状,特别是保卫细胞的形态在亚科间、属间或种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气孔器类型为平列型或单圈型。下表皮表面观察了的角质膜和蜡质纹饰、气孔的形状,外部气孔缘及外部气孔缘内缘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亚科或属级水平上较为稳定,有的也表现出种间差异,有一定的分类价值。从气孔形态和外部气孔周围角质膜来看,两亚科显示出明显的不同:桑寄生亚科上、下表皮均具有内部气孔缘,而槲寄生亚科没有此结构;桑寄生亚科外部气孔周围角质膜增厚成环状,其上具增厚的条纹,而槲寄生亚科外部气孔周围角质膜增厚成脊状,不具条纹。这些特征支持槲寄生亚科作为独立1个科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科 桑寄生科 表皮 质膜 植物叶 槲寄生 微形态 角质 观察 孔形态
下载PDF
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叶的显微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红祥 薛祥骥 +1 位作者 张琦 叶益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933-938,共6页
目的:为天南星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 用常规方法对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11种6变种1变型共45个样品叶的表面和横切面进行 显微观察及其特征比较 。结果:这些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栅表比,气孔的... 目的:为天南星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 用常规方法对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11种6变种1变型共45个样品叶的表面和横切面进行 显微观察及其特征比较 。结果:这些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栅表比,气孔的类型、分布、气孔指数 ,叶肉组织中草酸钙结晶体的形状、大小、分布以及针晶囊细胞的形状等特征有较明显的种 间区别,且较稳定。文中以表形式描述了这些植物叶的显微特征,并列出显微特征检索表。 结论:叶的显微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1)有利于此类植物种类的鉴别;(2)对此族植 物分属有重要意义;(3)为此族某些类群植物的合理分类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天南星族 药用植物 显微特征 植物叶 药物研究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上植物叶气孔导度对升高CO_2的响应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郑凤英 彭少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植物叶气孔导度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可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在叶水平上 ,叶气孔导度和气孔密度下降 ;在植物个体水平上 ,单位叶面积蒸腾下降 ,植株的水分利用率升高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 ,蒸散降低 ,土壤泾流和土壤水分含量增加 ;在... 植物叶气孔导度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可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在叶水平上 ,叶气孔导度和气孔密度下降 ;在植物个体水平上 ,单位叶面积蒸腾下降 ,植株的水分利用率升高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 ,蒸散降低 ,土壤泾流和土壤水分含量增加 ;在全球尺度上 ,扩大了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 ,同时也降低了全球降雨量增加的趋势。正是因为植物叶气孔导度的变化会影响全球水循环 ,所以它在全球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植物叶 气孔导度 升高CO2 响应
下载PDF
亚热带东部壳斗科6种常绿植物叶的生态解剖 被引量:28
15
作者 蔡永立 达良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60-466,共7页
选取亚热带东部替代分布明显的壳斗科 6种常绿树种 (青冈、小叶青冈、细叶青冈、苦槠、甜槠和石栎 )的 11个种群叶片进行生态解剖 ,并用SPSS ,DCA和TWINSPAN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①尽管 6种 11个种群叶的结构仍属中生叶型 ,但有着不同... 选取亚热带东部替代分布明显的壳斗科 6种常绿树种 (青冈、小叶青冈、细叶青冈、苦槠、甜槠和石栎 )的 11个种群叶片进行生态解剖 ,并用SPSS ,DCA和TWINSPAN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①尽管 6种 11个种群叶的结构仍属中生叶型 ,但有着不同程度的趋旱适应 ;②叶的解剖性状在属间、种间和种群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是它们适应各自生境的结果 ,青冈和石栎的种内差异较大 ,反映出它们对环境变化有较强响应能力 ;③叶片的不同解剖性状在属、种类和种群间的变化并不同步 ,其中叶片和栅栏组织厚度等性状差异突出 ,反映它们更易受环境的饰变 ,是生态适应性状 ,而海绵组织、下角质膜 ,特别是下表皮厚度等性状差异较小 ,显示出这些性状的稳定性 ,可以认为是系统演化性状 ;④苦槠、青冈具有较厚的叶片、栅栏组织、角质膜和发达输导和机械组织 ,苦槠还具有复表皮 ,表现出对旱化生境的适应 ;甜槠尽管具有复表皮和较厚的叶片 ,但这是海绵组织增厚的结果 ,是对中生生境的适应 ;小叶青冈和细叶青冈具有较薄的叶片和栅栏组织、角质膜厚度居中等特点 ,可能是对中山凉湿生境的适应 .图版 1图 2表 2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东部 壳斗科 常绿植物叶 生态解剖
下载PDF
