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O”点穿刺与传统单侧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1
作者 徐雨果 黄家虎 +2 位作者 王清 徐双 王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65-3170,共6页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目的:比较经横突基底部-椎弓根后上部-关节突外侧交点(“O”点)入路与传统单侧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经“O”点入路或传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O”点入路组(A组)29例,传统入路组(B组)25例。术前在X射线正位片测量A组“O”点与髂棘位置及穿刺角度;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的局部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骨水泥分布情况;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低比B组更明显(P<0.05);③“O”点位于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之下平均距离1.23 cm;“O”点到髂棘平均横向距离2.89 cm;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后骨水泥分布,A组分布良好占97%(28/29),B组分布良好占88%(22/25),A组明显优于B组(P<0.05);⑥提示经“O”点穿刺入路与传统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满意,但“O”点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水泥分布更满意,还可避免高髂棘对L_(5)椎体穿刺入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后凸成形 “O”点 L_(5) 骨水泥
下载PDF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8
2
作者 任志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7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胸腰段OVCF行PKP治...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胸腰段OVCF行PKP治疗的患者73例(112个椎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椎体骨折数目将患者分为单节段组和多节段组(椎体骨折数目≥2个),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脊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单节段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多节段组(P<0.05),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均显著少于多节段组(P_均<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和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术前、术后2小时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术后2天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_均<0.05)。结论 PKP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椎体OVCF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术中三维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3
作者 薛双桃 张小海 +2 位作者 赵广超 郑张安 曹松松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27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三维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三维导航下引导)和对照组(X线透视引导),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以及两组患... 目的:探讨术中三维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三维导航下引导)和对照组(X线透视引导),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以及两组患者的X线照射剂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跃0.05,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X线照射剂量小于对照组患者,<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导航下经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更显著,接受X线照射伤害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导航 经皮成形术 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对邻接椎体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长春 朱坤 +4 位作者 周建生 周新社 牛国旗 吴敏 邵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741-5743,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T12/L1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邻接椎体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T12/L1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邻接椎体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PVP组(25例)和PKP组(25例)。于术前、术后1 w和随访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westry评分和伤椎后凸角测量;并于于其围术期和术后达一年以上测量其手术椎体上下各一个椎体的BMD值。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5.46±7.8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PKP组在脊柱后凸角的纠正和脊柱矢状序列维持方面优于PVP组。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时上一椎体BMD无明显差异(P>0.05),下一椎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上一椎体围术期、随访时BMD无显著差异(P>0.05)。下一椎体围术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VP和PKP术是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临床疗效显著。经PVP和PKP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患者,术后1年以上手术椎体的下一椎体BMD增加提高了其椎体强度,使下一椎体骨折发生率得以降低,且PKP相对于PVP更有助于提高下一椎体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密度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5
5
作者 唐守言 陆玉和 +3 位作者 王自立 王凯 安成玲 何仕诚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5期724-727,共4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的适应证及相关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50例患者64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的术后疗效。结果 58节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的...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的适应证及相关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50例患者64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的术后疗效。结果 58节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6节椎体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2h及1d疼痛即明显缓解,术中注射骨水泥平均为5.2ml,有2节椎旁静脉丛有细条样骨水泥外渗,1节椎体后软组织内小条状漏出(经小切口钳出)。50例64节椎体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
下载PDF
后路PSO治疗胸腰段陈旧性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爱军 靳松 林昆 《新医学》 201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次全椎体截骨术(PSO)治疗胸腰椎陈旧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路PSO治疗12例胸腰椎陈旧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次全椎体截骨术(PSO)治疗胸腰椎陈旧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路PSO治疗12例胸腰椎陈旧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使用过屈过伸位X线片和CT扫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发生死亡、大血管损伤和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1例获随访,该11例在术后12个月均达骨性融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其胸腰段局部后凸Cobb角(12.6±2.5)度,VAS及JOA评分分别为(3.9±1.2)、(4.3±1.4)分,均比术前改善(P均<0.001)。结论后路PSO治疗胸腰段陈旧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骨质疏松 陈旧骨折 压缩性骨折 弓根次全截骨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岩 范华侨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29例(单侧组)、双侧椎弓根入路27例(双侧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29例(单侧组)、双侧椎弓根入路27例(双侧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术后腰背部疼痛及再发临近椎体骨折风险。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34.6±7.4)min,双侧组(56.0±10.0)min(P<0.05);单侧组术中骨水泥轻微渗漏4例(13.8%),双侧组2例(7.4%,P>0.05);两组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均开始降低,术后4个月双侧组评分显著低于单侧组(P<0.05);单侧组发生临近椎体再发骨折4例,双侧组2例(P>0.05)。结论:双侧入路PVP对缓解患者远期腰背部疼痛更有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成形术 再发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单球囊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5
8
