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长江 张哲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8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6例面肌痉挛病例,35例(33.0%)术中探查发现面、听神经出(进)脑干区(REN)有椎动脉通过。椎动脉处理方法:用Teflon棉包绕椎动...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椎动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6例面肌痉挛病例,35例(33.0%)术中探查发现面、听神经出(进)脑干区(REN)有椎动脉通过。椎动脉处理方法:用Teflon棉包绕椎动脉后推向颅壁或天幕硬膜,将局部硬膜电凝使之变粗糙,在责任动脉或包绕动脉的Teflon棉与该处硬膜之间涂以少量医用耳脑胶固定,将椎动脉悬吊离开REN。结果35例患者术后即刻有效率100%,治愈34例(97.1%),另1例即刻未治愈而于术后3周延迟治愈。平均随访12个月,无复发病例。与椎动脉处理有关的术后并发症:听力下降伴耳鸣2例,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处理方法该椎动脉达到满意减压效果。术后面、听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部单侧痉挛 椎动脉压迫
下载PDF
手术治疗伴椎动脉压迫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评估
2
作者 邓宝东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7期268-268,共1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有明显椎动脉压迫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2009年颈椎前路手术中证实并获得随访的34例间盘脱出于椎管内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1周内、6个月后的椎动脉(VA)形态与结...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有明显椎动脉压迫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2009年颈椎前路手术中证实并获得随访的34例间盘脱出于椎管内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1周内、6个月后的椎动脉(VA)形态与结构变化,收缩期峰值流速(MAX)、舒张末期流速(MIN)、时间平均流速(TAMX)、内径(D),并进行对比。结果优28例,良4例,有效2例,优良率94.1%。治疗后1周内、6个月后椎动脉超声检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槽式切除,椎间植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对于伴椎动脉压迫症状的硬膜卟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近期,远期效果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后纵韧带 游离脱出型 椎动脉压迫 治疗
下载PDF
髓质椎动脉压迫
3
作者 Savitz S.I. Ronthal M. +1 位作者 Caplan L.R. 郭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14-15,共2页
Background: Intracranial arteries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 may compress the brain parenchyma and cranial nerves. Most arterial compressive lesion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dolichoectasia in the vertebral-basilar syste... Background: Intracranial arteries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 may compress the brain parenchyma and cranial nerves. Most arterial compressive lesion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dolichoectasia in the vertebral-basilar system, and prior reports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pressure effects of basilar artery ectasia. Much less is known about vertebral artery compression of the medulla. Objective: To describe a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arteries compressing the medulla oblongata. Design: Prospective case studies. Setting: Tertiary care center. Patients: Nine symptomatic patients, 4 men and 5 women, between the ages of 32 and 79 years. Main Outcome Measures: Clinical phenomena, radiographic findings, treatment, and outcomes. Results: We found that compression most commonly occurs at the ventrolateral surface. The clinical features can be transient or permanent and are predominantly motor and cerebellar or vestibular, but a poor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clinical findings and the severity or extent of impingement. The vertebral arteries were angulated, tortuous, or dilated but not necessarily dolichoectatic to cause obvious indentation. Seven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tiplatelets and anticoagulants or analgesics, whereas 2 underwent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resulting in temporary or no relief. One surgical patient developed cranial nerve complications. Among the medically treated patients, none had progression of deficits, and those with single episodes had no recurrence of symptoms. Conclusion: This study is the largest collection, to our knowledge, of patients with medullary vascular compression.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stimate its frequency, natural course, and preferre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压迫 髓质 -基底动脉系统 抗血小板药物 延髓血管压迫 手术患者 微血管减压术 临床表现 损害程度 神经并发症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03
4
作者 翟宏伟 巩尊科(审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8-670,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型颈 发病机制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动脉缺血综合征 临床常见 artery 综合症状 颈性眩晕 视力模糊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体液因子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定平 宋敏 +2 位作者 董万涛 蒋宜伟 李清林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3期244-247,共4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ofvertebralarterytype,CSA)又称颈性眩晕、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及Barre—Lieou综合征等,其称谓各异是由于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及其转归非常复杂,至今尚未明了III。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ofvertebralarterytype,CSA)又称颈性眩晕、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及Barre—Lieou综合征等,其称谓各异是由于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及其转归非常复杂,至今尚未明了III。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围绕交感神经刺激和椎动脉压迫这两种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颈 发病机制 体液因子 缺血综合征 一基底动脉 交感神经刺激 椎动脉压迫 颈性眩晕
