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的植物脂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涛 钟秀丽 +1 位作者 梅旭荣 张燕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74-1081,共8页
研究表明,脂质不但参与植物的信号转导、小泡运输、细胞骨架重组等多种细胞过程,而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脂质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分析手段的滞后限制了人们对脂质的深入认识.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ESI-... 研究表明,脂质不但参与植物的信号转导、小泡运输、细胞骨架重组等多种细胞过程,而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脂质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分析手段的滞后限制了人们对脂质的深入认识.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ESI-MS/MS)技术作为一种直接进样的高通量分析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多数脂质的不同分子种进行定量分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了解植物因环境变化和生长发育引起的组织内脂质分子种的微量变化.近年来,该技术在植物上的成功应用,推动植物脂质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出脂质在植物的逆境胁迫反应、防御反应中的多种功能,促进了植物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鉴定.而且,该技术与其他脂质分析技术结合,促使人们在脂质的分布、运输、转化和新脂质种类的鉴定方面有新的进展.概要介绍了ESI-MS/MS技术的特点,重点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脂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脂质组学 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ESI—MS/MS) 质谱 软电离
下载PDF
植物脂多糖的离子交换色谱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正行 姚惠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研究了应用DEAE-SephadexA50分离米糠提取物中植物脂多糖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采用静态吸附和柱色谱都能有效分离脂多糖与一般多糖,柱色谱的脂多糖纯度和吸附效率分别为98.7%和88.0%,静态吸附则为90.5%... 研究了应用DEAE-SephadexA50分离米糠提取物中植物脂多糖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采用静态吸附和柱色谱都能有效分离脂多糖与一般多糖,柱色谱的脂多糖纯度和吸附效率分别为98.7%和88.0%,静态吸附则为90.5%和7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脂多糖 离子交换色谱 米糠 分离提纯
下载PDF
二乙氨乙基交联葡聚糖和季氨基琼脂糖色谱分离植物脂多糖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正行 姚惠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46-849,共4页
比较了应用QSepharoseFastFlow凝胶和DEAE SephadexA5 0凝胶柱色谱分离米糠提取物中米糠脂多糖 (LPSR)的效果。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 ,两凝胶都可使LPSR 与一般多糖分离 ,但仅QSepharoseFastFlow柱色谱可实现LPSR 与米糠色... 比较了应用QSepharoseFastFlow凝胶和DEAE SephadexA5 0凝胶柱色谱分离米糠提取物中米糠脂多糖 (LPSR)的效果。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 ,两凝胶都可使LPSR 与一般多糖分离 ,但仅QSepharoseFastFlow柱色谱可实现LPSR 与米糠色素的有效分离 ,并获得淡黄色、99.5 %纯度的LPSR 产品 ,而且耐盐性能好于DEAE SephadexA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氨乙基交联葡聚糖 季氨基琼 色谱分离 植物脂多糖 比较 离子交换色诺 米糖
下载PDF
木本植物脂
4
作者 蒋莲芝 《粮食与油脂》 1991年第2期36-43,49,共9页
据德国《油世界》报导全世界油脂总消费量88/89年度为7970.8万吨,而17种主要油脂总生产量为7971.7万吨。其中动物油脂为2011.1万吨,植物油脂为5960.6万吨。木本植物油脂为1739.1万吨。其他植物油脂为4221.5万吨。这就说明人类消费是以... 据德国《油世界》报导全世界油脂总消费量88/89年度为7970.8万吨,而17种主要油脂总生产量为7971.7万吨。其中动物油脂为2011.1万吨,植物油脂为5960.6万吨。木本植物油脂为1739.1万吨。其他植物油脂为4221.5万吨。这就说明人类消费是以植物油脂为主,占74.8%。但木本植物脂达21.8%,仍占相当大份额。目前发展中国家年人均油脂消费量均较低。如我国年人均食油消费水平尚在7.5公斤,有待逐步增加。其次世界人口年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脂 种类 应用 食品
下载PDF
植物油脂合成与积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嘉逸 孔琪惠 +1 位作者 张琦 王守冬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植物油脂是一类主要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脂质,由甘油三酯组成,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植物油脂合成与积累过程不仅受油脂合成通路功能基因与调控基因调控,也受植物内部生理状态变化与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阐明植物油脂生... 植物油脂是一类主要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脂质,由甘油三酯组成,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植物油脂合成与积累过程不仅受油脂合成通路功能基因与调控基因调控,也受植物内部生理状态变化与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阐明植物油脂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改善植物油脂含量和组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综述总结近年来有关植物油脂合成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涵盖植物油脂合成通路基本模型、植物油脂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油脂积累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或调控蛋白、其他因素对油脂积累的影响、植物油脂合成与积累机制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等方面,为植物油脂合成机制研究和油料作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合成 肪酸 转录因子 调控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脂外源性污染调查及风险评估——以张掖市为例
6
作者 彭东 于喆源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6期89-91,共3页
