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文元 刘建民 +4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黄清海 张珑 周晓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总结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 2 3例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和影像检查结果 ,并就其介入治疗策略作了回顾。结果 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椎基底动脉缺血 ,DSA显示为血管的狭窄和扩... 目的 总结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 2 3例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和影像检查结果 ,并就其介入治疗策略作了回顾。结果 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椎基底动脉缺血 ,DSA显示为血管的狭窄和扩张。采取夹层段支架植入加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和夹层动脉GDC栓塞可有效缓解症状 ,防止再出血。结论 对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根据具体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影像检查 临床表现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基底动脉缺血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曲怀谦 缪中荣 +5 位作者 张鸿祺 支兴龙 李慎茂 宋庆斌 秦晓红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298-302,共5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机制,评价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对1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经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18例患者...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机制,评价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对1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经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18例患者中有6例直接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7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行双支架置入术,1例单纯闭塞载瘤动脉。术后12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曾经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没有再出血,2例术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18例患者中3例死亡。 结论 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载瘤动脉连同动脉瘤完全闭塞,如果动脉瘤位于优势椎动脉,或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甚至闭塞,或动脉瘤瘤体发出优势小脑后下动脉,应该使用支架血管成形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或双支架置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发病机制 诊断 弹簧圈 支架
下载PDF
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川 张鹏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51-655,共5页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支架置入和双导管技术保护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方法及其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支架置入和双导管技术保护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方法及其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并经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复查全脑DSA,临床随访12~24个月。结果4例患者中,3例采用PICA-椎动脉支架置入技术,1例采用双向双导管技术保护PICA。对4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方面均获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PICA通畅,无缺血症状;6个月造影显示动脉瘤无复发,PICA通畅,无狭窄;12~24个月随访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在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使用P I C A-椎动脉支架置入技术和双向双导管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保护P I C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小脑后下动脉 支架 双导管技术
下载PDF
支架辅助技术在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庆荣 张鑫 +6 位作者 吴琪 文立利 张翔圣 薛锦 陈姝娟 邓金龙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普遍,但远期效果尚未明确。文中总结该技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CT及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 目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普遍,但远期效果尚未明确。文中总结该技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CT及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和动脉瘤介入治疗。19例患者中2例诊断为双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1例闭塞出血侧动脉瘤及载瘤动脉,2枚支架辅助栓塞对侧夹层动脉瘤;另1例两侧均采取双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4例患者采用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其余13例患者中,2例患者采取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1例患者采取双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3例在术后半个月内死亡,其中2例明确为再出血、1例死因不明。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术后有较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其余15例患者恢复顺利,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所有存活病例均临床随访6~36个月,未见明显新发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在术后6个月~3年内行脑血管造影随访,复发2例,其中1例接受再次治疗后复查良好,1例继续随访,复发部位稳定。1例支架内狭窄、2例椎动脉闭塞。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是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双支架辅助在预防动脉瘤复发中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 支架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辉 李西锋 +4 位作者 何旭英 段传志 张炘 刘彦超 朱国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未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未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所有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单一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31例(单一支架组),...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未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未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所有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单一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31例(单一支架组),双支架结合弹簧圈辅助栓塞28例(多重支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预后改良Rankin评分(mRS)、动脉瘤复发率。结果:56例患者预后良好(mRS 0~1分),两组预后 m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多重支架组动脉瘤即刻栓塞率明显高于单一支架组(75.0% vs.41.9%, P =0.010),且多重支架组动脉瘤复发率低于单一支架组(0% vs.19.4%,P =0.043)。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未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多重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可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其疗效还需大宗病例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术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双支架技术治疗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各一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潘耀华 丁圣豪 +7 位作者 万杰清 徐巳弈 包映晖 梁玉敏 殷玉华 熊文浩 邱永明 江基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68-470,共3页
