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筋骨理论探讨振荡调整手法在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罗龙飞 吕强 +3 位作者 周楠 刘士逸 陈鸿 常乾震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0期72-75,共4页
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骨错缝”范畴,多由腰部突然闪挫或扭伤引起,伴有剧烈疼痛。该病的病因病机与中医学中的筋骨理论密切相关,治疗上以手法为主,强调筋骨同治。我们基于筋骨理论,探讨了振荡调整手法治疗腰椎关节... 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骨错缝”范畴,多由腰部突然闪挫或扭伤引起,伴有剧烈疼痛。该病的病因病机与中医学中的筋骨理论密切相关,治疗上以手法为主,强调筋骨同治。我们基于筋骨理论,探讨了振荡调整手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具体方法和优点,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手法 筋(中医) 骨(中医) 椎关节紊乱 椎关节关节
下载PDF
缓扳技术在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俊年 任月生 +1 位作者 丘波 范志勇 《中医正骨》 2023年第5期56-57,60,共3页
缓扳技术由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创立,在临床上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有一定优势。此技术区别于使用寸劲单次扳动的常规扳法,是一种运用缓力进行反复多次扳动的手法。本文概述了腰椎缓扳技术,重点阐述了缓扳技术在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 缓扳技术由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创立,在临床上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有一定优势。此技术区别于使用寸劲单次扳动的常规扳法,是一种运用缓力进行反复多次扳动的手法。本文概述了腰椎缓扳技术,重点阐述了缓扳技术在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关节紊乱 椎关节关节 缓扳技术
下载PDF
瞬时强电流电针刺激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3
作者 杨勇 王权亮 +2 位作者 朱紫燕 张丽 丁晓医 《中医正骨》 2023年第6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瞬时强电流电针刺激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采用瞬时强电流电针刺激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5岁,中位数48岁;单节段病变25例,双节段... 目的:探讨瞬时强电流电针刺激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采用瞬时强电流电针刺激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5岁,中位数48岁;单节段病变25例,双节段病变10例,3节段病变5例;症状位于左侧15例,位于右侧25例;均未合并脊柱特异性疼痛或神经根性疼痛;病程1个月至8年,中位数5年。治疗中取病变节段及其上位节段症状侧关节突关节的体表投影处,针刺后连接电针仪,有得气感后快速增加电流强度进行瞬时强电流刺激,反复刺激3次,间隔时间20~30 s,然后将电流强度调整至患者可耐受的程度,维持20 min。电针治疗每日1次,瞬时强电流刺激隔日1次,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过程中晕针、滞针、断针、疼痛加重、过敏、出血、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在治疗2周后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3例,1例改行普通针刺治疗,1例改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及藤黄健骨丸治疗,1例改行推拿治疗,疼痛均逐渐缓解。完成2周治疗的37例患者中,疗效优12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疗效差的2例,后期1例行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治疗,1例行推拿治疗,疼痛均逐渐缓解。结论:瞬时强电流电针刺激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椎关节关节 电针
下载PDF
切除不同范围钩突后颈椎关节突的有限元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郝韵腾 史君 +9 位作者 刘宇航 李琨 马渊 张少杰 王超群 陈杰 张志峰 郑雷刚 王星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89-2796,共8页
背景:钩突增生常导致颈椎病发生,无需内固定的钩椎关节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但尚存诸多问题。目的:建立全颈椎(C_(0)-T_(1))三维有限元模型,切除钩突不同范围后,探究颈椎关节突的应力变化特点和规律,为临床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背景:钩突增生常导致颈椎病发生,无需内固定的钩椎关节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但尚存诸多问题。目的:建立全颈椎(C_(0)-T_(1))三维有限元模型,切除钩突不同范围后,探究颈椎关节突的应力变化特点和规律,为临床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岁男性正常成人志愿者进行全颈椎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来获得原始数据,应用Mimics、GeomagicStudio、Hypermesh、Abaqus等软件技术建立C_(0)-T_(1)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C_(5)椎体上构建单侧钩突切除50%、100%和双侧钩突切除100%的3种模型组,然后加载相同力矩赋予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6种工况,以观测切除不同范围钩突后颈椎关节突关节在不同状态下的应力与位移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构建全颈椎正常与切除钩突不同范围后的有限元模型,加载相同力矩后发现颈椎关节突的受力集中区由正常组的C_(6)处上移至切除不同范围钩突组的C_(5)处,得出关节突的受力随椎序增加呈现递增趋势;②应力集中区位于C_(5)和C_(6)处,整体呈尖峰状,不同程度的钩突切除会降低颈椎的稳定性,降低程度随切除范围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钩突 全颈 生物力学 椎关节 关节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孙树椿教授诊治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法杰 谷金玉 +5 位作者 王成远 杨满红 夏迪 万田豪 侯晓宙 张清 《中医正骨》 2023年第6期64-66,69,共4页
