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蒂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宜保 祝孟坤 +3 位作者 常晓盼 代耀军 周晓光 杨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7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09—2019-10治疗18例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超声骨刀经骨切开病变节段及上、下椎体棘突椎板复合体,以一侧棘上韧带为蒂掀开棘突椎板复合... 目的探讨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09—2019-10治疗18例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超声骨刀经骨切开病变节段及上、下椎体棘突椎板复合体,以一侧棘上韧带为蒂掀开棘突椎板复合体打开椎管,肿瘤切除后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固定。术后观察患者的神经恢复情况,术后定期影像学复查了解截骨面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行X线、CT及MRI检查提示肿瘤无残留或原位复发,回植椎板位置良好,平均4.5个月回植椎板骨性愈合,未见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节段不稳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骨刀切开、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椎管,有助于重建脊柱的解剖结构,维护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超声骨刀 棘突板复合体 椎扳切除术 回植
下载PDF
两种固定方法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鲍达 于龙 +2 位作者 李大伟 李力韬 王聪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262-267,共6页
目的通过对门轴侧锚定法与开门侧支撑法两组病例的比较研究,评价纳米仿生骨"Y"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椎管狭窄症(29例)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3例)颈椎... 目的通过对门轴侧锚定法与开门侧支撑法两组病例的比较研究,评价纳米仿生骨"Y"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椎管狭窄症(29例)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3例)颈椎后路手术适应证患者42例,均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按手术时间顺序交替采用纳米仿生骨"Y"形板固定开门侧(A组,21例)及锚定法改良单开门(B组,2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在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CT片上测量椎板掀开角度;在术前及末次随访CT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NDI、VAS评分、椎板掀开角度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NDI、VAS评分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51.1%;末次随访时椎板掀开角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时NDI、VAS评分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48.4%;末次随访时椎板掀开角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间NDI、VAS评分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掀开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均获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纳米仿生骨"Y"形板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防止"再关门"现象发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案,可作为微型钛板固定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椎扳切除术 纳米医学
下载PDF
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波 赵杰 +2 位作者 孙晓江 李华 杨维杰 《脊柱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 目的探讨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3年4月,15例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分别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8.7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3.9±1.2、8.1±2.2及10.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肿。结论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该术式容易造成严重脊髓损伤,对术者技巧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椎扳切除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选择性半椎板切除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昆 史建刚 +2 位作者 贾连顺 王元 刘宁 《脊柱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半椎板切除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技术、适应证、优缺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46例使用此术式治疗的严重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 目的分析选择性半椎板切除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技术、适应证、优缺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46例使用此术式治疗的严重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析手术技术要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3年(1~4年)。末次随访时患者的JOA评分平均为14.2,显著优于术前平均10.4分。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58.1%。颈椎前凸角术前平均为8.6°,末次随访时平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现有C5神经根病的表现。结论选择性半椎板切除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严重多节段颈椎OPLL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最大限度保留了颈椎后部结构,降低了C5神经根病及后凸畸形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后纵韧带 神经根病 椎扳切除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保留腰椎板骨梁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君礼 许刚 +2 位作者 季明华 严耘 王鑫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影响腰椎后柱结构和预防椎管减压术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的术式。方法对4具人体腰椎20个腰椎椎板上下厚度、棘突上下沿的测量,和36例保留腰椎板骨梁、骶棘肌悬吊椎管扩大术病人的观察。结果见各腰椎板下沿厚于上沿、棘突上沿长... 目的探讨不影响腰椎后柱结构和预防椎管减压术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的术式。方法对4具人体腰椎20个腰椎椎板上下厚度、棘突上下沿的测量,和36例保留腰椎板骨梁、骶棘肌悬吊椎管扩大术病人的观察。结果见各腰椎板下沿厚于上沿、棘突上沿长于下沿。结论保留腰椎板骨梁的椎管扩大和骶棘肌悬吊术,有利于椎体后柱稳定和预防软组织与硬膜粘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扳 骨梁 管扩大 狭窄
下载PDF
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脊柱肿瘤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稳定 严望军 肖建如 《脊柱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15-318,共4页
