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强 张耐 孙鹏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的12例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支架成功释放,位置满意。术后即刻... 目的探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的12例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支架成功释放,位置满意。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未见支架部位血栓形成及急性闭塞。所有患者DSA随访6~12个月,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治愈9例、夹层动脉瘤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1例。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出血或缺血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载瘤动脉内膜过度增生及狭窄并发症。结论双支架重叠技术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未破裂 支架植入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荷花 刘平安 宋亚峰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1519-1520,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HRMRI)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比较两...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HRMRI)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结果手术及病理证实80例疑似患者中43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40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8例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诊断符合率(93.02%)显著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6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可提供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变处的管腔信息和管壁信息,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等优势,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立朝 刘建民 +2 位作者 许民辉 杨东虹 邹咏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血管内栓塞治疗技巧及结果。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30例,其中支架置入术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26例。结果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表现为“线征”、“串...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血管内栓塞治疗技巧及结果。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30例,其中支架置入术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26例。结果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表现为“线征”、“串珠征”、“双腔征”等,保留载瘤动脉通畅25例(83.3%),术后脑内出血1例(3.3%),无其他并发症出现,26例(86.7%)获5~34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均恢复良好,全组无死亡。结论治疗策略应根据临床症状、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分支的关系而确定,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附45例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伟 刘建民 +2 位作者 许亦 洪波 黄清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307-309,共3页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16.3个月。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再出血。2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即刻致密栓塞的病人,动脉瘤未再显影;5例即刻大部栓塞者中,瘤体扩大、复发1例。7例单纯支架置入病人中,可见进行性血栓形成3例,无明显变化3例,另1例双BX支架重叠置入者支架狭窄变形,椎动脉闭塞。6例责任动脉闭塞病人,闭塞效果均切实。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高分辨力MRI对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龙 王茜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颅内椎基底动脉属于后循环,穿支血管丰富,毗邻脑干等重要结构,功能极其重要。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特别是发生夹层动脉瘤时,预后不良。高分辨力MRI(HRMRI)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诊断颅内动脉夹层的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分辨力高、无需... 颅内椎基底动脉属于后循环,穿支血管丰富,毗邻脑干等重要结构,功能极其重要。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特别是发生夹层动脉瘤时,预后不良。高分辨力MRI(HRMRI)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诊断颅内动脉夹层的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分辨力高、无需使用对比剂的特点,可对管壁及管腔进行成像,对椎基底夹层动脉瘤(VBD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就HRMRI新技术对VBDA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动脉瘤 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秀丽 林海云 +2 位作者 游俊莉 胡平浪 徐静 《护理与康复》 2008年第10期752-753,共2页
总结15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对实施保守治疗者重视药物护理,对实施动脉瘤GDC栓塞术患者,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同时注重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
关键词 动脉 夹层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下载PDF
8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大宇 陈晓旭 +1 位作者 汪新宇 李国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8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4例,单纯支架置入12例,载瘤动脉闭塞4例。结果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其中死亡1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4例,...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4例,单纯支架置入12例,载瘤动脉闭塞4例。结果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其中死亡1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4例,血管痉挛1例。术后平均12个月复查:65例动脉瘤不显影,1例动脉瘤缩小,2例动脉瘤无变化,11例动脉瘤增大,给予再次完全栓塞。出院后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58例;轻微症状12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例;中度神经功能障碍3例;无重度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 ,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附9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兴根 李真保 +1 位作者 狄广福 吴德刚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分析9例颅内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和影像检查结果,就其介入治疗策略作回顾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积血以脑干前方脑池最为明显,DSA显...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分析9例颅内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和影像检查结果,就其介入治疗策略作回顾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积血以脑干前方脑池最为明显,DSA显示为血管的扩张和狭窄。采取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单纯支架治疗2例,其余3例采用闭塞载瘤血管远近端治疗。8例恢复良好,Rankin评分小于3分者7例,4分者1例,死亡1例;6个月后随访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积极采取保留或闭塞载瘤动脉的介入方法治疗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可防止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动脉瘤 支架植入 弹簧圈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雷俊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4期2265-2267,共3页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2例。