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IR技术脊柱MRI诊断急性隐匿性椎体损伤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包陈坚 侯珺 汪爱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分析MRI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诊断急性隐匿性椎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急性脊柱创伤病人89例,进行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STIR序列的MRI检查,分析病人隐匿性椎体损伤状况。结果... 目的:分析MRI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诊断急性隐匿性椎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急性脊柱创伤病人89例,进行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STIR序列的MRI检查,分析病人隐匿性椎体损伤状况。结果:89例患者中,T2WI序列检出210节椎体异常高信号(正常形态124节,形态异常86节),STIR序列检出250节异常高信号(正常形态164节,形态异常86节),STIR序列较T2WI序列多检出40节(P<0.05)。89例病人中出现继发性不相邻损伤椎体节段146节,损伤部位以胸椎损伤最为常见(占38.36%),病因以骨挫伤为最常见(占36.99%)。结论:相较于T2WI,MRI STIR序列更为全面、准确地评估急性脊柱创伤后隐性椎体受损,对于无形态改变的椎体损伤更为敏感,可早期全面地评估继发性、多水平、不相邻椎体损伤,对指导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R序列MRI 隐匿性椎体损伤 诊断
下载PDF
贲门癌放疗后椎体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姜鹏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第3期249-251,共3页
胃癌的辅助放疗应用日益广泛,但很少关注椎体损伤,该损伤一旦出现,容易误诊为肿瘤转移。笔者报道1例贲门癌放疗后椎体损伤,并进行文献复习。1病例资料患者,男,88岁,因“上腹部烧灼感6个月”于2014年9月胃镜示:“贲门处可见直径约2 cm的... 胃癌的辅助放疗应用日益广泛,但很少关注椎体损伤,该损伤一旦出现,容易误诊为肿瘤转移。笔者报道1例贲门癌放疗后椎体损伤,并进行文献复习。1病例资料患者,男,88岁,因“上腹部烧灼感6个月”于2014年9月胃镜示:“贲门处可见直径约2 cm的菜花样肿物”,病理示:“印戒细胞癌”,诊断:“贲门癌,SiewertⅡ型”。给予替吉奥口服,40 mg/次,2次/d,用6个周期。渐出现进食梗阻感,胃镜检查,病变较前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放疗 椎体损伤
下载PDF
STIR技术全脊柱MRI诊断非相邻椎体损伤的价值
3
作者 唐恬恬 阮以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5期70-71,共2页
目的:分析非相邻椎体损伤的STIR技术全脊柱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57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进行STIR技术全脊柱MRI诊断,判断其全脊柱椎体是否继发非相邻椎体损伤。结果:57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中,有2... 目的:分析非相邻椎体损伤的STIR技术全脊柱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57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进行STIR技术全脊柱MRI诊断,判断其全脊柱椎体是否继发非相邻椎体损伤。结果:57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中,有20例为非相邻多节段椎体损伤,所占比重为35.09%。多节段非相邻脊柱损伤患者有14例,8例继发不相邻多节段椎体损伤患者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首诊时被漏诊,所占比重为40%。结论:联合应用全脊柱MRI诊断和STIR技术能够将非相邻椎体损伤的检出率提高,降低漏诊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相邻椎体损伤 STIR技术 全脊柱MRI
下载PDF
不同训练方法对急性胸腰段椎体损伤截瘫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阎小萍 李兰芝 尹少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2-703,共2页
2000至2004年,我们对57例因急性L12或S1椎体骨折、脱位所致截瘫患者,采用3种不同的尿路训练方法训练其神经源性膀胱,并对训练后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0至2004年,我院收治急性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 2000至2004年,我们对57例因急性L12或S1椎体骨折、脱位所致截瘫患者,采用3种不同的尿路训练方法训练其神经源性膀胱,并对训练后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0至2004年,我院收治急性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7例,其中男49例,女8例;年龄18~59岁,平均39.8岁;受伤时间为1h~4d,平均1.9d;受伤部位为L12椎体骨折17例,S1椎体骨折40例;损伤程度为Frankel A(完全性)24例,Frankel B(有感觉)18例,Frankel C(无功能运动)15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并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全麻下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57例患者随机分为间歇导尿组、增加腹压组和手法训练组,每组患者19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方法 急性截瘫 截瘫患者 胸腰段 康复效果 膀胱功能 椎体损伤 FRANKEL
原文传递
MR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终板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损伤的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沈煜 沈惠良 +1 位作者 方秀统 张文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MRI评价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椎体终板损伤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损伤的关系,为OVCF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椎体成型术的66例(76个骨折椎体)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通过MRI评估患者骨折椎体终板... 目的:探讨通过MRI评价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椎体终板损伤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损伤的关系,为OVCF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椎体成型术的66例(76个骨折椎体)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通过MRI评估患者骨折椎体终板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的损伤情况。结果:76个骨折椎体中57个椎体有终板损伤(75%)。57个有终板损伤的骨折椎体中27个椎体只有上终板损伤(47%),22个椎体同时有上下终板损伤(39%),8个椎体只有下终板损伤(14%)。76个骨折椎体中48个椎体有邻近间盘损伤(63%)。48个有邻近间盘损伤的骨折椎体中22个间盘损伤位于骨折椎体上方(45%),19个骨折椎体同时有上下间盘损伤(40%),7个间盘损伤位于骨折椎体下方(15%)。结论:骨折椎体终板损伤与邻近椎间盘损伤有密切关联,提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重视骨折椎体的终板损伤及邻近间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终板损伤 间盘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例经口咽入路治疗颈2-3椎体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探讨
