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激素受体的三维结构及其分子识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郝格非 朱晓磊 杨光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许多研究表明,第一次"绿色革命"与植物激素的相关基因编码是密不可分的。植物激素是一类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功能的有机内源物质,激素受体是植物激素调控生长的中心环节,一直备受关注,而激素受体结构的发现可以使人们更深入... 许多研究表明,第一次"绿色革命"与植物激素的相关基因编码是密不可分的。植物激素是一类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功能的有机内源物质,激素受体是植物激素调控生长的中心环节,一直备受关注,而激素受体结构的发现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其调节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综述了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3种经典植物激素受体结构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开展基于结构的新型人工植物激素的生物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赤霉素 脱落酸 植物激素受体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高等植物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宏波 初丽慧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170-174,共5页
高等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主要受遗传信息及环境间的相互调节 ,细胞间通讯系统的主要信号分子就是植物激素 .高等植物有别于动物在于其难以逃避或改变环境 ,因而适应多变环境来维持生存是主要的途径 ,而细胞间的通讯系统便是高... 高等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主要受遗传信息及环境间的相互调节 ,细胞间通讯系统的主要信号分子就是植物激素 .高等植物有别于动物在于其难以逃避或改变环境 ,因而适应多变环境来维持生存是主要的途径 ,而细胞间的通讯系统便是高等植物与环境适应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 ,高等植物激素受体及信号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而且其激素受体研究的系统理论已经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受体 信号通讯系统 定位研究 分子克隆技术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基于雌激素受体调节Nrf2-ARE通路的黄芩中抗氧化成分的筛选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媛媛 刘陶 +4 位作者 吴玉梅 张晗 赵鑫 刘志东 李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2-827,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Nrf2-ARE通路的报告基因筛选模型,筛选黄芩中基于雌激素受体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 ARE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4. 37和海肾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RL-TK共同转染293T细胞。将黄芩中汉黄芩素、黄芩素、黄芩苷等3个主要活... 目的建立基于Nrf2-ARE通路的报告基因筛选模型,筛选黄芩中基于雌激素受体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 ARE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4. 37和海肾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RL-TK共同转染293T细胞。将黄芩中汉黄芩素、黄芩素、黄芩苷等3个主要活性成分和(或)雌激素受体(ER)特异性抑制剂加入Nrf2-ARE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是否通过ER影响Nrf2-ARE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将筛选出的成分和(或) ER抑制剂、Nrf2-ARE通路抑制剂加入Ha Ca T细胞中,验证是否通过ER影响Nrf2-ARE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结果黄芩苷(100μmol·L^(-1))可明显激活293T细胞中的Nrf2-ARE通路,诱导表达倍数为空白组的(1. 56±0. 01)倍(P <0. 01)。预给予ER抑制剂后,诱导表达倍数下降至(1. 02±0. 23)倍,抗氧化作用消失。分别预给予ER抑制剂、Nrf2-ARE通路抑制剂后,黄芩苷干预UVB损伤的Ha Ca T细胞中的ROS值明显上升,SOD值明显下降。结论黄芩苷可以通过ER影响Nrf2-ARE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抗氧化 Nrf2-ARE通路 植物激素受体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黄芩苷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2
4
作者 孟庆书 何平 +1 位作者 朱晓燕 倪鑫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中摄入适量的植物雌激素尤其大豆及谷类食品者,患激素依赖型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骨质疏松的概率较低。因而,植物雌激素潜在的抗癌、抗氧化及对心血管和骨质的保护作用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植...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中摄入适量的植物雌激素尤其大豆及谷类食品者,患激素依赖型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骨质疏松的概率较低。因而,植物雌激素潜在的抗癌、抗氧化及对心血管和骨质的保护作用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植物雌激素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介绍近年来有关植物雌激素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植物肽激素受体激活的新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继纵 李红菊 +6 位作者 韩志富 张贺桥 王童 林光忠 常俊标 杨维才 柴继杰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植物磺化肽类激素(phytosulfokine,PSK)是植物肽类激素的典型代表,它是有两个酪氨酸磺酸化修饰的直链五肽,在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有广泛而重要的调控作用。PSK发挥作用需要被细胞膜上的受体激酶PSKR(phytosulfokine receptor)识别... 植物磺化肽类激素(phytosulfokine,PSK)是植物肽类激素的典型代表,它是有两个酪氨酸磺酸化修饰的直链五肽,在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有广泛而重要的调控作用。PSK发挥作用需要被细胞膜上的受体激酶PSKR(phytosulfokine receptor)识别来进行信号转导。但目前该肽激素的信号识别和其受体激活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该实验室通过解析PSKR胞外结构域没有结合PSK和结合PSK以及结合PSK和共受体这三种状态的晶体学结构,直观而全面地揭示了激素识别和受体激活的分子机制。PSK通过形成反向β片层与PSKR岛区中的β片层互作而结合,PSK的两个磺酸化基团直接参与同PSKR的结合。通过遗传和生化等实验的验证,发现PSK可以介导PSKR和体细胞胚胎发育受体激酶(somatic embrogenesis receptor like kinases,SERKs)的结合。进一步通过解析PSK-PSKR-SERK的受体激活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发现,PSK没有同SERK结合,而是通过诱导PSKR岛区的构象变化来别构介导PSKR与SERK结合,这一机制区别于经典的"分子胶"模式。该研究揭示了PSK识别的分子机制和受体PSKR的激活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磺化肽类激素(PSK) 植物磺化肽类激素受体(PSKR) 体细胞胚胎发育受体激酶(SERKs) 识别机制 激活机制 别构受体激活
原文传递
Cumulus-specific genes are transcriptionally silent following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in a mouse model 被引量:1
6
作者 TONG Guo-qing HENG Boon-chin NG Soon-chy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33-539,共7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four cumulus-specific genes: 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FSHr), hyaluronan synthase 2 (Has2), prostaglandin synthase 2 (Ptgs2) and 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 protein (S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four cumulus-specific genes: 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FSHr), hyaluronan synthase 2 (Has2), prostaglandin synthase 2 (Ptgs2) and 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 protein (Star), were correctly reprogrammed to be transcriptionally silent following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in a murine model. Cumulus cells of C57×CBA F1 female mouse were injected into enucleated oocytes, followed by activation in 10 μmol/L strontium chloride for 5 h and subsequent in vitro culture up to the blastocyst stage. Expression of cumulus-specific genes in SCNT-derived embryos at 2-cell, 4-cell and day 4.5 blastocyst stages was compared with corresponding in vivo fertilized embryos by real-time PCR.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immediately after the first cell cycle, SCNT-derived 2-cell stage embryos did not express all four cumulus-specific genes, which continually remained silent at the 4-cell and blastocyst stages. It is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all four cumulus-specific genes were correctly reprogrammed to be silent following nuclear transfer with cumulus donor cells in the mouse model. This would imply that the poor preimplantation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SCNT embryos derived from cumulus cells is due to incomplete reprogramming of other embryonic genes, rather than cumulus-specific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Nuclear reprogramming EMBRYO DEVELOP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