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0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磁共振血管造影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315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陆曦 陈金姐 蔡斌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16期2370-2370,共1页
对近两年来,进行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315例患者的MRA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有眩晕的224例中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占80%以上,且50岁以上者发病率更高。说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供障碍是中老年人眩晕的主要原因,而先天动脉变异、动脉粥样... 对近两年来,进行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315例患者的MRA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有眩晕的224例中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占80%以上,且50岁以上者发病率更高。说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供障碍是中老年人眩晕的主要原因,而先天动脉变异、动脉粥样硬化及颈椎退行性病变是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动脉系统病变 眩晕 -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间的关系: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2
作者 陈文静 沈龙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4-1060,共7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脉形态、斑块特征。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正位视图,将患者分为VAD组(n=77)和非VAD组(n=23);测量椎动脉直径及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弯曲方向和弯曲程度等参数。利用HR-VWI图像分析斑块的分布及强化程度,计算狭窄程度、重构指数及斑块负荷。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基底动脉多向右侧弯曲。VAD组基底动脉的弯曲程度1级和3级占比较大,而非VAD组则主要集中在0级。VAD组斑块横向分布多位于腹侧壁(P=0.010),纵向分布多为远端斑块(P=0.047)。VAD组中斑块2级强化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D组(P<0.05)。结论HR-VWI作为一项无创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几何状态、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或定量评估斑块特征和血管的重构状况、狭窄率等;椎动脉优势显著影响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优势 动脉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斑块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薛枫 叶新春 何龙锦 《中国医药》 2008年第12期759-760,共2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0例VBI患者的椎动脉MRA及TCD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0例VBI患者的椎动脉MRA及TCD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诊断价值。结果VBI患者TCD的阳性率为92.5%,椎动脉MRA的阳性率为62.5%。结论椎动脉MRA与TCD的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诊断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磁共振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造影联合3D-CISS序列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鲍伟宇 张森 尤云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9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联合3D-CISS序列扫描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VBD患者的MRA及3D-CISS序列图像资料。结果 8例患者的3D-CISS序列和MRA原始图像上除显示扩张迂曲的椎基底动脉外,还可见5例患者的基...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联合3D-CISS序列扫描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VBD患者的MRA及3D-CISS序列图像资料。结果 8例患者的3D-CISS序列和MRA原始图像上除显示扩张迂曲的椎基底动脉外,还可见5例患者的基底动脉或其分支与脑池段颅神经的位置关系异常,其中基底动脉及左侧小脑上动脉压迫面神经脑池段各1例;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1例;基底动脉与动眼神经关系密切2例。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联合3D-CISS序列扫描不但可以完整显示扩张、迂曲的椎基底动脉,且可以观察病变血管与脑池段脑神经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3D-CISS序列 动脉扩张延长症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在椎基底动脉成像中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李子付 李欣 +1 位作者 邱诗雄 朱小风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椎基底动脉成像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脑脑血管病惠者影像学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DSA)后椎基底动脉造影结果与磁共振椎基底动脉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血...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椎基底动脉成像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脑脑血管病惠者影像学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DSA)后椎基底动脉造影结果与磁共振椎基底动脉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椎基底动脉的影像学特点及差异分析。结果 在30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椎动脉枕段均存在信号流失,通过椎动脉基底动脉MRA发现异常结果与DSA造影结果比较,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等的血管病变或异常。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及时提示后循环血管病变,但特异性不高,需要DSA进一步明确后循环血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特征与单纯性眩晕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旭萍 谢高生 闫荣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头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显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特征与单纯性眩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单纯性眩晕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无眩晕的其他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和MRA数据... 目的探讨头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显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特征与单纯性眩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单纯性眩晕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无眩晕的其他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和MRA数据,利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单纯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单纯性眩晕患者118例,对照者179例。单变量分析显示,2组在左侧椎动脉弯曲度、基底动脉狭窄率以及既往眩晕史、既往卒中史、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左侧和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发生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眩晕史[优势比(odds racio,OR)6.17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945~19.620;P=0.002]、左侧椎动脉弯曲程度较重(OR1.860,95%CI1.127—3.069;P=0.015)和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OR4.543,95%CI.761~11.721;P=0.002)是单纯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既往卒中史(OR0.377,95%CI0.162~0.877;P=0.024)和基底动脉发育不良(OR0.401,95%CI0.193~0.830;P=0.014)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既往眩晕史、左侧椎动脉弯曲程度较重和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单纯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既往卒中史和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可能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卒中 脑缺血 动脉 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 动脉供血不足 危险 因素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7