下载PDF
椎动脉受压动物模型 被引量:57
6
作者 王欢 李雷 王海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为研究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赘压迫椎动脉引起头晕的机制建立椎动脉受压的动物模型。17只大耳白兔经颈前正中入路,在颈椎5、6横突间骨膜下椎动脉内侧植入骨块。术后彩色多普勒、椎动脉造影及CT检查的结果与临床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 为研究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赘压迫椎动脉引起头晕的机制建立椎动脉受压的动物模型。17只大耳白兔经颈前正中入路,在颈椎5、6横突间骨膜下椎动脉内侧植入骨块。术后彩色多普勒、椎动脉造影及CT检查的结果与临床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特点相同,有特征性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变。本方法制成模型的致压因素确切稳定,对动物损伤小,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成功率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压迫 动物模型 病理学
下载PDF
舌下神经根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福 张奎启 +2 位作者 裘罡 金鑫 卢云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舌下神经池段的行程、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方法]在2 5例脑干标本上原位观察舌下神经根丝的数目、长度、排列方式,舌下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舌下神经从延髓橄榄前沟出脑,舌下神经根丝... [目的]研究舌下神经池段的行程、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方法]在2 5例脑干标本上原位观察舌下神经根丝的数目、长度、排列方式,舌下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舌下神经从延髓橄榄前沟出脑,舌下神经根丝一般有5条左右,长约10mm ,神经根丝聚集成上、下二束(71.8% )、三束(9.4 % )或扇形(18.8% )。舌下神经池段主要由延髓前外侧动脉、延髓外侧动脉和脑桥外侧动脉发支供应,这些动脉可起自椎动脉、脊髓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和基底动脉或它们发出的穿动脉。椎动脉的90 %行于舌下神经根的腹面,偶尔椎动脉穿舌下神经根上下两束之间或行于舌下神经根丝的背面。小脑下后动脉的5 0 %向后穿舌下神经根丝之间,然后行于舌下神经根的背面。舌下神经与椎动脉发生接触的占74 % ,形成压迫的占18% ,小脑下后动脉与舌下神经发生接触的占2 0 %。[结论]舌下神经池段有数条动脉供应,这些动脉主要起于椎动脉或它的分支,舌下神经多与椎动脉接触或被椎动脉压迫,这种接触和压迫可能不是舌下神经麻痹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应 神经根 血管 小脑下后动脉 舌下神经麻痹 脊髓前动脉 椎动脉压迫 原位观察 排列方式 延髓外侧 基底动脉 干标本 穿动脉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显帆 鹿俊磊 《医学信息》 202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里一种较为少见的血管变异变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创新及提高,其发病率逐年递增。目前诊断脑血管病除了常用的CTA、MRA/MRI等技术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诊断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方面...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里一种较为少见的血管变异变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创新及提高,其发病率逐年递增。目前诊断脑血管病除了常用的CTA、MRA/MRI等技术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诊断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方面也颇有成效。基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便为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疾病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下载PDF
加减葛根汤治疗气滞血淤型颈椎眩晕症
9
作者 吴金莲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年第4期47-47,共1页
颈源性眩晕主要是由于颈椎及软组织退变引起的有关结构失稳移位,直接压迫椎动脉,以及增生物刺激穿行于椎枕部的颈神经分支及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及其分支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早期出现有偏头痛... 颈源性眩晕主要是由于颈椎及软组织退变引起的有关结构失稳移位,直接压迫椎动脉,以及增生物刺激穿行于椎枕部的颈神经分支及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及其分支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早期出现有偏头痛,头痛是此病的多发症状,发生率约在80%以上,常因头颈部突然旋转而诱发,以颞部(编者注:特指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的太阳穴部位)为剧,多呈跳痛或刺痛;还会出现迷路症状,亦为较多发,主要有耳鸣、听力减退及耳聋等症状;还有一些前庭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这是最为突出的一个症状。我们在临床上统称这些症状为椎动脉压迫综合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气滞血淤型 椎动脉压迫综合症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葛根汤 前庭症状 治疗
下载PDF
药物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刘天孚 李欣 +1 位作者 王惠娟 荣竞南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4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药物治疗 病性眩晕 椎动脉压迫综合症 低分子右旋糖酐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不容忽视的颈椎病
11
作者 叶川 《中国保健营养》 2010年第7期75-75,共1页
1,脑卒中:脑卒中病人有90%都有颈椎病,很多人脑卒中后仍不清楚这里面的原因2,失眠、神经衰弱:经临床观察在这类人群中,有70%的人是由颈椎病引发的:3,突然发作的眩晕:主要是椎动脉压迫所致。突然晕倒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
关键词 脑卒中后 椎动脉压迫 临床观察 神经衰弱 突然发作
下载PDF
MRA与DS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殿阁 刘海鹰 +4 位作者 高健 金龙 王会民 张健 金朝晖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目的对比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共收集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35例,男11例,女24... 目的对比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共收集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平均58.3岁。同时行MRA及DSA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管径、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部位等。结果DSA检查有阳性发现者32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9例,双侧受累13例。MRA有阳性发现者29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4例,双侧受累15例。除5例MRA阳性而DSA阴性外,其他MRA与DSA均为阳性。两种方法对管腔变细的诊断吻合率为100%。DSA对局限性狭窄及单侧缺如的诊断优于MRA。MRA对颈椎不稳及增生导致的椎动脉迂曲变形等表现的诊断阳性率高于DSA。结论(1)椎动脉DSA检查对局限性压迫及动力性压迫的诊断较准确,对椎动脉压迫来源较易作出判断,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为有创检查,存在造影剂副反应及用量的限制。(2)MRA为无创检查,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及闭塞,对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较适用。可同时扫描颈椎间盘、脊髓及颈部其他血管,以进行鉴别诊断。适用于临床诊断不明确、高龄不能耐受DSA检查的患者。MRA的不足之处是对局部微小部位的狭窄或非闭塞性病变的诊断率低,检查中无法随时变换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动脉型颈 DSA检查 临床诊断 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椎动脉压迫 病患者 闭塞性病变 狭窄部位
