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临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郝少飞 曹珺 +2 位作者 勾瑞恩 马玉斐 崔京福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49-353,371,共6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后临近椎体再发骨折(adjacentvertebra...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后临近椎体再发骨折(adjacent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PVP或PKP手术治疗的148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临近椎体再骨折分成AVCF组(27例)和非AVCF组(121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初始骨折椎体数量、初始骨折部位(T10-L2、非T10-L2)、体重指数(BMI)、手术方式(PVP、PKP)、术前腰1椎体CT值、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潜在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mon,平均10 mon。148例中共发现AVCF 27例(18.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初次骨折椎体数、初次骨折部位、手术方式及BM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VCF组腰1椎体CT值明显低于非AVCF组(P<0.05),而AVCF组伤椎高度恢复率明显高于非AVCF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1椎体CT值与伤椎高度恢复率与OVCF术后AVCF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1椎体CT值≤80 HU及伤椎高度恢复率是导致OVCF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腰1椎体CT值伤椎高度恢复率是OVCF患者PVP或PKP术后AVC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临近椎体再发骨折 相关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不同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情况比较
2
作者 陆浩 严飞 顾勇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0期5-8,16,共5页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不同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9月于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椎体强化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椎...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不同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9月于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椎体强化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组(n=49)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组(n=37)。观察至术后1年,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VAS评分)及下腰背部功能评分(ODI评分)、后凸Cobb’s角、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VP组手术时间短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3,P<0.001);两组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及后凸Cobb’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22、23.433、4.254,P<0.001);PVP组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率为20.41%,高于PKP组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结论PKP及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可有效缓解骨折端疼痛,促使后凸Cobb’s角恢复,改善下腰背功能,但PKP手术可有效预防相邻椎体再发骨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邻椎体再发骨折 经皮成形术 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间盘退变对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仇汪宝 荆珏华 +1 位作者 钱军 朱楠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邻近椎间盘退变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13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邻近椎间盘退变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13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术前MRI结果,确认病椎邻近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患者82例,纳入研究范围,其中男性16例,女性66例。所有病椎均给予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均行X线及MRI检查,根据术后邻近骨折椎体的椎间盘是否发生退变分为退变组及非退变组。结果平均随访2年,随访率为96.3%(79/82)。术后病椎邻近椎间盘出现退变42例(53.2%)。术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19例,退变组出现邻近椎体骨折14例(14/42),非退变组邻近椎体骨折5例(5/37),两组再发骨折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对末次随访退变组进行分析,在排除椎体再发骨折影响下,其VAS及ODI评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加骨折因素下再次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并不影响治疗效果,但可能会增加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间盘退变 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杨光乾 《系统医学》 2019年第22期49-51,共3页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分析,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1月—2017年9月间在该院接受PVP手术治疗的17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共10例患者手术椎体再发...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分析,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1月—2017年9月间在该院接受PVP手术治疗的17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共10例患者手术椎体再发骨折,对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相关性分析显示,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骨间填充材料、胸腰椎活动程度、骨密度(T值)、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平均后凸角矫正度数、骨水泥分布不均以及椎体裂隙证等,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有效避免椎体再骨折的有效措施。未骨折组的PMMA为93.75%,骨折组的PMMA为60.00%。未骨折组CPC为12.50%,骨折组的CPC为20.00%。未骨折组的HBC为4.66%,骨折组的HBC为20.00%,相关检验值为14.186、3.120、4.391,P<0.05。结论PVP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众多,患者本身的体质以及医源性因素也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根据患者的骨密度情况来调整凸角矫正度数,减少胸腰椎的活动并以抗骨质疏松药物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再发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椎体再发骨折 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再发椎体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王恩杰 李庆辉 陈允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594-1604,共11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2020年至2022年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进一步将其分为训练队列和...