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是骨伤科常见疾病,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孙树椿教授为清宫正骨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在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他主张从“筋”“骨”两方面认识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提出对该... 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是骨伤科常见疾病,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孙树椿教授为清宫正骨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在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他主张从“筋”“骨”两方面认识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提出对该病的诊断应“以痛为腧,手摸心会,影像为辅,病证合参”;认为治疗该病的关键是纠正关节紊乱、解除滑膜嵌顿,应遵循“筋骨并重、骨正筋柔、轻巧柔和”的原则进行手法治疗,且后期要重视功能锻炼以稳固筋骨结构。本文对孙树椿教授诊治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关节关节 中医流派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猕猴颈椎钩椎关节拟作为人类替代物的对比研究进展
6
作者 郝韵腾 张少杰 +4 位作者 史君 李琨 侯二飞 李志军 王星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钩椎关节是颈椎所特有的关节,并作为从无到有的脊柱力学产物,与颈椎的稳定性、旋转运动等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骨赘形成、钩突骨折等诸多变化导致压迫周围神经血管而出现相应的颈椎病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往往需要围绕... 钩椎关节是颈椎所特有的关节,并作为从无到有的脊柱力学产物,与颈椎的稳定性、旋转运动等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骨赘形成、钩突骨折等诸多变化导致压迫周围神经血管而出现相应的颈椎病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往往需要围绕钩突进行相应治疗。如何探寻针对钩椎关节预防、治疗的最佳方案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但钩椎关节并不是所有动物均具备的。经文献查阅和基础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中猕猴具备该结构,并且和人类颈椎最具有高度同源性。现拟围绕猕猴颈椎从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生理学、免疫学、伦理学等方面予以综述,以探究猕猴颈椎钩椎关节能否成为人类颈椎钩椎关节的最佳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关节 人类 猕猴 替代物
下载PDF
颈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对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杰 李琨 +8 位作者 张少杰 李筱贺 高尚 王海燕 李志军 马渊 赵丹阳 史君 王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变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尸体双侧健康颈椎C_(3)~C_(7)节段为对照组,取成年尸体双侧退行性变颈椎C_(3)~C_(7)节段为实验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变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尸体双侧健康颈椎C_(3)~C_(7)节段为对照组,取成年尸体双侧退行性变颈椎C_(3)~C_(7)节段为实验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实时定量PCR观察并分析2组VEGF及VEGFR-2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VEGF及VEGFR-2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显著上调VEGF及VEGFR-2的表达,与类关节结构退变引发的钩椎关节周围微环境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关节 退行性变 VEGF VEGFR-2
下载PDF
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170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睿 李可大 《中医正骨》 2015年第5期68-69,72,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6月至2014年5月,采用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患者170例,男96例,女74例。年龄22-60岁,中位数46岁。受累部位位于L1-L456例,L4-L559例...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6月至2014年5月,采用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患者170例,男96例,女74例。年龄22-60岁,中位数46岁。受累部位位于L1-L456例,L4-L559例,L5S155例。病程2 h至3个月,中位数6 d。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改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参照杜春林等制定的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痊愈150例、好转12例、未愈8例。治疗后均未发生腰痛加重情况。结论:采用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能够缓解腰部疼痛,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关节紊乱 椎关节关节 正骨手法 定点牵扳法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家立 王东洋 +1 位作者 伍亮 张洪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66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手术组(n=34)和非手术组(n=32...