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对土坡与植被体系及抗滑桩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邓友生 许文涛 +1 位作者 刘华飞 姚志刚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18,共5页
针对南方地区降雨频繁导致滑坡灾害,首先阐述了降雨对土坡表面与深部的影响及降雨入渗的计算模型;其次分析降雨对护坡植被的影响,研究了降雨对抗滑桩的影响,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植被体系与抗滑桩协同护坡的设计概念和一些措施来... 针对南方地区降雨频繁导致滑坡灾害,首先阐述了降雨对土坡表面与深部的影响及降雨入渗的计算模型;其次分析降雨对护坡植被的影响,研究了降雨对抗滑桩的影响,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植被体系与抗滑桩协同护坡的设计概念和一些措施来减少降雨对土坡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植被体系 抗滑桩 计算模型
下载PDF
从生态学角度思考城市绿地植被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媛 干友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98-2100,共3页
对我国绿地建设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剖析,对症结所在作了全面的分析,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绿地植被优化配置设计提出了理论性指导。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植被体系 群落结构 城市绿地
下载PDF
微型桩群-土-植被协同护坡体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友生 姚志刚 +1 位作者 刘华飞 许文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1,共6页
工程地质条件和雨水作用等因素往往决定着边坡防护合理的设计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边坡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微型桩-土-植被协同护坡体系设计方法的研究意义。首先,从施工、成本、环境、安全等角度考虑,与其它单一护坡方式相比较,阐... 工程地质条件和雨水作用等因素往往决定着边坡防护合理的设计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边坡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微型桩-土-植被协同护坡体系设计方法的研究意义。首先,从施工、成本、环境、安全等角度考虑,与其它单一护坡方式相比较,阐述了协同护坡体系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其次,着重从理论与实验研究阐述微型桩-土共同护坡的力学机理,从力学效应、水文效应与计算模型3个方面探索植被体系护坡的力学机理,分析了雨水对土质边坡的侵蚀与破坏作用;最后,展望了协同护坡体系的应用前景,并阐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群 植被体系 协同护坡 雨水作用 土质边坡
下载PDF
基于SPAC系统的阿克苏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4
作者 贺洁 王让会 刘春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62,共8页
为明确阿克苏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及其区划,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基于SPAC(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系统,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载体暴露性三个方面构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整合多源数据信... 为明确阿克苏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及其区划,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基于SPAC(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系统,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载体暴露性三个方面构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整合多源数据信息,将阿克苏地区划分为5个干旱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高,中等风险及以上的区域占阿克苏地区总面积的78.1%,且呈“南高北低”的特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阿瓦提县、沙雅县和温宿县的南部;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新和县西部、拜城县东部、库车市中部、柯坪县南部和阿克苏市南部;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库车市西南部和阿瓦提县北部。阿克苏地区绿洲农业干旱灾害风险不高,中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占绿洲总面积的68.6%,绿洲地区干旱灾害风险低于阿克苏其他区域,但温宿县绿洲区域干旱灾害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 风险区划 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系 阿克苏地区
下载PDF
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与生态重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赞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88-89,156,共3页
分析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原因 ,认为造成其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脆弱生态因子导致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应依靠含有人工投入的生态重建方式。提出治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有效生态重建途径是植被建设体系... 分析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原因 ,认为造成其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脆弱生态因子导致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应依靠含有人工投入的生态重建方式。提出治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有效生态重建途径是植被建设体系、径流调节体系、经济开发体系和社会行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重建 冀西北山地 植被建设体系 径流调节体系 经济开发体系 社会行为体系
下载PDF
最后间冰期至未来2070s中国潜在自然植被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任正超 朱华忠 +1 位作者 史华 柳小妮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4-1498,共15页
潜在自然植被(PNV)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和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利用最后间冰期至未来2070s六个时期的温度和降水量数据,模拟中国PNV的时空分布格局及... 潜在自然植被(PNV)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和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利用最后间冰期至未来2070s六个时期的温度和降水量数据,模拟中国PNV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CSCS将六个时期中国PNV分别划分为39、37、38、40、40和40类以及10个类组。(2)寒冷干旱型类组主要分布在西北,温暖湿润型和炎热潮湿型则分布在中东部和南方。除冻原和高山草地、冷荒漠、半荒漠和温带森林草地4个类组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余均为上升趋势。(3)温带森林草地转变为亚热带森林草地的面积最大,占总变化面积的35.4%。(4)CSCS既未包含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又能模拟长时间序列的PNV演替。(5)最后间冰期至未来2070s,森林类组向纬度和海拔高度更高的北方及青藏高原移动。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PNV概念的界限,揭示了气候变化对PNV演替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V CSCS 时空格局 气候变化 植被分类体系
