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强化术后恢复高度对邻近椎体的影响:一项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商鹏 崔伦旭 +3 位作者 马奔原 侯光辉 宋万振 刘艳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741-5746,共6页
背景: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的:旨在利用CT图像,建立不同恢复高度的椎体强化后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恢... 背景: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的:旨在利用CT图像,建立不同恢复高度的椎体强化后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恢复高度下邻近椎体的应力情况,并进一步探讨椎体强化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建立并验证了胸腰椎(T_(11)-L3)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4种不同恢复高度(100%,80%,60%,40%)的L1术后有限元模型,其中骨水泥容量随着恢复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模型如下:Model 1为正常恢复高度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8.3 mL;Model 2为L1前部高度切除20%,后凸角变为10.41°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6.9 mL;Model 3为L1前部高度切除40%,后凸角变为20.17°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4.7 mL;Model 4为L1前部高度切除60%,后凸角变为28.85°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3.6 mL。对术后模型进行评估时,施加了7Nm的力矩和500N的轴向力,记录并分析L2上终板和T12下终板的峰值应力,以及L2和T12松质骨的峰值应力。结果与结论:①L2上终板、T12下终板、L2松质骨、T12松质骨各工况的最高峰值应力都出现在Model 1和Model 4,特别是T12下终板(除后伸工况外),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工况都在Model 4达到了最高峰值应力,应力分别为50.3,33.1,44.9,34.3,31.9 MPa;②根据邻近椎体终板和松质骨的峰值应力,排除Model 1和Model 4两个模型后,大部分工况的最小峰值应力都是出现在Model 2模型上,且Model 2模型出现最小峰值应力的情况占据了66.6%,尤其是在L2的上终板和松质骨(除后伸工况外),最小峰值应力都是出现在了Mode 2上;③因此将恢复高度控制在原高度的100%和40%左右是比较危险的恢复高度,对邻近椎体的影响较大;将恢复高度控制在原高度的80%左右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恢复高度在原高度的80%左右,邻近椎体所承受的应力较小,从而减小了患者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 恢复高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锚定式椎体强化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
2
作者 陈松海 叶林强 +1 位作者 周泽霖 卢国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锚定式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anchored vertebral augmentation,PPSAVA)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采用PPSAVA治疗的20例无神经症状K&#...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锚定式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anchored vertebral augmentation,PPSAVA)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采用PPSAVA治疗的20例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56~88 (74.95±9.93)岁,病程7~60(21.35±14.46)d。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角(vertebral body angle,VBA)、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末次随访时观察骨水泥松动、移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56(41.15±7.65) min,骨水泥注入量6.0~12.0(9.30±1.49) ml。术中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随访时间为6~12(8.43±2.82)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BA、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椎体中线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与术后3d比较,末次随访时的VBA、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椎体中线高度均有不同程度丢失(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和OD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的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出现骨水泥松动、移位的情况。结论:PPSAVA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降低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螺钉 经皮椎体强化 Kümmell病 骨水泥松动 骨水泥移位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3
作者 张智龙 崔玉石 +4 位作者 吴红飞 陈天鑫 杨胜平 高云 朱瑜琪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0-218,共9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骨质...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5月21日。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3个病例对照研究,均为高质量文献,总样本量为106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13,95%CI(1.08,1.17)]、低体质量指数[OR=2.29,95%CI(1.36,3.84)]、吸烟[OR=2.77,95%CI(1.52,5.05)]、低骨密度[OR=3.88,95%CI(2.64,5.70)]、患有糖尿病[OR=2.25,95%CI(1.57,3.21)]、合并脊柱侧弯[OR=4.41,95%CI(2.52,7.73)]、伤椎数较多[OR=2.02,95%CI(1.43,2.85)]、骨水泥渗漏[OR=3.47,95%CI(2.77,4.35)]、骨水泥注入量过大[OR=2.94,95%CI(2.50,3.46)]、椎体高度恢复率偏大[OR=1.28,95%CI(1.10,1.49)]、局部Cobb角过度矫正[OR=1.27,95%CI(1.04,1.55)];保护因素为抗骨质疏松治疗[OR=0.32,95%CI(0.21,0.49)]。结论:高龄、低体质量指数、吸烟、低骨密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有糖尿病、合并脊柱侧弯、伤椎数较多、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过大、椎体高度恢复率偏大、局部Cobb角过度矫正是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控制可控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以减少不良预后。以上所得出的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 META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术中不同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的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包雄 吴枭 +3 位作者 唐锡杰 张友高 蔡进奎 李章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06-2014,共9页