本文以甘肃省张掖市市区内采集的30批菜籽油和30批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对常见外源性污染物如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苯并(a)芘)、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及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单项污染物测... 本文以甘肃省张掖市市区内采集的30批菜籽油和30批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对常见外源性污染物如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苯并(a)芘)、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及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单项污染物测定结果和整体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张掖市食用植物油脂中常见外源性污染情况发生概率较低,整体安全情况良好,其中塑化剂、多环芳烃污染情况相对严重,建议今后在相关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 塑化剂 多环芳烃 真菌毒素 无机元素
下载PDF
有机相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锦才 陈晓燕 +3 位作者 陈树娣 李胜 徐董育 吴蓝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5-1110,共6页
为解决现有测定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存在因标准溶液与样品基质差异较大、塑料材质溶出硅而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提出了题示方法,并考察了稀释剂的类型和性质、稀释比例以及容器材质... 为解决现有测定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存在因标准溶液与样品基质差异较大、塑料材质溶出硅而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提出了题示方法,并考察了稀释剂的类型和性质、稀释比例以及容器材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得出有利于等离子体稳定的稀释剂参数范围:蒸气压(20℃)0.032~0.287kPa,密度(20℃)0.798~0.881g·mL^(-1),运动黏度(20℃)2.47~15.8mm2·s^(-1)。当待测溶液的运动黏度(20℃)小于6.35mm2·s^(-1)时,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0.9995,以ICP溶剂为稀释剂,当植物油脂与稀释剂的稀释比例为1∶4(质量比)时,方法检出限较低。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提取过程中,不论塑料离心管是否经过加热处理均会使提取液中的待测物质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玻璃材质的比色管则无影响。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取4g样品置于50mL玻璃比色管中,加入ICP溶剂至总质量为20g,混匀,于70℃超声提取2h,再加入15mL 1.37mol·L^(-1)盐酸溶液充分混匀,静置分层,取上清液置于玻璃比色管中,采用ICP-AES测定其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加入适量的空白植物油脂的基质匹配法有效校正了样品基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质量分数在0.500~10.0mg·kg^(-1)内与对应的硅元素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0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6%~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1.1%~3.4%。采用本法与GB 5009.254-2016第二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同一实际加标样品,两种方法所得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基质匹配 容器材质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下载PDF
植物油脂在化妆品中关于功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曾颖 方振兴 +1 位作者 吴婧 王希英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6期16-18,共3页
植物油脂因天然、绿色,与皮肤相容性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化妆品开发中。从功效(抗氧化、美白、抑菌祛痘)角度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油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植物油脂在化妆品中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 化妆品 抗氧化 美白 祛痘
下载PDF
氧化亚硫酸化菜籽油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璐瑶 陈向 +4 位作者 王雨璐 张佳星 贾欣宇 蒋弟勇 陈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利用亚硫酸氢钠对氧化菜籽油进行亚硫酸化改性,经过三乙醇胺中和获得植物油基加脂剂(OSF-T),最后通过添加过氧乙酸去除残余的亚硫酸盐获得低碘值加脂剂(OSF-PT)。将上述加脂剂应用于蓝湿牛皮染色加脂实验,同时与市售加脂剂AMK对比。结... 利用亚硫酸氢钠对氧化菜籽油进行亚硫酸化改性,经过三乙醇胺中和获得植物油基加脂剂(OSF-T),最后通过添加过氧乙酸去除残余的亚硫酸盐获得低碘值加脂剂(OSF-PT)。将上述加脂剂应用于蓝湿牛皮染色加脂实验,同时与市售加脂剂AMK对比。结果表明,自制加脂剂乳液粒径在10~180 nm之间,并具有优异的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加脂性能良好,其中OSF-T加脂革柔软度可达6.5 mm;OSF-T加脂革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为123.7 g/m^(2),OSF-PT加脂革的VOC含量为121.3 g/m^(2),均低于AMK加脂革(164.3 g/m^(2));OSF-PT加脂革比AMK加脂革的颜色更浅淡,色差(ΔE)为4.12,更适用于浅色革加脂;经过热老化和紫外老化处理,OSF-T加脂革的抗张强度仍维持在15 MPa以上,六价铬含量低于5 mg/kg。加脂剂OSF-T在皮革柔软度、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六价铬含量方面均略优于市售加脂剂A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菜籽油 氧化亚硫酸化 植物油基加 耐老化性能
下载PDF
功能性植物油脂微胶囊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情情 谭文 +4 位作者 魏长庆 陈品 陈士国 叶兴乾 田金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20-229,共10页
