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骨赘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施杞 彭宝淦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97-398,共2页
椎体骨赘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施杞彭宝淦贾连顺*脊柱退行性变始于椎间盘。椎间盘的进展性退变,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如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而骨赘形成往往是颈腰神经根病和脊髓病的发病基础。因此,开展对骨赘形成机... 椎体骨赘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施杞彭宝淦贾连顺*脊柱退行性变始于椎间盘。椎间盘的进展性退变,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如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而骨赘形成往往是颈腰神经根病和脊髓病的发病基础。因此,开展对骨赘形成机理的研究,以便进一步开展对骨赘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赘 形成机理 间盘突出 实验 病理
下载PDF
年龄相关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增务 Marcus Schiltenwolf Gerhard Rompe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144-2145,共2页
背景:在工伤等所引起的腰椎间盘病变的鉴定中,由于缺乏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而很难对其做出正确的评判。目的:建立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据库。设计:相互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由华... 背景:在工伤等所引起的腰椎间盘病变的鉴定中,由于缺乏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而很难对其做出正确的评判。目的:建立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据库。设计:相互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和德国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完成,研究对象:选用德国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资料库中1980/1999腰椎侧位X线片1240张,男性X线片633张,平均年龄20~87岁;女性607张,平均年龄20~92岁。干预:测量腰椎侧位X片1240张,将T12~L5椎体骨赘分为椎体上缘刺状骨赘及椎体下缘刺状骨赘,均以“有”或“无”记录,男、女两组分别按每10岁一个年龄段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组计算骨赘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年龄、性别对骨赘发生率的影响及骨赘分布。结果:椎体骨赘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Ⅴ组分别为48.5%和33.7%,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生率(χ2=4.38,P<0.05);男性骨赘最好发于第4腰椎,女性骨赘最好发于第3腰椎。结论:应用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据库,通过对比分析,可对椎体骨赘的发生情况做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赘 发生率 间盘病变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年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邵增务 Marcus Schiltenwolf Gerhard Rompe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 :建立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椐库。方法 :测量腰椎侧位 X线片1 2 4 0张 ,男性 X线片 633张 ,平均年龄 2 0~ 87岁 ;女性 60 7张 ,平均年龄 2 0~ 92岁。将 T12 ~ L5椎体骨赘分为椎体上缘刺状骨赘及椎体下缘... 目的 :建立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椐库。方法 :测量腰椎侧位 X线片1 2 4 0张 ,男性 X线片 633张 ,平均年龄 2 0~ 87岁 ;女性 60 7张 ,平均年龄 2 0~ 92岁。将 T12 ~ L5椎体骨赘分为椎体上缘刺状骨赘及椎体下缘刺状骨赘 ,均以“有”或“无”记录。结果 :椎体骨赘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且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生率 ;男性骨赘最好发于第 4腰椎 ,女性骨赘最好发于第 3腰椎。结论 :应用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椐库 ,通过对比分析 ,可对椎体骨赘的发生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赘 发生率 年龄相关性
下载PDF
主动脉机械应力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椎椎体骨赘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尚健 廖思敏 +7 位作者 王一雯 孙飞 李坤鹏 黄烽 张江林 董喆 程流泉 朱剑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0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应力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胸椎椎体骨赘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16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行CT扫描后将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COM)图像文件导入适形计划系统行三维重建,测量骨赘高度、骨赘体积及主动脉到椎体... 目的:探讨主动脉应力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胸椎椎体骨赘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16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行CT扫描后将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COM)图像文件导入适形计划系统行三维重建,测量骨赘高度、骨赘体积及主动脉到椎体边缘的最小距离(MinAV),分析骨赘Min AV与骨赘体积、高度及形成的相关性。结果:T11椎体Min AV与骨赘体积和高度呈负相关(r=-0.618,r=-0.737;P<0.05),其余胸椎Min AV与骨赘体积和高度无相关性。有骨赘椎体Min AV大于无骨赘,T7~10椎体Min AV的有骨赘与无骨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t=3.314,t=9.548,t=2.298,P<0.05),T11~T12椎体Min AV与骨赘形成无关。结论:主动脉与胸椎椎体的距离与骨赘发生具有相关性,可能与主动脉机械应力有关,但机械应力大小目前尚无直接检测方法,骨赘的形成也存在着复杂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强直性脊柱炎(AS) 椎体骨赘 胸主动脉 机械应力
下载PDF
椎体骨赘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宝淦 侯树勋 +1 位作者 施杞 贾连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椎体骨赘形成 病理 研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单节段颈椎椎间盘退变突出伴相邻椎体后缘骨赘三种术式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陈庆胜 孙继飞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8期798-800,共3页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所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而单节段颈椎椎间盘退变突出伴相邻椎体骨赘并不少见。选择1999年3月至2011年6月162例此类患者,分别采取3种手术方式,对其...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所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而单节段颈椎椎间盘退变突出伴相邻椎体骨赘并不少见。选择1999年3月至2011年6月162例此类患者,分别采取3种手术方式,对其疗效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退变 椎体骨赘 单节段 体后缘 疗效 间盘退行性变 术式 关节退行性变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7
作者 鲁莉 罗广云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6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围手术期护理 前路手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间盘退化 1994年 椎体骨赘 动脉供血 肢体无力
下载PDF
颈椎病的X线平片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武廷 王信亮 《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6年第4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X线平片诊断 临床意义 增生性骨关节炎 间盘病变 小关节增生 关节僵硬 椎体骨赘 间盘退变 脊髓受压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椎间盘退变突出伴相邻椎体后缘骨赘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9
作者 孙继飞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7期192-193,共2页
单节段颈椎椎间盘退变突出伴相邻椎体骨赘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自2006年3月我们采用颈椎椎间盘及相邻椎体部分切除加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伴相邻椎体骨赘,只做单节段固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
关键词 间盘退变 单节段固定 椎体骨赘 治疗方法 体后缘 间盘突出 手术 体部分切除
原文传递
Solis椎间融合器固定与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关海森 吕宏乐 +2 位作者 刘全喜 王黎明 范波胜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3期93-94,共2页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而导致上下椎体骨赘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疼痛、手握力差、行走困难、重者四肢瘫痪等,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1].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新型材料聚醚醚酮(P...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而导致上下椎体骨赘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疼痛、手握力差、行走困难、重者四肢瘫痪等,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1].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新型材料聚醚醚酮(PEEK)生产的颈椎融合器(Solis)及钛板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病,并进行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融合器 固定治疗 钛板固定 手术治疗 间盘退化 融合器 椎体骨赘 治疗效果 新型材料 四肢瘫痪 双侧肢体 临床表现 聚醚醚酮 对比研究 手握力 神经根 非手术 增生 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