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2020年至2022年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进一步将其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基于Akaike信息准则(AIC)的逐步logistic回归法分析分析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的形式将其可视化。我们通过Brier评分、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验证。结果:经排除后,共有780名患者入选。年龄、性别、吸烟史、用药情况、佩戴支具情况、日照情况、β胶原降解产物、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9个因素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指数分别为训练队列0.851,验证队列为0.820,Brier评分为0.090,证明模型的判别能力及准确度较高。临床决策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结论:吸烟、不规范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术后佩戴支具时间不足、每日平均日照时间不足等可增加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折 成形术 列线图 预测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6
作者 陈亮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56-0059,共4页
探究椎体强化术后再发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并提出一些预防建议。方法 选取本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14-2022期间收治的椎体强化术治疗患者共计114例。在患者术后一年进行随访,了解椎体骨折再发状况... 探究椎体强化术后再发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并提出一些预防建议。方法 选取本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14-2022期间收治的椎体强化术治疗患者共计114例。在患者术后一年进行随访,了解椎体骨折再发状况,并分为再发组(32例)与未再发组114(82例),分析患者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来看,再发组的平均年龄为68.45±1.8岁,高于未再发组的60.54±1.1岁,且再发组的体质指数高于未复发组的19.9±0.3,在有无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方面,再发组有78(95.1)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而再发组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为0(0.0);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式、骨水泥穿刺方式、骨水泥用量(ml)以及骨水泥弥散渗透率(%)等比较。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在治疗方面一般会采用椎体强化术,但术后由于一些因素,患者还会出现再发的可能。从本次探究的结果来看,导致术后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因素、骨密度因素、肥胖因素、骨水泥体积因素、骨水泥渗漏因素等。为了避免术后椎体骨折发生,就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因素控制。比如对于骨密度较低的群体,要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来解决骨密度较低的问题,避免发生骨质疏松的病症;制订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不能盲目追求加大骨水泥的填充量等。这样能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椎体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术 术后骨折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二次手术和保守治疗对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鑫 裴济民 +1 位作者 徐顺利 张成祺 《辽宁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二次手术和保守治疗对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骨科收治的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各26例。保守组对再发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包括... 目的探究二次手术和保守治疗对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骨科收治的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各26例。保守组对再发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包括功能锻炼、卧床休息、佩戴护具、抗骨质疏松治疗。手术组对再发骨折患者进行第二次PKP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中柱椎体高度、Cobb角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手术组VAS疼痛评分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中柱椎体高度高于保守组,Cobb角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总有效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患者行二次手术,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中柱椎体高度与Cobb角,促进患者恢复,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保守治疗 PKP术 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
原文传递
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宋艳红 黄又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8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3例已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复发情况及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3例已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复发情况及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椎体骨折未复发者68例,再发椎体骨折25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体质指数、合并其他骨折病史、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纠正的百分比、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弥散渗透率及术后Cobb角改变率是导致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通常表现为相邻椎体骨折,高龄、骨质疏松症及手术方式不当是引发椎体再次骨折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术 骨折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叶福平 刘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以术后未再发椎体骨折者25例作为对照组,从年龄、BMI指数、病史、骨水泥用量、术后Cobb角、穿刺方式等方面出发,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以术后未再发椎体骨折者25例作为对照组,从年龄、BMI指数、病史、骨水泥用量、术后Cobb角、穿刺方式等方面出发,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患者,发病时间为术后(3.58±1.26)个月、胸段骨折占20%、腰胸段骨折占72%、腰段骨折占8%。两组年龄、BMI指数、病史、骨水泥用量及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影响因素多,为改善预后,临床应于术前加强对患者病史的调查,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骨水泥用量,并于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嘱患者加强自我干预,以预防再发椎体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术 骨折 病时间 骨折部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骨水泥与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何保玉 刘宝戈 李学民 《中国医药》 201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一种非常有效,并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微创手术,它以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而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接受。然而,PVP与PKP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一种非常有效,并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微创手术,它以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而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接受。然而,PVP与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是否由于手术注入骨水泥再发,还是仅仅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就骨水泥对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作一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邻近椎体再发骨折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 被引量:19