原文传递
榆靖高速公路防护体系近地面流场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天琦 伍永秋 +1 位作者 潘美慧 张健枫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5-661,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及风场观测,研究了在主导风向为NW-SE时,榆靖高速公路K404处上风向植被防护体系的地面流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风速和地形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在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迎风坡,风速放大率均为正,背风坡为负,背风坡没有产生回... 通过野外调查及风场观测,研究了在主导风向为NW-SE时,榆靖高速公路K404处上风向植被防护体系的地面流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风速和地形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在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迎风坡,风速放大率均为正,背风坡为负,背风坡没有产生回流,风速整体减小。风速放大率计算结果表明,愈接近地面风速的变化程度越大,风速放大率绝对值与垂直高度呈指数函数关系,风速放大率的大小与沙丘类型无关。(2)接近公路的贴地面风速显著下降,现有植被防护体系能够缓解流沙危害,植被的防风效果较好。(3)流动、半固定、固定沙丘的迎风坡地表风速廓线基本符合对数律,丘顶和背风坡风速廓线偏离对数曲线,固定沙丘粗糙度高于流动沙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靖高速公路 植被防护体系 地面流场 风速放大率 粗糙度
原文传递
多群落配置下滨海盐碱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曹世伟 金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25-2730,共6页
滨海土壤盐碱化是中国沿海城市土壤质量健康的重要危害之一,由于受区域气候及地下水位共同影响控制,其盐碱化过程往往不可逆转。目前,众多滨海土壤盐碱污染地区所采用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手段,存在修复频率高,人工物料成本大,具备二次污染... 滨海土壤盐碱化是中国沿海城市土壤质量健康的重要危害之一,由于受区域气候及地下水位共同影响控制,其盐碱化过程往往不可逆转。目前,众多滨海土壤盐碱污染地区所采用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手段,存在修复频率高,人工物料成本大,具备二次污染风险等问题,因此,针对该区域土壤进行计划性的乔-灌-草植物群落配置,依靠单一物种在土壤固定深度的精确修复能力和发挥不同物种间的协同净化潜力进行土壤水盐控制及肥力恢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综述总结了近几年滨海盐碱土壤恶化现状,对比分析了多种修复手段各自优劣性,从乔-灌-草多群落配置修复模式的地下部根系系统对土壤不同深度物理结构重塑和肥力培育入手、举例分析多群落系统如何发挥修复潜力。同时,重点探讨了单一群落植物筛选与应用、多群落配置原则等几个修复过程中的关键性步骤,最终对多群落配置修复模式下滨海盐碱土壤复垦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探讨多群落配置下进行盐碱土壤复垦的原理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础为未来滨海土壤恢复提出建议,旨在为中国沿海城市滨海盐碱土壤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植被体系 滨海盐碱土 根系作用 土壤修复
原文传递
Root Effect of Three Vegetation Types on Shoreline Stabilization of Chongming Island,Shanghai 被引量:3
9
作者 DU Qin,ZHONG Qi-Cheng and WANG Kai-Yun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92-701,共10页
Coastal erosion is currently a major problem along the southern coast of Chongming Island, Shanghai. To enhance the erosion protection ability of coastal shelterbelts, two woody tree species, Taxodium ascendens and Sa... Coastal erosion is currently a major problem along the southern coast of Chongming Island, Shanghai. To enhance the erosion protection ability of coastal shelterbelts, two woody tree species, Taxodium ascendens and Salix babylonica, were planted separately into Phragmites australis + Scirpus mariqueter communities in 2006. Two years later,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either of these experiments reduced erosion and increased stability in the native herbaceous plant community. We also examined soil stability and root length density under T. aseendens added, S. babylonica added and native herbaceous vegetation conditions along an intertidal gradient from the soil surface to a depth of 40 cm in each experiment, thus to determine the capacity of T. ascendens and S. babylonica to contribute to shoreline stabilization. Topsoil under the native vegetation had greater stability at the middle and higher intertidal zones because its soil stability index and root length dens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T. ascendens or S. babylonica planted communities. The effect of T. ascendens on soil stability was not general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native vegetation. Only at the 20-30 cm soil depth of the middle intertidal zone and in the 10-20 cm layer of the higher intertidal zone the soil stability index and root length densities under the T. ascendens added condi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than those of the native vegetation. The S. babylonica planted soil had greater stability in the deeper soil layer than the soil under either the native vegetation or the T. ascendens added condition, and its soil stability index and root length density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P 〈 0.05) than those of other vegetation conditions at the 30 40 cm soil depth for the lower intertidal zone and at the 20-40 cm layer for middle and higher intertidal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erosion root length density Salix babylonica soil stability index Taxodium ascende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