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双侧斜位椎动脉造影(附31例拟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造影分析)
1
作者 陈双 李启权 +1 位作者 刘善达 梁慕贞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4年第3期176-178,214,共4页
1984年在全国颈椎病座谈会上讨论通过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试行方案)中 提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确诊及术前定位要靠椎动脉造影,以往大多采用锁骨下动脉穿刺法或经肱动脉穿刺插管法进行单侧的椎动脉造影,在Seldinger氏技术推广后。
关键词 椎动脉造影 动脉型颈 斜位 穿刺法 锁骨下动脉 左侧动脉 术前定位 动脉穿刺 插管法 试行方案
下载PDF
椎动脉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永吉 杨敏杰 +1 位作者 强永乾 马巍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4年第6期247-250,共4页
通过对30例颈性眩晕患者推动脉造影的X线观察,认为:椎动脉纤细发育不良者及椎动脉于颈椎1~2段走行异常所致血管痉挛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不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以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为主,血管造影系由于钩椎关节退变、钩突增生肥... 通过对30例颈性眩晕患者推动脉造影的X线观察,认为:椎动脉纤细发育不良者及椎动脉于颈椎1~2段走行异常所致血管痉挛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不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以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为主,血管造影系由于钩椎关节退变、钩突增生肥大压迫致椎动脉狭窄,或因颈椎节段性不稳刺激椎动脉痉挛者,应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目前,椎动脉造影应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椎动脉造影
下载PDF
小脑桥脑角肿瘤连续性椎动脉造影表现
3
作者 程耀菼 张克随 +1 位作者 吴景全 黄永火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6年第6期322-325,T048,共5页
小脑桥脑角肿瘤椎动脉造影表现,近几年来国内已陆续报导,本文收集我院1978年10月至1985年3月共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桥脑角肿瘤,行连续性椎动脉造影,对动,静脉期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对岩静脉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脑桥脑角肿瘤 连续性椎动脉造影 X线表现
下载PDF
椎动脉造影并发血管痉挛二例
4
作者 王为真 王明全 +4 位作者 宋有慧 负秀俐 丁志伟 贾写琪 贺晓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08-108,共1页
椎动脉造影是用来检验椎基底动脉系血管病变的必要方法。椎动脉造影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其它脑血管高。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应予高度重视。我院在1997年4~5月份先后出现二例椎动脉造影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56岁,以“
关键词 椎动脉造影 血管造影 血管痉挛 并发症
下载PDF
椎动脉造影张口位放大摄影法
5
作者 胡志超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2年第4期223-224,共2页
近年来脑血管摄影由于血管放大摄影和稀土类增感屏之应用,可使细微结构显示更为清晰。一般作椎动脉造影,摄影位置采取汤氏位及侧位,有时也用正位垂直投照等方法。但是按手术要求。
关键词 椎动脉造影 脑血管病 张口位放大摄影法
下载PDF
颈性眩晕病例的椎动脉造影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仲强 张之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5-97,共3页
关键词 椎动脉造影 眩晕 颈性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李润涛 单丹丹 +1 位作者 王润青 顾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挑选100例头部64排CTA检查患者,采用VR、MIP、CPR对图像后处理。结果正常25例,异常75例,其中椎动脉变异28例,迂曲至对侧30例,轻或中度狭窄27例,一侧闭塞2例,基底动脉迂曲狭...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挑选100例头部64排CTA检查患者,采用VR、MIP、CPR对图像后处理。结果正常25例,异常75例,其中椎动脉变异28例,迂曲至对侧30例,轻或中度狭窄27例,一侧闭塞2例,基底动脉迂曲狭窄3例,其中2例同时伴椎动脉狭窄;部分病例同时合并以上多种类型。结论64排螺旋CT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是一种无创、安全、定位定性准确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基底动脉系统造影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椎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宇轩 韩小宪 +1 位作者 张庆诗 林雪梅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旨在提高对椎动脉损伤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 2例椎动脉损伤病例 ,结合文献就椎动脉损伤的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现状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1例为椎动脉横断 ,1例为假性动脉... 