11
作者 于凌佳 张华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23-826,共4页
近年来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可能原因有力学和临床两方面因素,前者主要是指相邻椎体刚度和强度的改变而后者主要是指骨水泥的外渗及相邻椎体自身骨质疏松的严重... 近年来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可能原因有力学和临床两方面因素,前者主要是指相邻椎体刚度和强度的改变而后者主要是指骨水泥的外渗及相邻椎体自身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是否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目前尚无定论,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预防性应用椎体成形术和寻找理想骨水泥替代物。笔者对上述观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相邻椎体再发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再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冬发 蒋晖 +5 位作者 王海明 黄紫霞 彭昌贵 包国庆 方鸣 陈建庭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7期19-20,共2页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椎体成形(PVP)术中骨水泥渗漏、骨密度值与术后再发椎体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行PVP治疗的1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再发椎体骨折分为再骨折组和...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椎体成形(PVP)术中骨水泥渗漏、骨密度值与术后再发椎体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行PVP治疗的1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再发椎体骨折分为再骨折组和对照组,术中是否出现骨水泥椎间渗漏分为渗漏组和未渗漏组,分别分析两组的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率、骨密度值、再发椎体骨折等情况。结果本组141例,平均随访20个月。再骨折组的骨密度值(-3.6±0.49)与对照组的(-2.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漏组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数与未渗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漏组术后非相邻椎体再发骨折数与未渗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术中骨水泥椎间渗漏增加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但不增加非相邻椎体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骨密度降低是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骨折疏松性骨折 骨水泥间渗漏 骨折
下载PDF
PKP对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海龙 马镇川 +1 位作者 季卫锋 沈国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的疗效。方法:根据病史、MR、X线、CT表现选取2007年5月-2010年8月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患者30例,共38个椎体。均采用双侧入路进行PKP治疗。术前及术后3d摄...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的疗效。方法:根据病史、MR、X线、CT表现选取2007年5月-2010年8月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患者30例,共38个椎体。均采用双侧入路进行PKP治疗。术前及术后3d摄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结果:术前后凸Cobb角为(25.2±3.5)(°),术后3d为(10.2±3.4)(°),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VAS评分为(8.7±0.8)分,术后3d为(1.8±0.4)分,较术前均改善(P<0.05)。结论:PKP对于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早期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椎体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压缩骨折损伤: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疗效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麻光喜 骆国钢 +1 位作者 许兵 杨益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4期695-697,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23例(29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行保守治疗,13例再次行PKP术治疗,进行两种治疗...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23例(29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行保守治疗,13例再次行PKP术治疗,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疼痛评分(VAS)和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以初次为多椎体PKP术的邻椎骨折较多,在短期内(6月内)再次发生概率较大,为82.61%。与治疗前比较,再发椎体骨折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椎体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1周、3月时VAS评分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椎体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1周、3月时有效率分别为69.23%、84.62%,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月时的VAS评分和有效率相互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短期及长期疗效,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质疏松 成形术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注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后高龄及应力改变为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杨 杜怡斌 +1 位作者 刘艺明 李凡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4507-4513,共7页
