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孢粉记录的重庆岩溶槽谷区700年来植被演替与喀斯特石漠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汪啟容 蒋勇军 +6 位作者 郝秀东 乔伊娜 张彩云 马丽娜 茆杨 吕同汝 邱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634-3644,共11页
在精确AMS^(14)C测年的基础上,对采自重庆中梁山岩溶洼地的剖面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并结合详细的历史文献资料,获取了该地区近700年以来的植被变迁与石漠化演化记录。结果显示:(1)1274—1553 cal a AD研究区周围主要分布以松属、柏科/... 在精确AMS^(14)C测年的基础上,对采自重庆中梁山岩溶洼地的剖面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并结合详细的历史文献资料,获取了该地区近700年以来的植被变迁与石漠化演化记录。结果显示:(1)1274—1553 cal a AD研究区周围主要分布以松属、柏科/杉科占优势的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伴人植物花粉少量出现,人类活动相对较弱。(2)1553—1780 cal a AD,针叶树松属、柏科/杉科花粉含量下降,伴人植物花粉增多,指示研究区人类活动开始加强。(3)1780—1840 cal a AD,松属花粉含量急剧下降,灌木和伴人植物花粉急剧增加,指示该地区人类活动加剧,石漠化现象出现。(4)1840—2000 cal a AD,玉米花粉含量大幅度增加,表明人类活动更加强烈,石漠化现象进一步加剧。近700年来不断增加的人类活动是重庆地区植被退化、石漠化现象严重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对重庆岩溶地区的全面治理,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植被历史 人类活动 土地石漠化 岩溶槽谷区
下载PDF
陕西省榆林市水土保持植被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4
2
作者 郝爱和 《陕西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49-52,62,共5页
本文采取野外调查与查阅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陕北地区不同时期植被的演变规律及不同时期植被建造的成就、经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该地区如何建造植被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为该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进一步... 本文采取野外调查与查阅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陕北地区不同时期植被的演变规律及不同时期植被建造的成就、经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该地区如何建造植被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为该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进一步有效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市 植被历史演变 造林种草 问题与建议
下载PDF
Climate Change in the Nile Delta from Prehistoric to the Modern Era and Their Impact on Soil and Vegetation in Some Archaeological Sites 被引量:2
3
作者 Mosalam Shaltout Mohamed Azzazi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10期632-642,共11页
Since the time of the rainy Holocene, there have been periods of consecutive rain and drought on Egypt. Study of carbon 14 in the long-lived coniferous tree rings could see activity in the sun (spots and solar flares... Since the time of the rainy Holocene, there have been periods of consecutive rain and drought on Egypt. Study of carbon 14 in the long-lived coniferous tree rings could see activity in the sun (spots and solar flares) during eleven years cycle, as well as knowledge of possible flooding of the Nile and the periods of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the extent necessary to meet the soil around Lake Qarun in Fayoum-Egypt. From historical records in ancient Egypt and Muslim countries, the possible link between period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sunspots on the solar disc for several years and is known to inch lower level and role of the minimum level of Mandour creeping ice on Southern Europe to the Mediterranean Sea, and the offset of the drought in North Africa and the Sahel region of Africa during the last thousand years. Analyzed pollen fossils of the overlapped layers of soil in two areas of the Delta were Avaris in Sharkiya Province and Mendes in Dakahliya Province. The study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due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demonstrated by the analysis of soil pH, increased electrical connectivity also, the evidence of sulfates and chlorides indicate high salinity of Mendes and Avaris. Also the analysis of fossil pollen of successive layers of soil for both regions resulted in findings of fossil pollen of the species Chenopodiaceae by 51.2%, in Mendes, while, 7% in the Avaris. This is strong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conditions of salt in Mendes than Avaris archaeological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wet habitat PALAEOECOLOGY PALYNOLOGY PREHISTORY predynasty Avaris Sharkiya and Mendes DakahliyaProvince.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欧的植被演化及其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Richard Pott 刘鸿雁 印轶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4-588,共5页
对历史时期欧洲中部地区植被历史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不仅破坏了自然、导致植被的单一化,同时也对植被与景观的丰富度(多样性)产生影响。人类或家畜的干预使得一些半自然、高多样性的生境类型及相应的植被类型得以保持和发展;但过度的... 对历史时期欧洲中部地区植被历史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不仅破坏了自然、导致植被的单一化,同时也对植被与景观的丰富度(多样性)产生影响。人类或家畜的干预使得一些半自然、高多样性的生境类型及相应的植被类型得以保持和发展;但过度的干扰势必造成植被的单一化和贫乏化,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和保护。当今的中欧植被格局总体上是近几个世纪,某些地区甚至是上千年来,人为干扰叠加在气候变化影响之上的综合产物。中欧大部分地区的潜在植被多为森林,如果没有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除了岩石、水体、海滩、林线以上的高山以及高位沼泽等特定生境的分布区域以外,当今中欧的大部分地区应当仍覆盖着郁闭的阔叶林,而不会表现出今天的多样性景观。因此,自然保护的对象不应当仅仅是"纯自然"植被,保护手段也不仅仅是"清除人为干扰"。在保护多样性思想的指导下,各种典型植被类型都是值得保护的,除了高自然度的自然生态系统外,栽培植被也应当被保存和保护,否则,它们会随着特定耕作或管理方式的消失而消失。同时,既应保护"当前植被",也要恢复"潜在植被",使目前多样的景观类型、植被类型和栖息地类型得以维持和发展。本文结论为解决当前欧洲自然保护中的争议性问题提供了依据,也可以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植被历史 自然度 人类干扰 欧洲
原文传递
中国孢粉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侧重第四纪孢粉学 被引量:28
5
作者 孔昭宸 张芸 +2 位作者 王力 段晓红 李玉梅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71,共8页
孢粉学作为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在当代科学的作用与日俱增.本文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孢粉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孢粉学起始于20世纪的初叶,着重阐述1979年以来第四纪孢粉学的研究领域,其涉及植物与环境、黄土高原、海洋、青藏... 孢粉学作为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在当代科学的作用与日俱增.本文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孢粉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孢粉学起始于20世纪的初叶,着重阐述1979年以来第四纪孢粉学的研究领域,其涉及植物与环境、黄土高原、海洋、青藏高原隆升、考古植物学与先民生存环境及食物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入21世纪,受全球变化和环境演变的影响,给予第四纪孢粉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和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孢粉学 历史植被 气候 环境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太湖流域史前植物性食物资源初探--以朱墓村等遗址为例
6
作者 邱振威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7,共15页
植物性食物的生产是一种人类重要行为模式,与整个史前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立足太湖流域自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考古遗址的孢粉、植硅体和大植物遗存的研究成果分析,形成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全新世以前,该区域很可能有野生稻分布... 植物性食物的生产是一种人类重要行为模式,与整个史前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立足太湖流域自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考古遗址的孢粉、植硅体和大植物遗存的研究成果分析,形成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全新世以前,该区域很可能有野生稻分布;稻作农业发生、发展于全新世大暖期(7900-4400 BP);距今7000年前,水稻在太湖流域即以驯化稻形式存在;马家浜文化以后水稻栽培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第二,自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时期,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体系渐趋完善,水稻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植物性食物的种类多样化。第三,植物性食物资源组合复杂化,既有谷物类的水稻,也有瓜果类的甜瓜、菱属等和可能作为蔬菜类的食物;植物性食物资源分布呈现区域一致性,又不乏地方性差异。第四,史前太湖流域在波动的环境体系中,稻作农业体系和考古学文化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新石器时代 稻作农业体系 植被历史 考古学文化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