目的 探讨椎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旨在提高对椎动脉损伤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 2例椎动脉损伤病例 ,结合文献就椎动脉损伤的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现状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1例为椎动脉横断 ,1例为假性动脉瘤 ,分别采用手术结扎及血管内治疗方法 ,疗效满意 ,术后无神经受损表现。结论 椎动脉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明确诊断 ,快速急救 ,选择适当的方法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损伤 假性动脉 椎动脉造影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CTA与DSA在椎动脉入口狭窄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保安 杨小民 赵宇新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03-505,共3页
目的:比较128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椎动脉入口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01~2013-10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脑梗死患者2 026例。由3名主任及副主任医师... 目的:比较128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椎动脉入口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01~2013-10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脑梗死患者2 026例。由3名主任及副主任医师对其中临床脑血管病患者786例共924根椎动脉入口分别进行CTA与DSA测量,以近心端和远心端的椎动脉作为参考。结果:CTA能清晰显示所有病例椎动脉的入口;而DSA能明确显示924根血管当中的837根椎动脉入口,另外87根椎动脉入口则显示不清晰。结论:CTA检查对椎动脉入口的显示明显优于DSA,可为椎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成像 椎动脉造影
下载PDF
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硬脑膜静脉窦窦汇区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作勤 唐军 +3 位作者 李红旗 黎文镇 王平海 宋金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1年第3期9-10,共2页
一般解剖学教科书记述:汇集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积内侧面大部区域的浅静脉血液的上矢状窦,主要续于右横窦,汇集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血液的直窦通常续于左横窦,在枕内隆凸处各窦形成窦汇。究竟上矢状窦、直窦各向一侧偏流的特点是否属实?为... 一般解剖学教科书记述:汇集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积内侧面大部区域的浅静脉血液的上矢状窦,主要续于右横窦,汇集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血液的直窦通常续于左横窦,在枕内隆凸处各窦形成窦汇。究竟上矢状窦、直窦各向一侧偏流的特点是否属实?为此,我们无选择地观察了100例IADSA的硬脑膜静脉窦窦汇区的造影表现,并就窦汇区的形态及各窦的正常造影表现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静脉窦 窦汇 上矢状窦 横窦 直窦 枕内隆凸 大脑大静脉 大脑半球 椎动脉造影 枕窦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益良 莫深 +5 位作者 卢家灵 黄发明 张中文 盛国全 冼新源 方培 《实用医技杂志》 2015年第8期842-844,共3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ce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类型,发病率仅... 椎动脉型颈椎病(ce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类型,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其发病机制主要有3点:1动力性因素,由于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变位而波及侧方上下横突孔,出现轴向或侧向移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痉挛、狭窄或折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颈 横突孔 VERTEBRAL 关节 基底动脉供血 神经根型 椎动脉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折曲
下载PDF
椎动脉损伤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宇轩 韩小宪 +1 位作者 张庆诗 林雪梅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3年第20期1817-1820,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对椎动脉损伤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方法:报告2例椎动脉损伤病例,结合文献就椎动脉损伤的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现状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1例为椎动脉横断,1例为假性动脉瘤... 目的:探讨椎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对椎动脉损伤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方法:报告2例椎动脉损伤病例,结合文献就椎动脉损伤的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现状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1例为椎动脉横断,1例为假性动脉瘤,分别采用手术结扎及血管内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术后无神经受损表现。结论:椎动脉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快速急救,选择适当的方法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损伤 假性动脉 椎动脉造影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13
