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均 夏坤伟 徐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TL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01—2023-08治疗的45例颅内VBTL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者20例(A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者25...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TL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01—2023-08治疗的45例颅内VBTL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者20例(A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者25例(B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预后、术后复查结果及颅脑血流动力学等。结果2组患者术后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A组、B组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栓塞率(90.00%比80.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但2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预后结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术后6个月时分支血管通畅率(85.00%比92.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2d时瘤腔内平均壁面应切力(WSS)、瘤颈与载瘤动脉的血流速度低于B组,低壁面剪应力区域(LSA)、瘤腔内的相对滞留时间(RRT)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高于B组(P<0.05)。结论血流导向装置对颅内VBTLAs患者的动脉瘤栓塞率、预后结局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一致,但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动脉 血流导向装置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动脉瘤栓塞率 预后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栓塞的时机及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段佳 潘飞豹 谭关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488-1494,共7页
目的探究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TLAs)栓塞的时机及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7-01—2021-03收治的颅内VBTLAs患者186例,治疗时机≤3d为早期组(n=109)和>3d为延期组(n=77)。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效果及并发症情... 目的探究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TLAs)栓塞的时机及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7-01—2021-03收治的颅内VBTLAs患者186例,治疗时机≤3d为早期组(n=109)和>3d为延期组(n=77)。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随访24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情况分为脑血管痉挛组(n=47)和无脑血管痉挛组(n=139)。比较2组VBTLAs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影响VBTLAs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通过X-tile软件将模型分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延期组的Raymond动脉瘤栓塞程度分级(Ⅰ、Ⅱ级)、治疗后NIHSS评分、MB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优于早期组(P<0.05)。186例患者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47例(25.27%)。脑血管痉挛组在年龄≥55岁、出血次数≥2次、Hunt-Hess分级(Ⅲ、Ⅳ级)、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晚期)、HIF-2α、MMP-2、MMP-9、HMGB1、CRP、IL-6、PCT、TNF-α方面高于无脑血管痉挛组(P<0.05)。年龄≥55岁、出血次数≥2次、Hunt-Hess分级(Ⅲ、Ⅳ级)、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晚期)、HIF-2α≥97.66ng/L、MMP-2≥118.03μg/L、MMP-9≥223.79μg/L、HMGB1≥91.99μg/L、CRP≥4.29mg/L是影响VBTLAs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9个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验证前后的C-index值为0.834(95%CI:0.333~1.345)、0.812(95%CI:0.245~1.367),验证前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95%CI:0.778~0.898,P<0.001)和0.814(95%CI:0.773~0.864,P<0.001),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安全可靠,实用性强。高风险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χ2=6.456,P=0.005)。结论颅内VBTLAs患者早期栓塞治疗,并发症越少;年龄≥55岁、出血次数≥2次、Hunt-Hess分级(Ⅲ、Ⅳ级)、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晚期)、HIF-2α≥97.66ng/L、MMP-2≥118.03μg/L、MMP-9≥223.79μg/L、HMGB1≥91.99μg/L、CRP≥4.29mg/L是影响VBTLAs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术后脑血管痉挛严重程度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构建VBTLAs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上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干动脉 后循环动脉 栓塞时机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效果比较
3
作者 邱伟权 徐维强 邱国平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10期3-4,共2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患者49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介入组30例与夹闭组19例,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夹闭组采...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患者49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介入组30例与夹闭组19例,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夹闭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Fisher分级、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介入组围术期各指标、Fisher分级、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均优于夹闭组。结论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有安全、高效、低创的特点,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方面较开颅夹闭术可能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干 动脉 血管内介入 开颅夹闭术
下载PDF
支架辅助栓塞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效果分析
4
作者 吴立恒 吴桥伟 +9 位作者 朱良付 李立 王子亮 薛绛宇 白卫星 周志龙 贺迎坤 管民 马振凯 李天晓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9期890-895,共6页
目的比较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LA)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应用支架辅助栓塞(SAC)和血流导向装置(F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22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VBLA患者58例,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应用SAC者28例为SAC组,应用FD者30例... 目的比较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LA)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应用支架辅助栓塞(SAC)和血流导向装置(F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22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VBLA患者58例,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应用SAC者28例为SAC组,应用FD者30例为FD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比例、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梗死史、入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分型、动脉瘤最大径、瘤颈直径、载瘤动脉直径、分支血管从动脉瘤上发出及动脉瘤破裂比率、手术情况、弹簧圈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术后载瘤动脉狭窄程度、闭塞一侧椎动脉比率、出院时mRS评分、住院期间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出院后随访至2023年2月,记录随访期间SAE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mRS评分;影像学随访至2022年8月,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Raymond分级、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1)SAC组动脉瘤破裂比率(50.0%)高于FD组(0)(P<0.05),2组年龄、动脉瘤最大径,瘤颈直径,载瘤动脉直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比率,有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梗死史比率,女性、分支血管从动脉瘤上发出比率及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手术均成功,均未应用球囊辅助扩张,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均为Ⅰ级。FD组出院时mRS评分0~2分比率(100.0%)高于SAC组(75.0%)(χ^(2)=6.336,P=0.012),手术时间、术后即刻载瘤动脉无狭窄及闭塞一侧椎动脉比率与S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SAC组住院期间发生SAE 5例(出血事件2例,缺血事件3例),FD组未发生SAE,SAC组住院期间SAE发生率(17.9%)与FD组(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5,P=0.051)。(4)2组随访期间SAE发生率、末次随访时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D组影像学随访失访9例,SAC组失访11例,末次随访时2组动脉瘤均未复发,动脉瘤体积未增大,均未见支架内狭窄或支架内血栓形成,SAC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Raymondy分级与F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BLA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应用SAC和FD均有较好效果,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干动脉 血流导向装置 支架辅助栓塞 血管内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