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观察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与关节突关节角及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
1
作者 李兰 殷小丹 +2 位作者 李旭雪 张滔 刘愉勤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基于CT观察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与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69例DLS症患者纳为DLS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并伴有腰腿疼痛但未腰椎滑脱的169例年龄匹配患... 目的:基于CT观察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与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69例DLS症患者纳为DLS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并伴有腰腿疼痛但未腰椎滑脱的169例年龄匹配患者作为健康组;对比DLS组和健康组的临床资料,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LS的危险因素;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与DLS的曲线关系,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S组在BMI、椎间盘退变、全身关节松弛、腰椎结构及曲度发生改变、韧带松弛、骨质疏松、脱钙、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合并糖尿病方面均高于健康组(P<0.05);DLS组的关节突关节角与健康组相比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退变程度为1、2级的人数比例上升,椎弓根角显著增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MI增加、椎间盘退变、腰椎结构及曲度发生改变、韧带松弛、骨质疏松、脱钙、全身关节松弛、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合并糖尿病、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都是导致DLS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1,P<0.05);平滑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关节椎弓根角与DLS呈正相关,而关节突关节角和与DLS呈负相关;贝叶斯网络模型及预测推理显示:BMI指数增加、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与DLS直接相关,当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的概率降为0时,患者DLS发生率由50%降低为37.2%;经过模型验证证明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度和有效性。结论:基于CT观察可以对DLS有更准确的诊断,且在一定范围内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与DL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滑脱 计算机断层扫描 关节突关节 关节椎弓根角 相关性 贝叶斯网络模型
下载PDF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吴长军 唐祖林 +2 位作者 黎佰胜 潘焕生 魏思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下腰椎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F)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400例体检且没有腰椎疾病的受试者,按年龄段随机分为20~29岁组(20^(+))、30~39岁组(30^(+)组)、40~49岁组(40^(+)组)、50~59岁组(50^(+)组),每组100例。对四组受试者进行腰... 目的研究下腰椎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F)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400例体检且没有腰椎疾病的受试者,按年龄段随机分为20~29岁组(20^(+))、30~39岁组(30^(+)组)、40~49岁组(40^(+)组)、50~59岁组(50^(+)组),每组100例。对四组受试者进行腰椎CT扫描并获取数据,按照传统方法采集L_(4~5)、L_(5)~S_(1)两节段的P-F角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L_(4~5)节段P-F角20^(+)组、30^(+)组、40^(+)组、50^(+)组分别为(101.23±3.07)、(101.78±3.34)、(102.28±3.74)、(103.88±3.86)°;L_(5)~S_(1)节段P-F角20^(+)组、30^(+)组、40^(+)组、50^(+)组分别为(100.18±4.08)、(100.79±4.85)、(101.42±4.41)、(101.38±4.61)°,P-F角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P-F角20^(+)组、30^(+)组、40^(+)组、50^(+)组L_(4~5)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成人L_(4~5)P-F角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L_(5)~S_(1)P-F角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L_(4~5)P-F角与年龄呈正相关,L_(5)~S_(1)P-F角与年龄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 年龄 相关性
下载PDF
下腰痛病人L_5椎弓根e角的影像学测量及相关研究
3
作者 蒋科卫 温建民 +5 位作者 吴夏勃 林新晓 孙卫东 梁朝 程桯 胡海威 《中医正骨》 2008年第10期5-7,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下腰痛病人腰椎CT或MRI上L5椎弓根e角,得出L5椎弓根e角的大概范围及其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身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7例下腰痛病人(男47例,女40例)的87张含有L5椎弓根扫描层面的CT或MRI,测量椎弓根e角,同时记录性别、年... 目的:通过测量下腰痛病人腰椎CT或MRI上L5椎弓根e角,得出L5椎弓根e角的大概范围及其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身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7例下腰痛病人(男47例,女40例)的87张含有L5椎弓根扫描层面的CT或MRI,测量椎弓根e角,同时记录性别、年龄、体重及身高。将所得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腰痛病人L5椎弓根e角均数为27.87,标准差为4.21。年龄与e角的Pearson相关系数0.196,体重与e角的Pearson相关系数0.026,身高与e角的Pearson相关系数0.104,均小于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角度没有计算出相关系数。