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对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庆东 惠品晶 +3 位作者 周鹏 颜艳红 刘一之 黄亚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目的 探索椎动脉-颈总动脉(VA-CCA)转位术在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不适宜介入治疗(血管异常致介入治疗困难、不能使... 目的 探索椎动脉-颈总动脉(VA-CCA)转位术在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不适宜介入治疗(血管异常致介入治疗困难、不能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近期开放性手术、患者拒绝介入治疗)的12例椎动脉起始部V1段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经头颈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头颈DSA、颈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证实存在V1段重度狭窄,且均采用VA-CCA转位术治疗。12例患者中男11例,女1例;年龄41~77岁,平均(58±10)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头晕、肢体乏力、发作性意识丧失、头痛、黑矇)、高血压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吸烟、酗酒、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程度、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TCD、mRS评分)。安全性事件指术后3个月新发卒中、再狭窄和死亡,有效性评价为术中、住院期间和术后3个月血管通畅情况及临床预后,以术后3个月mRS评分≤1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及住院期间TCD均证实患侧椎动脉血流通畅,术后症状均有改善;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考虑为喉返神经损伤,术后1周症状完全消失。12例患者随访时间3~40个月,术后3个月经TCD证实血管通畅,未出现围术期死亡、新发卒中、再狭窄事件;临床随访均获得良好预后。结论 对于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患者,或可考虑采用VA-CCA转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管重建 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
下载PDF
改良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治疗椎动脉V1段狭窄 被引量:1
2
作者 顾沅芮 孙阳雪 +9 位作者 覃一朗 田晨 任晶晶 田川 方坤 欧阳文斌 张瑛 罗明尧 舒畅 欧阳晨曦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索改良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vertebral-carotid transposition,VCT)在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2月阜外医院采用改良VCT治疗的13例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探索改良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vertebral-carotid transposition,VCT)在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2月阜外医院采用改良VCT治疗的13例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70.5±7.1)岁。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1~3年,术后患侧椎动脉V1段的狭窄程度由86.8%±7.5%下降至17.4%±14.5%。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改善,6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周围神经损伤症状,术后随访发现其中4例患者周围神经损伤症状消失,1年和3年通畅率均为100.0%,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卒中、术后再次治疗等。结论改良VCT能确切地恢复椎动脉V1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的远端血流,改善其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 动脉闭塞 动脉重度狭窄
原文传递
双支架技术治疗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各一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潘耀华 丁圣豪 +7 位作者 万杰清 徐巳弈 包映晖 梁玉敏 殷玉华 熊文浩 邱永明 江基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68-470,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假性动脉 颅内动脉夹层动脉 支架技 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 头部CT检查 去骨瓣减压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对颈椎前路术后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占娜 张振杰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6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对颈椎前路术后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125例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颈椎病病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颈椎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对颈椎前路术后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125例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颈椎病病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颈椎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干预3个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目标成就量表评分(CSA-GAS)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颈椎功能,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SA-G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颈椎左屈、右屈及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可改善颈椎前路术后病人颈椎活动度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提高病人颈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抗阻训练 部肌群 前路 -基底动脉血流
下载PDF
超声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瘤颈外-椎动脉旁路重建术后的应用
5
作者 张波 赵宝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85-1185,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腔内隔绝 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 -动脉旁路重建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椎- 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残障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朱迎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8期2782-2783,共2页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残障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残障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残障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观察组,DHI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总有效率较高,同时可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眩晕残障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眩晕 温针灸 推拿 -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眩晕残障评分 有效率
下载PDF
探讨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法在老年颈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石丽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9期49-49,5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老年颈性眩晕患者临床中采用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怕院收治的80例患有颈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临床治疗中给予手法推拿治疗(常规组40例)和手...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老年颈性眩晕患者临床中采用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怕院收治的80例患有颈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临床治疗中给予手法推拿治疗(常规组40例)和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实验组40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同时还可以整体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推拿 针灸 老年 性眩晕 治疗有效率 -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后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彬 符逢春 +3 位作者 徐慧 王萍 林辉 刘起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损伤血管环氧化酶-1(COX-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后血栓形成的干预机制。方法随机将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益气活血方大、中、小剂量组。球囊损... 目的观察损伤血管环氧化酶-1(COX-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后血栓形成的干预机制。方法随机将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益气活血方大、中、小剂量组。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前给予高脂饲料喂养30d,造成高脂血症;然后经右股动脉穿刺球囊扩张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造成颈总动脉管腔狭窄。手术前1d开始给药,每组动物于术后(5d、14d、28d)处死,取损伤颈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OX-1和iNOS的表达。结果血管损伤后模型组COX-1表达明显增多,术后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方或阿司匹林后,COX-1表达明显减少,术后5d、14d和28d,用药各组(除中药小剂量组外)COX-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用药各组iNOS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下调细胞COX-1的表达、上调iNOS表达,可能通过抑制TXA2产生和舒张血管作用而抑制血管内血栓形成防治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益气活血 大鼠 环氧化酶-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栓 动脉
