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的植物采矿农艺管理强化措施及其实践
1
作者 王亚洲 胡尊河 +4 位作者 蔡煊 邓腾灏博 曹越 汤叶涛 仇荣亮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2-463,共12页
全球广泛分布着大量富含镍等重金属但缺乏氮和磷等营养元素的超基性岩风化土壤,如何有效利用这类高风险、低生产力的土地是现阶段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有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富集土壤中的镍,随后将其收获并冶炼提纯的植物采... 全球广泛分布着大量富含镍等重金属但缺乏氮和磷等营养元素的超基性岩风化土壤,如何有效利用这类高风险、低生产力的土地是现阶段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有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富集土壤中的镍,随后将其收获并冶炼提纯的植物采矿技术。该技术既可以有效利用镍污染土壤产出经济价值,也可以缓解镍供应风险,并已经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相继开展。受到超富集植物长势偏慢、生物量不足等限制,建立针对性的农艺管理措施是提高植物采镍效率和经济价值的有效方法。本文重点综述了土壤改良措施(调节土壤pH值、施加活化剂等)以及耕作管理措施(施肥、除草、种植模式等)对超富集植物生长及富集镍含量的影响,并总结了我国植物采矿农艺管理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期为后续的植物采镍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采矿 超富集植物 农艺管理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基于植物采矿的“绿色冶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鑫 吕香英 +3 位作者 刘文深 刘畅 袁鸣 仇荣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29,共10页
基于植物采矿的理念,利用镍超富集植物将低品位红土镍矿或镍污染土壤中的镍吸收并转运到植物的地上部分,而后将收获的镍超富集植物视为镍资源的二次来源,经由焚烧镍超富集植物获得w(镍)约20%的"高镍生物矿砂"。通过综述镍超... 基于植物采矿的理念,利用镍超富集植物将低品位红土镍矿或镍污染土壤中的镍吸收并转运到植物的地上部分,而后将收获的镍超富集植物视为镍资源的二次来源,经由焚烧镍超富集植物获得w(镍)约20%的"高镍生物矿砂"。通过综述镍超富集植物吸收转运镍的机理、种植镍超富集植物的农艺调控研究,以及现有的从镍超富集植物或"高镍生物矿砂"中制备纯镍、易斯酸催化剂、六水硫酸镍铵以及镍纳米材料工艺技术等,展望今后可能的"绿色冶镍"研究方向。期望在使用镍超富集植物修复环境镍污染,降低环境中镍对人类和其它生物的潜在危害的同时,开发新型的"绿色冶镍"技术,缓解我国镍资源紧缺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富集植物 植物采矿 生物矿砂 绿色冶金
下载PDF
“魔谷”植物采矿忙
3
作者 王敏 《金属世界》 2006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植物采矿 内布拉斯加州 怀俄明州 殖民主义 双目失明
下载PDF
镍污染土壤植物采矿技术关键过程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耿珂睿 孙升升 +8 位作者 黄哲 黄彩怡 吴晨媛 邓腾灏博 汤叶涛 阮菊俊 何超 Jean Louis Morel 仇荣亮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6-449,共14页
植物采矿是利用超积累植物高量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从中提取、冶炼金属产品,在修复污染土壤的同时实现金属的资源化。全世界广泛分布着自然风化的镍污染土壤,植物采矿因其重要的环境、生态及资源价值,被作为一种环境友好且具备经济效... 植物采矿是利用超积累植物高量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从中提取、冶炼金属产品,在修复污染土壤的同时实现金属的资源化。全世界广泛分布着自然风化的镍污染土壤,植物采矿因其重要的环境、生态及资源价值,被作为一种环境友好且具备经济效益的土壤修复技术,在此类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植物采矿技术关键过程主要包括超积累植物镍高选择性根际环境响应、植物镍高效吸收转运以及生物质中镍高附加值资源化等过程。近30年,污染土壤中镍的植物采矿已经在美国、阿尔巴尼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进行了野外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相关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文中通过综述植物采矿技术的关键过程的研究进展,发现其中的瓶颈,为接下来植物采矿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在全世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采矿 超积累植物 金属回收
原文传递
镍、铊、金的植物采矿技术
5
作者 C.W.N.Anderson 张秋明 施俊法 《国土资源科技进展》 2000年第3期62-62,共1页
植物采矿技术是种植超量聚集金属的植物,待收割后将其燃烧,从而产生生物矿石。起初,R.R.布鲁克斯等人(1977)将金属超量聚集的植物定义为干重生物中的Ni含量高于1000mg/kg的植物。后来对这一术语进行了重新定义,Cd下限为10000mg... 植物采矿技术是种植超量聚集金属的植物,待收割后将其燃烧,从而产生生物矿石。起初,R.R.布鲁克斯等人(1977)将金属超量聚集的植物定义为干重生物中的Ni含量高于1000mg/kg的植物。后来对这一术语进行了重新定义,Cd下限为10000mg/kg,Mn和Zn下限为10000mg/kg,金下限为1mg/kg,还增补了大多数其他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采矿 金属超量聚集 硫氰酸铵 环境保护
全文增补中
超富集植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6
作者 何玉君 孙梦荷 +2 位作者 沈亚婷 帅琴 罗立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9-657,共19页
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利用所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超耐受能力,是降低环境重金属污染、保障人类健康、实现绿色矿产勘查的有效途径,在植物修复、植物采... 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利用所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超耐受能力,是降低环境重金属污染、保障人类健康、实现绿色矿产勘查的有效途径,在植物修复、植物采矿和植物找矿中已获得了广泛应用。深入探索超富集植物的富集和耐受机制,揭示重金属-植物相互作用规律,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是当前国际上研究热点。本文在简要介绍重金属对植物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重金属诱导氧化应激机制,重点关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富集机理研究,对其在解毒和耐受机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当前研究认为:①对超富集植物而言,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促进了重金属溶解,经共质体、质外体途径吸收后,重金属通过木质部向上转运,并隔离在液泡中,实现对重金属的超富集;②重金属通过与小分子有机酸、细胞壁、植物螯合肽结合,以及液泡隔离,可降低细胞质中游离金属离子浓度,增强植物耐受性;③重金属胁迫下,植物将激活多种特异性抗氧化酶,抵御氧化应激反应,实现对重金属的超耐受。④本文分析认为,植物中砷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机制可能是由砷的还原与甲基化过程及Haber-Weiss反应三部分构成。对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富集与耐受过程所涉及的生理与生化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关键性影响因素与相关规律,寻找提升其特异性富集与指示能力的有效途径,将有助于超富集植物研究与应用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富集植物 重金属 富集与耐受机制 植物修复 植物采矿 植物找矿
下载PDF
超富集植物对稀土元素吸收转运解毒与分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陈莺燕 刘文深 +5 位作者 袁鸣 郭美娜 刘畅 HUOT Hermine 汤叶涛 仇荣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5-795,共11页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高科技行业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稀土需求量的与日俱增,稀土矿山开发加剧,产生了大面积的稀土废弃尾砂地进而污染农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威胁。植物采矿是指在金属污染地上种植超...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高科技行业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稀土需求量的与日俱增,稀土矿山开发加剧,产生了大面积的稀土废弃尾砂地进而污染农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威胁。植物采矿是指在金属污染地上种植超富集植物,在恢复植被和修复污染土壤的同时,还可通过收割地上部实现金属回收利用,是一种原位和低成本的污染土壤修复手段。探究超富集植物重金属富集机理是实现植物采矿的基础,但相对于Ni、Zn、As等超富集植物的研究,稀土超富集植物吸收转运和耐受稀土机制的研究仍然缺乏。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从植物富集稀土的四个关键过程综述超富集植物对稀土的吸收、转运和分布解毒机制以及与稀土分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超富集植物中稀土分异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吸收 转运 分异 超富集植物 植物采矿