6
作者 王群 丁晓云 +2 位作者 陶花 张永灵 苏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第11期269-270,共2页
本文报道1例颈2-3椎体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患者,首次应用经口咽入路行颈2-3椎间关节顶板固定植骨融合术,后成功治疗该患者。
关键词 经口咽入路 脱位伴脊髓损伤 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查丁胜 徐武岩 +6 位作者 黄嘉文 李亚骐 陈诗君 林振 林宏生 查振刚 吴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1,327,共7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渗漏的特点,探讨PVP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PVP治疗的1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47个椎体),骨折椎...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渗漏的特点,探讨PVP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PVP治疗的1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47个椎体),骨折椎体所在节段术前均行DR、三维CT及MRI检查,术后行DR或/和三维CT复查。分析性别、年龄、椎体位置及椎体损伤情况(裂隙征、骨皮质损伤)对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及骨水泥渗漏的特点。结果性别、年龄及椎体位置对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椎体裂隙征合并骨皮质损伤骨水泥渗漏率最高,骨皮质损伤骨水泥渗漏数量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水泥椎旁渗漏发生率最高,椎间盘渗漏次之,椎管内渗漏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椎体损伤是PVP治疗骨水泥渗漏发生的重要原因,术前仔细观察椎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对预防骨水泥渗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椎体损伤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PKP对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海龙 马镇川 +1 位作者 季卫锋 沈国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的疗效。方法:根据病史、MR、X线、CT表现选取2007年5月-2010年8月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患者30例,共38个椎体。均采用双侧入路进行PKP治疗。术前及术后3d摄...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的疗效。方法:根据病史、MR、X线、CT表现选取2007年5月-2010年8月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患者30例,共38个椎体。均采用双侧入路进行PKP治疗。术前及术后3d摄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结果:术前后凸Cobb角为(25.2±3.5)(°),术后3d为(10.2±3.4)(°),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VAS评分为(8.7±0.8)分,术后3d为(1.8±0.4)分,较术前均改善(P<0.05)。结论:PKP对于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损伤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早期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椎体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压缩骨折再发损伤: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疗效
下载PDF
MSCT、MRI及二者联合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君权 朱伟华 吴向飞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6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及二者联合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确诊为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分为3组,每组40例,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MSCT、MRI及两者联合诊断,...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及二者联合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确诊为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分为3组,每组40例,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MSCT、MRI及两者联合诊断,均对腰椎进行影像学检查,并且分析患者骨折范围及骨小梁、椎间盘和脊柱周围软组织的相关情况,比较MSCT、MRI及两者联合在对腰椎的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的120例患者共有241个椎体骨折,经MSCT诊断发现对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效果良好,不过对于软组织等结构的区分度不明显,检出率达70%,MRI能够较好检出椎体的损伤情况,检出率达77.5%,MRI联合MSCT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检出率为87.5%。结论 MSCT能够被广泛使用在腰椎椎体的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中,MRI能反映脊髓软组织和韧带的损伤,MSCT与MRI联合诊断更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MRI 椎体损伤
下载PDF
全脊柱MRI对急性椎损伤的评价
10
作者 张丽娜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文摘 椎体损伤 MRI评价 MRI检查 损伤病人 创伤中心 全脊柱 发生率 多水平
下载PDF
A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体会
11
作者 高俊宝 孙旭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404-404,共1页
关键词 胸腰骨折 AF治疗 受伤原因 临床资料 交通肇事 损伤分级 椎体损伤 CT检查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预后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丽江 贲广秀 张春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第4期313-313,共1页
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椎体损伤之一,它的主要症状有腰背部疼痛、腰背肌痉挛、翻身困难;由于腹膜后血肿刺激交感神经或长期卧床导致肠蠕动减弱,可有腹胀、腹痛等症状;病人由于惧怕疼痛,一般在伤后2周左右进行功能锻炼... 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椎体损伤之一,它的主要症状有腰背部疼痛、腰背肌痉挛、翻身困难;由于腹膜后血肿刺激交感神经或长期卧床导致肠蠕动减弱,可有腹胀、腹痛等症状;病人由于惧怕疼痛,一般在伤后2周左右进行功能锻炼,病人预后恢复欠佳。为此,自2005年6月我们在病人人院后即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腰压缩性骨折 早期护理干预 预后 腰背部疼痛 椎体损伤 长期卧床 交感神经 血肿刺激