背景: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作者发现当骨水泥注射总量达4 mL及以上时会在X射线片上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然而关于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进一步探讨骨水... 背景: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作者发现当骨水泥注射总量达4 mL及以上时会在X射线片上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然而关于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进一步探讨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L_1-L_3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在L_2节段模拟椎体压缩骨折,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上分别模拟4 mL及6 mL骨水泥注入量及双侧部分融合(FH型)、完全融合(FO型)、对称分离(SA型)、非对称分离(SN型)4种骨水泥分布形态,共获得9组模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三维有限元求解,比较L_2骨折椎体的应力及位移。结果与结论:(1)9组模型的最大应力均集中于L_2骨折区域,各骨水泥填充骨折模型的L_2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小于无骨水泥填充骨折模型,说明骨水泥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2)与4 mL骨水泥填充相比,6 mL骨水泥填充在提高骨折椎体稳定性的同时可显著降低骨折椎体应力,增强椎体强度;(3)在相同运动状态下,FH型组骨折椎体应力均为最小,其次为SA型组,该两组接近,FO型组骨折椎体应力最大,在侧弯动作中尤为明显,可能与骨水泥团块形状导致侧方应力集中有关;FH型组骨折椎体位移最小,FO型组骨折椎体位移最大;(4)结果显示,增加骨水泥注入剂量可以降低骨折椎体应力,提高稳定性,但会增加渗漏风险;双侧对称弥散分布骨水泥(FH型、SA型)在恢复椎体强度及稳定性上均优于完全融合、非对称分离骨水泥,因此,临床上行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首先保证双侧对称弥散分布,优先推荐双侧部分融合型分布,可获得合适的应力刺激及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分布对椎体强化术后疼痛的影响
5
作者 李威 周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7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状态对椎体强化术后残留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的10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状态对椎体强化术后残留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的10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骨水泥弥散充分,n=69)和B组(骨水泥弥散不充分,n=39)。对比2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损伤椎体高度(IVH)、局部后凸Cobb角(LKA)。结果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2天LKA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IV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充分弥散可减轻椎体强化术后残留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 残留疼痛 骨水泥 弥散分布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3D Slicer技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毛翔 张梅花 张海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行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置钉的33例作为3D组和传统徒手定位置钉的3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位置钉Gertzbein-Robbins分级、手术相关指标(单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指标(疼痛缓解的时间、手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随访结果(对患者随访至术后1年,记录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组患者Gertzbein-Robbins分级中A+B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A+B级的例数(P<0.05)。3D组患者单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手术后的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3.45±0.98)个月,3D组患者在各个随访时间点SF-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截止时间3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 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可提高置钉的准确度,改善患者预后的症状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患者生存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licer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椎体强化 应用价值 Gertzbein-Robbins分级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徐东东 张坚若 何戟锋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57-8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及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及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共80例,根据有无术后残余痛分组,比较残余痛组和无残余痛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接受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80例中出现术后残余痛13例,发生率为16.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外伤史、合并腰背筋膜损伤、腰背痛病史、骨密度、存在邻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及术后Cobb角改善率均可能与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量指数、低骨密度、存在邻椎骨折、术后低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改善率是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术后残余痛发生与低体质量指数、低骨密度、存在邻椎骨折、术后低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改善率在内复杂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强化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残余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8
作者 陈亮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56-0059,共4页
