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施氮后蚯蚓对植物吸氮及微生物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那立苹
李宇婷
何纪强
李剑峰
伍玉鹏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局
-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3-350,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2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2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52902-0900206159)~~
-
文摘
为探讨尿素施用后蚯蚓对植物吸氮量及微生物固氮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为试验材料,对比有、无蚯蚓作用下15N标记的尿素施入后植物氮素含量的差异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培养结束后对植物进行取样测定,发现不同处理间植株氮含量并无显著差异,但接种蚯蚓的处理增加了植株生物量,进而导致蚯蚓作用下的植株总吸氮量提高了约30.8%。从分配比例上看,接种蚯蚓显著增加了植物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却显著降低了植物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两处理的全氮(TN)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土壤中来源于肥料的氮却随着培养的进行逐渐降低,且接种蚯蚓使其下降速度更快。微生物生物量氮(M BN)先下降后上升,且接种蚯蚓处理的MBN含量在试验初期(第5d)与试验末期(第30d)较高,但MBN中固定的肥料氮含量始终低于不接种蚯蚓的对照处理。试验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 ON)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MBN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处理相比,接种蚯蚓处理的铵态氮(N H4+-N)含量降低,硝态氮(N O-3-N)含量则差异不显著。综上,蚯蚓可通过调节微生物生物量形成氮素缓冲库,从而促进植株对土壤氮而非尿素氮的吸收。
-
关键词
蚯蚓
尿素氮
土壤氮
微生物生物量氮
植物吸氮量
-
Keywords
earthworm
urea nitrogen
soil nitrogen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nitrogen uptake by plants
-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原状土通气培养法测定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赵坤
李世清
李生秀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97-2406,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502006)
-
文摘
【目的】评价原状土通气培养法在反映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效果。【方法】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11个农田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以包括和不包括土壤起始NO3--N原状土盆栽黑麦草累积吸氮量为参比,进行室内原状土通气培养法测定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结果】以包括土壤起始NO3--N盆栽试验植物吸氮量为参比,通气培养前CaCl2所淋洗起始NO3--N和起始矿质氮与5期黑麦草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和0.862,达1%显著水平;与此相反,通气培养30周所矿化氮素、土壤起始矿质氮+通气培养30周矿化氮素、氮素矿化势(N0)及N0+起始矿质氮与5期黑麦草地上部氮素累积量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仅为0.410、0.553、0.492和0.419。以不包括土壤起始NO3--N盆栽试验植物吸氮量为参比,通气培养前CaCl2淋洗起始NO3--N和起始矿质氮与五期黑麦草地上部氮素累积量间的相关性尽管有所降低,但相关性仍达5%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3和0.607;而通气培养30周矿化氮素、土壤起始矿质氮+通气培养30周矿化氮素、N0及N0+起始矿质氮与五期黑麦草地上部吸氮量的相关系数却明显提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0.782,0.688和0.640,均达5%或1%显著水平。【结论】土壤起始NO3--N可作为石灰性土壤当前供氮指标,但该指标难以反映土壤潜在供氮能力;要判断原状土实验室通气培养法是否能可靠评价土壤潜在供氮能力,应以不包括土壤起始NO3--N盆栽试验植物吸氮量作为参比,否则由于受盆栽试验土壤起始NO3--N干扰,用植物吸氮量难以对原状土通气培养法的可靠性作出判断。
-
关键词
原状土
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
起始矿质氮
土壤可矿化氮
植物吸氮量
-
Keywords
undisturbed soil
long-term alternate leaching aerobic incubation
soil initial nitrogen
soil mineralization nitrogen
crop nitrogen uptake
-
分类号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