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学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植物的起源与进化课程为例
1
作者 徐娇 欧小宏 +1 位作者 肖承鸿 周涛 《西部素质教育》 2020年第19期149-150,共2页
文章以植物的起源与进化课程为例,首先阐述了中药学专业选修课程开设的背景,然后从中药学专业选修课程内容设置、中药学专业选修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药学专业选修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药学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设计 植物的起源与进化课程
下载PDF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被引量:18
2
作者 谷安根 汪矛 +1 位作者 王立军 谷颐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0年第2期58-62,64,共6页
最近笔者拜读了由中山大学生物系与南京大学生物系合编的《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3月第四次印刷本,发现在该书的157—188页,即于论述“蕨类植物的起源与进化”和“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两节中,存在一些值得... 最近笔者拜读了由中山大学生物系与南京大学生物系合编的《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3月第四次印刷本,发现在该书的157—188页,即于论述“蕨类植物的起源与进化”和“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两节中,存在一些值得与作者商榷的问题,现评论如下,谨希同行专家广为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植物起源 进化
下载PDF
植物多倍体起源与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超 张宗申 王建波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39-343,共5页
关键词 多倍体 起源 进化 系统发育 植物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分布 被引量:16
4
作者 韩建国 樊奋成 李枫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6年第1期9-13,共5页
禾本科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分布韩建国樊奋成李枫(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北京100094)ORIGIN,EVOLUTIONANDDISTRIBUTIONOFTHEGRAMINEAEHanJian-guoFanFen-c... 禾本科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分布韩建国樊奋成李枫(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北京100094)ORIGIN,EVOLUTIONANDDISTRIBUTIONOFTHEGRAMINEAEHanJian-guoFanFen-chengLiFeng(Gras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植物 起源 进化 分布
下载PDF
高等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不同进化起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骥 候夫云 +1 位作者 王建飞 张红生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6,共9页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是植物戊糖磷酸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在克隆了水稻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OsG6PDH2和质体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Os6PGDH2基础上,分析比较了水稻胞质和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和6-...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是植物戊糖磷酸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在克隆了水稻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OsG6PDH2和质体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Os6PGDH2基础上,分析比较了水稻胞质和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基因结构、表达特性和进化地位。结合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两种酶基因的分析结果,认为高等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在进化方式上截然不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胞质基因与动物和真菌等真核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胞质酶和质体酶基因都起源于原核生物的内共生。讨论了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可能的进化模式,为高等植物及质体的进化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脱氢酶基因 高等植物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起源 戊糖磷酸途径 基因结构 分析比较 进化地位 表达特性 分析结果 模式植物 真核生物 胞质基因 原核生物 进化模式 质体 关键酶 拟南芥 内共生 水稻 克隆
下载PDF
CHS基因起源初探及其在被子植物中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金霞 瞿礼嘉 +2 位作者 杨继 银好 顾红雅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4年第1期10-19,共10页