功能性植物油脂(核桃油、橄榄油等)因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控制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一定潜力。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市场对功能性植物油脂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然而,功能性植物油脂易氧化变质... 功能性植物油脂(核桃油、橄榄油等)因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控制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一定潜力。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市场对功能性植物油脂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然而,功能性植物油脂易氧化变质,从而影响自身及其功能性食品的贮藏及食用安全性。微胶囊技术通过封装油脂,能有效防止功能性植物油脂的氧化变质。目前,功能性植物油脂微胶囊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本文从微胶囊壁材的选择、制备方法及微胶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后续开发基于更多微胶囊化的功能性植物油脂健康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植物 微胶囊 壁材 制备方法
下载PDF
植物油脂在日化产品中创新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贵梅 孟醒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91-92,87,共3页
本文综述了植物油脂对肌肤的作用和护肤优势,总结了植物油脂在日化产品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介绍了植物油脂在日化产品中使用的特殊处理技术,阐述了植物油脂在日化产品中应用的七大创新处理技术介绍等,并对植物油脂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文综述了植物油脂对肌肤的作用和护肤优势,总结了植物油脂在日化产品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介绍了植物油脂在日化产品中使用的特殊处理技术,阐述了植物油脂在日化产品中应用的七大创新处理技术介绍等,并对植物油脂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包裹技术 微囊包裹 发酵 以油养肤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的植物油脂提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娜 潘阳 张园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10,共5页
以大豆为试材,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研究了大豆油脂提取过程的工艺参数设定,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植物油脂原料需要果实饱满,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1.5 h、分离温度40℃、萃取温度4... 以大豆为试材,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研究了大豆油脂提取过程的工艺参数设定,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植物油脂原料需要果实饱满,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1.5 h、分离温度40℃、萃取温度40℃。其中萃取压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余指标为次要影响因素,最优萃取率为30.15%。该研究为植物油脂提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 植物提取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萃取压力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及脂肪酸比值的食用植物油掺假判别 被引量:27
13
作者 吴卫国 刘真知 +3 位作者 彭思敏 唐芳 刘军鸽 田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0-273,共4页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获取茶籽油(n=12)、菜籽油(n=10)、花生油(n=8)、大豆油(n=7)、棉籽油(n=7)、棕榈油(n=2)、葵花籽油(n=2)共48个植物油纯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并结合每类纯油脂国家标准所标注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每类纯油的特征脂肪酸组成...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获取茶籽油(n=12)、菜籽油(n=10)、花生油(n=8)、大豆油(n=7)、棉籽油(n=7)、棕榈油(n=2)、葵花籽油(n=2)共48个植物油纯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并结合每类纯油脂国家标准所标注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每类纯油的特征脂肪酸组成;同时以茶油掺假为列,设计茶油中掺入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的掺假模型,绘制茶油掺假油脂样品中的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硬脂酸的二维图,建立基于特征脂肪酸及脂肪酸比值的食用植物油掺假判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掺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特征肪酸
下载PDF
HPLC分析植物油脂甘油三酯结构组成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朱桃花 范璐 +2 位作者 钱向明 王艳 井银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3,共5页
甘油三酯是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分析其结构组成可了解植物油脂性质及用途,也可作为鉴别各种植物油脂特征的指纹信息。目前对于植物油脂甘油三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多成就,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 甘油三酯是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分析其结构组成可了解植物油脂性质及用途,也可作为鉴别各种植物油脂特征的指纹信息。目前对于植物油脂甘油三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多成就,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分析植物油脂甘油三酯结构组成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油三酯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植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15
作者 任飞 韩发 +2 位作者 石丽娜 包苏科 师生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9,共6页
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特点、分类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在植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原料物性(粒度、含水量)、夹带剂等因素对植物油脂萃取... 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特点、分类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在植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原料物性(粒度、含水量)、夹带剂等因素对植物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可为确定植物油脂超临界萃取的最佳考察因素及其水平提供参考;同时也分析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植物油脂萃取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植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及人体摄入量初估 被引量:17