作者 隋福革 赵丛然 +5 位作者 李恒 汪群 郭明锋 王强 何晓峰 王东军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Ⅰ期应用单个球囊单侧穿刺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球囊单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25例共60个椎体。术后观察疼痛... 目的探讨Ⅰ期应用单个球囊单侧穿刺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球囊单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25例共60个椎体。术后观察疼痛缓解及骨折复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3~146min,平均30.4min/椎。术中球囊扩张压力为98~320Psi,平均183Psi;扩张体积2~4.5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2~6次,平均3.3次,3例球囊术中破裂。骨水泥注射量2~5ml,平均3.5ml/椎,2例椎管内出现少量渗漏,1例发生椎旁渗漏,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VAS由术前的(7.5±1.0)分降低到术后的(3.2±0.7)分,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受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PK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疗效满意等优点,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9
作者 唐守言 陆玉和 +3 位作者 陈学银 王自立 王凯 安成玲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的适应症及相关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20例患者2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的术后疗效。结果:24节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的适应症及相关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20例患者2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的术后疗效。结果:24节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2节椎体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2h及1d疼痛即明显缓解,术中注射骨水泥平均为5.2ml,有2节椎旁静脉丛有细条样骨水泥外渗,1节椎体后软组织内小条状漏出(经小切口钳出)。结论:20例26节椎体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明 《实用医技杂志》 2015年第12期1318-1319,共2页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时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病率也在增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有报道,50岁以上妇女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为8%,而65岁以上人口发病率超过27%^([1,2]),严重...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时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病率也在增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有报道,50岁以上妇女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为8%,而65岁以上人口发病率超过27%^([1,2]),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临床上治疗OVCF最常用的术式。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PVP术及PKP术对单椎体OVCF的疗效,来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渗漏 老龄化时代 疗效研究 生活质量 高度
下载PDF
经单侧椎弓根外径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初探
11
作者 孙金磊 董乐乐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1X期23-23,共1页
目的:讨论经单侧椎弓根外径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胸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9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讨论经单侧椎弓根外径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胸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9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单侧椎体侧方式进行手术,研究组患者则采取经单侧椎弓根外径路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通过不同形式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VAS评分、疼痛指数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外径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手术效果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疼痛的治疗
12
作者 焦生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87-89,共3页
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其疼痛感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40例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参与研究,均于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间入院。治疗方法均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分析患者短期与近期的疼痛评分以及治... 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其疼痛感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40例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参与研究,均于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间入院。治疗方法均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分析患者短期与近期的疼痛评分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患者术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22.62±5.48)小时,85.00%的患者的疼痛感在24小时内即可得到缓解,其余15.00%的患者的疼痛感在24小时到48小时内缓解。经皮椎体成形术在疼痛方面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MR与NR率,χ2=64.80,P=0.00<0.05。患者治疗一周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48小时,治疗后一个月、治疗后一年以及治疗后二年的评分与治疗后一周均无差别,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减轻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感,无论是短期效果还是长期效果都很明显,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良好,应当在此类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推广经皮椎体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疼痛治疗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后凸畸形及疼痛的观察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锦华 赵宙 +1 位作者 杨祖清 王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后凸畸形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10例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利用随机选取法分配序列并用于随机分配到常规...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后凸畸形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10例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利用随机选取法分配序列并用于随机分配到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行基础疾病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及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通过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两组各55例。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年时间,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记录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和中线高度。结果随访1年时间,常规组及研究组Barthel指数(69. 04±1. 73)分、(82. 04±2. 94)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43. 05±2. 73)分、(32. 05±1. 95)分、Cobb角(17. 03±1. 03)°、(12. 04±1. 88)°、伤椎前缘(24. 06±0. 69) mm、(25. 06±0. 94) mm和中线高度(22. 79±0. 84) mm、(25. 95±0. 69) mm均优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治疗后Cobb角、Barthel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 <0. 05),而两组治疗后伤椎前缘和中线高度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 0. 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后凸畸形及疼痛症状,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 后凸畸形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日新 张健生 +3 位作者 杨振林 赵军 陈保文 赵晓茹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在C-型臂X光机直接透视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5例共20个椎体,胸椎8个,腰椎12个。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俯卧位,C-形臂X光机透视下定位穿刺,注入骨水泥。术前、术后视觉类评... 目的在C-型臂X光机直接透视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5例共20个椎体,胸椎8个,腰椎12个。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俯卧位,C-形臂X光机透视下定位穿刺,注入骨水泥。术前、术后视觉类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随访时间1-6个月。结果本组15例20个椎体手术全部顺利完成,骨水泥用量2-4ML,VAS评分术前(7.3±1.0),术后(2.3±1.5),疼痛明显缓解(P<0.001)。活动能力评比术前2.3±1.0,术后(1.3±0.6),术前与术后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内注射 骨水泥
