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单侧椎动脉结扎致颈髓急性缺血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帅 黄蓝萱 +3 位作者 贺高乐 杨宝辉 呼巧龙 李浩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1-551,共11页
目的 :通过兔与人解剖学异同的结扎方法损伤椎动脉,观测急性期颈髓组织缺血变化,了解单侧椎动脉损伤对颈髓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日本大耳白兔(育龄126~140d;雌性17只,雄性1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行右侧椎动脉第一... 目的 :通过兔与人解剖学异同的结扎方法损伤椎动脉,观测急性期颈髓组织缺血变化,了解单侧椎动脉损伤对颈髓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日本大耳白兔(育龄126~140d;雌性17只,雄性1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行右侧椎动脉第一段结扎,对照组行右侧椎动脉第一段分离作为对照。每组分别于术后2h、6h、24h各处死5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和q RT-PCR方法观测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aspartic protease 3,CASP3)、FBJ三氏小鼠骨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Finkel-Biskis-Jinkins murine osteo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FOS)等指标及其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结扎组兔颈髓组织中的BAX、BCL2、CASP3和FOS蛋白表达所有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9975.00±1007.00;Western Blotting检测:3.81±0.04)和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9865.00±1783.00;Western Blotting检测:5.26±0.07)在术后24h时表达最多,CASP3在术后6h时最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82218.00±1256.00;Western Blotting检测:3.46±0.08),FOS在术后2h时最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3840.00±1584.00;Western Blotting检测:2.46±0.04),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上述蛋白的表达在不同观察节点也不相同,两两比较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X和BCL2随时间增加而增大,CASP3随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FOS随时间增加而减小。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结扎组兔颈髓组织中的BAX、BCL2、CASP3和FOS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AX(14.48±1.16)和BCL2(10.35±1.67)在术后24h时表达最多,CASP3在术后6h时最多(30.37±2.27),FOS在术后2h时最多(15.65±1.21),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上述mRNA的表达在不同观察节点也不相同,两两比较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X和BCL2随时间增大,CASP3随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FOS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结论:结扎兔右侧椎动脉第一段会造成兔颈髓轻度急性缺血损伤,对CASP3的检测提示术后6h时损伤最严重,该缺血损伤可以很快恢复,在24h时已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损伤 椎动脉结扎 中枢缺血 动物实验 日本大耳白兔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造模的技术方法与结果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翔 钱宇章 +1 位作者 谢林 康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27-2435,共9页
背景: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的:阐述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评价各自造模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通过下列检索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颈源性眩晕、动物、... 背景: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的:阐述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评价各自造模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通过下列检索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颈源性眩晕、动物、造模、模型,cervical vertigo,basal-vertebral ischemia,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animal,model,检索1998至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中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数据库,依据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纳入、排除诊断标准,筛选出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造模的中、英文文献。结果与结论:通过归纳分析得出,造模方式涵盖注射硬化剂法、植骨压迫法、动力失衡法、瘀血阻络法、椎动脉结扎法及混合造模法。其中以注射硬化剂法最为常见;植骨压迫法其与人体的发病机制最为相仿,但缺点在于造模难度大,骨块大小不一,且骨块无法完全固定在相应位置上;力学失衡法通过切除单侧的肌肉、骨质,造成颈椎失衡,其可操作性相对较高,但其造模周期较长;结扎或夹闭单侧椎动脉法虽相对简单、易行,但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并非简单的椎动脉狭窄,其忽略了体液因子、交感神经及椎神经等对于椎动脉血流速度、管腔大小的影响。各种造模方法皆有利弊,且造模的评判标准、造模时间及造模成功率结果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颈 颈源性眩晕 动物模型 造模 研究进展 注射硬化剂 植骨压迫 动力失衡法 椎动脉结扎 眩晕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