利用PCR与TAIL—PCR方法,从半月苔(Lunularia cruciata(L.)Dum.ex Lindb.)中获得了一段长约1000bp的基因片段,它与已知的CHS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的相似性大于56%,在氨基酸水平上的相似性大于60%,所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中酶反应的4... 利用PCR与TAIL—PCR方法,从半月苔(Lunularia cruciata(L.)Dum.ex Lindb.)中获得了一段长约1000bp的基因片段,它与已知的CHS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的相似性大于56%,在氨基酸水平上的相似性大于60%,所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中酶反应的4个催化位点与已知晶体结构的紫花苜蓿MCHS2A上的催化位点相同,首次证明了苔类植物中可能存在类(7HS基因,将CHS基因的起源时间推到苔藓类植物出现之前。以该序列和两种蕨类植物(Psilotum nudum(L.) Griseb.和Equisetum arvense L.)的CHS序列作为外类群,应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了被子植物的CHS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大部分科中的CHS分布在不同的分支上,而十字花科、豆科和禾本科各自聚成一个单系类群。以邻接树为依据,对茄科、旋花科和菊科的CHS基因进行了相对碱基替换速率的检测,发现这三个科内或科间序列的替换速率不一致。被子植物的CHS基因在基因拷贝数目、碱基替换速率以及重复/丢失事件的发生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生活环境、花的特性以及对外界的防御系统等的多样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S基因 起源 被子植物 进化 半月苔 系统发育 碱基替换速率 查尔酮合酶
下载PDF
植物起源、进化及其分类的研究方法概述
7
作者 钟珍萍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5期27-29,共3页
探究植物的起源与进化、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依据,其方法不乏一种。除由形态学角度考虑外,一般还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染色体分析(一)核型分析由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而核型实际上就代表了种属的特征。核型分析是在对染... 探究植物的起源与进化、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依据,其方法不乏一种。除由形态学角度考虑外,一般还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染色体分析(一)核型分析由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而核型实际上就代表了种属的特征。核型分析是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配对、排序并加以形态分析的过程,其大致步骤为:良好染色体制片的获得→对照片测量、配对、剪贴→计算、分析→结果展示:①计算、分析结果列表;②核型公式;③模型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分类 起源 进化 研究
下载PDF
“生命起源与进化”课程的教学探索
8
作者 张尚宏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年第5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生命起源与进化"课程 教学 考核
下载PDF
植物基因起源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9
《生命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86-486,共1页
动物基因中有很多逆转座基因,但长期以来,由于在拟南芥菜中发现很少的逆转座基因,因而形成了一种认为逆转座在植物基因和基因组进化中并不重要的观念。
关键词 植物基因 起源进化 基因组进化 逆转座 动物基因 拟南芥菜
下载PDF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 被引量:164
10
作者 吴征镒 孙航 +2 位作者 周浙昆 彭华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7-604,共28页
对中国植物区系中的239个特有属,分属67个科,进行了分析研究,列出了这些特有属在种子植物各个科的分布,现代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含特有属在10个以上的有5个科即Gesneriaceae,Compositae,Labiatae,Cruiciferae,Umbelliferae;其中以Ges... 对中国植物区系中的239个特有属,分属67个科,进行了分析研究,列出了这些特有属在种子植物各个科的分布,现代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含特有属在10个以上的有5个科即Gesneriaceae,Compositae,Labiatae,Cruiciferae,Umbelliferae;其中以Gesneriaceae居榜首(27属),Compositae位居第二(20属),Labiatae有12属,居第三。含2属的科有15个,含1属的科有30个;其中Ginkgaceae,Davidiaceae,Eucommiaceae,Acanthochlamydaceae组成了中国植物区系最具古老性、特有性和代表性的4个单型科。在此基础上,从特有属在被子植物八纲系统各个纲的分布特点,以及在各个科组成和系统关系及已有地质、化石历史和系统学,形态,分子证据论述了这些特有属的起源、系统关系及在植物地理上的关系。在裸子植物中,特有属最为丰富,几乎皆是地质历史上北极-第三纪成分的残遗,起源时间较早,可追溯到白垩纪或更早。被子植物中,中国特有属存在于八纲被子植物的所有纲中,几乎在现代被子植物各个演化阶段均有古老残遗的特有类群存在,同时也不乏新特有类群尤其是在演化的高级阶段的类群。从起源上看,被子植物的古特有属主要发生于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历史上大都占有广阔的分布区;新特有属多发生在新第三纪以后。其源头主要是北极第三纪、古热带第三纪(冈瓦纳第三纪)和古地中海第三纪的奇妙结合,不少类群是就地起源的;特有性是在第三纪中晚期以后北半球气候变迁,迁移途径(如北大西洋陆桥和白令陆桥)中断后形成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特有属形成发展的起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植物区系 特有性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水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多倍体起源的证据(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朝光 熊煜青 +3 位作者 刘铁燕 孙守红 陈良标 陈明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9-527,共9页
基因加倍(Geneduplication)被认为是进化的加速器。古老的基因组加倍事件已经在多个物种中被确定, 包括酵母、脊椎动物以及拟南芥等。本研究发现水稻基因组同样存在全基因组加倍事件,大概发生在禾谷类作物分化之前,距今约7000万年。在... 基因加倍(Geneduplication)被认为是进化的加速器。古老的基因组加倍事件已经在多个物种中被确定, 包括酵母、脊椎动物以及拟南芥等。本研究发现水稻基因组同样存在全基因组加倍事件,大概发生在禾谷类作物分化之前,距今约7000万年。在水稻基因组中,共找到117个加倍区段(Duplicatedblock),分布在水稻的全部12 条染色体,覆盖约60%的水稻基因组。在加倍区段,大约有20%的基因保留了加倍后的姊妹基因对(Duplicated pairs)。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加倍区段的转录因子保留了60%的姊妹基因。禾本科植物全基因组加倍事件的确定对研究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影响,暗示了多倍体化及随后的基因丢失、染色体重排等在禾谷类物种分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禾本科植物 基因组 多倍体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杨树起源与进化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良能 龚固堂 刘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4-12,共9页