下载PDF
豁痰解毒通络方对SD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克英 沈娟娟 +1 位作者 邓悦 单斯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2期3266-3269,共4页
目的探讨豁痰解毒通络方对SD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灌胃给药28d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探讨豁痰解毒通络方对SD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灌胃给药28d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损伤侧颈总动脉中Toll样受体4(TLR4)及IL-6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TNF-α、IL-6水平均升高(P <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均降低(P <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L-6、TLR4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IL-6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01)。中药组、西药组与中西药组TLR4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 <0.05或P <0.01),中西药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 <0.01)。结论豁痰解毒通络方能够降低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TNF-α、IL-6、TLR4的含量,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球囊扩张 炎性因子 豁痰解毒通络方 TOLL样受体4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两组物理因子协同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10
作者 陈国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1023-1023,共1页
目的观察颈牵引协同超声治疗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影响,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79例患者,治疗组58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先行颈牵引后,治疗组患者施脑超声治疗,对照组以电脑中频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 目的观察颈牵引协同超声治疗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影响,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79例患者,治疗组58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先行颈牵引后,治疗组患者施脑超声治疗,对照组以电脑中频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9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解除肌痉挛,缓解颈韧带紧张,使变窄的椎间隙变宽,受压的神经根水肿消除,疗法的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治疗 动脉 眩晕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物理因子协同治疗 脑超声治疗 电脑中频治疗 有效率 神经根水肿 牵引 治疗组 对照组
下载PDF
椎动脉V1段狭窄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11
作者 顾沅芮 欧阳晨曦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310-313,共4页
中国每年有超200万的新发脑卒中患者以及大约150万人死于脑卒中,后循环系统导致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占总患者数的25%~40%,9%的后循环系统脑卒中是由于椎动脉V1段狭窄导致的。对于椎动脉V1段狭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治... 中国每年有超200万的新发脑卒中患者以及大约150万人死于脑卒中,后循环系统导致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占总患者数的25%~40%,9%的后循环系统脑卒中是由于椎动脉V1段狭窄导致的。对于椎动脉V1段狭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治疗,将降低后循环系统脑卒中的发生率。现分别介绍椎动脉V1段狭窄性病变的四种常见诊断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及三种治疗方法(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V1段狭窄 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
下载PDF
应用CPVS术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血清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超 艾克拜尔·哈里克 +2 位作者 曹胜操 麦哈木提·库尔班 栾新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23-326,331,共5页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手术(CPVS)对脑性瘫痪(CP)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CPVS术前术后脑瘫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手术(CPVS)对脑性瘫痪(CP)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CPVS术前术后脑瘫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瘫中心收治的77例行单侧CPVS手术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对比患儿的术前术后肢体运动水平的改变及血清中IGF-1水平的影响,分析术前术后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别统计各年龄层患儿身高、体质量均值,发现其均值均低于标准值,各年龄段患儿术前IGF-1水平均值均低于正常儿童IGF-1参考值下限,行CPVS后各年龄段患儿IGF-1水平均值有所提升,均高于正常儿童IGF-1参考值下限,但低于正常儿童IGF-1参考中位数值(P<0.05),且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与术前IGF-1水平和术后IGF-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MFM-88评分评估患儿手术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术前评分均值为(72.19±10.60),术后提升至(81.2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7,P<0.05)。结论CPVS能够缓解脑瘫患儿肢体功能,并升高IGF-1水平,且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与术前和术后IGF-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的临床研究分析
13
作者 顾沅芮 周泽明 +10 位作者 孙阳雪 覃一朗 田晨 任晶晶 田川 方坤 欧阳文斌 张瑛 罗明尧 舒畅 欧阳晨曦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4-709,共6页
目的探索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在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至闭塞合并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9月阜外医院采用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治疗同侧颈动脉... 目的探索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在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至闭塞合并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9月阜外医院采用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治疗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至闭塞合并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而分析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在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至闭塞合并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治疗中的意义。结果纳入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67.8±6.0)岁。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1~3年,术后患侧椎动脉V1段的狭窄程度由83.5%±11.8%下降至24.9%±14.3%(P<0.001),术后患侧颈动脉狭窄程度由85.6%±11.0%下降至0%(P<0.001)。术后随访显示术前有症状的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改善,1年和3年通畅率均为100.0%,未出现周围神经损伤、围手术期死亡、卒中等。结论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能同期处理同侧颈动脉狭窄和椎动脉狭窄病变,改善脑部血供,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 动脉转位
原文传递
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在不能介入治疗的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沅芮 孙阳雪 +4 位作者 田晨 罗明尧 方坤 舒畅 欧阳晨曦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索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subclavian-carotid transposition,SCT)在不能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失败、先天畸形、患者不愿行介入治疗)的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采用SCT治疗的1... 目的探索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subclavian-carotid transposition,SCT)在不能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失败、先天畸形、患者不愿行介入治疗)的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采用SCT治疗的19例不能介入治疗的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平均年龄(54.05±17.34)岁。分析SCT在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治疗中的优劣势。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侧锁骨下动脉近端的狭窄程度由100.0%±0.0%下降至12.7%±10.1%,健侧与患侧的平均压差由(11.95±10.60)mm Hg下降至(0.89±5.75)mm Hg(P<0.01)。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改善,7例(36.8%)患者发生周围神经损伤。本院同期支架植入治疗平均住院费用比SCT多支出3 392.12元(除去偏差较大的患者,则多支出4 812.01元)。随访时间为1~3年,7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6例均恢复正常,仅1例(5.3%)未恢复,术后1年和3年通畅率均为100.0%,未出现围术期死亡、卒中、术后再次治疗等。结论对于不能介入治疗的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SCT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动脉转位 锁骨下动脉闭塞 窃血综合征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沅芮 欧阳晨曦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期97-100,共4页