探究椎体强化术后再发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并提出一些预防建议。方法 选取本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14-2022期间收治的椎体强化术治疗患者共计114例。在患者术后一年进行随访,了解椎体骨折再发状况... 探究椎体强化术后再发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并提出一些预防建议。方法 选取本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14-2022期间收治的椎体强化术治疗患者共计114例。在患者术后一年进行随访,了解椎体骨折再发状况,并分为再发组(32例)与未再发组114(82例),分析患者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来看,再发组的平均年龄为68.45±1.8岁,高于未再发组的60.54±1.1岁,且再发组的体质指数高于未复发组的19.9±0.3,在有无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方面,再发组有78(95.1)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而再发组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为0(0.0);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式、骨水泥穿刺方式、骨水泥用量(ml)以及骨水泥弥散渗透率(%)等比较。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在治疗方面一般会采用椎体强化术,但术后由于一些因素,患者还会出现再发的可能。从本次探究的结果来看,导致术后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因素、骨密度因素、肥胖因素、骨水泥体积因素、骨水泥渗漏因素等。为了避免术后椎体骨折发生,就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因素控制。比如对于骨密度较低的群体,要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来解决骨密度较低的问题,避免发生骨质疏松的病症;制订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不能盲目追求加大骨水泥的填充量等。这样能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椎体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 术后再发骨折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对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冰 冯圣一 端磊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9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究复元活血汤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对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和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元... 目的探究复元活血汤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对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和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椎旁肌脂肪浸润比(FI)测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9.37%,50/63)高于对照组(55.56%,35/63)(P<0.05)。治疗3个月后,2组ODI指数得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疼痛VAS评分都有了更大幅度的下降,但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椎旁肌FI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I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可提高椎体强化术后康复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腰背疼痛,延缓肌肉萎缩,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核心力量训练 椎体强化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残留症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黄建斌 苏昭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183-187,共5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发生率约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半,且好发于胸腰段。经皮椎体强化术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临床发现或者文献表明椎体强化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发生率约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半,且好发于胸腰段。经皮椎体强化术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临床发现或者文献表明椎体强化术后仍有许多患者会残留腰背部疼痛、酸困乏力、活动受限及行走困难等症状。本文从发病原因和治疗现状2个方面对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残留症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OVCF 经皮椎体强化 残留症状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原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坚强 王亮 罗腾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28-32,共5页
经皮椎体强化术(PVA)通过注入骨水泥,渗入椎体骨折端的小梁间隙,达到支撑椎体,同时骨水泥产生高温,可破坏椎体的神经末梢和炎症疼痛因子,阻断疼痛介质而止痛,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 经皮椎体强化术(PVA)通过注入骨水泥,渗入椎体骨折端的小梁间隙,达到支撑椎体,同时骨水泥产生高温,可破坏椎体的神经末梢和炎症疼痛因子,阻断疼痛介质而止痛,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常用术式。随着手术的广泛开展,术后腰背部残余痛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早期下床及术后康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也影响患者的满意度。严重骨质疏松、矢状面失平衡、腰背部软组织筋膜病变、椎体裂隙征及骨水泥分布不均、骨水泥渗漏、术后感染、术后椎体再骨折、心理因素等因素均可导致术后残余腰背痛,本文对此归纳为患者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并对术后腰背痛的原因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术后 残余腰背痛 原因 进展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并发残余腰背痛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晓慧 芮晶晶 +1 位作者 陈文月 秦晓冬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384-1391,共8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并发残余腰背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0例,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并发残余腰背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0例,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腰背疼痛感,任意一次VAS评分≥4判定为术后残余腰背痛,将30例发生术后残余腰背痛者纳入残余痛组,将120例未发生术后残余腰背痛者纳入无残余痛组。对术后并发残余腰背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残余痛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高于无残余痛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残余痛组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改善率、有无腰背筋膜损伤、有无腰背痛史、有无邻椎骨折与无残余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改善率、腰背筋膜损伤、邻椎骨折最终进入回归方程(均P<0.05)。