患者均接受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I检查确诊,明确诊断后给予血管内治疗,随访其2年,分析...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2例。患者均接受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I检查确诊,明确诊断后给予血管内治疗,随访其2年,分析其诊断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接受MRA、DSA、MRI等影像学检查后均得到确诊。32例患者血管内手术均成功。治疗前Raymond分级为:I级共19例,Ⅱ级共8例,Ⅲ级共5例;治疗后Raymond分级为:I级共0例,Ⅱ级共3例,Ⅲ级共0例,治疗前后Raymond分级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性手术与破坏性手术治疗后,围术期并发症、随访m RS评分、随访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时可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MRI方式,诊断准确性高,确诊后给予血管内治疗,短期疗效突出,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MRI 数字减影 诊断
下载PDF
单支架辅助水凝胶弹簧圈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晨 齐飚 李秋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水凝胶弹簧圈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s,VBD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例VBDAs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VBDAs患者均行单支架辅助...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水凝胶弹簧圈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s,VBD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例VBDAs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VBDAs患者均行单支架辅助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完全栓塞19例,次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3例。术中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26例患者术后临床随访平均(13.3±7.8)个月,造影显示治愈21例,改善1例,稳定2例,复发2例,随访mRS评分0~2分25例,3~6分1例。结论:采用单支架辅助水凝胶弹簧圈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水凝胶弹簧圈 单支架辅助
下载PDF
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成像及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书国伟 李善泉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较少见疾病。近年来 ,国外对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 ,但仍缺乏大宗病例报道。临床表现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干缺血。磁共振成像常见征象为动脉壁内血肿、双腔和内膜瓣。外科手术仍为主要治疗手段 ,介入... 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较少见疾病。近年来 ,国外对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 ,但仍缺乏大宗病例报道。临床表现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干缺血。磁共振成像常见征象为动脉壁内血肿、双腔和内膜瓣。外科手术仍为主要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尚处于起始阶段 ,疗效评估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治疗
下载PDF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12
作者 肖金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5期24-25,共2页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6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对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HRMRI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经过病理诊断有3...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6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对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HRMRI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经过病理诊断有33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HRMRI诊断准确率为90.00%(54/60),DSA诊断准确率为63.33%(38/60),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使用HRMRI检查,能够很好的提示管壁及管腔信息,无创伤,重复性高,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重要的诊断方式,应用价值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伟 张鸿祺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987-1988,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233例经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后又复发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发原因。结果复发的患者动脉瘤的体积都较大,有16例是采用裸铂金...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233例经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后又复发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发原因。结果复发的患者动脉瘤的体积都较大,有16例是采用裸铂金材质圈作为栓塞圈。经再次实行支架结合弹簧圈的手术方式治疗27例,3例通过手术夹闭。术后检查显示显示夹层动脉瘤经治疗已完全消失,出院时患者状况良好,随访1年,患者生存状况良好。30例患者有6例轻残,患者神经受到一定损伤未能全面恢复,无严重后遗症发生。结论要降低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复发率,在介入治疗时要尽量提高栓塞圈的致密度,并选择能尽快促使血栓形成的栓塞圈,才能降低复发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复发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乐恒(综述) 赵志鸿(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0-83,共4页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VBD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的内膜和中膜撕裂,循环血液侵入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形成壁内血肿,引起动脉瘤样扩张,最终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VBD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的内膜和中膜撕裂,循环血液侵入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形成壁内血肿,引起动脉瘤样扩张,最终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循环缺血及压迫症状等。血管内治疗已成为VBDA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成为一种有前景性的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但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现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血流导向装置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分析
15
作者 刘少志 袁超 陈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1期185-185,187,共2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给予患者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患者...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给予患者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例数是39例,符合率是97.5%,误诊1例,误诊率是2.5%,对照组诊断符合数是34例,诊断符合率是85.0%,误诊6例,误诊率是15.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患者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可以观测出管壁、官腔的信息,具有无创伤,可重复,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核磁共振 动脉 夹层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分期手术治疗颈内动脉闭塞伴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姜世豪 夏源 +2 位作者 尼扎米丁江·热夏提 成晓江 买买提力·艾沙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830,共3页
