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椎动脉椎前部的解剖学及其起源变异研究
被引量:9
- 1
-
-
作者
丁家明
余庆波
张洪
-
机构
川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川北医学院
-
出处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0-11,共2页
-
文摘
目的为解剖学和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在114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椎动脉椎前部的起源、形态、行程和起始部外径。结果正常起源型:左侧89.47%、右侧100%起于锁骨下动脉。异常起源型均出现于左侧,占5.29%(12/227例),其中主要起于主动脉弓(83.34%):起点在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者占75%;起点在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后方者占8.33%;起点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者分别占8.33%,后者与枕动脉共干,而且起源和行程独特。左侧椎动脉外径41±0.09mm,右侧39±0.1mm。结论由于胚胎发育的关系,椎动脉起源异常主要发生在左侧,而且以起于主动脉弓为主。
-
关键词
椎动脉:解剖学
颈椎病
-
Keywords
vertebral artery
Anatomy
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
分类号
R322.1+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椎动脉起始段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 2
-
-
作者
贾云凤
张远征
-
机构
解放军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
出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5期481-483,共3页
-
文摘
【目的】积累椎动脉形态学资料 ,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成人尸体标本 ,解剖观察椎动脉起始段形态 ,测量椎动脉长度、外径。【结果】椎动脉起始段全部走行于斜角肌椎体三角内 ,左侧椎动脉外径 (4 .0 4± 0 .4 4 )mm ,右侧 (3.6 7± 0 .78)mm ;椎动脉进入C6横突孔者 2 8支 ,进入C5横突孔者 2支 ;椎动脉起始段分为弯曲型 (17支 )和平直型 (13支 )。【结论】椎动脉起始段存在较大变异 ,术前详细的血管造影极为必要 ;对于椎动脉起始段的粥样硬化 ,血管重建比内膜切除术安全、简单。
-
关键词
椎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
Keywords
vertebral artery/AH
-
分类号
R322.12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椎动脉第三段及枕下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贾云凤
张远征
-
机构
解放军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
出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1期1785-1788,共4页
-
文摘
目的积累椎动脉第三段的形态学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5例(30侧)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察椎动脉第三段形态及枕下区结构,测量椎动脉和枕动脉长度、外径。结果椎动脉第三段有明显而连续的多个弯曲,椎动脉第三段全长(55.77±10.02)mm,枕动脉长(86.51±11.06)mm,与椎动脉距离(15.36±0.75)mm。结论椎动脉第三段的连续弯曲可适应头颈部复杂的运动,椎动脉第三段的显露常采用侧方入路,偶尔可采用颈前入路。显露椎动脉第三段可进行血管结扎、内膜切除和血管重建操作。枕下区有如下解剖标志:上枕下三角和颈1神经后支,下枕下三角和颈2神经前支,颈1横突,颈1后弓,椎静脉丛。
-
关键词
椎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
Keywords
vertebral artery/AH
-
分类号
R322.12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椎动脉近段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薛爱芹
王稳
-
机构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菏泽市惠慈医院
-
出处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3-4,共2页
-
文摘
目的研究椎动脉椎前段的形态学特点,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2具(64侧)经甲醛防腐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进行颈部解剖,观察椎动脉近段的起始部位、走行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并测量椎动脉近段的长度和起始部位的外径。结果 64侧中3侧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4.69%),29侧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45.31%),32侧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50%);64侧中1侧穿C5横突孔,63侧穿C6横突孔;椎动脉近段的长度(mm):左侧37.6±5.1,右侧36.8±4.9;椎动脉近段的起始外径(mm):左侧4.23±0.37,右侧3.98±0.35。结论椎动脉近段的起源有变异,主要发生于左侧;左右起始外径左侧大于右侧,但椎动脉近段的长度和入横突孔处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
-
关键词
椎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变异
颈椎病
-
分类号
R365
[医药卫生—病理学]
R63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颅底后外侧立体应用显微解剖学研究
- 5
-
-
作者
吴鹏飞
王醒夫
杜江
王运杰
凌光烈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大石桥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局解教研室
-