作者 孙文海 邢昂 《青岛医药卫生》 1995年第11期50-51,共2页
椎动脉左右各一,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向上穿行上6个颈椎的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入颅后2茶椎动脉行于延脑的腹侧面,在桥脑下缘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故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从椎基动脉系发出分支,分别供应脑干,小脑及内耳等处血液。
关键词 缺血性眩晕 内听动脉 动脉 基底动脉 前庭支 耳蜗 前庭症状 身病 动脉缺血 椎动脉造影
下载PDF
MRA-MRI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小卫 尹战海 +1 位作者 刘凯 王金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RA)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11月103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A和MRI检测,对CSA进行诊断分型,并依据分型选择手术...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RA)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11月103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A和MRI检测,对CSA进行诊断分型,并依据分型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或非手术治疗。根据Nagashima疗效评价标准随访临床疗效及MRA及MRI检查。结果:MRA-MRI可将CSA分为局部狭窄型、迂曲型、全程变细(闭塞)型和正常型。MRA局部狭窄型、迂曲型中MRI显示椎动脉狭窄部位存在外在压迫因素者行钩椎关节切除、横突孔切开,术后疗效优良率达86.7%;MRA-MRI判定颈椎不稳导致CSA者行椎体间融合,术后优良率达84.6%;MRA全程变细(闭塞)型和正常型采取非手术治疗,术后优良率77.0%。结论:MRA-MRI分型对CSA治疗方案选择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颈 诊断 治疗 动脉磁共振造影
下载PDF
多层面螺旋CT技术在椎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爱莲 杨立 +3 位作者 方婕 杨铁 李宏军 吴南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技术在椎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采用GE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机 ,对3 0例患者做MSCTVA检查。扫描参数 :12 0kV ,2 5 0mA ,0 .8s/r ,层厚 16× 1.2 5mm ,床速 2 7.5mm/s ,螺距为 1.3 75 :1,用高压...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技术在椎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采用GE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机 ,对3 0例患者做MSCTVA检查。扫描参数 :12 0kV ,2 5 0mA ,0 .8s/r ,层厚 16× 1.2 5mm ,床速 2 7.5mm/s ,螺距为 1.3 75 :1,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 80~ 90ml,注射速度 3 .5ml/s ,扫描延迟时间平均 2 0s。重叠 5 0 %重建横轴位图像并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VRT、AVA分别重建双侧椎动脉。结果 :除 1支椎动脉未显示外 ,成功重建 5 9支 ,包括 3 1支正常 ,16支走行异常 ,5支局部狭窄 ,4支局部动脉壁钙化 ,2支椎动脉较对侧明显细 ,1支椎动脉动脉瘤。AVA全程满意显示各支椎动脉 ,VRT除 7支寰椎段椎动脉显示不满意外 ,其余各段均满意显示。结论 :多层面螺旋CT扫描技术与后处理技术相结合 ,能很好地显示正常与异常椎动脉及其病因和邻近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螺旋CT 动脉成像 动脉血管造影 MSCTVA检查
下载PDF
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4 位作者 尹庆水 吴增晖 艾福志 马向阳 章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2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41岁。男9例,女13例。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6例,游离齿状突合并...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2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41岁。男9例,女13例。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6例,游离齿状突合并的寰枢椎脱位9例,合并颅底凹陷症的寰枢椎脱位7例。均实施经口咽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对患者的寰枢椎实施层厚1mm的薄层CT扫描判定枢椎椎动脉孔类型(Ⅰ型,松散低拐;Ⅱ型,紧密高拐;Ⅲ型,紧密低拐;Ⅳ型,松散高拐),并行CT血管造影,判断优势椎动脉及其他血管变异情况。寰椎采用前路侧块螺钉,枢椎根据以下原则选择置钉方式:①优势椎动脉侧采用枢椎椎体螺钉技术,非优势侧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技术;②Ⅱ型枢椎椎动脉孔采用枢椎椎体螺钉技术,其他型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技术。