杨树(杨柳科杨亚科)包含两个属(即胡杨属、杨属)、约50余个天然种(以及繁多的天然杂种和人工杂种),自然分布于热带非洲和大致从北纬19度至70度的北半球;胡杨属约8种,间断分布于赤道非洲、古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东南部;杨属约40余种,大致... 杨树(杨柳科杨亚科)包含两个属(即胡杨属、杨属)、约50余个天然种(以及繁多的天然杂种和人工杂种),自然分布于热带非洲和大致从北纬19度至70度的北半球;胡杨属约8种,间断分布于赤道非洲、古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东南部;杨属约40余种,大致产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杨柳科植物的近期祖先可能在白垩纪初期起源于西冈瓦纳古陆,并通过两个中间环节(即古杨群和古柳群)逐步分别发展为现存的杨树(即胡杨属与杨属)和现存的柳树(即原柳属、钻天柳属与柳属)。古杨群(杨树的直接祖先)可能在白垩纪中期起源于西冈瓦纳古陆;后来它扩散至有关各地(特别是北方的劳亚古陆),并在迁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发展。胡杨属可能在白垩纪中、晚期发生于非洲陆块,并逐步扩散至劳亚古陆;后来,统一的胡杨属区系因劳亚古陆的断开和撒哈拉大沙漠的形成而被分割为远离的、独立发展的几个部分。杨属可能在第三纪中、晚期先后发生和分化于古地中海东部地区;后来扩散至欧亚大陆并陆续通过白令地区迁移至北美大陆。文中还提供了有关植物的属、种一览和杨柳科植物亚科与属的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科植物的近期祖先 古杨群 杨树 胡杨属 杨属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的物种起源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邹天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运用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意义上的性状极性比较分析和生物地理学方法探讨了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luteofloraY .K .Li)的物种起源与狭限分布问题。小黄花茶喜温喜湿 ,苞被未起分化且数目较多 ,是山茶属中一个较原始的类群 ,它与... 运用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意义上的性状极性比较分析和生物地理学方法探讨了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luteofloraY .K .Li)的物种起源与狭限分布问题。小黄花茶喜温喜湿 ,苞被未起分化且数目较多 ,是山茶属中一个较原始的类群 ,它与短柱茶组 (Sect .ParacamelliaChang)和金花茶组 (Sect .ChrysanthaChang)植物具有某些相似表征性状 ,但进化发育的形态结构却有较大差异 ,隶属于山茶亚属下一较原始的独立组—小黄花茶组 (Subgen .Camellia ,Sect .LuteofloraChang)是比较恰当的。根据物种形成原理结合小黄花茶生境与狭限分布的生物地理学特征分析 ,可以推测小黄花茶的物种起源于异域物种形成中的分替 (vicariance ,allopatriespe ciation)型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特有植物 物种起源 贵州 山茶科 进化发育 形态结构
下载PDF
植物LTR-反转座子中Orf1基因的分子进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静 杜建厂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7-1124,共8页
LTR-反转座子是植物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结构上非常保守,通常含有gag和pol两个基因,是完成其转座过程所必需的。在前期研究中,本项目组对大豆基因组SARE转座子家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家族的拷贝中还存在第3个基因—... LTR-反转座子是植物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结构上非常保守,通常含有gag和pol两个基因,是完成其转座过程所必需的。在前期研究中,本项目组对大豆基因组SARE转座子家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家族的拷贝中还存在第3个基因——Orf1。文章借助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方法,对33个已测序的基因组进行了全基因组注释。结果发现,在7个植物基因组(桉树、杨树、棉花、大豆、百脉根、亚麻和苜蓿)中,部分LTR-反转座子元件在gag基因的上游存在约1~2kb未知的Orf1基因或基因片段。这类转座子多数在0~3百万年内插入到其所在的寄主基因组中,但它们在不同物种中的分子结构、发生的频率、扩增的强度和活跃的时期等方面差异较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类具有特殊结构的转座子较整齐的聚类到双子叶植物的一个进化分支上,表明它们可能是部分双子叶植物在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物种间的相对保守性、大量拷贝的转录活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多个功能结构域,提示Orf1基因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F1基因 LTR-反转座子 植物基因组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信息技术课程进化论
15
作者 刘向永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第7期1-1,共1页
信息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达30年。如今,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是否即将消亡的声音很强烈,社会上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价值有着质疑,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前途感觉迷茫。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说到:“最... 信息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达30年。如今,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是否即将消亡的声音很强烈,社会上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价值有着质疑,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前途感觉迷茫。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说到:“最后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物种,也不是最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进化 《物种起源 达尔文