出处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211-214,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颅底后外侧区各解剖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及立体结构框架,为颅底侧方入路提供相应的解剖学数据及资料。方法10例(20侧)成人带颈头颅标本,按颅底后外侧区解剖层次进行解剖和观测,同时对相应区域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乳突、茎突、星点、横窦、乙状窦、寰椎横突外侧端在颅底后外侧入路中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椎动脉V2段寰枢椎间段、V3段及围绕椎动脉的静脉丛在该手术中应注意保护,本实验进一步确定了各重要骨性标志的定位及相关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结论该区域中以乳突为圆点、以星点为中心各解剖结构的测量、椎动脉重要区段的观测可有效而安全地保护重要结构,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及神经。
-
关键词
颅底后外侧
乳突
星点
横窦
乙状窦
椎动脉解剖
立体
-
Keywords
posterolateral cninial base
marnillary process
asterion
transverse sinus
sigmoid sinus
vertebral artery
anatomy
stereoscopic
-
分类号
R323.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失误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尹庆水
吴增辉
-
机构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脊柱外科
-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69-972,共4页
-
基金
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项目(编号:2010gxjs032)
-
文摘
目的:分析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失误的原因,探讨提高置钉成功率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因上颈椎外伤、脱位和肿瘤接受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50例,共置入10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根据术前CT薄层扫描结果将枢椎椎动脉孔分为Ⅰ、Ⅱ、Ⅲ、Ⅳ型;在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枢椎椎弓根螺钉钉道上倾角,在术后CT片上测量钉道内倾角,并根据CT结果将置钉失误分为两类,A类为钉道偏内指向椎管,B类为钉道偏外指向椎动脉孔。结果:100个枢椎椎动脉孔分为Ⅰ型76个,Ⅲ型10个,Ⅳ型14个。10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共发生A类失误8枚(8%),其中Ⅰ型5枚,Ⅲ型1枚,Ⅳ型2枚;B类失误2枚(2%),其中Ⅲ型、Ⅳ型各1枚。Ⅰ型、Ⅲ型、Ⅳ型的置钉失误率分别为6.6%、20%、21.4%。A类失误组的钉道上倾角为14.8°±8.5°,明显小于钉道正确组的18.3°±9.7°(P<0.05),B类失误组为17.5°±6.8°,与正确钉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类失误组的钉道内倾角为21.4°±7.1°,明显小于钉道正确组的33.7°±7.3°(P<0.05);B类失误组为44.9°±8.8°,明显大于正确钉道组(P<0.05)。结论:枢椎椎动脉孔的解剖变异是导致置钉失误的客观因素;而术中钉道内倾角和上倾角偏小是引起置钉失误的最常见原因。术前应根据CT扫描结果充分掌握枢椎椎动脉孔的特点,结合"宁上勿下,宁内勿外"的原则,合理把握钉道方向,以提高置钉成功率。
-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螺钉
置钉失误
椎动脉孔解剖变异
-
Keywords
Axis
Pedicle screw
Pedicle placement malposition
Anatomic abnormality of vertebral foramen
-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椎-基底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 7
-
-
作者
扶晓明
陈智强
温超轮
李严兵
-
机构
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南医院骨科
长沙医学院衡阳校区形态学中心
南华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
基金
2014年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资助项目(C2014-11)
-
文摘
目的观测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行程、起始处外径以及夹角,为临床高位颈椎手术和介入术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方法大体逐层解剖和注入过氯乙烯标本头颈部,观察椎-基底动脉的起始处外径及夹角、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伴行情况。结果锁骨下动脉与椎动脉夹角左侧(91.70±0.90)°,右侧(115.80±1.60)。(P〈0.05)。2例标本小脑下后动脉从迷走、舌咽神经根上方走行占14.1%。小脑下后动脉与椎动脉夹角左侧(118.60±3.70)°,右侧(77.60±7.90)°(P〈0.05)。小脑前下动脉与面神经根接触占27.6%,小脑下前动脉与基底动脉夹角左侧(91.60±2.40)°,右侧(27.20±2.70)°(P〈0.05)。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接触的比例为35.5%。小脑上动脉与基底动脉夹角左侧(89.50±4.10)°,右侧(100.20±4.90)°(P〈0.05)。大脑后动脉与基底动脉夹角左侧(93.90±3.40)°,右侧(130.80±3.20)°(P〈0.05)。结论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起始处外径以及椎-基底动脉主要分支左、右起始处夹角呈不对称性,对实施血管介入和颈椎外科等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基底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椎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
Keywords
Basilar artery/anatomy & histology
Vertebral artery/anatomy & histology
-
分类号
R322.8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枕部毗邻关系的研究
- 8
-
-
作者
刘创建
樊国峰
王增立
李培秀
董巍
-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石油临床医学院骨科
河北医科大学石油临床医学院骨科PET-CT室
河北医科大学石油临床医学院医务科
-
出处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9期4551-4553,共3页
-
-
关键词
椎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人类
-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