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博爱西金城遗址石器及陶器上残存淀粉粒反映的古人类植食性食谱——四千年前的麦作农业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强 王青 李明启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1,共9页
西金城遗址淀粉粒分析表明,来源于小麦族(the Tribe Triticeae)大麦属(Hordeum spp.)的淀粉最多,约占淀粉粒总数的70%,其次为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此外还有少量疑似高粱属(Sorghum spp.)、豆科(Leguminosae)及... 西金城遗址淀粉粒分析表明,来源于小麦族(the Tribe Triticeae)大麦属(Hordeum spp.)的淀粉最多,约占淀粉粒总数的70%,其次为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此外还有少量疑似高粱属(Sorghum spp.)、豆科(Leguminosae)及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据此结果可推断,西金城遗址的先民采用了多种作物混耕,并辅以少量采集经济的生计模式。其中尤其是大量大麦属淀粉粒的发现表明中原地区的先民早在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即已开始种植麦类作物,这对研究麦类作物在中国的起源、传播及扩散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器物不同部位残存的淀粉粒也可以有效对其用途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金城遗址 淀粉粒分析 植食性食谱 小麦族 大麦属
原文传递
大连王家村遗址出土陶器印痕分析
2
作者 小田弘己 王强 +2 位作者 齐藤希 宫本一夫 栾丰实 《东方考古》 2019年第1期-,共13页
通过对王家村遗址陶器进行的印痕分析,我们在不同时期的陶片中发现了粟、黍、水稻、小麦族、紫苏属、大豆属及其他豆科种属、薏苡属等植物。在小珠山第三期文化中,发现了薏苡属、黍、粟的主要植物种属组合,其中薏苡属植物可能已经人工... 通过对王家村遗址陶器进行的印痕分析,我们在不同时期的陶片中发现了粟、黍、水稻、小麦族、紫苏属、大豆属及其他豆科种属、薏苡属等植物。在小珠山第三期文化中,发现了薏苡属、黍、粟的主要植物种属组合,其中薏苡属植物可能已经人工栽培。在小珠山第五期文化中,则主要是黍、粟类作物,此外还发现有水稻和小麦族植物,但不见薏苡属植物。这与浮选结果基本吻合。印痕分析中杂草种子发现较少,并且很可能也不是古人的食物来源,这与浮选结果不同。此外,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陶器制作和谷物生产活动的作业场所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村遗址 陶器印痕 植食性食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