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A在福建海岛草丛植被排序中的应用
1
作者 许鸿川 赵友华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65-371,共7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对福建海岛草丛群落样地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与等级聚合分类的结果基本上一致.揭示了影响海岛草丛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包括 A 层有机质、土壤类型、A 层全 N 量和土壤水分指标),表明了主成分分析的排序技... 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对福建海岛草丛群落样地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与等级聚合分类的结果基本上一致.揭示了影响海岛草丛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包括 A 层有机质、土壤类型、A 层全 N 量和土壤水分指标),表明了主成分分析的排序技术可用于研究草丛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群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草丛群落的分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海岛草丛 主导因子 植被排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的双变量主坐标排序 被引量:9
2
作者 熊雄 贺强 崔保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31-1638,共8页
利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类技术将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然后应用双变量主坐标分析(doubl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DPCoA)法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上,芦苇+盐地碱蓬群落为芦苇群落和盐地碱蓬... 利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类技术将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然后应用双变量主坐标分析(doubl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DPCoA)法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上,芦苇+盐地碱蓬群落为芦苇群落和盐地碱蓬+芦苇群落、盐地碱蓬群落、盐地碱蓬+补血草+碱蓬群落、补血草群落的过渡类型,而芦苇+穗状狐尾藻群落与其他群落类型差异较大;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的分布主要与土壤因子中的土壤盐分、土壤pH等紧密相关,而与土壤全磷、全氮、有机质等养分无显著相关关系。将DPCoA和其他一些常用的植被排序方法进行了比较,相对于主分量分析(PCA)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而言,DPCoA信息保留量更高,能够将物种组成和类别上较为接近的植物群落聚集在一起,而将差异较大的植物群落在排序图中分散开来,在揭示群落间相互关系以及植被与环境之间关系上可能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坐标分析 植被排序 二次熵 湿地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运用模糊排序研究露天矿区人工植被土壤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桂莲 张金屯 郭逍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0-35,共6页
该文应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对矿区样地土壤中主要化学成分和植被数据进行直接梯度分析,探讨矿区土壤环境与植被分布格局及植被动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通过FSO多因子排序分析,在时间梯度上,土壤中有机质、N、P、K和Zn的含量随着演替时... 该文应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对矿区样地土壤中主要化学成分和植被数据进行直接梯度分析,探讨矿区土壤环境与植被分布格局及植被动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通过FSO多因子排序分析,在时间梯度上,土壤中有机质、N、P、K和Zn的含量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结合双因子排序分析结果得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植物的分布格局重要相关,N、P、K和Zn在土壤中的含量也随着复垦时间而发生变化.而土壤pH值、电导率及Cu、Mn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十分明显,说明这几种化学成分不是影响植物分布与发展演变的主要因子.模糊数学排序与DCA、DCCA结合使用,可以直观地得出多个环境因子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被 土壤化学成分 模糊数学排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22
4
作者 安乐生 周葆华 +1 位作者 赵全升 王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809-6817,共9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并对区域NDVI与主要环境变量进行了单因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A排序可将黄河三角洲植被分为翅碱蓬、柽柳-翅碱蓬、芦苇-柽柳、芦苇4个主要群落类型(群丛),DCCA与DCA排序图总体相似,但DCCA更清晰地表明其第一轴主要代表的是潜水Cl^-浓度等关键水盐因子,且随着水土环境系统盐分含量的减小,群落由翅碱蓬逐渐向芦苇演变。区域典型植被群落和NDVI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2个环境因素影响较大(NDVI与2个环境变量间建立的二元回归方程R^2=0.57),而土壤Cl^-含量的植被效应实际上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的影响。在区域地下水普遍浅埋条件下,地下水成为影响植被生长与分布的生态环境最敏感要素,而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是这一要素中的2个关键因子,尤其是后者梯度变化对天然植被分布格局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布 环境解释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排序分析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中国西南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晔 李鹏 +5 位作者 许玥 石松林 应凌霄 张婉君 彭培好 沈泽昊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8-388,共11页
中国西南干旱河谷植被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特有的植被类型,目前关于西南干旱河谷植被还没有整体性的群落类型划分研究。根据对甘肃、四川、云南三省九条主要河流的干旱河谷段野外调查和文献来源的1,339个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采用自适应仿... 中国西南干旱河谷植被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特有的植被类型,目前关于西南干旱河谷植被还没有整体性的群落类型划分研究。根据对甘肃、四川、云南三省九条主要河流的干旱河谷段野外调查和文献来源的1,339个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采用自适应仿射传播聚类方法,对我国西南干旱河谷的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样方的植物群落分为7个植被型(稀树草原、肉质灌丛、常绿阔叶灌丛、暖性落叶阔叶灌丛、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24个群系,31个群丛类型。暖性落叶阔叶灌丛是本植被区的代表性植被类型;分布最广的群系为鞍叶羊蹄甲灌丛(Form.Bauhinia brachycarpa,样方比例50.9%)、黄茅灌草丛(Form.Heteropogon contortus,样方比例11.9%)、孔颖草灌草丛(Form.Bothriochloa pertusa,样方比例5.6%)、黄荆灌丛(Form.Vitex negundo,样方比例4.2%)、知风草灌草丛(Form.Eragrostis ferruginea,样方比例3.8%)、车桑子灌丛(Form.Dodonaea viscosa,样方比例3.4%)、云南松疏林(Form.Pinus yunnanensis,样方比例3.3%)。(2)冬季低温和降水的季节性是限制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稀树草原、肉质灌丛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植被类型;暖性落叶阔叶灌丛、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灌丛是干暖河谷植被的优势类型;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则主要在干温河谷环境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干旱河谷 植被分类与排序 自适应仿射传播聚类 典范对应分析 植被分区 气候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