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66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手术组(n=34)和非手术组(n=32)。手术组患者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根据患者需要可重复治疗;非手术组患者给予塞来昔布口服,1次/d,200 mg/次,2周后停药。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2年时进行腰椎功能Mac Nab疗效评定,分为优、良、可、差。结果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对患者VAS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对患者V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对患者V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功能Mac Nab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一种创伤小、相对安全、疗效明确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椎关节关节 脉冲射频术 臭氧
下载PDF
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帆 王方方 +3 位作者 杨志高 程勇军 沈洪兴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8-582,共5页
目的:比较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和常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137例连续两个节段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61例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 目的:比较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和常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137例连续两个节段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61例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钩椎关节减压+填充自体碎骨的异体腓骨支撑植骨+椎间隙四角局部自体骨移植+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76例,采用传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NDI、VAS评分)及影像学结果(手术节段高度、弧度及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切除节段1例在C3,15例在C4,26例在C5,19例在C6;B组手术切除节段1例在C3,23例在C4,32例在C5,20例在C6。A组手术时间(103.6±21.7min)和术后住院天数(3.0±0.8d)及围手术区并发症发生率(9.8%)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47.4±28.3min、5.2±1.1d和25.0%)(P<0.05);A组术中出血量(182.7±46.4ml)小于B组(227.7±42.2ml),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NDI及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单纯分析混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A组疗效优于B组;两组手术节段弧度及高度无明显差异;A组58/61例(95.1%)融合,B组76/76例(100%)融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10例出现供骨区血肿,1例感染。结论:颈椎前路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与传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术在临床疗效及术后融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更适用于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者混合型颈椎病,且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关节减压 混合植骨方式 脊柱融合
下载PDF
前路钩椎关节切除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成俊 刘浩 +1 位作者 林旭 石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 探讨前路钩椎关节切除治疗脊髓型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3月~2004年7月,收治脊髓型伴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38~66岁。病程11~63个月。其中单侧神经根受压6例,双侧神经根受压3例。双下... 目的 探讨前路钩椎关节切除治疗脊髓型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3月~2004年7月,收治脊髓型伴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38~66岁。病程11~63个月。其中单侧神经根受压6例,双侧神经根受压3例。双下肢肌力3级,行走困难3例;双下肢肌力4级,行走不稳或缓慢6例。采用前路钩椎关节切除神经根减压,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中无椎动脉损伤。患者均获随访3~16个月,根性神经痛消失7例。2例仍残留局部酸胀疼痛。6例双下肢肌力4^+级,3例双下肢肌力4级。CT扫描或X线片示椎间孔均有扩大,MRI显示脊髓及神经根压迫解除。结论钩椎关节切除能对神经根直接减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手术技巧是避免损伤椎动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关节切除 间盘切除 钛网 脊髓型颈 神经根型颈