体重与e角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7432,身高与e角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3426,年龄与e角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1456。结论:下腰痛病人L5椎弓根e角与年龄、体重和身高没有直线相关性,与性别没有相关性。对L5椎弓根e角影响强度依次为体重、身高、年龄。临床上因个体差异而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诊断 弓根e 相关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影像定位结合椎弓根漏斗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籍剑飞 张玉良 +5 位作者 任忠明 裴斐 金辉 周杨 王海东 张银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定位结合椎弓根漏斗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的方法。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以棘突为定位标志,寻找X片上椎弓根投影坐标,术中切除该投影区椎板外侧皮质,并挖除部分松质骨,直视下置入椎弓根螺钉506枚(121... 目的:探讨影像定位结合椎弓根漏斗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的方法。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以棘突为定位标志,寻找X片上椎弓根投影坐标,术中切除该投影区椎板外侧皮质,并挖除部分松质骨,直视下置入椎弓根螺钉506枚(121例),术后行CT扫描并记录椎弓根螺钉螺纹对椎弓根皮质的侵犯分度、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螺钉轴线的水平位夹角(transverse section angle,TSa)、X线侧位片上椎弓根螺钉轴线与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矢状位成角(sagital section angle,SSa)及椎弓根螺钉与椎体前缘的距离,以衡量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效果。结果:506枚椎弓根螺钉均一次性成功置入,499枚对椎弓根形成Ⅰ度侵犯,7枚为0度侵犯,无螺钉破入椎管内,测量椎弓根螺钉TSa角度平均为(-0.41±1.07)°,SSa角度平均为(-0.39±0.67)°,PS与椎体前缘距离平均为(0.31±0.59)mm。结论:影像定位结合椎弓根漏斗技术是一种能够准确置入适当长度及直径的椎弓根螺钉,从而提供牢固的椎弓根螺钉稳定性,为临床提供了又一种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弓根螺钉矢状面 弓根螺钉水平位
下载PDF
腰椎矢状面不平衡与关节突关节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飞 张德洲 +3 位作者 易雪冰 王浩东 陶一帆 张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1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矢状面不平衡与关节突关节形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12经CT检查确诊为L4椎体假性滑脱的30例作为滑脱组,纳入同期经CT检查无腰椎滑脱的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椎体小关节角与椎弓根角。结果滑脱组... 目的探讨腰椎矢状面不平衡与关节突关节形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12经CT检查确诊为L4椎体假性滑脱的30例作为滑脱组,纳入同期经CT检查无腰椎滑脱的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椎体小关节角与椎弓根角。结果滑脱组与对照组左侧与右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滑脱组双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左侧与右侧椎弓根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角与腰椎矢状面不平衡无明显相关性,但双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异与关节面前倾是腰椎矢状面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椎体小关节的三维结构失衡是导致椎体矢状面不平衡的重要诱因,但不是唯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面不平衡 关节突关节 体小关节 椎弓根角
原文传递
CT平扫重组在L1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以及与邻近椎小关节结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徐椿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研究CT平扫重组在L1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究其与邻近椎小关节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3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20例LI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CT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压缩组,另外选取同时期120例腰痛但无LI椎体压缩... 研究CT平扫重组在L1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究其与邻近椎小关节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3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20例LI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CT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压缩组,另外选取同时期120例腰痛但无LI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重组结果,分析不同压缩程度L1椎体压缩骨折邻近椎小关节结构变化。结果 压缩组的椎体压缩比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压缩组与对照组患者的LI邻近椎小关节重建的关节角度明显的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L1椎体压缩程度骨折患者的邻近小关节面矢状位椎弓根角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CT平扫重组在L1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L1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小关节面的矢状位椎弓根角与压缩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体压缩骨折 小关节 CT 矢状位椎弓根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