基于叶缘与叶脉分数维特征的植物叶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翟传敏 汪青萍 杜吉祥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讨论了一种基于叶缘和叶脉分数维描述的叶图形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先将植物叶的叶缘跟叶脉进行分离,并根据多个阈值进行边缘检测得到多个叶脉图像,再分别计算叶缘及多个叶脉的二维分数维,将此作为植物叶分类识别的依据。
关键词 植物叶分类 分数维
下载PDF
芋属5种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秀珍 刘克明 龙春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72,共7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国产芋属(ColocasiaSchott)(天南星科Araceae)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其中花叶芋C.bicolor、异色芋C.heterochroma、李氏香芋C.lihengiae和大野芋C.gigantea4个种为首次报道.研究表明:芋属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国产芋属(ColocasiaSchott)(天南星科Araceae)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其中花叶芋C.bicolor、异色芋C.heterochroma、李氏香芋C.lihengiae和大野芋C.gigantea4个种为首次报道.研究表明:芋属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特征不一致,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气孔器多分布于下表皮,平列型,排列无定向.气孔器类型、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等特征在种间的差异小,但与气孔外盖、气孔保卫细胞极区、表皮细胞附属物等特征结合起来分析,其结果对该属植物的分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表皮特征 气孔保卫细胞 香芋 植物叶 天南星科 气孔器 扫描电镜观察 表皮细胞
下载PDF
植物叶脉可视化造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玲 王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9-183,共5页
提出了植物叶脉可视化建模方法,包括植物叶的形态几何建模及植物叶脉的形状建模。植物叶的形态几何模型采用矩形形状变形;同时对植物叶脉的形状建模提出了多种构建方法。利用非线性多项式生成羽状叶序,提出了基于种子生长的随机迭代方... 提出了植物叶脉可视化建模方法,包括植物叶的形态几何建模及植物叶脉的形状建模。植物叶的形态几何模型采用矩形形状变形;同时对植物叶脉的形状建模提出了多种构建方法。利用非线性多项式生成羽状叶序,提出了基于种子生长的随机迭代方法生成网状脉及基于叶片生长方法生成掌状脉序。方法简单易行,可控性好,易于构造各种不同类型的叶脉。通过给出的树叶模拟结果,表明其仿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植物 植物叶 脉序 可视化 造型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检测植物叶中4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娟 朱昱 +1 位作者 齐宝坤 谭家镒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5期152-155,共4页
建立了葡萄、桃、山楂3种植物叶中2,4-滴(2,4-D)、2,4-滴丙酸(2,4-DP)、2甲4氯(MCPA)和2甲4氯丙酸(MCPP)4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植物叶剪碎,加内标2,4-二氯苯乙酸,加甲醇浸泡,加酸性水溶液稀释浸泡液,分取稀释后上清液加GDX40... 建立了葡萄、桃、山楂3种植物叶中2,4-滴(2,4-D)、2,4-滴丙酸(2,4-DP)、2甲4氯(MCPA)和2甲4氯丙酸(MCPP)4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植物叶剪碎,加内标2,4-二氯苯乙酸,加甲醇浸泡,加酸性水溶液稀释浸泡液,分取稀释后上清液加GDX401大孔树脂吸附,吸附的除草剂和内标用乙醚洗脱,萃取物加H2SO4和正丁醇进行丁基酯衍生化,衍生物用气相色谱-选择离子监测质谱法分析。植物叶中4种除草剂的测量限都在20 ng/g以下,叶中除草剂含量在20~2000 n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叶中添加100 ng/g水平各种除草剂的平均回收率介于97.5%至101.3%之间,变异系数介于5.8%至11.3%之间。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不仅可用于毁坏农田案件中植物叶中4种除草剂的检测,也可用于植物体中4种残留除草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固相萃取 酯化衍生化 气质联用分析法 植物叶
下载PDF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艺 李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4年第5期102-105,共4页
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发新的蛋白质势在必行,作者对叶蛋白的组成特点作了分析,并从叶蛋白的营养价值、食用效果、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植物叶蛋白的开发价值,最后提出... 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发新的蛋白质势在必行,作者对叶蛋白的组成特点作了分析,并从叶蛋白的营养价值、食用效果、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植物叶蛋白的开发价值,最后提出其在食品应用中的局限性以及一些已被证实或需进一步探讨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蛋白 开发应用 开发价值 食用效果 组成特点 营养价值 优质蛋白 蛋白质 研究进展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