下载PDF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与椎体后缘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刘军 徐荣明 +7 位作者 马维虎 应启迩 王邦荣 夏华杰 王国平 刘观燚 曹进 郑华江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0期762-765,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前缘与椎体后缘的位置关系,为临床行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时评价进钉深度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无明显下颈椎畸形的标准颈椎侧位X线片100张,下颈椎标准CT平扫片50张,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顶点、中部、基底... 目的:研究探讨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前缘与椎体后缘的位置关系,为临床行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时评价进钉深度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无明显下颈椎畸形的标准颈椎侧位X线片100张,下颈椎标准CT平扫片50张,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顶点、中部、基底部前缘与椎体后缘的距离(分别记为HS,HM,HI),椎体后缘之前为负、之后为正。并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关节突关节前缘距离、椎体后缘的距离从顶点到基底部逐渐减小(HS>HM>HI)。C3,4关节突关节前缘大多位于椎体后缘之前(HS,HM,HI均为负值);C4,5、C5,6关节突关节前缘逐渐后移;C6,7关节突关节前缘均位于椎体后缘之后(HS,HM,HI均为正值)。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顶点前缘与椎体后缘的距离HS从C3,4到C6,7逐渐增大,C3,4为(0±0.25)mm,C4,5为(2.03±0.47)mm,C5,6为(2.45±0.56)mm,C6,7为(2.91±1.05)mm;下颈椎关节突关节中部前缘与椎体后缘的距离HM从C3,4到C6,7逐渐增大,C3,4为(-1.57±0.53)mm,C4,5为(0.50±0.26)mm,C5,6为(0.56±0.36)mm,C6,7为(1.54±0.39)mm;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基底部前缘与椎体后缘的距离HI从C3,4到C6,7逐渐增大,C3,4为(-2.03±0.40)mm,C4,5为(0±0.30)mm,C5,6为(0.50±0.44)mm,C6,7为(1.08±0.70)mm。结论:在行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时,螺钉的头部在C3,4应位于相应椎体后缘前方0~2mm,C4,5应位于相应椎体后缘之后0~2mm,C5,6应位于相应椎体后缘之后0.5~2.5mm,C6,7应位于相应椎体后缘之后1~3mm。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前缘与椎体后缘关系的确立,可为临床工作中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时判断进钉深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 椎关节关节 内固定器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平山病患者与非平山病患者钩椎关节在CT上的形态学差异 被引量:10
13
作者 唐冲 孙宇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研究平山病患者和非平山病患者钩椎关节在CT上的形态学差异,提出平山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诊治的平山病患者32例作为病例组,均为男性.年龄16~37岁,平均19.4±4.1岁;发病年龄14... 目的:研究平山病患者和非平山病患者钩椎关节在CT上的形态学差异,提出平山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诊治的平山病患者32例作为病例组,均为男性.年龄16~37岁,平均19.4±4.1岁;发病年龄14~27岁,平均16.8±2.5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31.7_+23.7个月。选取同期因急性颈痛于我院急诊就诊且颈椎CT正常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亦均为男性,年龄12~26岁,平均19.1+4_3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O.05)。在GE—PACS系统上选取两组患者通过C3~C7横突孔中心的颈椎CT冠状截面图片,分别测量各节段左右两侧如下指标:①钩突基底宽,椎体上缘的延长线上钩突内外侧缘的间距:(爹钩突高,钩突尖至椎体上缘延长线的垂直距离;③钩突间距,双侧钩突尖间的直线距离;④钩突倾角,钩突与椎体上缘的夹角;⑤下终板倾角,被测量椎体下终板与同一椎体侧边的夹角。结果:平山病患者C3~C7同一节段左右两侧的钩突基底宽、钩突高、钩突间距、钩突倾角、下终板倾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山病患者C3~C7之间的钩突高及钩突间距有显著性差异(尸〈0.05),其中钩突高C6最高、C4最低,其递减规律为C6〉C5〉C7〉C3〉C4,同时钩突间距则表现为C3~C7逐渐增宽;钩突基底宽、钩突倾角、上椎体下终板倾角(除C3外)在C3~C7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取左右两侧均值为相应节段的钩突基底宽、钩突高,并计算左右两侧钩突倾角总和、下终板倾角总和及相应节段的倾角总和之差(即钩突倾角总和一下终板倾角总和),再计算均值及标准差。平山病患者C3-C7的钩突基底宽、钩突间距以及钩突倾角总和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同一节段钩突高度和上位椎体下终板倾角总和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O.05),且倾角总和之差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O.05)。结论:平山病患者可能存在钩椎关节发育异常,表现为钩突的相关指标发育不平衡,同时具有较矮的钩突以及较小的下终板倾角,继而引发的颈椎不稳定在平山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椎关节 钩突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肌骨超声评估颈椎钩椎关节增生的效度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亚梅 贾功伟 +2 位作者 虞乐华 郑元义 余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US)评估颈椎钩椎关节有无横向增生的效度。方法 23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患者,均行颈部MSUS及CT三维重建与血管成像(3D-CTA...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US)评估颈椎钩椎关节有无横向增生的效度。方法 23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患者,均行颈部MSUS及CT三维重建与血管成像(3D-CTA)检查,分别评估钩椎关节有无横向增生。以3D-CTA为金标准,对MSUS与3D-CTA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一致性分析,计算MSUS评估钩椎关节有无横向增生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MSUS评估钩椎关节有无横向增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44%、96.80%、3.20%、13.56%、92.73%、93.80%和93.48%。MSUS和3D-CTA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两者存在关联性(χ2=132.52,P<0.05),相关性较好(r=0.65);并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48)。结论 MSUS评估颈椎钩椎关节有无横向增生具有较好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椎关节 增生 动脉