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脊柱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方向,是骨肿瘤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虽然TES技术越来越受推崇,但是仍然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其近年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 椎扳切除术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椎弓根导板研制及模拟置钉的准确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许可 蒲晓鹏 +4 位作者 郑旺 张隆 黄腾 孟凡涛 李西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724-3729,共6页
背景:手术精准度是外科手术成功的一项保证,以往椎弓根置钉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凭借术者经验置钉,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误置率。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置钉使得置钉过程具有可预见性,使手术个体化、精确化、简单化,有望得... 背景:手术精准度是外科手术成功的一项保证,以往椎弓根置钉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凭借术者经验置钉,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误置率。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置钉使得置钉过程具有可预见性,使手术个体化、精确化、简单化,有望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目的:设计3D打印的个体化椎弓根导板,体外模拟置钉,探讨其在椎体椎弓根置钉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2016年4至7月收治的1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每例患者的L1、L3及L5三个椎体。根据1例患者的腰椎CT数据先行预实验:按照术中置钉原则计算机设计钉道进钉位置、方向,反复验证及调整,设计出"最佳"导板模型;然后体外模拟置钉,并电锯剖开验证置钉效果。结果与结论:(1)实验共应用椎弓根导板30个,置钉60枚,模拟置钉过程顺利,导板贴服良好,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螺钉位置准确可靠,效果良好;(2)置钉前后左侧椎弓根进钉的水平面角度及矢状面角度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右侧椎弓根进钉的水平面角度及矢状面角度变化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实验设计出的椎弓根导板置钉准确,模拟置钉前后进钉方向变化无明显差异,证实了3D打印个体化椎弓根导板的置钉可行性,但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弓根导 3D打印 模拟置钉 准确性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兴华 张弛 +4 位作者 马辉 洪方业 张海林 谢伟 李明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86-291,共6页
目的分析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探讨其预测指标,初步建立SEP指标波幅差值异常变化时出血量及平均动脉压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86例患者的SEP监测资料,以SEP波幅差值... 目的分析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探讨其预测指标,初步建立SEP指标波幅差值异常变化时出血量及平均动脉压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86例患者的SEP监测资料,以SEP波幅差值异常变化作为SEP受影响的指标,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平均动脉压范围、出血量、手术时间、皮下针电极导线长度、电磨钻应用情况、气磨钻应用情况、电动手术床电源接通情况等11个指标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筛选影响SEP的相关因素。结果 SEP指标(波幅差值P40/N50)和出血量(P<0.05)、平均动脉压波动范围(P<0.05)、电磨钻使用情况(P<0.05)、气磨钻使用情况(P<0.05)、电动手术床电源接通情况(P<0.05)5个因素存在相关关系,而与性别(P>0.05)、年龄(P>0.05)、身高(P>0.05)、体质量(P>0.05)、手术时间(P>0.05)、皮下针电极导线长度(P>0.05)不具有相关关系。平均动脉压<50 mm H(1 mm Hg g=0.133 k Pa)或在50 mm Hg左右波动时,以及出血量较多且>1 249 m L时,SEP的波幅将明显发生变化,接近甚至会低于基线水平,与术中脊髓、神经损伤表现相似。结论出血量、平均动脉压范围、电磨钻使用情况、气磨钻使用情况和电动手术床电源接通情况是SEP指标(P40/N50)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扳切除术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biomechanical effect betwee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and lumbar erection-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被引量:8
9
作者 舒新农 牟文芝 +2 位作者 陈金凤 张英杰 唐树杰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7年第5期317-321,共5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betwee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and lumbar erection-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IDH). Meth...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betwee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and lumbar erection-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IDH). Methods: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L3-S1 was developed to carry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and lumbar erection and 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The disc protrusion was assumed to be on the rear left of L4 disc, and the manip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right side. The loading process was simulated by two steps, in the first step, only the compression loading was imposed, and in the second step, both the compression loading and axial rotation moment were imposed. 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in L4 disc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values of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in the second ste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first step in each manipulation.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eps were respectively 1.79 times and 3.03 times larger i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than those in lumbar erection-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Conclusion: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may result in a better biomechanical effect than lumbar erection-rotation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for LI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INA Massage Oblique Ban-pulling Manipulation 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 Lumbar Vertebra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