结论: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改善率、腰背筋膜损伤、邻椎骨折是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并发残余腰背痛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 残余腰背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盈盈 贾勤 +4 位作者 吴佳云 姚利锋 李珂 陈珊珊 高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4期75-78,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全世界约20%的老年人超过70岁,约16%的绝经后妇女经历过OVCF[1]。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脆性骨折类型,患者常出现慢性疼痛。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全世界约20%的老年人超过70岁,约16%的绝经后妇女经历过OVCF[1]。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脆性骨折类型,患者常出现慢性疼痛。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为代表的椎体强化技术是治疗OVCF的首选术式,可显著缓解疼痛。51%的患者在椎体强化手术成功后可能会继续遭受残余疼痛[2],使手术满意度下降。本文从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背痛的影响因素及术后康复护理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多的椎体骨折术后患者提供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残余疼痛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局麻下经皮椎体强化术中短暂性截瘫13例临床特点
14
作者 侍管 陈浩 +4 位作者 贾璞 包利 陈萌萌 唐海 冯飞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 分析13例接受局麻下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PVA)的患者发生短暂性截瘫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北京友谊医院13例PVA短暂性截瘫患者进行分析,收集包括手术、椎体节段、麻醉剂量、手术时间、截瘫恢复时间... 目的 分析13例接受局麻下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PVA)的患者发生短暂性截瘫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北京友谊医院13例PVA短暂性截瘫患者进行分析,收集包括手术、椎体节段、麻醉剂量、手术时间、截瘫恢复时间和随访在内的临床数据。结果 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年龄62~83岁、平均73.3岁。每个椎体注射的平均麻醉剂量为5.84 mL,患者平均需要217.3 min才能完全恢复感觉和运动,麻醉剂量与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无关。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7.462±0.183(n=13)、术后1个月1.615±0.213(n=13)、术后3个月1.538±0.447(n=13)、术后6个月1.273±0.273(n=11),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 1)。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69.540±1.323)%(n=13)、术后1个月(12.310±1.517)%(n=13)、术后3个月(12.460±2.980)%(n=13)、术后6个月(7.000±0.884)%(n=11),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0 1)。结论 局麻下经皮椎体强化术中短暂性截瘫的临床特点与蛛网膜下腔麻醉恢复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强化 局部麻醉 短暂性截瘫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孟 胡兴律 +5 位作者 刘诗若 王墉琦 王超 王轩 王琛 殷继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5期54-57,共4页
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和病理性骨折的脊柱微创手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但术中骨水泥渗漏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血管栓塞、神经损伤、相邻椎体再骨折等严重后果。本文综述了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包括解剖、骨折、手术、骨... 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和病理性骨折的脊柱微创手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但术中骨水泥渗漏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血管栓塞、神经损伤、相邻椎体再骨折等严重后果。本文综述了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包括解剖、骨折、手术、骨水泥、疾病因素,以及目前常用的预防措施,如优化手术方式、新型材料的使用。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 骨水泥渗漏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分布评价标准
16
作者 孙元良 李荣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30-236,共7页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规治疗方式。术后伤椎内的骨水泥分布作为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与术后疼痛缓解、术后椎体再塌陷、相邻椎体骨折、骨水泥渗漏和后凸畸形复发等并发症关系密切。目前学界对于骨水泥分...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规治疗方式。术后伤椎内的骨水泥分布作为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与术后疼痛缓解、术后椎体再塌陷、相邻椎体骨折、骨水泥渗漏和后凸畸形复发等并发症关系密切。目前学界对于骨水泥分布效果的评价指标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本文按照纳入文献中骨水泥评价标准的制定方式将其分为形态评价组、分区评价组与量化评价组,并对评价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分布效果的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旨在梳理出适用于不同应用情况下的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评价方法,以期为进一步探索骨水泥伤椎内分布评价标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强化 骨水泥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中骨水泥渗漏的预防研究进展
17
作者 马栋 韩树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59-165,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大社会及健康问题,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典术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骨水泥渗漏作为椎体强化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大社会及健康问题,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典术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骨水泥渗漏作为椎体强化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对于骨水泥渗漏的预防等方面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骨水泥渗漏率的降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 骨水泥渗漏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体积及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被引量:24