下载PDF
钩椎关节及其与颈椎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毅 刘浩 孟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1-855,共5页
钩椎关节(uncovertebral joint;Luschka joint)是颈椎区别于胸腰椎所特有的重要解剖结构。1834年Rathke首先对钩突进行了描述,认为颈椎后外侧椎体边界向上(颅骨方向)的骨性凸起为钩突(uncinate process);1858年解剖学家Von Luschka对钩... 钩椎关节(uncovertebral joint;Luschka joint)是颈椎区别于胸腰椎所特有的重要解剖结构。1834年Rathke首先对钩突进行了描述,认为颈椎后外侧椎体边界向上(颅骨方向)的骨性凸起为钩突(uncinate process);1858年解剖学家Von Luschka对钩突进行了描述,因为这些突起与退化的肋骨头很相似,因而其最初对钩突描述命名为“eminentia costaria”;Von Luschka进一步研究认为钩突与上位椎体下方斜坡形成的结构为关节结构,并称之为“半关节(half joints)”。1893年Trolard[3]将其称之为“articulationes uncovertebrales”。之后学术界沿用至今称之为钩椎关节(uncovertebral joint),又名Luschka关节。笔者从钩椎关节的组织学、解剖学、发育学、生物力学功能、钩椎关节增生与颈椎病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关节增生 Luschka关节 解剖结构 解剖学家 生物力学 钩突 胸腰
下载PDF
腰椎关节松动手法及冲击手法下力在关节突关节内的传导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军 王飞 +4 位作者 刘强 张慧 孙培栋 梁栋柱 赵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546-2554,共9页
背景:腰椎关节松动手法和腰椎关节冲击手法的目的都是纠正椎间关节的半脱位状态,但两种手法下力在关节突关节内如何传导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测量腰椎关节松动手法和冲击手法过程中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变化,探讨两种手法对关节压力作用的异... 背景:腰椎关节松动手法和腰椎关节冲击手法的目的都是纠正椎间关节的半脱位状态,但两种手法下力在关节突关节内如何传导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测量腰椎关节松动手法和冲击手法过程中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变化,探讨两种手法对关节压力作用的异同。方法:12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腰椎标本(T12-S2)随机分为2组。一组模拟松动手法(n=6):预加载15°,速度3(°)/s,最大加载角度20°,速度1(°)/s,L5棘突水平推力9 N;另一组模拟冲击手法(n=6):预加载15°,速度3(°)/s,最大加载角度20°,冲击速度33(°)/s,L5棘突水平推力22 N。采用Tekscan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测量手法过程中双侧L4-5和L5-S1关节突关节的压力。结果与结论:1两种手法过程中(向右侧旋转再回到中立位),右侧关节压力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左侧关节压力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2两种手法下右侧关节压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冲击手法左侧关节最大压力大于松动手法(P<0.05);3冲击手法右侧关节压力下降速度大于松动手法(P<0.01),上升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冲击手法左侧关节压力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均大于松动手法(P<0.01);4两种手法下旋转同侧关节压力先减小后增大,旋转对侧关节压力先增大后减小,手法结束后关节压力均恢复到手法前状态;5冲击手法下关节压力变化速度和幅度高于松动手法。冲击手法比松动手法造成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可能性大,使用冲击手法时注意把握冲击速度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压力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手法 松动术 椎关节关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颈椎间盘部分切除对钩椎关节轴向应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国海 候铁胜 +1 位作者 丁祖泉 杨国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7-50,共4页
钩椎关节是正常成人颈椎3-7所特有的滑膜关节,正常情况下起着稳定颈椎的作用[1]。本研究通过测试颈椎功能单位在轴向载荷下.在椎间盘部分切除术前后,钩椎关节所承受的压应力变化,进行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旨在探讨钩椎关节... 钩椎关节是正常成人颈椎3-7所特有的滑膜关节,正常情况下起着稳定颈椎的作用[1]。本研究通过测试颈椎功能单位在轴向载荷下.在椎间盘部分切除术前后,钩椎关节所承受的压应力变化,进行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旨在探讨钩椎关节的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切除 椎关节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联合钩椎关节部分切除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伟 丁州 +6 位作者 皇静文 胡峰 黄德山 杨浩 杨志伟 熊成杰 蔡磊 《骨科》 CAS 2019年第6期492-498,共7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联合钩椎关节部分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我科收治并进行手术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76例,平均年龄为4...