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椎基底动脉眩晕的MRI和MRA对比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新峰 金泳清 +2 位作者 陈光辉 高波 张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6-27,共2页
本文从18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病例中选择33例老年病人,对其MRI和MRA资料进行了分析。头部MRI显示6例异常,占18.2%,除1例小脑出血外,另5例均为梗塞。MRA显示14例异... 本文从18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病例中选择33例老年病人,对其MRI和MRA资料进行了分析。头部MRI显示6例异常,占18.2%,除1例小脑出血外,另5例均为梗塞。MRA显示14例异常,占42.4%,其中11例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应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3例显示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可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是老年纯眩晕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小脑、脑干等区的梗塞灶或出血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底动脉眩晕 MRI MRA 老年人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赵娟 《大医生》 2024年第20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盱眙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VBI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盱眙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VBI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眩晕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证、次证、舌苔脉象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增加,且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管搏动指数、内皮素-1水平、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疾病所致眩晕,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注射液 倍他司汀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迈 程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的分布及相关性特点,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调查,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症状、舌相、脉象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并运用描述...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的分布及相关性特点,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调查,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症状、舌相、脉象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其主要症状、舌象、脉象、证素及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①60例VBIV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为:痰湿质者>阴虚质者>血瘀质者>气虚质者>阳虚质者。②60例VBIV患者中有眩晕症状者55例(91.6%),眩晕为主要症状,其次为盗汗(40%)、发热(30%)、呕吐(30%)、心悸(32%)、头疼(28%)、健忘(26%)、多梦(24%)等。③通过对症状、舌脉分析得到的VBIV中医证候主要为肝肾阴虚证、痰浊中阻证、瘀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风痰上扰证等。④主要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痰湿质者易出现痰浊中阻证(P<0.05)、风痰上扰证(P<0.05);阴虚质者易出现肝肾阴虚证(P<0.05);血瘀质者易出现瘀血阻窍证(P<0.05);气虚质者易出现气血亏虚证(P<0.05)等。结论:该研究初步明确了VBIV患者的体质类型与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为未来从中医体质与证候方面研究VBIV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中医体质 中医证候分析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通天口服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周魁 周流杨 +1 位作者 周雨珊 李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3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通天口服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VBTIV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通天口服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VBTIV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天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明眩晕症状量表(VSS-SF)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V)]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χ^(2)=5.165,P=0.023);治疗7 d后,2组VSS-SF评分、HSV、LSV、PV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vs.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结论通天口服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TIV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眩晕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通天口服液 倍他司汀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5
作者 李路 魏鑫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两组均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1d、治疗1个月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速指标...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两组均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1d、治疗1个月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速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两组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AI)、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高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两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增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速,减轻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眩晕 六味地黄汤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曲克芦丁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冯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4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治疗)和联合...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治疗)和联合组(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各5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比容(HCT)]、血清细胞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Nε-羧甲基赖氨酸(CM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1、2周后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1、2周后PV、HBV、LBV、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1、2周后血清SOD活性高于对照组,血清sLOX-1、MDA、CML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及动脉血流速度,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sLOX-1、CML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 胞磷胆碱 动脉血流速度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戚江丽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动脉[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5.60%(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面色㿠白、肢麻体颤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V、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VBIV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效果优于单纯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盐酸氟桂利嗪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血液流变学 动脉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肝郁化热证临床观察
8
作者 邵春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2030-2031,共2页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肝郁化热证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肝郁化热证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VBI肝郁化热证可提高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肝郁化热证 小柴胡汤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下载PDF
镇肝熄风汤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杨茜 孙文燕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镇肝熄风汤以及丁咯地尔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府谷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镇静、氟桂利嗪和胞二磷胆碱等常规... 目的研究镇肝熄风汤以及丁咯地尔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府谷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镇静、氟桂利嗪和胞二磷胆碱等常规的支持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剂量为0.2 g的丁咯地尔,1次/d;观察组联合服用镇肝熄风汤。比较两组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平均血流速度,评估眩晕障碍调查表以及眩晕评估量表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降低(P<0.05),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障碍调查表以及眩晕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眩晕障碍调查表以及眩晕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联合丁咯地尔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较好效果,能明显增加血流速度,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眩晕症状,恢复脑部的供血,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肝熄风汤 丁咯地尔 血流动力学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下载PDF
中医护理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影响
10
作者 王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3-0156,共4页
探讨和分析中医护理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间的12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中... 探讨和分析中医护理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间的12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中医护理;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眩晕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参考组,且各种典型症状的改善时间更短;同时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更低,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均显著大于参考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提供中医护理,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在整体调理方面的功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身心各方面对患者都有积极的帮助,有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影响
下载PDF
益气养血汤联合氟桂嗪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11
