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时旋 李守君 +3 位作者 滕杨 张艳秋 李莉 武静茹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第1期28-30,32,共4页
目的: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H^+-Mn^(2+)-CH_3COCH_3-Br O_3^-为振荡体系,以待测药用植物为反应底物,应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中的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获得药用植物非线性化学... 目的: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H^+-Mn^(2+)-CH_3COCH_3-Br O_3^-为振荡体系,以待测药用植物为反应底物,应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中的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获得药用植物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和指纹图谱的特征参数诱导时间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绝大多数药用植物不同部位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差别显著,特征参数明显不同,只有棉团铁线莲的根和叶,毛景天的茎和叶在化学成份和含量的积累上有一定的亲缘性,在临床入药时可考虑扩大他们的药用部位。结论: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很好地评价药用植物不同部位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 药用植物不同部位 质量评价
下载PDF
木本植物不同部位对土质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少平 晏鄂川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6,共6页
植被护坡是土质斜坡护坡的一种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分析了木本植物不同部位与土质斜坡稳定性的相关性,并运用Geostudio软件模拟计算了在有无植物茎叶和根系情况下土质斜坡的稳定性系数... 植被护坡是土质斜坡护坡的一种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分析了木本植物不同部位与土质斜坡稳定性的相关性,并运用Geostudio软件模拟计算了在有无植物茎叶和根系情况下土质斜坡的稳定性系数,分析其对土质斜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茎叶通过截留作用和蒸腾作用等改变地下水水位来影响土质斜坡的稳定性,但在大风和台风情况下植物茎叶会向斜坡传递风荷载而降低土质斜坡的稳定性;植物根系通过加固作用和成孔作用来影响土质斜坡的稳定性;植被衍生物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提高了土体的酸度,增加了土体孔洞数量,从而降低了土质斜坡的稳定性。本研究可为植被护坡工程选择植被类型和设计植被空间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护坡 土质斜坡 稳定性 木本植物不同部位 Geostudio
下载PDF
入药部位不同的同种植物功效区别辨析
3
作者 谭学宽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8期1344-1344,共1页
关键词 植物入药部位不同 功用
下载PDF
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叶内、根内与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的分异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聪聪 朱秉坚 +2 位作者 徐琳 李香真 姚敏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942-4953,共12页
植物内生菌具有帮助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增强植物免疫力,抵御外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功能。植物的根内和叶内存在大量的内生菌,影响着植物的健康生长。但不同植物地下(根内)和地上(叶内)内生原核微生物,以及与土壤微生物在组成和群落结构... 植物内生菌具有帮助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增强植物免疫力,抵御外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功能。植物的根内和叶内存在大量的内生菌,影响着植物的健康生长。但不同植物地下(根内)和地上(叶内)内生原核微生物,以及与土壤微生物在组成和群落结构上的差异和联系还有待探索。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三种优势植物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火绒草(Leontopodium jacotianum)和高山嵩草(Carex parvula)为对象,研究了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叶内、根内、土壤原核微生物组的组成及其与样品类型和植物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门分类水平上,有13个门在土壤、叶内和根内之间有显著差异,只有5个门在不同植物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疣微菌门以及FBP;2)在α多样性上,同种植物土壤、叶内、根内之间差异显著,而不同植物在土壤和根内差异显著,但在叶内无显著性差异;3)样品类型(叶内、根内以及土壤)是决定植物微生物组差异的最主要因子,对微生物群落变异的贡献度为20.13%;不同植物类型之间微生物群落也有显著性差异,植物类型对总变异的贡献率为14.41%,并且植物类型和植物相关部位(叶内,根内)以及土壤之间有强烈的交互作用(17.40%)。以上结果表明,每种植物叶内、根内以及周边土壤都具有独特的生态位,体现了原核微生物在样品类型和不同植物间上生态位的差异,同时也表明了原核微生物群落对这些生态位的适应性。最后,我们确定了与土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的叶内和根内特有的微生物菌群并对高丰度菌群进行功能预测,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代表的菌群在叶内和根内显著富集,这些微生物包含参与多种代谢过程的功能基因,在促进营养元素吸收、提高植物在寒冷中的生态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的潜在功能。本研究的结果对深入探索高寒环境下植物-内生微生物互作机制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植物 植物部位 植物微生物组 根内生菌 叶内生菌
