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股骨头坏死采用改良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多孔钽棒材料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党海峰 樊俊俊 +3 位作者 杨超 郝治龙 薛宝宝 石磊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对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采用改良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多孔钽棒材料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72髋)早期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对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采用改良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多孔钽棒材料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72髋)早期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多孔钽棒材料治疗。对比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FMA)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少于对照组[(51±17)min比(62±15)min、(103±26)ml比(135±36)ml、(11.5±1.6)周比(13.2±2.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个月2组髋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后伸、前屈角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7.2%(35/36)比80.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24)。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多孔钽棒材料治疗早期ONFH可行。该方法安全性高且操作简便,能够有效减轻早期ONFH患者髋膝部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与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多孔钽棒 保髋手术 改良髓芯减压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性眩晕
下载PDF
微创置钉联合小切口椎板减压植骨术对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疗效
3
作者 张矿 白磊 田夏威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 分析微创置钉联合小切口椎板减压植骨术对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40例,实验组(行微创置钉+小切口椎板减压植骨术治疗... 目的 分析微创置钉联合小切口椎板减压植骨术对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40例,实验组(行微创置钉+小切口椎板减压植骨术治疗)40例;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低少、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实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实验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实施微创置钉联合小切口椎板减压植骨术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术后疼痛、术后恢复效果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置钉 小切口椎板减压 胸腰椎 神经损伤
下载PDF
扩大髓芯减压植骨术和肌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刘文政 付志厚 +4 位作者 牛旭 王峰 冯晓雷 康健 刘江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比较扩大髓芯减压植骨术和肌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大髓芯减压植骨组(10例)和肌骨瓣植入组(17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Har... 目的比较扩大髓芯减压植骨术和肌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大髓芯减压植骨组(10例)和肌骨瓣植入组(17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扩大髓芯减压植骨组均短(少)于肌骨瓣植入组(P<0.01)。两组术后1、3、12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X线片均未见股骨头坏死区域进展;患者均能正常行走,除肌骨瓣植入组2例轻度跛行步态外,其余患者均为正常步态。结论扩大髓芯减压植骨术和肌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扩大髓芯减压植骨术的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患者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髓芯减压 入术 头坏死
下载PDF
早期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植骨术联合桃红四物汤与单纯髓芯减压植骨术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5
作者 白继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髓芯减压植骨术联合桃红四物汤与单纯髓芯减压植骨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1—2022-09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早期ONF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髓芯减压植骨术组(对照组)和髓芯减压植骨术联合桃红四...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髓芯减压植骨术联合桃红四物汤与单纯髓芯减压植骨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1—2022-09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早期ONF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髓芯减压植骨术组(对照组)和髓芯减压植骨术联合桃红四物汤组(观察组)。2组患者术后均获12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时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时的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术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早期ONFH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进程,并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但仍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等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股头坏死 髓芯减压 桃红四物汤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6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徐小平 赵刘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脊髓功能、矢状位参数、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术后7 d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时,C_(2-7)Cobb、SCobb角较对照组大,C_(2-7)SVA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ACDF治疗CSM有快捷、对患者损害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减轻疼痛,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及矢状位参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术后疼痛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赵东升 张伟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80-82,86,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研究组给予ACD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CSM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VAS评分,提高腰椎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高度,其效果优于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FTS理念下优质护理干预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10
