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富县畔上遗址浮选植物遗存结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洋 生膨菲 +1 位作者 张鹏程 尚雪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4,共9页
畔上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富县茶坊镇畔上村,文化层从半坡文化半坡类型、半坡文化东庄类型、庙底沟二期延续至战国晚期和西汉早期。我们对畔上遗址浮选出土炭化植物种子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畔上先民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开始了以粟黍... 畔上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富县茶坊镇畔上村,文化层从半坡文化半坡类型、半坡文化东庄类型、庙底沟二期延续至战国晚期和西汉早期。我们对畔上遗址浮选出土炭化植物种子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畔上先民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开始了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生产活动,并持续到战国晚期。该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体现出区域性与历时性变化。长期以来,该地先民主要利用黍类作物,这与同时期该地区以北的陕北高原的研究结果类似。说明当时的农业活动主要受到降水条件的影响,人类为适应这种半干旱的水热条件,选择了更加耐旱的黍类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畔上遗址 植物浮选 旱作农业 半坡文化
下载PDF
试论夏家店下层文化生业方式——以植物考古学为中心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永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8,共4页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兴盛于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早期阶段的青铜文化。在分析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典型遗址进行科学的植物浮选与植物种属鉴定综合分析,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粟作农业成为生业结构的主...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兴盛于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早期阶段的青铜文化。在分析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典型遗址进行科学的植物浮选与植物种属鉴定综合分析,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粟作农业成为生业结构的主体,并取得了支配地位。同时,遗址中所见动物骨骼表明,家畜饲养业已经成为当时居民肉食品的主要来源,并作为粟作农业的补充在当时的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谷物与动物资源的充足供给和可靠来源将远古先民从不断寻找食物中解放出来,进行国家事务与宗教事务的管理,推动了这一地区进入早期青铜文明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生业方式 植物浮选 植物考古学
下载PDF
居延地区绿城遗址东南古耕地遗迹 被引量:2
3
作者 齐乌云 远藤邦彦 +4 位作者 穆桂金 堀和明 村田泰辅 魏坚 唐自华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45-50,共6页
在居延地区的环境考古调查中,基于引水渠的分布,初步推测绿城遗址东南一带为古耕地遗迹。本文通过疑似古耕地出土炭化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的鉴定和分析,出土小麦的年代测定,引水渠与上覆沙丘之间红柳叶的测年分析数据,以及古土壤发育及其... 在居延地区的环境考古调查中,基于引水渠的分布,初步推测绿城遗址东南一带为古耕地遗迹。本文通过疑似古耕地出土炭化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的鉴定和分析,出土小麦的年代测定,引水渠与上覆沙丘之间红柳叶的测年分析数据,以及古土壤发育及其横向延伸、具有较大范围和地形平坦开阔等特征,综合判断绿城遗址东南一带应为西夏时期的古耕地遗迹。这些引水渠和农田历经西夏和元代,一直被沿用至明代初期,当时主要种植黍、小麦、大麦等农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城遗址 古耕地 灌溉渠 植物遗存浮选 碳十四测年
下载PDF
Collecting performance of vegetable oils in scheelite flotation and differential analysis 被引量:7
4
作者 JIA Wen-hao QIN Wen-qing +2 位作者 CHEN Chen ZHU Hai-ling JIAO F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87-795,共9页
The composition of a collector directly affects its collecting performance in mineral flotation.In this study,three vegetable oils were used as the collectors,the 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scheelite and the differentia... The composition of a collector directly affects its collecting performance in mineral flotation.In this study,three vegetable oils were used as the collectors,the 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scheelite and the differential analysis were studied through flotation experiments,zeta potential,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analysis.Flot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very of scheelite increases in the order of oleic acid<rapeseed oil<rice bran oil<soybean oil,especially in the pH range of 5-8.The distinction in the scheelite recovery is due to the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f these collectors.The addition of LA,LNA and PA(<5%)can increase the recovery of scheelite with OA,but the addition of SA deteriorates the scheelite flotation.Results of zeta potential,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and FTIR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collector adsorption on scheelite surface is enhanced when using the three vegetable oils.For the raw ore with 0.086%WO3,a rough concentrate containing 1.423%WO3 with the recovery of 84.22%is obtained using soybean oil as the coll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EELITE FLOTATION vegetable oil synergistic effect ADSORPTION