作者 和姬苓 王颖慧 +3 位作者 侯宪文 翟金泉 刘波 贾密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MRI和MR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53例( 88 .3% ),其中椎动脉血流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MRI和MR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53例( 88 .3% ),其中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15例,脑血管硬化6例,脑血管痉挛23例,血管狭窄9例。MRI显示脑干缺血性改变(灌注不足) 12例( 20 .0 % ),脑干腔隙性梗死3例(5 .0% )。MRA发现椎动脉异常32例( 53 .3% )。结论 TCD检查对VBI诊断的敏感性高,MRA的特异性高。TCD、MRI和MRA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病变部位、病理改变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 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超 刘崎 +3 位作者 陆建平 沈碧霞 王飞 王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对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3D CE-MRA诊断为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3D CE-MRA能清楚显示3种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对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3D CE-MRA诊断为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3D CE-MRA能清楚显示3种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血管的起源及其走行。32例中,22例为永存三叉动脉,7例为永存舌下动脉,3例为寰前节间动脉。结论:较之DSA、 CTA和常规非增强MRA(时间飞跃法/3D-TOF-MRA),3D CE-MRA能无创、安全、便捷、可靠地显示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图像,为临床该区域疾病诊断及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解剖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永存三叉动脉 永存舌下动脉 寰前节间动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明晓 陈秀华 陈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形、管径,是否...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形、管径,是否存在狭窄、血流参数以及病变的部位。结果CDFI检查阳性38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2例,双侧受累6例。3D CE MRA检查阳性发现者40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3例,双侧受累7例,两种方法对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符合率较高(平均88.1%),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DFI检查对细小的局限性病变及其所致狭窄的诊断较准确,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由于骨骼干扰不能全面显示椎动脉整体结构。3D CE MRA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闭塞及走形异常,不足之处为对局部微小病变及所致狭窄诊断率稍低,检查中无法随时改变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头颅磁共振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慧 谭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84-686,共3页
目的 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MRI及DSA表现。结果 42例患者中,MRI检查... 目的 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MRI及DSA表现。结果 42例患者中,MRI检查显示均为多发性脑梗死,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10例、丘脑17例、中脑12例,桥脑32例,小脑32例,桥小脑脚2例,枕叶15例,颞叶内侧面12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显示,病灶呈不同程度高信号改变;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尖端血管形态、血流信号异常改变。DS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或未显影。结论 头颅MRI联合DSA可为TOBS诊断提供较全面信息,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尖综合征 磁共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三叉神经痛中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志毅 沈海林 +2 位作者 于乐林 尚海龙 李振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0例,磁共振诊断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利用多序列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重建,进行多方位观察椎-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0例,磁共振诊断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利用多序列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重建,进行多方位观察椎-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 MRI诊断20例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其中右侧椎动脉4例,左侧椎动脉8例,未见双侧同时受压表现。基底动脉6例,基底动脉异常分支2例其中18例患者椎-基底动脉均有扩张>4mm,平均(4.9±3)mm,椎-基底动脉颅内段长(29.5±3)mm其中5例合并有颅内腔隙性缺血性改变。结论磁共振技术在显示良好的三叉神经的解剖形态和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走形及形态变化中有着显著的优势,能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的检出率,对临床手术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 三叉神经
下载PDF
颅多普勒、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丽娜 冉晨光 赵华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7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对其进行TCD、MRI及MRA诊断,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对其进行TCD、MRI及MRA诊断,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三种诊断方法中,TCD检出率最高,为88.0%,其次为MRA检测法,其检出率为64.0%,MRI诊断法检出率最低,为44%。其中MRA诊断的特异性最高。结论:TCD诊断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检出率较高,而MRA诊断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特异性较高。每一种诊断法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临床上可将此类诊断法进行结合,以提高诊断价值,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 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华 吴瑞增 赵大为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关键词 病人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VBI 头颅 诊断价值 困难 一般 技术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
14
作者 尚松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HRMR-V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HRMR-V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MR-VWI与CTA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结果: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DSA检查诊断阳性72例,阴性24例;CTA检查诊断阳性66例,阴性30例;HRMR-VWI检查诊断阳性76例,阴性20例;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高于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CT血管造影 诊断 效能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在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后循环远端缺血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震杰 李国民 孙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2期216-217,共2页