原文传递
颈性眩晕 被引量:47
13
作者 李锋 娄思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小关节紊乱 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综合征 颈源性眩晕 综合征 颈性偏头痛 持续时间 性因素 头颈部 神经丛
下载PDF
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概况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红娥 苏稼夫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总结近年来国内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概况 ,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治疗颈性眩晕中主要以针刺为主 ,针刺与其他方法结合也较普遍 ,但也不乏其他特色疗法的应用。结论 :通过分析、对比各类针治手法 ,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治疗 颈性眩晕 针刺疗法 针灸疗法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针刀疗法
下载PDF
注射用血塞通治疗颈性眩晕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小玲 李继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3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塞通静点治疗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血流变变化情况。方法 :将 10 2例颈性眩晕 33~ 81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在用药前后测定其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及临床...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塞通静点治疗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血流变变化情况。方法 :将 10 2例颈性眩晕 33~ 81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在用药前后测定其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P <0 0 5 ,两组疗效比较P <0 0 5。结论 :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静点注射用血塞通显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塞通 治疗 颈性眩晕 临床观察 血液流变学 临床症状 椎动脉压迫综合症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梅 杨振杰 王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1期71-72,共2页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椎增生、生理曲度改变等颈部病变的压迫或刺激而发生痉挛或扭曲并导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现就...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椎增生、生理曲度改变等颈部病变的压迫或刺激而发生痉挛或扭曲并导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灸治疗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动脉型颈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缺血综合征 生理曲度改变 眩晕综合征
下载PDF
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6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海林 《中医正骨》 2007年第6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牵引治疗 手法配合 疗效分析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脑供血不足 疾患 总结报告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150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江涛 卫玉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824-824,共1页
关键词 针药并用治疗 颈性眩晕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动脉缺血综合征 眩晕综合征 神经综合征 血流障碍 颈部病变 颅外段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9
作者 郭大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2期90-90,共1页
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发作30例,积极寻找病因,包括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房颤)、颈椎病(对椎动脉压迫),血液检查有无疑血功能纤溶功能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充分评估其脑卒中发生的危险程度。结果发观低... 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发作30例,积极寻找病因,包括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房颤)、颈椎病(对椎动脉压迫),血液检查有无疑血功能纤溶功能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充分评估其脑卒中发生的危险程度。结果发观低分子肝素钙对TIA疗效是肯定的,针对寻致TIA发作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理、生理环节进行干预有抑制血栓形成,防止形成完全性卒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流变学异常 动脉狭窄 椎动脉压迫
下载PDF
推拿配合水针治疗颈性眩晕120例
20
作者 徐明亮 高治国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9期32-32,共1页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颈椎肥大,椎间孔狭窄、骨刺增生等压迫椎动脉或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而出现的因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以眩晕为主的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项转动可引起眩晕,猝倒...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颈椎肥大,椎间孔狭窄、骨刺增生等压迫椎动脉或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而出现的因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以眩晕为主的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项转动可引起眩晕,猝倒发作和意识障碍,出现耳鸣、耳聋。头痛多为单侧,常局限于枕部或顶枕部,以胀痛、跳痛为主。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项胸部烧灼感,胸闷、心律失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水针 联合治疗 颈性眩晕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动脉缺血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