作者 宋小艳 白珂阳 刘永恒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69-0172,共4页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患者行FTS理念下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脊柱病区颈椎病患者100例,依据护理干预方法分为FTS理念下优质护理干预组(优质护理...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患者行FTS理念下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脊柱病区颈椎病患者100例,依据护理干预方法分为FTS理念下优质护理干预组(优质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干预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焦虑程度、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CSA-GA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NDI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均快于护理前(P<0.05),优质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均大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CSA-GAS评分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NDI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均快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1/50)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24.00%(12/50)(χ2=10.699,P<0.05)。优质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46/50)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66.00%(33/50)(χ2=10.187,P<0.05)。结论 FTS理念下优质护理干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颈椎病 FTS理念 优质护理干预 颈椎活动度 颈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焦成 厉娜 +4 位作者 冯志杰 张吉龙 李宝明 马靖华 杨佐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目的分析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钻... 目的分析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血浆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7.23±7.65)、(83.84±6.69)、(86.71±6.15)分,均高于对照组[(72.91±8.12)、(79.31±6.25)、(83.22±6.33)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两组血浆S-100B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浆S-100B分别为(75.21±6.66)、(72.85±6.05)、(70.55±5.93)ng/mL,NSE水平分别为(15.41±3.96)、(13.73±3.31)、(12.35±2.87)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S-100B:(78.94±7.11)、(76.33±6.31)、(74.44±6.22)ng/mL;NSE:(17.19±4.13)、(15.86±3.97)、(14.03±3.61)ng/mL],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耐受。结论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有利于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消炎止痛膏 钻孔减压自体髂松质打压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刘锋 石运潮 +4 位作者 周科 刘冬 寇艳艳 陈明凤 温建生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3406-3410,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就诊的113例早中期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 目的探究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就诊的113例早中期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C)、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WBHS)、全血低切黏度(WBLS)、血浆黏度(PV)]。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量表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各项评分分别为(37.82±5.82)分、(41.67±5.96)分、(3.27±0.52)分、(3.85±0.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8±5.19)分、(37.09±5.39)分、(2.82±0.46)分、(3.35±0.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C、BMP-2及IGF-1水平分别为(6.85±0.89)μg/L、(17.74±2.31)μg/L、(88.35±10.9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4±0.78)μg/L、(13.47±1.79)μg/L、(81.36±10.9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WBHS、WBLS及PV分别为(5.32±0.74)mPa·s、(6.82±0.87)mPa·s、(1.74±0.21)mPa·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0.81)mPa·s、(8.14±1.23)mPa·s、(2.15±0.29)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7%,略低于对照组的7.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有助于改善ANFH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缺血性坏死 超选择血管介入 髓芯减压 髋关节功能 代谢指标
下载PDF
改良减压植骨手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观察
13
作者 李伟丰 尚庆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减压植骨手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开展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进行改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进行改良减压植骨手术、体外... 目的:探究改良减压植骨手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开展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进行改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进行改良减压植骨手术、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每组4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79.07%)高(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Kerboul角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改良减压植骨手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方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整体治疗效果更理想,在减轻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缩小Kerboul角方面更具有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改良减压手术 体外冲击波
下载PDF
吞咽功能状况评估下精细化康复护理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晶晶 刘洁 张东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状况评估下精细化康复护理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12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状况评估下精细化康复护理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12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实施吞咽功能状况评估下精细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自护行为、营养指数、疼痛情况及颈椎功能等变化。结果:出院后,两组自护行为、营养指数、疼痛情况及颈椎功能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实施吞咽功能状况评估指导下精细化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在强化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疼痛程度的同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吞咽功能状态评估 精细化康复护理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髓芯减压植骨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辉 张堃 +4 位作者 郝阳泉 冯磊 杨治 许鹏 鲁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7-551,共5页
背景:髓芯减压植骨是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保髋术式之一,但传统手术方式存在透视时间长、出血量大等缺点。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下进行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特点,为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背景:髓芯减压植骨是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保髋术式之一,但传统手术方式存在透视时间长、出血量大等缺点。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下进行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特点,为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科因股骨头坏死行髓芯减压植骨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其中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髓芯减压植骨患者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30-74(47.52±12.50)岁,设为机器人导航组;常规髓芯减压植骨患者50例,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28-77(50.68±13.60)岁,设为常规手术组;所有手术均为同一名术者操作完成。