16
作者 宋志华 王兴国 +2 位作者 金青哲 刘元法 单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6-79,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我国常见植物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初步估算了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的人均日摄入量。精炼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大豆油0.89%~3.48%,菜籽油1.97%~4.76%,玉米油1.75%~6.19%,...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我国常见植物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初步估算了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的人均日摄入量。精炼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大豆油0.89%~3.48%,菜籽油1.97%~4.76%,玉米油1.75%~6.19%,葵花籽油1.48%~2.36%,花生油0.10%~0.47%,棕榈油0.12%~0.28%,其存在形式以反式多不饱和脂肪酸(t—C18:2、t—C18:3)为主;专用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替可可脂(CBR)和植脂末用油40%~50%,代可可脂(CBS)、烘焙和夹心用油中3%~5%,其存在形式以反式单不饱和脂肪酸(t—C18:1)为主。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人均日摄入量为1.06g,其中城市1.44g,农村0.92g,分别占日摄入总能量的0.42%、0.61%和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反式肪酸 含量 摄入量
下载PDF
模式识别法分析5种植物油脂 被引量:15
17
作者 范璐 吴娜娜 +1 位作者 霍权恭 王美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33-1137,共5页
通过模式识别方法区分花生油、大豆油、米糠油、棕榈油和菜籽油。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5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每个植物油脂样品的各脂肪酸相对含量。以每个植物油脂中9个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采用SPSS13.0软件的模式... 通过模式识别方法区分花生油、大豆油、米糠油、棕榈油和菜籽油。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5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每个植物油脂样品的各脂肪酸相对含量。以每个植物油脂中9个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采用SPSS13.0软件的模式识别技术对119个植物油脂样品进行区分。由主成分分析图可知,花生油、大豆油、米糠油、棕榈油和菜籽油被清晰地分为5组。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方程能较好地实现样品的判别,自身验证和交互验证的准确率均为100%。另取每种植物油脂各5个样品(共25个)进行验证,识别准确率为100%。对调和有棕榈油的花生油进行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图上,调和油的分布点在花生油分布区域与棕榈油分布区域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肪酸 气相色谱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脂肪酸、VE、甾醇与植物油脂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建书 王强 +1 位作者 刘红芝 刘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8-41,共4页
对不同植物油脂中的脂肪酸总量、单一脂肪酸组分、脂肪酸组成比例模式与油脂稳定性的关系,VE异构体的相关关系以及与油脂稳定性的关系,各种植物甾醇组分及其与其他抗氧化剂协同作用与油脂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目前植物油脂稳定... 对不同植物油脂中的脂肪酸总量、单一脂肪酸组分、脂肪酸组成比例模式与油脂稳定性的关系,VE异构体的相关关系以及与油脂稳定性的关系,各种植物甾醇组分及其与其他抗氧化剂协同作用与油脂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目前植物油脂稳定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稳定性 肪酸 VE 甾醇
下载PDF
植物油脂氧化过程及机理、检测技术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李春焕 王晓琴 曾秋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7-284,共8页
植物油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植物油氧化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受到环境及其组成因素的影响,植物油脂氧化过程有别于脂肪酸简单氧化过程,全面了解其氧化过程及机理对于开展抗氧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归纳了植物油氧化过... 植物油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植物油氧化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受到环境及其组成因素的影响,植物油脂氧化过程有别于脂肪酸简单氧化过程,全面了解其氧化过程及机理对于开展抗氧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归纳了植物油氧化过程以及宏观氧化机理,并对各阶段氧化产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最后系统综述了植物油脂氧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氧化 过程及机理 检测技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主成分分析6种植物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娟 范璐 +3 位作者 邓德文 周展明 吴存荣 唐怀建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1,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区分6种植物油脂的测定方法.用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的油料制备植物油,其中32种大豆、34种花生、28种菜籽和12种棉籽,采集不同厂家生产的20种棕榈油和12种米糠油样品.测定6种植物油脂138个样...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区分6种植物油脂的测定方法.用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的油料制备植物油,其中32种大豆、34种花生、28种菜籽和12种棉籽,采集不同厂家生产的20种棕榈油和12种米糠油样品.测定6种植物油脂138个样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以植物油脂的光谱信息作变量,应用NIRCal5.2软件进行光谱预处理及主成分分析,随机取2/3的样品作定标集,1/3作验证集,选取负荷量差别较大的7个主成分进行得分比较.结果显示,138个样品被识别为相互独立的6组,分类精度100%,验证准确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