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循环缺血与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位置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苏楠 《包头医学》 2020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CI)与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位置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CT血管成像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确诊为椎动脉V3-V4段(寰枢椎至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96例,根据是否后循环缺血分为缺血组(38例...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CI)与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位置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CT血管成像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确诊为椎动脉V3-V4段(寰枢椎至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96例,根据是否后循环缺血分为缺血组(38例)和非缺血组(58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动脉超声(CDU)、选择性颈动脉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证实。通过CDU检测并记录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以及VA管径(VAD),评估椎动脉V3-V4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与PCI相关性。结果:未缺血组PSV、EDV水平低于缺血组,VAD水平高于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SV、EDV、VAD是影响后循环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V3-V4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与后循环缺血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PSV、EDV、VAD是导致后循环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椎动脉重度狭窄 闭塞位置 相关性
下载PDF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团圆 王士列 +2 位作者 威武 李年春 沈小平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703-704,共2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外行椎动脉...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外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狭窄率均>70%,治疗后观察组狭窄率为18.1%,对照组狭窄率为62.5%,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随访,在Malek评分中,观察组评分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9例(15.5%),观察组复发1例(2.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作,降低脑梗死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成形术 椎动脉重度狭窄 后循环脑梗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晗 郭曼 刘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造...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计115例阳性患者,其中有5例患者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以DSA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CDUS、CTA以及CDUS联合CTA与DSA的诊断符合率及影像率,并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价其对椎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CDUS单独检出椎动脉重度狭窄70处,诊断符合率为58.3%;CTA单独检出椎动脉重度狭窄92处,诊断符合率76.7%;CDUS联合CTA检出椎动脉重度狭窄99处,诊断符合率为82.5%,三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US诊断阳性85例、阴性75例、误诊10例、漏诊40例;CTA诊断阳性98例、阴性62例、误诊7例、漏诊24例;CDUS+CTA诊断阳性107例、阴性53例、误诊4例、漏诊12例;CDUS+CTA联合检查诊断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DUS、CTA单一检查,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CDUS、CTA单一检查,同DSA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5)。结论:CDUS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对比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与后循环缺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丽 白雪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4期4267-4269,共3页
目的应用减影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探讨不同的侧支循环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在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目的应用减影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探讨不同的侧支循环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在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住院患者102例,根据CTA或DSA检查结果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分析不同的侧支循环与PCI的相关性。结果有侧支循环组脑梗死发病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31);无侧支循环重症脑梗死患者比例较有侧支循环组高(P=0.043);有侧支循环组发病后30 d临床表现的好转率较高(P=0.021);有侧支循环的脑梗死组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侧支代偿方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有侧支循环的脑梗死发病率低、临床症状较轻、预后好,以多种侧支循环方式代偿的PCI患者临床症状较轻、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侧支循环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案选择及临床预后对比 被引量:5
5
作者 罗根培 李润雄 吴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对比评价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案及临床预后。方法观察对象为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08—2017-08治疗的60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经单双号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 目的对比评价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案及临床预后。方法观察对象为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08—2017-08治疗的60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经单双号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2组血管狭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2组血管闭塞发生率、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记录观察组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管狭窄率及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狭窄率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管闭塞发生率和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发生率26.67%。结论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优异,可缓解血管狭窄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该术式具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后循环脑卒中 支架成形术 血管狭窄 狭窄 新发脑梗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脑卒中患者86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脑卒中患者86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用药14天后改用氯吡格雷,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氯吡格雷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情况、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随访期间脑卒中的复发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加.9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12,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3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12,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1.43±0.12)分和(6.42±0.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0.47)分和(10.21±1.1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125,3.224,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患者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较理想,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动脉起始端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友发 孙平 杨言府 《内科》 2014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3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狭窄率及脑血管狭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3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3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狭窄率及脑血管狭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3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狭窄率由术前(81.6±9.2)%下降为术后的(21.9±8.4)%。术后随访2.10个月,1例患者再发血管狭窄,与未正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关;其余患者脑血管狭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治疗
下载PDF