下载PDF
镇静催眠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莹 马密霞 +3 位作者 王刚 付梦蕾 曲有乐 胡文祥 《比较化学》 2018年第2期54-79,共26页
本文叙述了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植物有效部位及植物活性成分,这些植物中不同种类的化学成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催眠作用,有明确的分子结构的化学成分的集结,将为镇静催眠药物的合成及结构改造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植物有效部位 植物活性成分 镇静催眠
下载PDF
紫苏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潇 李康银 +5 位作者 李佳 高伟 杨玉森 李祥睿 李井敏 王远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9期38-44,共7页
紫苏为我国药食同源植物及重要芳香经济作物,利用潜力巨大。为研究紫苏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及抑菌活性,本研究以新鲜紫苏不同植物学部位(叶、籽)为原料,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浸提浓缩制备得到提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分析各... 紫苏为我国药食同源植物及重要芳香经济作物,利用潜力巨大。为研究紫苏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及抑菌活性,本研究以新鲜紫苏不同植物学部位(叶、籽)为原料,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浸提浓缩制备得到提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分析各组分的挥发性成分,使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二倍微量稀释法评估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紫苏各提取组分中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紫苏叶无水乙醇提取物32种、正丁醇提取物20种、乙酸乙酯提取物29种、石油醚提取物19种,紫苏籽无水乙醇提取物11种、乙酸乙酯提取物7种;紫苏叶无水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强抑菌效果,MIC 16 mg/mL,MBC 16 mg/mL;紫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菌效果,MIC 64 mg/mL,MBC 128 mg/mL,对大肠杆菌有较弱的抑菌效果,MIC 256 mg/mL,MBC 256 mg/mL,其余提取物组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因此,紫苏不同的植物学部位及提取溶剂极性不同,获得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数量、相对含量及种类均存在差异,各提取组分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该研究旨在对芳香植物紫苏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植物部位 极性溶剂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甘草附生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
7
作者 李文娟 《种业导刊》 2021年第6期20-26,共7页
为了解甘草不同部位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叶际、茎部和根际细菌的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从特征值分布上看,3个部位共有特征值数量为102个,根际、叶际、茎部独有特征... 为了解甘草不同部位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叶际、茎部和根际细菌的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从特征值分布上看,3个部位共有特征值数量为102个,根际、叶际、茎部独有特征值数量分别为4801、818、432个。根际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高于叶际和茎部,茎部和叶际的群落结构相似性更高。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是各部位的优势细菌门,相对丰度表现为茎部>叶际>根际。在属水平上,茎部和叶际最丰富的菌属是泛菌属,假单胞菌属次之,根际优势菌属种类多,但多未准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组成 植物部位 根际 叶际 茎部
下载PDF
我眼中的中医药——趣味药名与药效
8
作者 周琦 《健康之路》 2018年第1期190-190,共1页
中医是一门经典的经验医学,它永远都是以经验为真正核心。在中医的几千年辉煌历史中,最早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对人体解剖已经诸多内科疾病作出了详细的记录和理论上的首次系统性归纳。而这些... 中医是一门经典的经验医学,它永远都是以经验为真正核心。在中医的几千年辉煌历史中,最早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对人体解剖已经诸多内科疾病作出了详细的记录和理论上的首次系统性归纳。而这些东西也是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出结论的,但是限于当时的社会知识水平,书中也充斥了诸多的臆测和错误,比如对于解剖方面的很多东西就知之不详。后来有了《神农百草经》,也是先人勇于实践的代表。再后来才有《伤寒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与自然 中药与传说 植物部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