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剖学测量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明华 陈傲 +2 位作者 唐顺胜 陈世杰 袁宪宇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935-937,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解剖学测量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脊髓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测量18具成年人颈椎标本C3~C7相关数据:横突孔间距离、钩突尖间距、双侧钩突后缘间距离、双... 目的:探讨颈椎解剖学测量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脊髓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测量18具成年人颈椎标本C3~C7相关数据:横突孔间距离、钩突尖间距、双侧钩突后缘间距离、双侧钩突前缘间距、钩突前后径、椎管横径、椎体矢状径。研究组根据上述解剖学测量结果施行椎体前路减压手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施行椎体前路减压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C3~C7椎体钩突后缘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C7双侧钩突前缘间距离、颈椎管最大横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逐渐增大趋势。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前路减压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颈椎解剖学测量数据施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解剖学测量 脊髓型颈 钩突 疗效
下载PDF
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与传统非撑开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成林 毕郑钢 +3 位作者 袁绍辉 付春江 曹阳 邵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比较评价椎间撑开与传统非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4月-2004年8月,应用传统环锯颈前路开窗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3例(A组)。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31~69岁。病程7个月~15... 目的比较评价椎间撑开与传统非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4月-2004年8月,应用传统环锯颈前路开窗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3例(A组)。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31~69岁。病程7个月~15年。1个节段22例,2个节段24例,3个节段7例。应用颈前路自动拉钩及Caspar椎体间撑开器系统,采用单节段单纯椎间盘切除,经椎间隙入路或多节段分别行椎间盘切除、椎管潜式扩大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8例(B组)。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33~74岁;病程5个月~18年。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34例,3个节段11例。X线片及MRI示不同程度椎间盘退变、突出,颈髓受压。统计比较手术时间、失血量、颈椎病变节段单位手术前后高度差、椎体融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改善率。结果有92例获随访3~5年,平均3.5年;A组42例,B组50例。A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椎体融合时间、颈椎病变节段单位手术前后高度差以及脊髓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6.80±28.41)min、(564.00±181.96)mL、(12.10±3.58)周、(1.30±0.67)mm和0.49%±0.14%,B组分别为(57.90±15.01)min、(317.50±136.92)mL、(9.75±1.36)周、(3.00±0.56)mm和0.71%±0.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脊髓损伤、钢板螺钉松动移位、植骨块松动各1例,髂骨区功能障碍4例;B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椎间撑开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整体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术式,并进一步完善了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使其更为科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 间盘切除 间融合
下载PDF
多间隙微创前路椎间孔减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薄雪峰 陈赞 刘志成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9-15,共7页
背景临床上颈椎钩突关节增生经常是多节段存在,由于多间隙病变复杂,手术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临床医生发现,即使是采用微创前路椎间孔减压术治疗两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减压充分后也不一定都需要行椎间融合术。目的本文对两个... 背景临床上颈椎钩突关节增生经常是多节段存在,由于多间隙病变复杂,手术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临床医生发现,即使是采用微创前路椎间孔减压术治疗两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减压充分后也不一定都需要行椎间融合术。目的本文对两个节段的钩突进行部分切除后,研究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依据健康志愿者的影像学资料,采用Mimics13.1、Solid Works2012软件建立三维几何模型,ANSYS15.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和网格优化,赋值各类组织的材料属性,建立颈椎(C2-C7)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部分切除单侧两个钩突后对颈椎稳定性和邻近节段椎体应力的影响。结果采用文中所述切除方法进行左侧钩突部分切除后,当切除双节段(60+60模型)时,各个工况下的最大位移相对于前3种切除方式均有明显的增大,而且各个工况下的最大应力相对于前3种切除方式均有显著增大。结论随着切除节段的增多和切除范围的增大,节段之间的活动度增大,局部应力增大,给颈椎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颈椎不稳,加速颈椎的退变。因此在制定手术方案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除非有明确的神经根、脊髓受压的指征,否则不可盲目扩大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微创前路间孔减压 颈神经根病 钩突关节 有限元法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辅助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假体沉降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华 吴迪 +3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张仁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561-5564,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假体沉降率及应激反应情况。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入...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假体沉降率及应激反应情况。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入钛板内固术)和观察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3D打印人工椎体植入钛板内固术),每组30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同一时间段的融合率、椎间高度变化、术后脊柱功能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DN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患者的临床并发症(植入物坍塌、植入物移位、脑脊液渗漏、免疫排斥),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6%)显著高于观察组(6.67%,P<0.05);观察组术后椎间高度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同期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JOA、NDI、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术后6、12个月两组JOA、NDI、VAS评分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指标数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3D打印人工椎体辅助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3D打印人工 前路体次全切减压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俊杰 梁舒涵 +2 位作者 彭奇 林斌 饶耀剑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0期60-61,6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颈椎JOA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留症状作用明显,能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前路减压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后残留症状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评定
6
作者 杨明礼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前路减压间植骨 疗效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的护理
7
作者 谢雪霞 吴彩玉 李艳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5期81-82,共2页
