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石磊 时宝林 +3 位作者 柴峰 于忠娟 张晓霞 赵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205例已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椎动脉V1段形态,探讨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结果 205例入组患者,124例(60.5%)(迂曲组... 目的探讨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205例已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椎动脉V1段形态,探讨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结果 205例入组患者,124例(60.5%)(迂曲组)存在椎动脉V1段迂曲,无迂曲者81例(39.5%)(对照组);398支椎动脉中,椎动脉V1段迂曲者166支(42%);迂曲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迂曲组患者女性比率以及患有高血压病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迂曲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吸烟史、血脂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龄及高血压病是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高龄、高血压病病史是发生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v1段 迂曲 危险因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椎动脉V1段狭窄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2
作者 顾沅芮 欧阳晨曦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310-313,共4页
中国每年有超200万的新发脑卒中患者以及大约150万人死于脑卒中,后循环系统导致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占总患者数的25%~40%,9%的后循环系统脑卒中是由于椎动脉V1段狭窄导致的。对于椎动脉V1段狭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治... 中国每年有超200万的新发脑卒中患者以及大约150万人死于脑卒中,后循环系统导致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占总患者数的25%~40%,9%的后循环系统脑卒中是由于椎动脉V1段狭窄导致的。对于椎动脉V1段狭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治疗,将降低后循环系统脑卒中的发生率。现分别介绍椎动脉V1段狭窄性病变的四种常见诊断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及三种治疗方法(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椎动脉v1段狭窄 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
下载PDF
血管性眩晕患者脑DSA结果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郑少微 巩付华 +5 位作者 展淑琴 吴海琴 张桂莲 张茹 孙宏 王虎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根据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探讨导致血管性眩晕的病因。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行脑DSA检查的血管性眩晕患者211例。收集临床资料后,根据脑DSA结果分析血管性眩晕的病因以及椎动脉V1段... 目的根据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探讨导致血管性眩晕的病因。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行脑DSA检查的血管性眩晕患者211例。收集临床资料后,根据脑DSA结果分析血管性眩晕的病因以及椎动脉V1段迂曲的关系。结果脑DSA结果异常94例,包括血管狭窄(狭窄率≥30%)85例(40.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5例(2.4%),烟雾病2例(0.9%),动脉瘤9例(4.3%),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0.5%),动静脉瘘1例(0.5%)。椎动脉V1段迂曲180例(85.3%),且与性别、年龄、高血压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脂、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TIA及DSA异常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血管狭窄、TIA是血管性眩晕的常见病因,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烟雾病、动静脉瘘是血管性眩晕的少见病因;椎动脉迂曲导致后循环血液动力发生改变,可出现血管性眩晕。椎动脉迂曲与代谢性疾病尚不相关,而女性、老龄、高血压病史是椎动脉迂曲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眩晕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DSA 椎动脉v1段 迂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