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挥发性物质对植物致病菌的熏蒸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昌禄 王志芳 +1 位作者 黄玉芳 李贞景 《保鲜与加工》 CAS 2014年第1期1-4,10,共5页
挥发性物质分子量小,化合物种类复杂,具有的熏蒸抑菌作用是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抑菌活性及检测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着重评述了植物(精油)和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及其... 挥发性物质分子量小,化合物种类复杂,具有的熏蒸抑菌作用是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抑菌活性及检测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着重评述了植物(精油)和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从挥发性物质中筛选出具有抑菌作用的单体化合物是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物质 植物致病 抑菌 熏蒸
下载PDF
多肽抗生素apidaecin对一些植物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及对烟草原生质体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超 王晖 彭学贤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6-279,共4页
以多肽抗生素 Shiva- I为对照 ,利用平板抑菌圈法测定了多肽抗生素 apidaecin对我国一些重要植物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发现 apidaecin对供试棒状杆菌属、黄单胞菌属的菌株没有活性 ,但是对供试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和土壤杆菌属菌株... 以多肽抗生素 Shiva- I为对照 ,利用平板抑菌圈法测定了多肽抗生素 apidaecin对我国一些重要植物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发现 apidaecin对供试棒状杆菌属、黄单胞菌属的菌株没有活性 ,但是对供试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和土壤杆菌属菌株的抗菌活性比 Shiva- I强 2~ 5倍 ,其最小抑菌浓度一般在 0 .4~ 5 .9μmol/L之间。apidaecin C-末端酰胺化后 ,抗菌活性略有升高。Shiva- I对烟草原生质体的最小抑制浓度为 86 .2μmol/L ,2 0 mmol/L浓度的 apidaecin对烟草原生质体依然没有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抗生素 apidaecin 植物致病 原生质体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天然植物源性化妆品中致病微生物同步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雪艺 黄玲 +3 位作者 史茜 伊力亚 朱漪 刘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建立天然植物化妆品中3种动植物源致病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PCR诊断检验方法。【方法】设计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in)3... 【目的】建立天然植物化妆品中3种动植物源致病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PCR诊断检验方法。【方法】设计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in)3种菌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单一、双重及三重PCR反应检测。【结果】种动植物源致病菌的单一、双重和三重PCR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断,没有非特异性扩增。通过对人工感染膏状染发剂的PCR检测进行灵敏度验证,得出三种菌检出限:Klebsiella pneumoniae为4.5×10 CFU/m L;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6×102CFU/m L;Bacillus licheniformisin为1×10 CFU/m L。【结论】建立的多重PCR反应系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天然植物型化妆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致病 肺炎克雷伯氏菌 铜绿假单胞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多重PCR
下载PDF
滇重楼根茎腐病的致病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莹莹 王开玲 +1 位作者 赵志莲 李海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探究滇重楼根茎腐病的致病菌类型及致病性。方法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及18S rRNA测序技术对滇重楼根茎腐病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离体回接法对分离鉴定的植物致病菌进行致病性验证。结果从根茎腐病的滇重楼植物样品中分离鉴定出7... 目的探究滇重楼根茎腐病的致病菌类型及致病性。方法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及18S rRNA测序技术对滇重楼根茎腐病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离体回接法对分离鉴定的植物致病菌进行致病性验证。结果从根茎腐病的滇重楼植物样品中分离鉴定出7株镰孢菌属致病真菌,包含5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2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分离鉴定的7株真菌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结论镰孢菌属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真菌是滇重楼根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对有效防治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根腐病 植物致病
下载PDF
海绵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一种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方玉春 李凌绪 +5 位作者 朱天骄 蔡生新 顾谦群 朱伟明 王长云 郝双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2-744,共3页
研究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repens发酵产物中的活性代谢产物。分离培养微生物进行活性筛选,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及其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利用SRB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利用纸片... 研究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repens发酵产物中的活性代谢产物。分离培养微生物进行活性筛选,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及其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利用SRB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利用纸片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植物病菌活性。获得1个萘并吡喃酮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3,4-二氢-9,10-二羟基-7-甲氧基-3-甲基-1H-萘并[2,3c]吡喃-1-酮(Semivioxanthin)。该化合物对肿瘤细胞A-549、HL-60和BEL-7402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植物致病菌作用较强。海绵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发现活性物质重要资源,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微生物 抗肿瘤 活性追踪分离 植物致病 抗菌活性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Antagonism Study of a Novel Chitinase-producing Bacterium Burkholderia Sp.C3 against Phytopathogenic Fungi 被引量:1
6
作者 金虹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0-115,共6页
Through a modified agar well diffusion assay,antagonism of a novel chitinase-producing strain C3 against the phy- topathogenic fungi including Phoma wasabiae Yokogi,Cochlibolus Heterostrophus,Exserohilum Turcicum,Curu... Through a modified agar well diffusion assay,antagonism of a novel chitinase-producing strain C3 against the phy- topathogenic fungi including Phoma wasabiae Yokogi,Cochlibolus Heterostrophus,Exserohilum Turcicum,Curuvularia Lunata (Walk)Boed,Thantephorus cucumris,Fusarium graminearum was tested.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crude extracts of strain C3 had stable antifungal activity in the range of pH 5.0 to pH 8.0.The active components were heat labile and sensitive to proteinase K.A series of experiments supported that the compound responsible for inhibitory aetivity appeared to be chitinase.The 16s rDNA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3 was subject to genus Burkholderia.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C3 was also consisted with the result of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作用 植物致病病菌 鉴别 生物防治 几丁质酶 C3菌株 提取物 16s RDNA 伯克霍尔德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