目的介绍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有效的护理。方法自1999~2004年通过对1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护理实践,经过了解患者对此技术知识缺乏,术前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术后适应性的训练,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肢体活动感觉的观察,各管... 目的介绍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有效的护理。方法自1999~2004年通过对1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护理实践,经过了解患者对此技术知识缺乏,术前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术后适应性的训练,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肢体活动感觉的观察,各管道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功能锻炼指导。结果18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kaneda内固定术后病人,12例治愈佩带腰围步行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认真细致做好前路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 护理技 病情观察 胸腰段骨折 植骨融合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 被引量:1
8
作者 利盛成 姬广林 +5 位作者 陈永铵 方祥仔 谢文伟 姚汉刚 廖德允 熊秉刚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 总结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对 1 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行前路减压植骨 ,并采用胸腰椎前路Kaneda器内固定。结果  1 3例获得 1 3~ 72个月随访 ,脊髓神经功能 4例获得 2级改... 目的 总结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对 1 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行前路减压植骨 ,并采用胸腰椎前路Kaneda器内固定。结果  1 3例获得 1 3~ 72个月随访 ,脊髓神经功能 4例获得 2级改善 ,8例获得 1级改善 ,1例完全截瘫无改善。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 ,重建脊柱 ,固定高度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 胸腰爆裂骨折 截瘫 内固定器 合并症 方法 适应证
下载PDF
颈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立新 原晓景 +4 位作者 徐达传 钟世镇 马向阳 黄文华 赵卫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58-3959,共2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择C4~7为实验节段。按正常组,手术组,在2N·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择C4~7为实验节段。按正常组,手术组,在2N·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在6个运动方向上,手术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增加(P>0.05,t前屈=-1.932,t后伸=-1.447,t左弯=-1.772,t右弯=-2.768,t左旋=-1.743,t右旋=-1.753),差异无显著性。②运动范围的总和,手术组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F=17.448)。结论: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在颈椎运动范围总和的增加,对某一方向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间孔间隙显微减压 生物力学 标本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保留钩椎关节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曙光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研究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中保留钩椎关节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4年4月~2016年4月行ACDF治疗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术中保留钩椎关节的32例患者设... 目的研究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中保留钩椎关节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4年4月~2016年4月行ACDF治疗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术中保留钩椎关节的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切除钩椎关节的40例设为对照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2年的N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7.50%,对照组为9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吞咽不适、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效果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手术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及颈椎功能,保留钩椎关节能获得与切除钩椎关节相同的近期疗效,且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神经根型颈 保留钩关节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萍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7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147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82例进行围手术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65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147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82例进行围手术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65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研究组脊髓功能恢复优秀、理想镇痛率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 护理干预 骨科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对62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万汉 吴秀明 汤凯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0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24收治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24收治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ROM)、生活质量[颈痛量表(NPQ)]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12个月时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手术节段ROM[(6.08±1.21)°vs(13.05±1.86)°、(4.68±0.82)°vs(13.39±1.59)°]均较术前降低(t=24.733、38.336,P<0.05),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t=7.542、P<0.05);两组NPQ评分[(15.92±3.14)分vs(24.27±4.25)分、(18.53±3.61)分vs(23.49±4.16)分]亦较术前降低(t=12.443、7.091,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295,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Z=6.429、5.933,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可提高CSM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还能提升手术效果,于患者预后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 钛板固定板成形
下载PDF
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菁 李琴 +4 位作者 万琴 罗小英 黄正 黄菊 赖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由专科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分别按病区护理常规与手术室护理常规各自施护),观察组接受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术后访视结束时,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对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术时有效正确配合度,降低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护士 专科护士 协同护理 前路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从明 王弘 +2 位作者 张涛 徐宏光 张书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10,14,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危险因素,用以指导、评估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颈椎病住院并接受前路减压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术前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以...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相关危险因素,用以指导、评估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颈椎病住院并接受前路减压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术前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术前JOA评分等指标。