下载PDF
颈椎病1872例X线普查结果讨论
13
作者 练洋佳 陈海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4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X线检查 普查结果 间盘脱出 椎体损伤 间隙变窄 中老年人 韧带松弛
下载PDF
AF椎弓根钉系统在23例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14
作者 孙忠良 洪伟强 +2 位作者 徐义祥 方克恒 许卫红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57-58,共2页
目的 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胸腰椎骨折并双下肢瘫痪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42岁。损伤椎体T11~L4,共23个椎体脊神经损伤。术前按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6例,C级7例,D级2例,E级2例。均在伤后2~8天... 目的 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胸腰椎骨折并双下肢瘫痪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42岁。损伤椎体T11~L4,共23个椎体脊神经损伤。术前按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6例,C级7例,D级2例,E级2例。均在伤后2~8天(平均3~5天)进行切开复位,复位AF椎弓根钉内固定充分减压。着重介绍置钉方法,总结AF椎弓根钉的应用价值。结果 23例置钉成功,只有2例术后伸趾肌力稍减退,其余未出现症状加重,术后拍片显示伤椎基本恢复正常高度,脊椎生理曲度良好。经5个月~2年随访,1例螺钉轻度退出,2例螺帽松脱但无复位丢失,1例出现迟发感染,1例出现褥疮及泌尿系感染。23例中,21例恢复生活能力,19例恢复工作能力。按Frankel分级,2例A级无恢复,2例A级恢复为B级,2例A级恢复为D级,其他均恢复为E级。结论 AF椎弓根钉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固定坚强可靠。充分减压,术后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弓根钉系统 胸腰骨折 临床应用 脊神经损伤
下载PDF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15
作者 卢婷婷 王雪 +2 位作者 王晓慧 霍宗伟 杨国仁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05-211,共7页
目的分析行胸部肿瘤放疗后全身骨显像所示椎体对^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的摄取变化及其与临床放疗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进行胸部肿瘤放疗前后行全身骨显像的110例患者[其中... 目的分析行胸部肿瘤放疗后全身骨显像所示椎体对^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的摄取变化及其与临床放疗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进行胸部肿瘤放疗前后行全身骨显像的110例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58.2±11.9)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肿瘤因素及放疗计划等,通过半定量分析将骨扫描所示结果分为椎体摄取正常组和椎体摄取异常组。按照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进行分组:60~120 d组(23例)、121~180 d组(30例)、181~240 d组(27例)、241~365 d组(30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椎体对^99Tc^m-MDP摄取的改变及其与临床放疗因素的相关性;计算(T/N前)−(T/N后)/(T/N前)(T为靶区受照中心3个完整椎体的^99Tc^m-MDP摄取值,N为靶区外3个正常椎体的^99Tc^m-MDP摄取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椎体对^99Tc^m-MDP摄取变化率的最佳诊断阈值。结果110例患者中,48例(43.6%)出现椎体局部对^99Tc^m-MDP摄取减低,出现摄取异常的椎体受照剂量为1039.5~4488.7(2139.5±839.8)cGy,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最短为61 d,最长为326 d,中位时间为160 d;余62例(56.4%)患者椎体对^99Tc^m-MDP摄取未见异常。椎体^99Tc^m-MDP摄取减低程度与总放疗剂量(χ^2=4.401,P=0.036)、放疗次数(χ^2=2.241,P=0.027)、椎体受照剂量(χ^2=5.913,P=0.015)及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χ^2=12.542,P=0.013)有统计学相关性,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单次放疗剂量、计划靶体积、计划靶体积剂量、椎体受照体积及放疗靶区中心至椎体中心的距离无统计学相关性;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的组间比较发现,60~120 d、120~180 d组分别与181~240 d、241~365 d组相比,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50~15.429,均P<0.05),时间间隔<180 d出现椎体^99Tc^m-MDP摄取异常的患者较多,占总摄取异常组的66.7%(32/48)。半定量分析评估椎体对^99Tc^m-MDP摄取异常的灵敏度为74.6%,特异度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椎体^99Tc^m-MDP摄取异常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161。结论放疗后行骨显像的时间越早,椎体损伤的检出率越高;椎体摄取^99Tc^m-MDP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椎体放射性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99M锝美罗酸盐 全身骨显像 椎体损伤
原文传递
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董丽军 高琦珂 樊秋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5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20例(120椎)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给予影像学检查,并依据其检查结果选择个性化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统计本组患者手术... 目的观察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20例(120椎)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给予影像学检查,并依据其检查结果选择个性化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统计本组患者手术前后损伤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差异,同时统计其后凸Cobb角度差异及疼痛评分。结果术后本组患者损伤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度及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球囊扩张以完成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个性化实施 椎体损伤
下载PDF
全麻气管内插管误入食管30分钟1例
17
作者 夏延德 刘雷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1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插管误入食管 全麻 气管内 间盘突出 椎体损伤 植骨融合术 苯巴比妥钠 病例资料
下载PDF