18
作者 江晓兵 黄伟权 +7 位作者 庞智晖 周广全 梁德 晋大祥 姚珍松 杨志东 张顺聪 丁金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量与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2012年1月~3月共有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椎体强化术(14个椎体),均使用标准化定量推注管道注... 目的:建立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量与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2012年1月~3月共有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椎体强化术(14个椎体),均使用标准化定量推注管道注入骨水泥,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准确记录骨水泥量,将他们记录的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术后对患者手术节段进行CT薄层扫描,再将CT数据输入Mimics软件,利用Mimics软件计算测量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及椎体体积,并计算出椎体内骨水泥/椎体的体积比,将2名检测者计算出的骨水泥量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将计算出的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准确性。并对2名不同检测者按照同样操作流程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及椎体体积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12例患者(14个椎体)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2名医师记录的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为4.99±0.60ml,检测者A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1±0.61ml、26.66±2.93ml,检测者B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2±0.59ml、26.64±2.92ml,检测者A及B测量出骨水泥体积的平均值(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为5.02±0.60ml,椎体内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为0.19±0.03(0.13~0.23)。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水泥估计量及椎体体积计算量在2名不同检测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mics软件可精确计算椎体内骨水泥量,并测量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椎体强化术骨水泥量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 骨水泥量 骨水泥 积比 MIMICS软件
下载PDF
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手术后疗效欠佳:与骨水泥、骨密度、邻近骨折的关系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畅 李大同 +5 位作者 刘元 孔令擘 郭瑞 杨利学 郝定均 贺宝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510-3516,共7页
背景:近年来应用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随着病例数的不断增加,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后仍诉有明显的疼痛。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后疗效欠佳的多重... 背景:近年来应用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随着病例数的不断增加,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后仍诉有明显的疼痛。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后疗效欠佳的多重因素,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50例,均为初次接受椎体强化治疗,依据术后1个月内腰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判定疗效情况,其中≥4分为疗效欠佳,共61例患者疗效欠佳(疗效欠佳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789例疗效满意的患者中选择61例作为疗效满意组。调查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骨密度T值、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手术路径、骨折压缩程度、注入骨水泥的量、术后骨水泥是否渗漏、骨水泥渗漏类型、术后邻近节段骨折、软组织损伤、术后骨水泥分布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后疗效欠佳的危险因素。研究获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005005)。结果与结论:①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路径、骨折压缩程度、手术节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邻近节段骨折、软组织损伤、骨水泥分布、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体强化后疗效欠佳与骨水泥渗漏、邻近节段骨折、软组织损伤、骨水泥分布、骨密度T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③ROC分析显示,骨密度T值预测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疗效欠佳的AUC为0.809(β=0.040,95%CI=0.729-0.888,P=0.000),最佳截断值为-3.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1和0.836;④结果说明,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邻近节段骨折、软组织损伤、骨密度T值是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强化后疗效欠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骨水泥 椎体强化 骨质疏松 骨折 术后疼痛 危险因素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唐永超 李永贤 +6 位作者 张顺聪 梁德 江晓兵 郭丹青 杨志东 莫国业 李大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5-990,共6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椎骨密度、胸腰段骨折、是否存在椎体内骨坏死等)、手术因素(手术方式、骨水泥量、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还是均匀弥散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是否足够等),并记录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局部Cobb角及骨水泥再塌陷例数。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的因素纳入单因素研究,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1.0±3.5min。2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6±1.1年,随访期间共有3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椎体再塌陷,再塌陷率达12.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方式等在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可能是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发生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再塌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