下载PDF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植物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居中 程至杰 +4 位作者 蓝万里 杨玉璋 罗武宏 姚凌 尹承龙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During the excavation to the Jiahu Site in 2013,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floatation work was conducted,by which over 6000 samples of charred plant remians belonging to rice,wild soybeanV,itis,water chestnut,acorn,... During the excavation to the Jiahu Site in 2013,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floatation work was conducted,by which over 6000 samples of charred plant remians belonging to rice,wild soybeanV,itis,water chestnut,acorn,Chinese hickory,lotus root,etc.have been fteched.These samples provided new data for our researche s on the plant food pattern of the people in the Jiahu Site.The analysis results on the remains of rice rachilla,starch residue and phytoliths showed that the main resource of the pnlat food of the residents of Jiahu Site was still edible wi ld plants,and the domesticated rice was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 etime;the harvesting methods of the Jiahu Site migh t have experienced the change from beating(stripping)to cutting(pinching).The dating results of the charred wheat and millet unearthed at this site exclude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xeistence of dry farming crops such as millet and broomcor n in Jiahu Site,which might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paleoethnobotanical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湖遗址 植物遗存浮选 水稻小穗轴 水稻植硅体 收割方式
原文传递
夏家店下层文化经济形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永刚 《松州学刊》 2012年第5期28-34,共7页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兴盛于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一支早期阶段的青铜文化。本文在分析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分布规律基础上,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典型遗址进行科学的植物浮选,对夏家店下层文化经济形态进行综合研究,这一时期粟作农业成为...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兴盛于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一支早期阶段的青铜文化。本文在分析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分布规律基础上,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典型遗址进行科学的植物浮选,对夏家店下层文化经济形态进行综合研究,这一时期粟作农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因素,并取得了支配地位。同时,遗址中所见动物骨骼表明,家畜饲养业已经成为当时居民肉食品的主要来源,并作为粟作农业的补充在当时的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植物浮选 食物结构 经济结构
原文传递
先秦时期关中地区农业生产的一致性与不平衡性:以西安弓背崖遗址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唐丽雅 杨俊辉 +3 位作者 郭昕 田洁 韩凯 张翔宇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西安弓背崖遗址位于关中平原地区。配合田野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仰韶、东周和秦汉时期的浮选祥品,其中又以仰韶和东周时期的样品为典型。浮选发现了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小麦(Triticum ... 西安弓背崖遗址位于关中平原地区。配合田野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仰韶、东周和秦汉时期的浮选祥品,其中又以仰韶和东周时期的样品为典型。浮选发现了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小麦(Triticum aestium)、大麦(Hordeum vulgare)和豇豆属(Vigna sp.)六种农作物以及藜科(Chenopodiaceae)、蓼科(Polygonace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罂粟秆(Papaveraceae)、锦葵科(Malvaceae)等非农作物遗存。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各时期粟、黍的绝对数量和出土概率都非常高,其中粟又居绝对优势地位,这反映了西安弓背崖遗址在仰韶和东周时期一直实行的都是以粟为主的北方旱作农业经济;到了东周时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在以粟、黍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前提下,小麦几乎成为了与黍同等重要的农作物。弓背崖遗址并未发现任何稻米遗存,东周时期大豆遗存的数量偏少,但是发现了一定数量的豇豆属植物遗存。本文通过与关中地区仰韶和青铜时代(包括周代或商周时期)的遗址进行对比,发现该遗址的植物利用特点与关中地区同时期聚落既相似又有差别,从区域角度探讨了关中地区仰韶文化时期和周代人类对植物利用历史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背崖遗址 植物遗存 旱作农业 植物浮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