作者 孙德磊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5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汤联合氟桂嗪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VBIV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嗪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汤联合氟桂嗪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VBIV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嗪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养血汤治疗,持续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左椎、右椎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晕目眩、心悸少寐、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社会、心理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血汤联合氟桂嗪可提高VBIV治疗效果,增加动脉血流速度,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缓解眩晕相关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益气养血汤 氟桂嗪 动脉血流速度 中医证候
下载PDF
中药泥灸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覃海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63-0165,共3页
观察中药泥灸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38例(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9例)与中药泥灸的观察组(19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 观察中药泥灸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38例(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9例)与中药泥灸的观察组(19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好,脑动脉血流速度快,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护理中应用中药泥灸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泥灸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护理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丁狼 《河南中医》 2024年第9期1441-1445,共5页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具有养血、补肾、活血通络、平肝定眩、滋阴潜阳等功效。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加快椎-...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具有养血、补肾、活血通络、平肝定眩、滋阴潜阳等功效。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目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指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缺乏远期随访,亦存在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统一规范疗效判定标准,加大定量研究,延长随访时间,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注射
下载PDF
中医循证护理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眩晕发作情况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14
作者 秦爱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55-0158,共4页
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中医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我院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并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医循证护理,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护理前所有患者状况差异甚微(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 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中医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我院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并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医循证护理,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护理前所有患者状况差异甚微(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眩晕持续时间更短,且眩晕发作次数及心理状况评分更低(p<0.05)。结论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取中医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循证护理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眩晕发作情况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中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及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卓实 江川 +1 位作者 陈文玲 翁淑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1期20-24,共5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中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疗效,并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西药联合治疗VBIV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3软... 目的 系统性评价中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疗效,并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西药联合治疗VBIV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及序贯分析,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研究25项,涉及患者2 284例。试验组总有效率[OR=3.83,95%CI(2.92,5.02),P<0.01]、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4.95,95%CI(4.01,5.89),P<0.001]、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5.39,95%CI(4.26,6.51),P<0.001]、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5.24,95%CI(4.17,6.31),P<0.01]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MD=-0.26,95%CI(-0.33,-0.18),P<0.001]低于对照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显示中药治疗VBIV以温、甘、归脾经为主,聚类分析显示核心处方为川芎、茯苓、天麻、制陈皮、甘草、白芍、丹参。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VBIV的临床疗效。VBIV中药治疗以温、甘、归脾经药物为主,以天麻、茯苓、川芎及丹参组成核心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META分析 中西药联合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活血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德忠 张国旗 +1 位作者 郭敏 江多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淮南新华医院2020年5月—2022年2月接收的100例VBIV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淮南新华医院2020年5月—2022年2月接收的100例VBIV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阿司匹林+盐酸氟桂利嗪+盐酸川芎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并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性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及右椎动脉(RV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BA、LVA及RV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稠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参数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VBIV患者较常规西药而言,其疗效更显著,不仅能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还能降低血浆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汤 西药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血流速度 血液流变学参数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锦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1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84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84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BA血流速度快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LVA血流速度(39.45±3.61)cm/s、RVA血流速度(42.23±4.04)cm/s、BA血流速度(49.03±5.13)cm/s均快于对照组的(30.84±3.22)、(34.22±3.75)、(40.86±4.74)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全血粘度(3.13±0.66)mPa·s、血浆粘度(1.53±0.20)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3.10±0.32)均低于对照组的(4.02±0.60)mPa·s、(1.95±0.22)mPa·s、(3.46±0.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眩晕 加味补阳还五汤 氟桂利嗪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尧瑶笛 潘浪 周赣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9期1849-1850,共2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效果。方法:94例根据单盲法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BA...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效果。方法:94例根据单盲法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BA、LVA、RVA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DH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性眩晕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 倍他司汀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归脾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动脉血流及眩晕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桂林 赖京龙 +2 位作者 韩琼 陈荣庄 黄冠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5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归脾汤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眩晕程度、动脉血流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东莞市企石医院收治的88例VBI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归脾汤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眩晕程度、动脉血流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东莞市企石医院收治的88例VBI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归脾汤治疗,均持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中医证候评分、动脉血流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及眩晕、视物模糊、心悸少寐、神倦乏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加快,且观察组加快幅度更大;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归脾汤能够改善VBIV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动脉血流指标,减轻眩晕程度,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醒脑开窍针法 归脾汤 血流动力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高刺激率ABR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分析
20
作者 葛永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听觉脑干反应(ABR)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TI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VBTIV患者160例作为VBTIV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11.1次/s、51.1...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听觉脑干反应(ABR)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TI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VBTIV患者160例作为VBTIV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11.1次/s、51.1次/s的低、高刺激率ABR测定,记录测定结果中的Ⅰ波、Ⅲ波、Ⅴ波数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VBTIV组经不同刺激率ABR测定后,以51.1次/s刺激率测定Ⅰ波、Ⅲ波、Ⅴ波的结果均高于11.1次/s(P<0.05);对照组以51.1次/s刺激率测定Ⅰ波、Ⅴ波的结果均高于11.1次/s(P<0.05),在Ⅲ波测定结果方面,不同刺激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TIV组以51.1次/s刺激率测定Ⅰ波、Ⅲ波、Ⅴ波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高刺激率ABR诊断VBTIV能够客观评估患者的脑缺血程度及脑功能状况,准确反映疾病的病理及生理过程,诊断方法科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刺激率听觉脑干反应 动脉缺血性眩晕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