背景:现今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注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可能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尚存争议,主要观点集中在与患者自身临床特点和手术相关因素有关。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注射自固化磷酸... 背景:现今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注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可能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尚存争议,主要观点集中在与患者自身临床特点和手术相关因素有关。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注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62例(共19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51-88岁,均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注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术后再发骨折34例(共44个椎体),以未发生再骨折者128例为对照组(共147个椎体),比较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比例、骨水泥注入量、单侧或双侧穿刺、骨水泥是否过中线对称分布、骨水泥泄露、骨水泥接触上下终板、术前骨折椎体数量、术前骨折椎体分布、术前骨折压缩程度、术后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术前骨密度值、术前有无陈旧性椎体骨折、术后Cobb角改变及术后前缘高度恢复率,并进行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两组间年龄、骨水泥是否过中线对称分布与骨水泥终板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P=0.006,OR=1.086)、骨水泥接触上下终板(P=0.025,OR=2.516)及骨水泥在椎体中不过中线对称(P=0.012,OR=0.344)是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③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高龄状态、骨水泥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及未过中线对称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水泥在椎体内的不同分布通过改变椎体内应力及脊柱力线进而影响术后再发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骨折 高龄 骨水泥分布 应力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劳锦锦 方略 +1 位作者 董叶凯 陈玉松 《浙江实用医学》 2017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将82例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保守组给予骨折复位、卧床休息、腰背肌锻炼联合抗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将82例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保守组给予骨折复位、卧床休息、腰背肌锻炼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PKP组选择再次PKP手术治疗。两组均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VAS评分、伤椎及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和R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同期PKP组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治疗后6个月,PKP组伤椎压缩率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 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再次采用PKP术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伤椎形态,改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病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庆富 武京国 +1 位作者 张敏 张喜善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病理机制。方法新鲜成年羊,摄X线正侧位片排除先天性畸形、肿瘤、骨折等,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每具标本的骨密度。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体外脱钙模拟椎体骨质疏松,短期制造骨质疏松性...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病理机制。方法新鲜成年羊,摄X线正侧位片排除先天性畸形、肿瘤、骨折等,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每具标本的骨密度。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体外脱钙模拟椎体骨质疏松,短期制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清除椎体标本两旁的肌肉、软组织以及与胸椎相连的肋骨,T3~T9、T10~L4各为一组,各制备16组实验标本。每组中间一位椎体(T6或L1)造成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处理恢复压缩骨折椎体的高度。标本两端椎体固定,采用人工脊柱测试系统(Mini Bionix)和多通道脊柱测试系统,进行标本的屈曲、伸展、轴向载荷、旋转等运动,以及疲劳试验,获得静态和动态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椎体再骨折发生与强化椎体的关系。结果T10~L4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松质骨最大von Mises应力和椎体皮质骨最大von Mises应力明显高于T3~T9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保持直立状态,T10~L4组的竖脊肌力会明显高于T3~T9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T10~L4组的椎间盘压力、终板最大von Mises应力与T3~T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T10~L4比T3~T9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再发骨折与承受的应力能力有关,可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椎体再发骨折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顽固性腰骶部疼痛1例
18
作者 王强 陈冠卓 +1 位作者 于磊 南军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7-168,共2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之一,治疗方法有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两...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之一,治疗方法有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两种术式均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及预后良好等优点[1],但PVP可引发术后腰骶部疼痛和再发骨折.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重度OVCF行PVP后再发椎体及椎弓根骨折致顽固性腰骶部疼痛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成形术后骨折 术后腰痛 骨质疏松治疗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田保磊 姚啸生 +2 位作者 戚晓楠 智猛 王国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2期27-29,46,共4页
椎体强化术包括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典方法 ,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部分患者术后仍伴有不同程度的残余腰背痛,使患者延迟卧床时间,增加相关并发症风险,降低手术满意度及对医生信任度。然而,... 椎体强化术包括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典方法 ,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部分患者术后仍伴有不同程度的残余腰背痛,使患者延迟卧床时间,增加相关并发症风险,降低手术满意度及对医生信任度。然而,椎体强化术术后残余腰背痛确切原因及对策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因此,本综述从骨质疏松、软组织损伤、腰椎退变、矢状面失衡和椎体再发骨折等方面对椎体强化术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腰背痛 骨质疏松 软组织损伤 椎体再发骨折
下载PDF
椎体增强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树宝 王善金 +3 位作者 徐浩伟 易宇阳 谈爱红 吴德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682-1685,共4页
椎体增强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患者术后常出现邻近椎体或远隔椎体的再发骨折。再骨折受自身疾病的进展以及手术椎体的改变两个方面影响,术者应该综合考虑,尽可能减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增强术后再骨折的... 椎体增强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患者术后常出现邻近椎体或远隔椎体的再发骨折。再骨折受自身疾病的进展以及手术椎体的改变两个方面影响,术者应该综合考虑,尽可能减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增强术后再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增强术 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