椎基底动脉狭窄是由椎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因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病变,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约20%脑梗死患者是由后循环缺血所致[1]。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登记研究将后循环缺血根据血管走... 椎基底动脉狭窄是由椎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因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病变,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约20%脑梗死患者是由后循环缺血所致[1]。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登记研究将后循环缺血根据血管走行分为远端、中间段、近端3个部分,其中远端血管解剖及生理结构特殊,一旦发生缺血,预后最为凶险,有效评估患者后循环远端缺血血流动力学,对病情诊断、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工作中,MR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判定脑血流灌注方面具有良好效果[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动脉 脑血流灌注 磁共振血管造影 血管走行 血流动力学 远端血管 病情诊断
下载PDF
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研究
16
作者 武新英 张娣 +3 位作者 毛存南 刘林栋 杨眉 殷信道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分析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血管性病变,提高对该血管异常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635例行头颈部CEMRA检查患者.其中男性337例,女性298例;年龄23~97岁,... 目的分析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血管性病变,提高对该血管异常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635例行头颈部CEMRA检查患者.其中男性337例,女性298例;年龄23~97岁,平均年龄62.4岁。将其图像传人工作站Volumeview软件行后处理,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有孔型椎基底动脉共22例,其中有孔型基底动脉18例(检出率2.83%),有孔型椎动脉4例(检出率0.63%)。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异常血管形成圆孔状、裂隙样或凸透镜样形态。22例有孔型椎基底动脉中5例有孔基底动脉可见小脑下前动脉(AICA)开口于有孔血管。1例伴有烟雾病,1例合并前交通动脉瘤伴颅内出血,13例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结论颅内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检出率约3.46%,有孔型血管尚可合并动脉瘤等其他血管性病变.CEMRA结合常规扫描能清楚显示和诊断有孔型椎基底动脉这一少见的血管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有孔血管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伟杰 王静 +2 位作者 王宗明 曾洁明 谭周纯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CDFI与MRA对其进行检查,以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CDFI与MRA对其进行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诊断效能,并对CDFI、MRA在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标准检查发现80例患者共68例阳性,12例阴性;CDFI检查的敏感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R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CDFI检查发现椎动脉血流异常(25.00%)、单纯椎动脉异常(15.63%)、颈内动脉血流异常(28.13%)、动脉硬化(15.63%)、血管痉挛(10.94%)、血管狭窄(4.69%)患者。56例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MRA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扭曲变细(17.86%)、双侧椎动脉扭曲(14.29%)、双侧椎动脉变细(25.00%)、左侧椎动脉变细(25.00%)、右侧椎动脉变细(10.71%)、左侧椎动脉不显影(3.57%)、右侧椎动脉不显影(3.57%)患者。结论:CDFI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相较于MRA而言诊断准确率较高,但MRA在椎动脉检查中整体显示良好,建议临床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检查,才能有效保障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血管造影 -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椎动脉颅内段内径和基底动脉内径关系的探索——50例成人磁共振脑血管成像的影像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海斌 慕青 马瑞雅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第5期3327-3329,共3页
目的以MRA影像对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及基底动脉的内径进行测量并分析,为临床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成人3.0T 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及基底动脉上、中... 目的以MRA影像对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及基底动脉的内径进行测量并分析,为临床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成人3.0T 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及基底动脉上、中、下三段内径。以统计学分析探索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有无差异、基底动脉上、中、下三段内径有无差异,以及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与基底动脉上、中、下三段内径的联系。椎动脉优势的判定标准为双侧内径差大于或等于0.3mm。结果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存在双侧内径差异(V=967,P=0.001),左侧内径较大。基底动脉上、中、下三段内径有差异(x^2=31.097,P=0.000)。左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与基底动脉上段内径相关系数rs=0.521(S=9978.8,P=0.000)、与基底动脉中段内径相关系数rs=0.515(S=10099,P=0.000)、与基底动脉下段内径相关系数rs=0.303(S=14506,P=0.032),均为正相关,右椎动脉颅内段汇合前部分内径与基底动脉下段内径正相关,相关系数r=0.289(t=2.0943,P=0.042)。椎动脉左侧优势者33例(33/50,66%),右侧优势者11例(11/50,22%),双侧均势者6例(6/50,12%)。结论基底动脉和优势侧的椎动脉在形态上的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形态学 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19
作者 吴宗艺 易继龙 +4 位作者 张盼 胡淼淼 许英杰 徐国强 孙文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目的 探索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VBAO)行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中国21家卒中中心确诊为急性VBAO,并预计于闭塞24 h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77例患者的临... 目的 探索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VBAO)行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中国21家卒中中心确诊为急性VBAO,并预计于闭塞24 h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7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368例,非SAP组20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卒中相关病史、卒中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后循环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颅内血管侧支循环分级、麻醉方式、预计闭塞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成功再通及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分析SA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合90 d随访数据,进一步分析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两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参数纳入以SAP为因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SAP组相比,SAP组的NIHSS评分更高、GCS评分更低、颅内血管侧支循环情况更差、全身麻醉占比更高、穿刺至再通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OR:0.908,95%CI:0.860~0.960,P=0.001)、全身麻醉(OR:2.507,95%CI:1.519~4.138,P<0.001)、穿刺至再通时间长(OR:1.003,95%CI:1.000~1.006,P=0.033)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相关分析显示,SAP与90 d良好预后呈显著负相关(OR:0.605,95%CI:0.386~0.948,P=0.028)。结论 VBAO血管内治疗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GCS评分较低,全身麻醉及较长的穿刺至再通时间,合并SAP的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动脉闭塞 肺炎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定量磁共振血管造影有助于有症状椎基底动脉疾病卒中风险的分层
20
作者 曲东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6期449-449,共1页
关键词 定量磁共振 血管造影 动脉疾病 卒中 临床表现 内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