下载PDF
烟草的起源与进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旭明 《三明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25-27,共3页
烟草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管花目(Tubiflorae)、茄科(solanacene),烟属(Nicotinan),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烟草属有黄花烟、普通烟、碧冬烟三个亚属,14个组,共66个种。... 烟草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管花目(Tubiflorae)、茄科(solanacene),烟属(Nicotinan),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烟草属有黄花烟、普通烟、碧冬烟三个亚属,14个组,共66个种。烟属植物大多是草本,少数是灌木或乔木状,为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双子叶植物 进化 起源 植物分类学 多年生植物 经济作物 一年生
下载PDF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微课程教学设计
17
作者 田莉 何妍 姜垚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第3期48-50,共3页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中的一节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地球上的生命起源,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内容与传统的章节相比有很大不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抽象性...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中的一节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地球上的生命起源,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内容与传统的章节相比有很大不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抽象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中,我们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起源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地球 生物进化 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 抽象性
下载PDF
让我们一起认知“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18
作者 卢军 《初中生辅导》 2022年第14期51-52,共2页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是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最后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介绍的是生命的延续,变异既是生命的一种延续现象,也是生命的一种发展,即在延续中发展。本章则阐述了生命在生...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是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最后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介绍的是生命的延续,变异既是生命的一种延续现象,也是生命的一种发展,即在延续中发展。本章则阐述了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发展,从知识的角度看,前面两章的内容,甚至前面所学的植物学和动物学方面的内容,都是本章内容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进化 生命起源 遗传与变异 生物圈 动物学 植物 《生命 生殖和发育
下载PDF
达尔文进化论在我国的课程实施及思考
19
作者 王荐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0年第3期4-7,共4页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在伦敦出版,距今已150多年。该书第一版1250册在一天内被争购一空,成为生物学发展史上的煌煌巨著。达尔文所创立的进化论被恩格斯...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在伦敦出版,距今已150多年。该书第一版1250册在一天内被争购一空,成为生物学发展史上的煌煌巨著。达尔文所创立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之一。该书随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我国在1920年,有了马君武先生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文进化 课程实施 《物种起源 MEANS 科学发现 19世纪 第一版 发展史
下载PDF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微课程教学设计
20
作者 房娴 蒋莉 刘惠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第3期45-47,共3页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3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中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分析是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在微课程设计选点时,我们最终选择了以“米勒实验”展...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3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中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分析是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在微课程设计选点时,我们最终选择了以“米勒实验”展开微课程设计,通过对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生命起源过程的第一步(即如何由原始大气到有机分子演变),进而理解生命起源的全过程,树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起源 课程设计 原始地球 教学设计 实验分析 生物进化 教学内容 设计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