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是一种常见的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约为1.9%。其常见症状为上肢缺血、头晕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大部分锁骨下动脉疾病患者无临床症状,该疾病常被忽视。现分别介绍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的五种常见诊断方法(无创四肢... 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是一种常见的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约为1.9%。其常见症状为上肢缺血、头晕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大部分锁骨下动脉疾病患者无临床症状,该疾病常被忽视。现分别介绍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的五种常见诊断方法(无创四肢动脉血压、双功能超声、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及三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动脉-动脉转位 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
下载PDF
针刀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建华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78-581,586,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颈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刀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 目的观察针刀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颈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刀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评价两组患者颈项部疼痛程度与颈椎功能,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41/44),对照组为77.27%(34/44),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疼痛VAS评分、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针刀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高血压疗效更好,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椎-基底动脉血流,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高血压 针刀灭活肌筋膜触发点 星状神经节阻滞 疗效 血压 -基底动脉血流
下载PDF
益气聪明汤加味联合针刺及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乾炤 蔡阁 高山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4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加味联合针刺及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及推拿治...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加味联合针刺及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及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水平及眩晕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治疗后,2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IB、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FIB、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眩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加味联合针刺及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降低FIB、T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眩晕 气血亏虚型 益气聪明汤 针刺 推拿 -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 纤维蛋白原 胆固醇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飞飞 程龙 +2 位作者 戴仕林 王杰 尚玉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11.2)岁。21例... 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11.2)岁。21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转流组),26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位术(转位组)。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杂交手术。两组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全组共12例(25.5%)出现并发症,其中内漏5例(10.6%)、声音嘶哑5例(10.6%)、脑卒中/头晕2例(4.3%),无左上肢乏力、截瘫、夹层逆撕;46例(97.9%)左锁骨下动脉通畅。47例患者5年生存率100.0%。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中远期临床效果满意,重建的左锁骨下动脉5年通畅率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内漏和声音嘶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 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人工血管转流 左锁骨下动脉转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化痰清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痰湿中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莉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化痰清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痰湿中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8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4例氟桂利嗪,5~10mg/次,1次/d,睡前服用。治疗组44例化痰清眩丸(生白术、天麻、茯苓、泽泻各15g... [目的]观察化痰清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痰湿中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8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4例氟桂利嗪,5~10mg/次,1次/d,睡前服用。治疗组44例化痰清眩丸(生白术、天麻、茯苓、泽泻各15g,石菖蒲、当归、远志、砂仁各10g,清半夏、白芷,羌活各9g,菊花、甘草、干姜各6g,本院制剂制成药丸),6g/丸,1丸/次,3次/d;氟桂利嗪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眩晕评分、肩颈痛评分、头痛评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临床痊愈14例,显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眩晕评分、肩颈痛评分、头痛评分、TG、TC、LDL-C、HDL-C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清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痰湿中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痰湿中阻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化痰清眩丸 氟桂利嗪 痛评分 头痛评分 甘油三酯(TG) 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复方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恒河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杰 冯忠堂 +4 位作者 高永军 方绍龙 付登礼 江基尧 徐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可行性。方法4至10岁健康恒河猴10只,动物随机分为3组:4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阻断冷灌注组4只,2血管(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冷灌注组4只,等温灌注组2只。手术前后行头颅MRI检查,手术中监测生... 目的探讨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可行性。方法4至10岁健康恒河猴10只,动物随机分为3组:4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阻断冷灌注组4只,2血管(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冷灌注组4只,等温灌注组2只。手术前后行头颅MRI检查,手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在10只实验猴中,2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恒河猴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灌注60min后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术后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等温灌注组2只恒河猴及4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恒河猴于灌注60min后均未能安全复苏,全部死亡。结论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行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60min后可安全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低温 断血流 复苏模型 猴脑 头颅MRI检查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血流动力学 动脉 神经功能评分 血管阻断 中监测 恒河猴 冷灌注 前后 指标变化 生命体征 长期存活 温灌注 动脉 双侧 安全 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