双侧椎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及其随访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艳玲 王大明 +2 位作者 张分明 宋信英 耿怀旺 《中原医刊》 2006年第24期40-42,共3页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双侧椎动脉狭窄症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同时接受双侧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结果双侧管径恢复正常,术后1h症状缓解...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双侧椎动脉狭窄症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同时接受双侧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结果双侧管径恢复正常,术后1h症状缓解,无内膜撕裂、血栓形成和过度再灌注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随访2年获满意疗效,未发生血管再狭窄。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 脑保护装置 支架 并发症 随访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病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米玉霞 张广玉 +3 位作者 王艳玲 苏海涛 丁建 吴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8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病人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脑卒中病人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病人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脑卒中病人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脑卒中复发情况、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随访期间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11.86%,对照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8.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1,P>0.05)。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病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和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重度动脉起始端狭窄 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在重度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尹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在重度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Wingspan支架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重度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Wingspan支架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最初终止事件(卒中或者死亡)发生率为5%;并... 目的探讨在重度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Wingspan支架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重度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Wingspan支架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最初终止事件(卒中或者死亡)发生率为5%;并发症发生率7%;术后1 a再狭窄发生率10%;术后1 a血管狭窄程度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 Wingspan支架技术应用于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重症患者中能够降低终止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降低血管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gspan支架 重度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
11
作者 周游 陶红平 《医疗装备》 2021年第6期73-74,共2页
目的评价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于武汉济和医院就诊的60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单双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试验... 目的评价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于武汉济和医院就诊的60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单双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管闭塞、新发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mRS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个月后,试验组mR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管闭塞、新发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损伤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四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建军 缪中荣 +5 位作者 李慎茂 朱凤水 吉训明 秦晓红 宋庆斌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50-353,共4页
目的 通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探讨防止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例患者,1例右颈内动脉C4段重度狭窄伴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1例右侧大脑中动... 目的 通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探讨防止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例患者,1例右颈内动脉C4段重度狭窄伴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病变狭窄程度经DSA造影证实均在90%以上,狭窄长度为13-15 mm。在全身麻醉下,以Seldinger's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置入6 F动脉鞘,使用6 F Envoy导引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将CypherTM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 结果 DSA造影证实:1例右颈内动脉C4段伴左椎动脉开口狭窄,管径恢复正常,2例椎动脉V4段及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4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中已有应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新的尝试,临床效果及能否预防再狭窄,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动脉开口重度狭窄 预防 狭窄
下载PDF
PAS联合药物涂层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李明媚 何铁城 《黑龙江中医药》 2023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PAS联合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患者选取时间限定在2022年9月-2023年11月,以此时间段内安溪县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目的:分析探讨PAS联合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患者选取时间限定在2022年9月-2023年11月,以此时间段内安溪县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60例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患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后未联合PAS疗法)和试验组(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患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后联合PAS疗法)各30例,记录评价组间NIHSS评分、mRS评分及病情发展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后24h(3.98±1.03)分、治疗后7d(2.29±2.8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80±3.02,4.90±2.19),组间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占比对比,0-2人数比例为90.00%,与对照组的77.50%形成明显数据差异(P<0.05);试验组(血管再闭塞、短暂性脑缺血、新发脑梗死)等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即(P<0.05)。讨论:临床为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患者实施PAS联合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疗效确切,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 药物涂层支架 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 疗效
原文传递
改良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治疗椎动脉V1段狭窄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沅芮 孙阳雪 +9 位作者 覃一朗 田晨 任晶晶 田川 方坤 欧阳文斌 张瑛 罗明尧 舒畅 欧阳晨曦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索改良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vertebral-carotid transposition,VCT)在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2月阜外医院采用改良VCT治疗的13例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探索改良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vertebral-carotid transposition,VCT)在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2月阜外医院采用改良VCT治疗的13例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70.5±7.1)岁。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1~3年,术后患侧椎动脉V1段的狭窄程度由86.8%±7.5%下降至17.4%±14.5%。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改善,6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周围神经损伤症状,术后随访发现其中4例患者周围神经损伤症状消失,1年和3年通畅率均为100.0%,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卒中、术后再次治疗等。结论改良VCT能确切地恢复椎动脉V1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的远端血流,改善其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 动脉闭塞 椎动脉重度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