下载PDF
地舒单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防治
15
作者 向守裕 唐程 +3 位作者 凌龙 刘炜 白兵文 曹燕明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地舒单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地舒单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舒单抗,两组均进行1年随访,比较1年内两组的再骨折率及骨密度(BM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eck值、矢状面Cobb角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水平。结果两组术前BMD、VAS评分、ODI、Beck值、矢状面Cobb角和PINP及β-CTX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BMD大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ODI及PINP和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BMD和Beck值大于对照组(P<0.05),再骨折率、VAS评分、ODI、矢状面Cobb角及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舒单抗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增加椎体骨密度,降低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成形术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桂凯红 程中华 +1 位作者 黄林 阮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VCF组,根据术后随访2年期间是否再次发生骨折,将OVCF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和无再发骨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检测OVCF患者术前、健康志愿者体检当日血清IGF-1、IGFBP-3水平以及腰椎(L_(2~4))骨密度(BMD);分析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1、IGFBP-3、BMD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OVCF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发骨折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高于再发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424、0.3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均是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F-1、IGFBP-3、BMD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分别为0.837(95%CI:0.748~0.905)、0.713(95%CI:0.612~0.801)、0.711(95%CI:0.610~0.799)和0.921(95%CI:0.848~0.966),3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IGF-1、IGFBP-3、BMD单独预测(Z=2.603、4.097、4.078,P<0.05)。结论血清IGF-1、IGFBP-3和BMD联合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改善OVC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骨密度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原因及治疗策略
17
作者 陈小光 刘福全 张德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11-3317,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该手术的一个潜在风险,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骨水泥外漏组(n=27)和无骨水泥外漏组(n=7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骨水泥外漏的影响因素,用以构建术后骨水泥外漏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行骨水泥外漏治疗后,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27例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27例骨水泥外漏患者中,24例均为椎间盘终板内渗漏,无明显症状及不适,无需特殊处理;1例发生肺栓塞,请呼吸科协助处理得以好转;2例有症状,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骨水泥取出术;②CT值、骨折严重程度、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水泥注入量是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均较好,且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④对于27例术后骨水泥外漏患者,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术后3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CT值、骨折严重程度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成形术 骨水泥外漏 原因分析
下载PDF
椎体骨皮质强化差异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生物力学的影响
18
作者 方伟 黄兴桦 +1 位作者 屈波 杨红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30-4438,共9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骨皮质强化区域对脊柱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二维层面。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三维层面内骨皮质强...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骨皮质强化区域对脊柱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二维层面。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三维层面内骨皮质强化差异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及终板生物力学分布的影响,以评估其效果。方法:建立T12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有限元模型,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对骨水泥有无皮质强化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研究不同体位变化下,骨皮质强化对T12椎体松质骨、皮质骨、T11/T12椎间盘、T12/L1椎间盘、T11下终板、L1上终板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垂直压缩力作用下,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有或无骨水泥皮质强化在不同体位变化下除伤椎皮质骨以外结构应力变化均不明显;(2)伤椎皮质骨Von Mises应力值在人体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时差异显著,同一平面内骨皮质完全强化组较无骨皮质强化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明显变小,随着骨皮质强化越广泛Von Mises应力值整体呈下降趋势;(3)提示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时,横断面内骨水泥应尽量广泛对称水平分布于椎体骨皮质边缘,矢状面内骨水泥应广泛纵向分布且靠近上下终板及前后壁,冠状面内骨水泥应广泛分布于中线两侧同时对称接触上下终板及侧壁,可有效避免伤椎再骨折风险且不增加邻椎骨折、残留盘源性疼痛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 骨皮质强化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邻近间盘 终板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谭斌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BCL)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BCL)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VP治疗,术后1周内接受CT检查,根据是否发生BCL分为发生BCL组(18例)与未发生BCL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BC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BCL组患者重度椎体压缩程度整体高于未发生BCL组,椎体CT值低于未发生BCL组,骨水泥注射量高于未发生BCL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椎体压缩程度为重度、椎体CT值降低、骨水泥注射量多均是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BCL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BCL受椎体压缩程度、椎体CT值、骨水泥注射量影响,临床应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骨折
20
作者 李唐波 张楠 +4 位作者 郝国兵 刘昆 乔林 朱泽兴 宋迪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77-5984,共8页
背景:经皮弯角椎体成形具有创伤小、骨水泥弥散分布均匀等优点,但用于治疗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是否安全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上1/3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 背景:经皮弯角椎体成形具有创伤小、骨水泥弥散分布均匀等优点,但用于治疗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是否安全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上1/3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上1/3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32例采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弥散分布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均未发生骨水泥过敏、骨水泥栓塞、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②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优于术后第1天(P<0.05);③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间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弥散分布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体高度,且能减少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弯角成形 经皮成形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上1/3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