下载PDF
冶金与环保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敏 《江西化工》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冶金工业 环境保护 清洁工艺 植物采矿 细菌冶金
下载PDF
Effects of biofertilizers and super absorbent polymers on plant growth and soil fertility in the arid mining area of Inner Mongolia,China 被引量:7
9
作者 ZHANG Jian-feng ZHAO Ting-ning +4 位作者 SUN Bao-ping SONG Shuang-shuang GUO Hu-bo SHEN Hao-jie WU Y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9期1920-1935,共16页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Institute of Tianlong Ecology of Baotou City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biofertilizers and super absorbent polymers(SAP) on plant g...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Institute of Tianlong Ecology of Baotou City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biofertilizers and super absorbent polymers(SAP) on plant growth and soil improvement in arid mining area soil. Two typical species, namely, Syringa oblata Lindl.(SO) and Medicago sativa L.(MS), were present in the Bayan Obo mining area and used as representatives of shrubs and herbaceous plants in the pot experiment.(1) Biofertilizers and SA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ree height, the ground diameter of SO, and the total biomass of MS and improved the soil fertility of the mining area, especially its biological fertilit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CK). The application of biofertilizers and SAP decreased the mining soil p H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vail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soil organic matter.(2) After 180 days of growth,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bacteria, fungi, and actinomycetes)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icrobial ratios C: 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K.(3) T5 and T6 treatments with the following dosages might be the optimum selec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ied mining area soil: 20 g SAP + 15 g biofertilizers(SO), 100 g/m2 SAP + 150 g biofertilizers(MS); 20 g SAP + 30 g biofertilizers(SO), and 100 g/m2 SAP + 200 g biofertilizers(MS). This study provided a promising reference for conducting future field studies and the loc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an OboSoil amendmentsPlant growth Topsoil water contents Soilmicroorganism Soil nutrients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Amendments on Ryegrass Growth in Copper Mine Tailings 被引量:11
10
作者 HAO Xiu-Zhen, ZHOU Dong-Mei, WANG Yu-Jun, CANG Long and CHEN Huai-Man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E-mail: xzhao@issas. ac.c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9-308,共10页
Montmorillonite, rice straw,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were usedas amendment materials for copper mine tailings, and their effects on mine tailing pH, nutrientsarid metal availability to ryegrass were inv... Montmorillonite, rice straw,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were usedas amendment materials for copper mine tailings, and their effects on mine tailing pH, nutrientsarid metal availability to ryegrass were investigated. Chemical fertilization was the most effectiveone in improving ryegrass growth in mine tailings among the amendment materials examined. It wasfound that montmorillonite raised biomass of ryegrass at the 1st and 2nd cuts, but it did not givefurther positive effects at the3rd and 4th cuts. The effect of organic materials on ryegrass growthwas not so good as expected, mainly due to their slow decomposition in mine tailings with less soilmicroorganisms. Available Cu and Zn contents in mine tailings de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montmorillonite but increased when rice straw and organic manure were used as amendments. Cu and Zncontents in ryegras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rate of montmorillonite application but increasedwith the rate of rice straw. Zn showed much stronger mobility from soil lo ryegrass than Cu, andalmost all the available N and P in mine tailings, except for the treatments with organic manure,were completely consumed after ryegrass had grown in mine tailings for more than four months andbeen harvested for four times. Owing to its large biomass and high metal uptake, ryegrass is apotential plant for remediation of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i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NDMENT metal availability mine tailings REMEDIATION RYEGRA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