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联合钩椎关节部分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我科收治并进行手术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76例,平均年龄为47.2岁;其中男43例,女33例。行ACDF联合钩椎关节部分切除者49例,纳入联合组;行单纯ACDF手术者27例,纳入单纯ACDF组。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C2~C7Cobb角、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植骨融合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联合组1例病人出现C5神经根麻痹,余均无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伤口内血肿,予以再次手术清除血肿。联合组手术时间为(123.74±10.19)min,术中出血量为(343.93±72.29)ml;单纯ACDF组手术时间为(108.00±10.50)min,术中出血量为(299.40±49.31)ml。所有病人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增大,末次随访时Cobb角未见明显丢失;所有病人术后、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组术后的VAS评分优于单纯ACDF组;而联合组术后NDI较单纯ACDF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病人末次随访时均植骨融合。结论 ACDF联合钩椎关节部分切除术治疗伴有钩椎关节增生、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单纯ACDF相比,可以更快地缓解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 脊柱融合术 椎关节切除
下载PDF
内镜视野下腰椎关节滑囊解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李宽宽 申明奎 +3 位作者 张浩平 徐肖肖 赵小兵 苗莹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0期3658-3661,共4页
目的 分析后入路脊柱内镜手术中观察到的下腰椎椎间小关节滑囊形态、分型及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实施后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的32例患者,常规内镜透视下置管,对于椎板间隙较小或髓... 目的 分析后入路脊柱内镜手术中观察到的下腰椎椎间小关节滑囊形态、分型及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实施后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的32例患者,常规内镜透视下置管,对于椎板间隙较小或髓核脱垂的病例,应用镜下环锯术开窗后观察关节滑囊结构。根据术中解剖及组织分离情况,对镜下的滑囊结构进行辨认,并根据形态对滑囊组织进行形态分型。术中对部分疝出冗余滑膜切取病理检查分析,同时分析滑囊的形态与患者的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镜下形态可将滑囊分为A扁平型、B饱满型、C薄窄型。其中20~40岁患者6例,占20%,主要为饱满型;40~60岁患者16例,占50%,主要为扁平型,60岁以上患者10例,占30%,主要为薄窄型。腰椎滑膜组织病理结果回示:玻璃样变增生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小血管增生、扩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滑囊的形态与患者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腰椎椎间小关节滑囊位置恒定,位于关节腔基底部,深层和浅层黄韧带参与封闭结构;根据观察形态可分为三类,且滑囊形态与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滑囊 内镜 年龄 下腰痛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钩椎关节融合与传统椎骨终板间融合的融合时效比较: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浩 盛厦庆 +3 位作者 杨毅 孟阳 王贝宇 丁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0-417,共8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钩椎关节融合(uncover-tebral joint fusion,UJF)与传统椎骨终板间融合(traditional interbody fusion,TIF)的融合时效和安全有效性.方法:2020年5月~2021年6...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钩椎关节融合(uncover-tebral joint fusion,UJF)与传统椎骨终板间融合(traditional interbody fusion,TIF)的融合时效和安全有效性.方法:2020年5月~2021年6月招募并收治44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施行UJF,对照组施行TIF.两组均取自体髂骨进行植骨融合.通过动力位X线片及CT评估两组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率.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共有40例患者完成了计划随访,UJF组20例,TIF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133.0±29.4min vs.124.2±26.3min,P=0.3271)及术中出血量(68.5±48.7ml vs.83.5±54.5ml,P=0.3645)无显著性差异.UJF组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率显著性高于TIF组(术后3个月70%vs.10%,P<0.0001;术后6个月95%vs.65%,P=0.0177).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JOA评分、VAS评分、NDI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之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假体下沉和移位、螺钉松动和断裂、手术节段椎间孔再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UJF与TI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可同样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UJF的早期融合率明显高于T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椎关节融合 融合率 随机对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