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术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股骨头塌陷情况、术中各操作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38(28.53±0.50)个月;②机器人导航组患者术中X射线透视总次数、导针置入透视次数、植骨操作透视次数、植骨通道确定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3.84±1.52)次、(5.64±1.14)次、(8.20±1.70)次、(20.39±1.46)min和(39.37±1.96)min,均少于常规手术组上述各项指标的相应值[(18.94±1.32)次、(8.64±1.27)次、(10.30±1.79)次、(41.57±1.63)min和(62.53±3.44)min,均P<0.05];③两组在末次Harris评分、术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股骨头塌陷情况和术中出血量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说明,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进行髓芯减压植骨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可明显提高髓芯减压植骨操作的精准度,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机器人辅助导航 髓芯减压 透视次数 头塌陷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祁文龙 陈学明 +6 位作者 刘亮 崔利宾 王彦辉 袁鑫 唐本强 赵鹏 许崧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LIF组(n=144)和PELD组(n=78)。两组均随访...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LIF组(n=144)和PELD组(n=78)。两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腰腿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PELD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TLIF组(P<0.05)。术后,两组下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随着时间推移而减轻,且各时间点PELD组下腰痛VAS评分均低于TLIF组(P<0.05);出院时,PELD组腿痛VAS评分低于TLIF组(P<0.05)。相较于TLIF组,PELD组术后6个月ODI及Cobb角更低(P<0.05),腰椎前屈及腰椎后伸更高(P<0.05)。PEL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LIF组(P<0.05)。结论:相比TLIF,PELD治疗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有利于腰腿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 经椎间孔减压椎间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刘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68-70,共3页
探究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按机数字表法分类,观察组和对照组... 探究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按机数字表法分类,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滑脱度(SP)、腰骶角(LSA)、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滑脱角(SA)、腰1垂线与骶1的距离(LASD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SP、LL、SA和LS-A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SS、PT和LS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滑脱复位率分别为(63±23)%和(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L、△SA分别为(-3.2+6.9)°和(-2.2+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10.2)°和(2.3+5.5)°(P<0.05);观察组的△LASD(4+10)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0)mm(P<0.05)。结论 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在减小LL和SA方面,微创手术效果更为显著;在滑脱复位方面,传统开放手术的滑脱复位率高于微创手术,且传统开放手术可明显减小LSAD,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盘镜 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Ⅰ、Ⅱ 度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盆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向伟 薛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5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5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于术后1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2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行X线、CT检测2组患者的伤椎修复指标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固定物断裂及松动、感染及胃肠道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45/50)、100.00%(50/5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63,P<0.05)。术前,2组患者的ASIA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63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SIA分级分布情况较术前改善(Hc=22.538、45.637,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SIA分级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Hc=17.589,P<0.05)。术前,2组患者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Cobb角显著小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5)。结论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可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更有效促进脊柱骨折患者椎体脊柱侧弯及生理高度的恢复,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脊柱 脊髓神经
下载PDF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腰椎功能、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3.63±25.76)min,长于对照组的(95.52±2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ODI评分为(19.52±3.08)分,低于对照组的(21.35±3.64)分,椎间孔高度为(20.90±2.06)mm,高于对照组的(19.71±2.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采用P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利于恢复椎间孔高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半椎板切除减压 腰椎功能
下载PDF
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对颈椎解剖学及应激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成明 蒋赛男 +1 位作者 唐烨 蒋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837-2841,共5页
背景: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具备与松质骨、椎体皮质骨较为接近的弹性模量,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对颈椎手术中融合器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 背景: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具备与松质骨、椎体皮质骨较为接近的弹性模量,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对颈椎手术中融合器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颈椎解剖学、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男46例,女44例,年龄(46.85±9.7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5)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置入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骨,观察组(n=45)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置入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术后1周,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量表评价疗效;术后3d及3个月,拍摄颈椎X射线片记录颈部解剖学指标;术后1,3 d,采集静脉血检测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术后3个月,采用颈部失能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价患者肢体功能状态。结果与结论:(1)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义(P>0.05);(2)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颈椎融合节段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T1倾斜角均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1,3 d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3)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颈部失能指数低于对照组(P<0.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4)结果表明,3D打印微孔钛合金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减轻机体应激、改善肢体功能,同时在保持颈椎解剖形态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微孔钛合金融合器 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应激激素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