DR平片、CT与MRI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亮 刘忠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5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DR平片、CT与MRI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影像学基础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种不同检查方法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和CT诊... 目的分析DR平片、CT与MRI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影像学基础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种不同检查方法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和CT诊断准确度高于DR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准确度高于螺旋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检查方式椎间盘损伤检出率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平片可为脊柱骨折患者提供基础性筛查方法,同时采用CT与MRI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进而对病情进行全方位评估,因此可知三种方法联合使用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平片 CT诊断 MRI诊断 脊柱骨折 压缩损伤 准确度
下载PDF
胸腰椎前路手术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本丹 钟志刚 +2 位作者 邱雪立 胡奕山 张育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81-683,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前路手术术中和术后出现的问题 ,分析其原因 ,提出处理对策。方法 本组前路手术 3 8例 ,术前、术后均行X线摄片及CT检查 ,将术前、术后资料加以对比 ,观察术后影像学检查中存在减压不彻底的位置及固定钉的长度、方向... 目的 探讨胸腰椎前路手术术中和术后出现的问题 ,分析其原因 ,提出处理对策。方法 本组前路手术 3 8例 ,术前、术后均行X线摄片及CT检查 ,将术前、术后资料加以对比 ,观察术后影像学检查中存在减压不彻底的位置及固定钉的长度、方向欠佳等问题 ,并在术中详细记录出血量、减压范围等 ,找出术中存在问题。 结果 本组减压不彻底 3例 ,术中出血过多 8例 ,术中硬脊膜破裂 5例。椎体钉位置方向及长度欠佳 18例 ,术后轻度脊柱侧凸 3例。 结论 术前详细阅读CT片、仔细测量、充分术前准备及麻醉配合、术中显露良好、操作耐心细致、及时止血等均是避免出现问题的对策。应在椎体减压前打入螺栓 ,以保证螺钉位置及方向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损伤 胸腰 前路手术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Genotoxicity biomarkers in aquatic bioindicators 被引量:1
20
作者 Claudia BOLOGNESI Silvia CIRILLO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73-284,共12页
Pollution of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s an ever-growing problem, as waters are the ultimate sink for the large number of xenobiotics from multiple sources. DNA damaging agents have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relevance s... Pollution of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s an ever-growing problem, as waters are the ultimate sink for the large number of xenobiotics from multiple sources. DNA damaging agents have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relevance since they are implicated in many pathological processes and exert effects beyond that of individual being active through following generations. A large number of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evaluate genotoxic damage in different aquatic species. Comet assay, as method for de- tecting DNA alterations, and micronucleus test, as an index of chromosomal damage are the most widely applied and validated methods in field studies. These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different vertebrate and invertebrate aquatic species, but only mollusk and fish species have been employed in routine biomonitoring programs. Mussels, due to their widely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uitability for caging represent the bioindicator of choice in field studies. Mytilus species is the most used marine mussel. The use of fish is limited to specific geographic areas. The present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et assay and micronucleus test in mussels. A number of biomonitoring studies in mussels, using comet assay or micronucleus test, revealed exposure to different classes of genotoxic compounds with a good discrimination power. The different evidence from the two as- says, reflects different biological mechanisms for the two genetic endpoints, DNA damage and chromosomal damage, suggesting their combine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Different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factors have been shown to modulate the genotoxic responses in mussels, acting as confounding factor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 for caging, sampling and genotoxity evaluation is critical in biomonitoring studies. The use of a multimarker approach coupling genotoxicity biomarkers with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factors allows to have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urrent Zoology 60 (2): 273-284, 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ic animals GENOTOXICITY BIOINDICATOR Biomarker Micronucleus test Comet assay BIVALVE MUSS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