关键词 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技术 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 头部CT检查 去骨瓣减压术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鑫 刘敏 +1 位作者 徐锐 张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557-1561,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内介入方式治疗已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血管内介入治疗17例患者共17个已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9个小脑下后动脉(PICA)近端的夹层动脉瘤采用椎动脉闭...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内介入方式治疗已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血管内介入治疗17例患者共17个已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9个小脑下后动脉(PICA)近端的夹层动脉瘤采用椎动脉闭塞技术(电解脱弹簧圈联合机械微弹簧圈栓塞)闭塞夹层段椎动脉。2个累及PICA及6个PICA远端夹层动脉瘤采用单支架(n=6)或双支架(n=2)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重建夹层段椎动脉。术后评估夹层动脉瘤即刻闭塞程度,进行长期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夹层动脉瘤均通过椎动脉闭塞或重建技术栓塞,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术中出血、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接受椎动脉闭塞技术患者术后病变即刻完全闭塞率达100%,1例患者术后出现患侧耳廓疼痛,1例患者出现复视,对症治疗1周内均缓解,1例患者出现患侧外展神经麻痹,2月后自行缓解。8例接受椎动脉重建技术患者术后病变即刻完全闭塞2例,次全闭塞6例,均无后循环缺血症状。所有患者随访6~36月,影像学及临床预后良好。结论 根据夹层动脉瘤与PICA关系,选择相应的介入治疗方式治疗已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的报道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娟 姚国恩 +1 位作者 蒋晓江 张远凤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049-2049,共1页
关键词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症状 头痛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志 冯华 +2 位作者 朱刚 缪洪平 王宪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55-555,共1页
关键词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 血管内治疗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 血管内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16排螺旋CT 头颅CT检查 动脉颅内段 进行性加重 CTA检查
下载PDF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庆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5期1629-1633,共5页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临床收治过程中较为鲜见,传统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手术的方式多样,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更多,当然,介入手术也有其局限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特殊,毗邻脑干,一旦发生并发症,预后...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临床收治过程中较为鲜见,传统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手术的方式多样,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更多,当然,介入手术也有其局限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特殊,毗邻脑干,一旦发生并发症,预后往往不佳,本文依据国内外文献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载瘤动脉闭塞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狭窄伴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的治疗决策
11
作者 焦力群 朱凤水 +2 位作者 李慎茂 缪中荣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学者们不断探索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的杂志也一样,力求为广大同仁奉献最感兴趣 的疑难病例。本刊在2004年第10、11、12期中,以“联合查房园地”的形式连续推出2例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 疗。我们吸取国内外专业杂志优秀栏目的优点,... 学者们不断探索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的杂志也一样,力求为广大同仁奉献最感兴趣 的疑难病例。本刊在2004年第10、11、12期中,以“联合查房园地”的形式连续推出2例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 疗。我们吸取国内外专业杂志优秀栏目的优点,今年将“联合查房园地”改为“疑难病例”,其内容除涉及典 型病例的讨论外,还复习与病例有关的国内外最新文献,让读者得到更多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本刊欢 迎各位专家和同仁,将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疑难病例以同样的写作形式寄来,我们将择优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病例报告 动脉支架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磊 吴琪 +6 位作者 文立利 周晓明 何伟臻 张闰秋 邓金龙 陈姝娟 张鑫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总结并评估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东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63例采用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的椎动脉夹... 目的总结并评估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东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63例采用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aymond-Roy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3个月复查MR血管成像(MRA),6个月复查DSA,动脉瘤复发即随访时DSA显示动脉瘤对比剂充盈增加。临床随访采用门诊和(或)电话随访,记录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估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分析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3例患者中,1例第2枚支架置入失败,其中25例(39.7%,25/63)为术后即刻完全栓塞,20例(31.7%,20/63)为次全栓塞,18例(28.6%,18/63)为部分栓塞。57例(90.5%,57/63)患者出院时mRS评分0~2分,6例(9.5%,6/63)患者3~6分,死亡3例(4.8%,3/63)。12例(19.0%,12/63)患者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患者年龄≥65岁(OR=6.533,95%CI:1.686~25.322,P=0.007)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3例(68.3%,43/63)患者至少接受了1次DSA检查,随访中位时间为7(5,36)个月,其中5例(11.6%,5/43)患者夹层动脉瘤复发,3例(7.0%,3/43)患者接受血管内再治疗。单支架治疗(OR=25.356,95%CI:1.444~445.365,P=0.027)是影响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除去3例在院死亡患者和1例失访患者,59例(93.7%)患者接受了临床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40(18,66)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预后(mRS评分0~2分),其中3例出院时预后不良(mRS评分3~5分),患者在康复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中远期结果安全有效,长期疗效还需要多中心大规模的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Enterprise支架
下载PDF
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华 陈风华 阙思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手术组2006年1月~2014年5月间接诊的4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其中35例分别采用了3种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另6例进行了随诊观察。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8个月...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手术组2006年1月~2014年5月间接诊的4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其中35例分别采用了3种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另6例进行了随诊观察。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其中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的病人复发,2例未治疗的病人动脉瘤增大。结论治疗组和观察组做统计学分析(P〈0.01),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与小脑后下动脉的关系及对侧椎动脉的发育情况等因素来选择不同的血管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Enterprise多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纪文军 康慧斌 +5 位作者 孙立倩 刘爱华 姜除寒 杨新健 李佑祥 吴中学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Enterprise多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病人共38枚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和Ⅱ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33个,运用Enterprise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Ⅲ型5个,行单纯... 目的探讨Enterprise多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病人共38枚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和Ⅱ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33个,运用Enterprise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Ⅲ型5个,行单纯多支架植入。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5个,部分栓塞28个,无变化5个。操作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支架移位2例,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缺血性并发症3例,其中枕叶梗死1例,脑干梗死1例,脑干缺血1例;无出血性并发症。术后6-12个月行DSA随访,动脉瘤完全栓塞23个,部分栓塞14个,无变化1个。33个Ⅰ型和Ⅱ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随访的栓塞有效率为100%;5个Ⅲ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栓塞有效率为80%。临床随访8-30个月,m RS评分0分30例,1分5例;随访过程中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Enterprise多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动脉 栓塞 治疗性 支架植入