颈内动脉闭塞后会导致脑循环中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侧支循环代偿性开通以维持闭塞血管区域的灌注,由此导致的对侧支循环血流量的增加被认为是颈内动脉闭塞后动脉瘤形成的一个诱因。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 颈内动脉闭塞后会导致脑循环中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侧支循环代偿性开通以维持闭塞血管区域的灌注,由此导致的对侧支循环血流量的增加被认为是颈内动脉闭塞后动脉瘤形成的一个诱因。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VBDA)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的内膜和中膜撕裂,循环血液侵入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形成壁内血肿进而引起的动脉瘤样扩张,可能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循环缺血及神经压迫等症状[1]。其自然预后较差,一旦破裂,7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后续再破裂,死亡率高达46.7%。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22年2月收治了1例颈内动脉闭塞伴发VBDA的患者,笔者现将该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同道对这一类型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血流导向装置
原文传递
伴/不伴动脉粥样硬化自发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夹层相关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17
作者 吴敌 李子孝 +2 位作者 刘丹丹 陈绪珠 赵性泉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13-717,722,共6页
目的探讨伴/不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自发性椎动脉夹层(spontaneous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sVAD)、基底动脉夹层(spontaneous basilar artery dissection,sBAD)及椎基底动脉夹层(spontaneous vertebral basilar art... 目的探讨伴/不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自发性椎动脉夹层(spontaneous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sVAD)、基底动脉夹层(spontaneous basilar artery dissection,sBAD)及椎基底动脉夹层(spontaneous 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dissection,sV-BAD)相关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15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伴/不伴AS的sVAD、sV-BAD和sBAD相关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患者45例,其中男36例、女9例;年龄20~67岁,平均(42.2±12.3)岁。45例患者中sVAD 33例(73.3%)、sV-BAD 5例(11.1%)和sBAD 7例(15.6%);伴AS 12例(26.7%)、不伴AS 33例(73.3%)。与不伴AS组相比,伴AS组年龄较大([56.0±6.7)岁比(37.2±9.7)岁],高血压比例较高(91.7%比24.2%),颈部按摩比例较少(0比42.4%),多发病灶比例较高(90.9%比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AS组与不伴AS组出现头痛、枕部疼痛或颈部疼痛到脑梗死发作时间的比较[6.0(0.0,20.0)d比2.0(0.0,15.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伴AS的sVAD、sV-BAD相关脑梗死患者颈部按摩比较高。sVAD患者发病前出现的头痛、枕部疼痛及颈部疼痛等症状,可能是其脑梗死发生的预警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动脉夹层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琪 陈姝娟 +3 位作者 张鑫 张庆荣 史继新 王汉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VBDAs患者,共12个未破裂VBDAs。运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采用LEO支架进行治疗(对9例患者采用2枚支架,1例采用3枚支架),通过改变动脉...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VBDAs患者,共12个未破裂VBDAs。运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采用LEO支架进行治疗(对9例患者采用2枚支架,1例采用3枚支架),通过改变动脉瘤腔的血流动力学栓塞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①影像学检查表现分别为近端狭窄、串珠样变、波纹状、双腔征、壁间血肿。②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动脉瘤腔内对比剂滞留。1例患者术中支架移位,但未导致神经功能障碍。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前头部CT检查均未见新发脑梗死。③术后6个月造影结果显示,6个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6个夹层动脉瘤部分闭塞。临床随访8~27个月,10例患者的最终改良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患者均未出现该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VBDAS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动脉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静伟 卞立松 +2 位作者 李桂林 张鸿祺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使用3.0 T HR-MRI检查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等序列,并经DSA确诊的VBDA患者62例,根据病史将其分...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使用3.0 T HR-MRI检查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等序列,并经DSA确诊的VBDA患者62例,根据病史将其分为无症状组18例和症状组4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HR-MRI显示,双腔征/内膜瓣在无症状组和症状组中分别占27.8%(5例)和54.5%(24例),壁间血肿在两组中分别占22.2%(4例)和43.2%(19例),瘤壁强化在两组分别占33.3%(6例)和77.3%(34例),以上特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组中18.2%(8例)的患者出现复发,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5.6%(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I能够较好显示VBDA的病变特点。症状性VBDA中瘤壁强化和复发比例均较高,提示HR-MRI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瘤壁的稳定性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 -动脉夹层动脉瘤 瘤壁稳定性 复发
下载PDF
血管内技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臧贻征 王志刚 +3 位作者 王成伟 张媛 丁璇 王小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1期3329-3332,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技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不同血管内技术治疗VBD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45例VBD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 目的评价血管内技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不同血管内技术治疗VBD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45例VBD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治疗方法分为重建性手术和破坏性手术。重建性手术包括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24例)和单纯支架置入术(8例),破坏性手术采取动脉瘤+载瘤动脉近端栓塞术(13例)。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1%(5/45)和4.4%(2/45),其中重建性手术1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1例术中载瘤动脉内血栓形成,溶栓后无神经功能障碍,上述并发症均发生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单纯支架置入术无并发症发生;破坏性手术3例术后发生脑缺血,1例死亡,2例重度残疾。长期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41例,3—6分4例。重建性手术组较破坏性手术组预后好(96.9%比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6.2%比2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技术治疗VBDA安全、有效,重建性手术较破坏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动脉 血管内治疗 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