测量术前、术后寰齿间隙(ADI)及垂直寰枢椎指数(CMA)判断寰枢椎复位情况,测量脑干脊髓角评价脊髓压迫改善情况。采用JOA评分判断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共置入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28枚,枢椎椎体螺钉16枚。平均手术时间139±35min,平均出血量49±16ml。术后复查CT显示,28枚逆向枢椎椎弓根螺钉中有1枚外倾角偏大,部分进入椎动脉孔,但无临床症状;16枚枢椎椎体钉均位于椎体内。置钉总优良率97.7%。术后CT测量提示,ADI由术前7.9±4.4mm改善为2.1±1.7mm,CMA由术前129°±13°改善为158°±15°(P<0.05)。术后患者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9.1±1.6分,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15.8±0.9分(P<0.05),末次随访时为15.9±0.7分。结论:在实施TARPⅢ手术,术前采用寰枢椎薄层CT扫描结合椎动脉CT造影的方法进行评估有助于精确判断椎动脉变异的类型,根据变异类型选择个性化的置钉方法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变异 动脉CT造影 经口咽前路复位内固定技术 Ⅲ代TARP钢板 个性化置钉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检测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春丽 张爱宏 周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2年第2期9-10,共2页
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89年4月—1991年11月间共检测椎动脉约1676例,现收集其中资料完整的病例680例进行分析,检测1360条椎动脉,并与正常组64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男442例,女218例,年龄24~88岁,40岁以上者609人。仪器使用Acuson128彩色电... 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89年4月—1991年11月间共检测椎动脉约1676例,现收集其中资料完整的病例680例进行分析,检测1360条椎动脉,并与正常组64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男442例,女218例,年龄24~88岁,40岁以上者609人。仪器使用Acuson128彩色电脑声像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检测 动脉供血不足 锁骨下动脉 频谱多普勒 超声检查 重复检查 取样容积 峰值流速 无回声暗区 动脉血管造影
下载PDF
联合应用MRA和BAEP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裔 李玉琢 +2 位作者 王涛 柳太云 王传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930-1931,共2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16层螺旋CT椎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19
作者 冯穗青 陈州甫 +1 位作者 龚静山 方文春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1 6排螺旋CT在椎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与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2 2例临床怀疑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西门子1 6排螺旋CT行椎动脉造影检查,应用半透明容积再现漫游(VRT) ,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重建。结果:... 目的:探讨1 6排螺旋CT在椎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与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2 2例临床怀疑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西门子1 6排螺旋CT行椎动脉造影检查,应用半透明容积再现漫游(VRT) ,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重建。结果:VRT等重建技术均能够直观清楚地显示椎动脉的形态分布走行情况以及与颈内动脉等相邻血管的位置关系。血管腔的形态及管腔有无狭窄变细,以及狭窄变细扭曲段的长度。并可以显示血管有无钙化等异常。结论:1 6排螺旋CT对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16排螺旋CT 动脉型颈 动脉造影检查 最大密度投影 血管造影检查 椎动脉造影 多平面重建 动脉病变 扫描技术 容积再现 位置关系 颈内动脉 形态分布 重建技术 诊断价值 西门子 VRT 血管腔
下载PDF
选择性经股脑血管造影1224例体会
20
作者 刘作勤 唐军 +6 位作者 宋金龙 李红旗 王振亭 王平海 左玉宽 明德国 赵金旭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在CT普及,MRI应用于临床的时代,脑血管造影仍是有用的。尤其是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更需要脑血管造影。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选择性IADSA脑血管造影技术,使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更为准确可靠。本文总结五年来所做脑血管造影1224例,并将... 在CT普及,MRI应用于临床的时代,脑血管造影仍是有用的。尤其是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更需要脑血管造影。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选择性IADSA脑血管造影技术,使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更为准确可靠。本文总结五年来所做脑血管造影1224例,并将插管及其他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放射学 椎动脉造影 颅内动脉 穿刺部位 烟雾病 穿刺技术 压脉带 造影 穿刺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