下载PDF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淇 苗锋 +4 位作者 马强 胡志源 李辉 康东 杨晓黎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0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0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治疗。术后即刻造影观察对比栓塞情况,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5个月的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病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观察组患者的总栓塞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略低于对照组的13.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为(0.9±0.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8)分,病情复发率为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栓塞率高,预后良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IS支架 弹簧圈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小龙 杨建军 +1 位作者 任常军 艾鑫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新型颅内专用LEO支架介入治疗。方法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均行LEO支架介入手术治疗,2例行LEO支架植入加弹簧圈动脉瘤内致密填塞,1例重叠LEO支架植入。结合文献分析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新型颅内专用LEO支架介入治疗。方法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均行LEO支架介入手术治疗,2例行LEO支架植入加弹簧圈动脉瘤内致密填塞,1例重叠LEO支架植入。结合文献分析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过程。结果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2例为左椎颅内段梭形夹层动脉瘤,1例为右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囊性扩张。3例均恢复良好。结论LEO支架技术、LEO支架+弹簧圈技术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选择。青年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考虑大动脉炎可能,积极治疗原发病再行LEO支架+弹簧圈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VA)夹层动脉瘤 LEO支架弹簧圈 数字减影造影 动脉
下载PDF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致青年脑卒中1例影像诊断分析及随访
17
作者 韩凯 孙浩罡 +2 位作者 宫玉霜 方乐 王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7期1087-1089,共3页
脑梗死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VDA)成为青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引起严重的脑血管事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常常比较隐匿,已经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青... 脑梗死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VDA)成为青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引起严重的脑血管事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常常比较隐匿,已经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青年患者,在发病初期多会接受溶栓或抗血小板治疗,这就更加增加潜在夹层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及时发现病因,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与预后以及远期疾病的预防管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脑卒中 发病年龄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抗血小板治疗 脑血管事件 青年患者 缺血性脑卒中 影像诊断
下载PDF
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18
作者 方震 焦磊 +2 位作者 周加浩 邓引生 蒋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2期239-240,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多种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头颅CT、CTA、MRA及DSA影像,治疗方式,随访治疗。分析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段多样性及有效...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多种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头颅CT、CTA、MRA及DSA影像,治疗方式,随访治疗。分析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段多样性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均行介入治疗,手术均成功,无术后继发性出血,1例病例复发。结论: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个体化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介入 多样性
下载PDF
76例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培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4期5681-5682,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经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案,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动脉闭塞组患者35例;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组患者28例;单纯支架植入组...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经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案,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动脉闭塞组患者35例;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组患者28例;单纯支架植入组患者13例。评价三组血管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治疗后经1年内的跟踪随访,动脉闭塞组35例患者,复发无明显症状1例;行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28例患者中,动脉瘤保持稳定22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13例患者中动脉瘤保持稳定5例,血管瘤增大8例。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案均能有效地的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不良反应少,临床应根据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病情选择合理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彬 聂晨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6期21-22,共2页
目的分析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5例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对其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4个月,5例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 目的分析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5例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对其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4个月,5例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对其开展介入治疗,效果理想。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治疗,已改善。结论对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选择双向双导管技术与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性高,可对小脑后下动脉起到保护作用,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