将术后出现三角肌肌力降低1级以上者诊断为颈5神经根麻痹。以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为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颈5神经根麻痹组)、B组(非颈5神经根麻痹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手术前后2组颈椎生理弧度变化、术前C4/5椎间孔前后径、椎体撑开高度、术前颈椎MRI T2像在C4/5节段上是否存在高信号等影像学参数。采集2组患者手术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与颈5神经根麻痹有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术后9例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症状。2组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椎间孔前后径和减压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减压节段数和椎间孔前后径是颈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临床上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过度矫正患者颈椎生理弧度、术前患者椎间孔狭窄以及减压节段数是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合理的减压手术是预防颈5神经根麻痹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间盘切除体融合 前路减压体次全切 颈5神经根麻痹 脊髓型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9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1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颈椎弧度的改善。结果患...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颈椎弧度的改善。结果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术后3、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D值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脊髓型颈 弧度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 衣马木艾山 努尔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2组35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36例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弧度D值。结果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6.11%,高于对照1组的71.43%和对照2组的74.28%,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5,P<0.05),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颈椎D值对照1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2组术后即刻与随访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术后3例有不同程度咽痛,对照2组2例,观察组2例,均3~5 d后缓解;三组无一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行颈椎后路手术者术后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后路单开门管扩大成形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术式探讨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鑫营 陈子华 +3 位作者 李志忠 刘丹 钟鑫 方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5年6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9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4例,D级8例。根据骨折类型、脱位程度、脊髓受压评估情...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5年6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9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4例,D级8例。根据骨折类型、脱位程度、脊髓受压评估情况、是否存在关节突骨折及交锁或者前后复合体损伤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案。其中24例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术前经颅骨牵引可复位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7例颈椎脱位伴小关节骨折或脱位但不伴明显前中柱损伤者采用后路复位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例颈椎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椎小关节脱位交锁、术前经大重量颅骨牵引不能复位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估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4~6个月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而后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固定节段数明显多于前路手术组(P<0.05);除2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2级。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均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应根据颈椎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间植骨内固定 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 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
原文传递
神经根型颈椎病ACDF术后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改善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竑 林绪超 +2 位作者 林东秀 李照辉 何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9期941-942,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术后患者抑郁、焦虑的改善情况,探讨抑郁、焦虑情绪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行ACDF手术治疗的1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比较手术前后抑郁SAS评分、焦虑SD...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术后患者抑郁、焦虑的改善情况,探讨抑郁、焦虑情绪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行ACDF手术治疗的1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比较手术前后抑郁SAS评分、焦虑SDS评分、颈肩部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结果1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5(12~38)个月。术后3个月SDS评分、SAS评分、颈肩部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以上观察指标持续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SDS评分、SAS评分与颈肩部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呈正相关,SDS评分、SAS评分与JOA评分、SF-36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ACDF术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明显,此类疾病不仅需要确定良好的手术方案,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患者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 前路减压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向阳 项永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 治疗 方法 椎前路减压术 植骨 间融合 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ACDF与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涛 宋将 +3 位作者 郝清海 种衍学 李庆超 袁崇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创伤性指标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诊治的4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26例...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创伤性指标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诊治的4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26例,ACCF组1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血沉,以及术后6、12个月JOA评分。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12~32)个月。ACDF组手术时间较ACCF组短,并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ACC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低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 d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与ACCF组术后6、12个月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而ACDF术式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 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 前路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 血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